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刘乾坤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事迹作文 刘乾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材料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刘乾坤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事迹作文 刘乾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刘乾坤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事迹作文  刘乾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案

刘乾坤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事迹作文 刘乾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案:

刘乾坤(候选人编号111),男,59岁,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从1973年至今的36年里,刘乾坤一直坚持给残疾人联合会、儿童基金会、受灾地区等匿名捐款,捐款数额达20余万元。
刘乾坤出生在河南省濮阳县城关镇一个农民家庭。两岁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是镇上的放映员,一边放电影一边还要种地,忙起来就顾不上他了。从那时起,刘乾坤就吃起了“百家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16岁插队他就开始义务帮村里4家“五保户”和“军烈属”挑水。
1970年10月,刘乾坤在部队光荣入党,面对鲜红的党旗他立誓要为人民做一辈子好事!
刘乾坤好事一做就是40年。沙依提是水磨沟区公安分局的退休民警,家中老伴和两个女儿都没有工作,生活比较困难。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一家人住上楼房,但没有完成心愿就因病去世了。当时在分局工作的刘乾坤却一直将此事放在心上。XX年分局调整住房,刘乾坤将分给自己的一套楼房花钱买下后,过户给了沙依提家人,沙依提遗孀拿到房产证后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多年来,刘乾坤从未间断过对这个家庭的帮助。
1995年8月28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组题为“有个女孩叫云丽”的摄影专题。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四川雅安市南郊乡澄清村9岁女孩古云丽的故事。古云丽在母亲出走后,边上学边照顾双目失明的父亲。刘乾坤得知后,以“刘建军”的名义,每个月从几百元的工资中拿出100元寄给古云丽。十几年如一日,如今古云丽已经长大成人。她几经周折写来了一封信:刘叔叔,你在哪?我已经完成了学业,能挣钱养爸爸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亲口对你说一声:“谢谢你,刘叔叔!”像是看到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刘乾坤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XX年,当他得知古云丽有病住院,立即寄去了数千元,第二年春节,又汇了1000元。十几年间,他给古云丽寄的钱达1.8万元。
有30多年工龄的刘乾坤,现在每月的工资近XX元。这在乌鲁木齐市也不算低。但他常常因为只顾他人、不顾自己,“穷”得要老战友资助他衣物或食品,有时还向同事借钱以解燃眉之急。仅XX年,他获得的奖励再加上住房补贴、补发的工资,总计11万多元,几乎都捐了出去。人们说他是挣得越多捐得也越多。
刘乾坤荣获公安部二级英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模范、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十大法制人物等荣誉称号。

刘乾坤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事迹作文 刘乾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案: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感动中国》里的刘盛兰老爷爷就是这样坚持不懈的人。
刘盛兰老爷爷30年前在一家公司上班,每个月的收入只有600多元。但他舍不得花,每天都会给困难学生捐10多元。就这样日积月累,捐了30多年,他退休了,工资不多了,只好回家捡塑料瓶赚钱。家人们都很反对,可他不顾一切地为贫困学生捐钱。到90多岁,累计捐了10万多,这可对刘盛兰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数目,他也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上了大学。捐了30年,他一口肉也没舍得吃过。
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尽管可能是沧海一粟,但总能温暖一个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寒假里的一天,我们在家中看电视,节目里正放着灾区那边的学校,孩子们都穿着补过许多次的衣服,生活真艰苦啊!妈妈看到这,扭过头对我说:“我们家里那么多的你穿不上的衣服,去街上捐了吧。”我非常高兴,便拉着小姨去了“红十字会”,真是人山人海啊!献爱心的人真多!挤进人群,我和小姨郑重地把衣服放进了工作人员手里。抬头看见正中间有许多屏幕,上面都是灾区小朋友的图片,看着他们那殷切的眼神,我真想多帮帮他们啊!
虽然这次只捐了几件衣服,但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啊!刘盛兰爷爷是我的榜样,我也要继续献出我的爱心!

刘乾坤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事迹作文 刘乾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案:

这次的颁奖盛典共颁发了十位“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分别是: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好心人炎黄:张纪清,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但是,人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前影片,无疑给了许多人震撼,为这种大爱震撼。
1965年,朱敏才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当时,他填的志愿是要去贵州当一名英语教师。但国家的分配让他成为了一名外交官。那时,他的妻子孙丽娜已是一名小学教师,但因为丈夫常年驻守国外使馆,所以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工作,陪朱敏才一起驻守国外。
十年前,他们退休了,毅然决然的放弃在北京的优越的生活,清闲的日子,华贵的衣服。背上简单的行囊,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支教,面对如此贫穷,不发达的村庄,他们并没有退缩,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教师工作当中,这一干,又是多少年······前不久朱敏才先生因突发脑溢血送进了医院,急救病房中,因抢救而被切去声带,无法说话的朱敏才先生用微微颤抖的手向记者写下了四个字:我想上课。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正是这种无私的爱,以及对职业的追求,支撑着他们在如此偏僻,艰苦的环境下生活下来,并且还向200多个苗寨的小学生传授了许多大山之外的知识,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通过这次“2015感动中国年度颁奖典礼”,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爱,感受到了温暖,虽然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有很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刘乾坤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事迹作文 刘乾坤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文案:

《周月华、艾起:残疾乡村医生夫妇》
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刘乾坤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事迹》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乾坤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事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刘乾坤全国助人为乐模范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