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成语典故:大逆不道作文 大逆不道的出处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4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成语典故:大逆不道作文 大逆不道的出处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成语典故:大逆不道作文  大逆不道的出处文案

成语典故:大逆不道作文 大逆不道的出处文案:

汉王数羽曰:“夫为人臣为杀其主,杀其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释义“逆”,叛逆,“无道”指不合封建理法。这刚成语的多指封建专制者对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意为罪大恶极。“大逆无边”也称“大逆不道”。
故事: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有—天项羽在阵前向刘邦喊话,要与他决一雌雄。刘邦回答说:“我开始与你都受命于楚怀王,约定先定关中的为王。但是我先定关中后你却负约,让我到巴蜀去当汉王。这是你第一条罪状。你在去救援赵军途中,杀死上将军宋义,自称上将军,这是你第二条罪状。你违抗怀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诸侯的兵马人员,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接着,刘邦又揭露项羽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杀死投降的秦王子婴,活埋二十万秦国百姓,杀害义帝等罪状。在讲到第十条罪状时,刘邦说:“你作为臣子而杀死君王,又杀害已经投降的人,为政不平,对订立的约定不讲信义,为天下所不容,属于重大的叛逆。你犯下如此十条大罪,我兴仁义之兵来讨你这个逆贼,你还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战!”

成语典故:大逆不道作文 大逆不道的出处文案:

大逆不道: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小编收集了大逆不道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成语】: 大逆不道
【拼音】: dà nì bù dào
【解释】: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大逆无道”,见于《史记·高祖本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秦朝末年,继陈胜、吴广揭杆而起以后,不少英雄豪杰和诸侯也都纷纷起兵抗秦。其中势力最大的要算刘邦和项羽领导的两支队伍。陈胜、吴广死后,原来六国的一些贵族各抢各的地盘,秦将章邯、李由等则趁机打击起义军,予以各个击破,这时,项羽的叔父项梁召开了会议,让大伙推选一位楚王,以便统一领导抗秦的力量。找来找去,找到了楚怀王的一个13岁的孙子,于秦二世二年(公元208年),立为楚王,也称为楚怀王。当时,包括项羽、刘邦在内,各路反秦军队的将领在表面上服从楚王的领导,楚王也和大家约好,谁先进秦都咸阳谁就为王。后来,刘邦先进了咸阳,项羽对此不甘心,想借楚王的命令改变原来的盟约,谁知一请示楚王,得到的回答是“照前约,谁先进关谁做王。”项羽一听火了,就夺了楚王的实权,尊他为义帝。后来,干脆指使人把楚王杀了。
不久,刘邦兴兵攻打项羽。当时,有一个被人称为董公的三老(县或乡中管理教化的老年人)对刘邦说,打项羽得找个名目,并给刘邦出主意说,可借义帝被杀这件事做点文章。刘邦一听有道理,于是就大举为义帝发丧,并且派人告诉各路诸侯说:“义帝是大家立的,现在项羽指使人谋杀了义帝,真是大逆不道,我愿意和你们一道去征伐杀害义帝的人。”
在以上这个故事中,“大逆不道”这句成语是指严重违背某种封建道德。后来,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专制者对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
【造句】:
1、你忘掉自己是什么身分,竟然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
2、这幅听上去好像大逆不道的标语立刻使中国网民群情激愤,其蔓延速度如瘟疫一般迅速。
3、这种大逆不道之徒,天理难容!
4、乔治王一直爱民如子,因此美国殖民地居民要求从英国分离出去在他看来完全是大逆不道。
5、对于在世界金融首都中心的商学院里传道授业的自由市场派经济学家来说,倡议政府全面接管银行系统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6、这种欺师灭祖、大逆不道的行为,我做不出来。
8、他竟然弃父母于不顾,真是大逆不道!
9、像这种恶意中伤、罔顾道义的作为,真是大逆不道!
10、他在媒体界的支持者如今处于守势,因为他们开始抱怨规则象林堡先生那样的自由言论可能被扣上大逆不道的帽子,而且这可能妨碍总统恰当行使自己的职责。

成语典故:大逆不道作文 大逆不道的出处文案:

【拼音】tiān jīng dì yì
【成语故事】周敬王被太子朝赶出京城,晋顷公认为太子朝大逆不道,就联合宋国、卫国、郑国帮助周敬王打败太子朝重新掌政。晋国赵鞅问郑国大臣大叔吉什么是礼,大叔吉引用子彦的话说:“礼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从行动的依据。”
【出处】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释义】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用法】作谓语、宾语、主语、定语;指绝对正确
【相近词】理所当然、千真万确
【相反词】天理难容、岂有此理
【其它使用】
◎ 你为人们做了点什么,人们才会感激你、怀念你,这是一条天经地义的法则。
◎ 该工作时拚命干、该休息时尽情享受,是天经地义的、人人接受的观念。
◎ 王老兵满不在乎地:"肉烂在肉锅里,天经地义!"说着,已背起套着棉套的行军锅。

成语典故:大逆不道作文 大逆不道的出处文案:

从前大禹治水时堵塞洪道,疏通长江黄河并使四夷九州沟通起来,整治的大河三百条,分支河道三千条,水渠溪流不可计数。大禹亲自抬筐挥铲,终于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禹是大圣贤,仍亲自为天下事务如此操劳。
相传在尧的时代,中国有大川三百条,支流三千多,小的河流到处都是,一旦发生大水,江河横溢,常把田地和房子都冲毁了,人们生活十分痛苦。后来大禹担起了治河的重任,他亲自拿着治水的工具,和人们一起开通水道,疏通洪水,终于汇聚地面的水而使它归入大江河。因为太劳累,以至腿上无肉,小腿上的汗毛也被磨光了,身体常常浸沐在暴雨中,头发被强风给吹动着,每天顶着烈风急雨不断辛勤地工作,只希望早日消除洪水,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庄子·天下》记载,墨子称禹“沐甚雨,栉疾风”,因此,要让后世的墨家,多用羊皮、粗布做衣服,用木鞋、草鞋做服饰,日夜不停地操劳,把自身清苦看作是行为准则。并且还说:“不这样做,就不符合夏禹的主张,也就不配称作墨家。”
后来“栉风沐雨”就被用来比喻行程非常辛苦,在外奔走,极为辛劳。亦可作“沐雨栉风”。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语典故:大逆不道》作文,希望在写《成语典故:大逆不道》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成语典故:大逆不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