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作文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的作文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作文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的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作文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的作文文案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作文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的作文文案: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求教。杨时、游酢二人,原是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经四十岁,而且已考上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学习。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书院拜见程颐,但正遇上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外面开始下雪,杨时、游酢求学心切,侍立一旁,不言不动等了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二人在外站立,吃了一惊:“啊,两位还没走?”这时外面的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了。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作文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的作文文案:

贾思伯(468~525),字士休,北魏益都(今寿光)人,幼年聪慧,10岁能诵诗,“工草隶,善辞赋,文苑儒宗,遐迩归属”。21岁开始出仕朝廷,任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很受孝文帝的赏识,常随从征伐,孝文帝终时执笔代写遗诏。又任过荥阳太守,南青州刺史、兖州刺史,政绩显著,兖州人民曾为他立德政碑以表怀念。魏宣武帝时,转任辅国将军。公元507年,贾思伯以持节军司的身份,随任城王拓拔澄围攻钟离,兵败退却,贾负责断后,拓拔澄认为他是文人,很可能遇难,贾竟安全归营。拓拔澄称赞他说:“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但贾却说自己因为迷路才凑巧脱险,绝不夸能表功;“时论称其长者”。
魏肃宗时任太尉长史、安东将军、廷尉卿,后因他“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而转任卫尉卿。当时朝廷上下为建造“明堂”的规模格式而众说纷纭,久议不决。贾思伯上《明堂议》,提出了合理的方案,否定了戴德《礼记》中的记载和东汉蔡邕的见解,广征博引,论据确当,学者无不赞同。后升任太常卿度支尚书转正都官,又被太保崔光推荐为侍讲,教授肃宗读《杜氏春秋》,“言约义敷,旨高辞远”。他虽官高爵显,但仍勤学不懈,并能“倾身礼士”,虽在街途,也要“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他对人说:“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
贾思伯政绩显著、勤学不懈,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除此之外,熟为人知的“卖衣求师”故事也是发生在贾思伯和他兄弟贾思同的身上。相传兄弟二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公元525年贾思伯死于洛阳,肃宗追赠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贞。同年11月迁葬原籍,墓在今寿光城西南4公里的李二庄。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作文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的作文文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作文 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的作文文案:

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蔺相如是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这个故事也称之为“将相和”。后人利用这个故事,对主动向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负荆请罪”。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关于名人文明礼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