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300字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3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300字文案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300字文案:

很小的时候,我就读过苏东坡的诗词,可对他真正的认识,还来源于今年暑假,一本林语堂先生撰写的《苏东坡传》,这本书使我对苏东坡的生平、学识、志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曾经在我眼中,苏东坡是以他的诗词闻名中外,《水调歌头》、《浣溪沙》等作品名垂千古。他热爱祖国,走遍河山,就如他所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就如他所作:“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他生性豁达,为人豪放,就如他所作:“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不过,读完《苏东坡传》,我眼中的苏东坡不只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公元1061年,苏东坡担任凤翔判官,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之后担任过通判、尚书、太守等职务,不管担任什么职务,苏东坡总是坚守一个原则:“以民为本”。这一思想和当时的朝廷重臣王安石相悖,不同的理念导致他与王安石成为北宋政坛上的宿敌。王安石的变法具有现代思想,以纳百姓的税并强制贷款来增强国力,最后变法以失败告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安石没有考虑到民生。苏东坡虽然因为反对王安石,坚持自己的初衷而被贬黄州等地,两度流放,一次入狱,但他没有后悔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描写西湖的美句来自苏东坡,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我没想到,苏东坡与西湖有着很深的源渊。《苏东坡传》一书介绍,苏东坡在杭州做过通判,曾修过西湖,对解决杭州人民的饮水有着巨大的贡献,杭州人民很感激,把西湖上的一座堤坝称为“苏堤”,把一道名菜取名“东坡肉”。我曾多次游过西湖,走过“苏堤”,被西湖的美景所折服,没想到里面还有苏东坡这么大的功劳!我想,这应该也是苏东坡关于“以民为本”理念的一个体现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着苏东坡的作品,我眼中的苏东坡变得越来越丰满,曾经失意却从不失信心,就如作者林语堂先生所说,他就是一位值得学习、追忆的人。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300字文案: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苏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我读到却是不一样的你。 苏轼,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会“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你是思念你的弟弟的,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亲。你这就和王维一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心里想着父亲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们,你现在的处境,还能思念着父亲和弟弟。难道,这不能说明你是多情的吗? 苏轼,你是孤独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你被贬官时,身在异乡,在八月十五的时候也要独自一人在自己喝酒,喝得大醉。没有人陪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 苏轼,你是无奈的,要不你就不会“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你不想在这个污浊的人间,而是想到洁白的月亮上去,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月宫上的孤独和寒冷。无可奈何只好在人间。 苏轼,你是开朗的,要不你就不会不应有,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你是开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难全”,所以,你在异乡思念着父亲和弟弟。自己却开朗的心态来面临着孤独寂寞。最后,你“转朱阁,低崎户”,而自己又“照无眠”在诗的尾端写上了一句能表达你开拓的胸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你的的确确是才华横溢,但是,我读到是不一样的你。苏轼,我读懂了你。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300字文案:

他于箫声中走来,泛舟游于赤壁,却又因“知不可乎骤得”,而只能“托遗响于悲风”,他三游赤壁,留下了两赋一词,千古流传,他就是一代文豪——苏轼。
我眼中的苏轼,永远都站不对阵营。他历经仁、英、神、哲、徽宗五个执政时期,王安石提出“新法时”,他驳斥“新法”,被陷“乌台诗案”,因多名好友相助,再加上王安石欣赏他的才华,并没有落井下石,极力在皇帝面前为其开脱,苏轼才被从死亡线边来了回来,但还是被贬黄州,就在那一次,苏轼三游赤壁,留下了广为流传的两赋一词。当司马光成为朝堂上的重要人物,开始尽废“新法”,极力打压新派时,他又认为免役法当留不当废,再一次地遭到了贬谪。最后他终于得到了赏识,再度被重用,却死于赴职途中,他这一生艰难坎坷,自始至终他都没能站对阵营,一贬再贬,但是正因为这一生的磨难,才成就了他一生的功名,也正是因为他的功名,才在“乌台诗案”中捡回一条命,正是这样一个左右皆不逢源的人,在朝堂上一再地被人排挤,却安然地活下来,并且在死前得以赏识,因为他有一颗豁达的心。
我眼中的苏轼,豁达,他一生一度在贬谪中度过,但纵观他的诗词,却无一透着被贬谪的悲怆,反而豪放洒脱,有着一日千里的气概,三游赤壁,他看到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到的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悟到的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有着何等豁达的胸襟,才能在被贬谪之后,还能洋洋洒洒地写下如此豪放的诗词,两赋一词,尽显他的豪放不羁。尽管他的一生身处逆境,却仍然能够写出“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等豪放的词句来,写完后把笔一放,纸一卷,草草地收拾完之后,便又游山玩水去了,过他的清闲生活。
再观李煜,同样都是惨,但那简直幽怨得不行了,没有苏轼的豪放。我眼中的苏轼,长情。他的一生娶了三个妻子,每一个妻子的寿命虽然都不是很长,但是他对每一任妻子都是那么得专情。第一任妻子因病而逝,苏轼为她亲手栽下三万株松树苗,十年后,为其写下《江城子·记梦》。第二任妻子病逝之后百日,苏轼请李公麟画十张罗汉像,献给妻子的亡魂,并在自己逝后十一年由苏辙将其妻的灵柩与苏轼埋在一起,真正地实现了生则同室,死则同穴的誓言。第三任妻子与她生死相依,三个妻子中,苏轼为她写下的诗词最多,她死后,苏轼也再也没有婚娶。苏轼的长情不止表现在这方面,还表现在他的手足情,中秋之夜,思念远在它处的弟弟的情愫油然而生,挥笔泼墨,便又是一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露出满满的兄弟情。
苏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豪放,长情,却永远站不对阵营,一生皆是苦难,却正好成就了他,成为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为文学做出了无数贡献。可谓钟天地灵秀于一身,揽人间才华于掌股。
高一:刘嘉敏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我眼中的苏轼300字文案:

雨下的很大,有雨具的人已匆匆离去,留下同行的人被雨淋得满身狼狈,只有他脚踏芒鞋,处变不惊,静静地站在那里。他,就是苏轼。这个名字,我从小学听到高中,他的事迹也耳熟能详,似乎在他身上有着某些特殊的地方,几乎吸引了所有曾教授我的语文老师对他的偏爱,使得我怀着疑问之心也踏入了苏轼这张迷魂网,成了他忠实粉丝。众所周知,苏轼极富才华。自科考欧阳修文章认错为曾巩所做,换为第二后,开榜后欧阳修说:“今天大家都读我的文章,十年后我的文章就无人读,都去读苏轼的了。”便可看出其才华之高。而此后苏轼的人生也仿佛开了挂,仕途顺利。诗书画琴棋无不精通,优秀的人总会招人嫉妒,很快一桩乌台诗案将他打入谷底,接着贬谪黄州,又是他诗作创作巅峰的开始,《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生还酹江月。”彻底奠定苏轼并立于唐宋八大家的地位。都说苏轼豁达,但他初到黄州时也有一段低迷期,比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低迷时的自我调节。我最喜爱《定风波》,你看,大雨滂沱,同行人皆一身狼狈,怨声载道,只有苏轼,

他徐徐而行,一蓑烟雨任平生。尤其喜爱老师对“顺其自然”的解释,那就是——竭尽全力后的不强求。他尽力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情,也无晴。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我眼中的苏轼》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我眼中的苏轼》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眼中的苏轼》,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我眼中的苏轼》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