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作文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作文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作文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案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作文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案:

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 ,无边光景6一时新。
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作文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案:

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作文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案: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 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 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 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成语名字】万紫千红
【汉语拼音】wàn zǐ qiān hóng
【近义词】: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花团锦簇
【反义词】:一花独放
【成语出处】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成语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作文 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案:

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结语:《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朱熹《春日》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