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就业的压力作文 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话题 4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就业的压力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就业的压力作文  文案

就业的压力作文 文案: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正在悄悄地波及大学生就业市场。一方面,预计2008年底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将有592万大学生毕业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预计上千万的失业大学生;研究生扩招这一政策并不看好,扩招无非只是把现在的就业压力转移到将来几年而已。没有从跟本上缓冲就业压力,将来还可能会出现研究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却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2009届大学生们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前景的“寒流”。我们可以从这幅漫画中看出,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量与企业的就业岗位量相差很多,在金融风暴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招聘会的火爆场面也证实了这一点。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会加剧对IT行业陈旧系统的升级改造和技术变化,越来越多的IT企业,通过产品开发,来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在新困境中逆势而起。同时,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实现会越来越多。国内IT企业务必要把技术升级和市场战略结合起来。

就业的压力作文 文案:

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这往往也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次调查显示,62.2%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职业,首先要未雨绸缪,及早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努力使自己的“长板”更长,把“短板”补长。此外,“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沿着目标前进,就必然会获得成功。
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也很重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既不能妄自菲薄,缩手缩脚,不敢“推销”自己;也不能够狂妄自大,对单位挑三拣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在所难免的,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此外,还要有创业的精神和准备。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努力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有句话说得好:“理想的翅膀应插在现实的身上,离开了现实的躯体,理想只是一堆零乱的羽毛。”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只要我们大学毕业生能转换思维,改变观念,就业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理想也一定会飞得加高远!

就业的压力作文 文案:

就业压力增大,找工作也越来越难,许多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整日闲赋在家,靠父母养活,这类人就是人们常说的“啃老族”。“啃老”现象目前在城市中越来越严重。那么,古城xx有多少“啃老”一族呢?这一现象又该如何解决?日前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走近身边“啃老族”  家住xx区夫子庙附近的周伟(化名),今年33岁,至今还与父母合住,连对象都找不到。他的生活十分单调,每天睡到中午起床,等父母做好饭吃饱后,就去小区门口或者附近花园和退休老人一起打牌、下棋,吃过晚饭就在家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直到半夜才睡觉。周伟的父亲为此伤透了脑筋,昨天,他一脸忧愁的对记者说,儿子自幼娇生惯养,不好好学习,职高毕业后,工作一直不好找。前些日子,亲戚托了熟人让周伟去一家单位当保安,可周伟喝酒打架被“炒鱿鱼”。父母曾经也让他参加下岗再就业培训,可是周伟觉得那些“低档次”的工作,让他无颜见人。现在,周伟每天以养老的心态在家里白吃白喝,身上没有钱了就伸手向父母要。用句戏言,就是在混吃等死。当然,这只是“啃老族”的一种类型。高不成低不就也是形成“啃老族”的另一因素。  去年从xx某重点大学毕业的小赵(化名),所学专业是被人羡慕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他至今还没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记者从小赵朋友处得知,在家待业的一年多时间里,小赵先后去过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寻找创业的机会,但都无功而返。今年初,他和朋友去东北“扒分”,到临了还欠了一屁股债。直到现在,小赵还在人才市场上徘徊,靠父母每月接济度日。  在xx像这样的还很多,面对这些要靠上辈养活的“啃老族”,他们的父母或长辈又是持何种态度呢?“现在的孩子个性很强,逼他去做他不想干的事,家长又舍不得,看着孩子整天在家混日子,心里虽恨,可又没有办法,既然生下了孩子,那只有养着吧”家住xx白下区的刘先生说起“养小”经历,一脸无赖。“养儿防老,现在倒好,女儿已经二十好几的人了,还不能自立,夫妻俩那点可怜的退休工资,已很难应付女儿要吃要玩所需的开支”王女士也是一肚子的苦水。  “啃老族”现象剖析  xx大学社会学专家朱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啃老族”中绝大部分是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委屈,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受传统观念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了偏差,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更关心孩子生理性健康,比如衣着是不是避寒保暖,膳食是不是营养可口,而忽略了孩子人格是否成熟等精神性健康,不注重孩子的独立性、自我奋斗、家庭责任观的培养。也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造就了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的性格依附心理,使得孩子从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难以独立。  此外,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人们消费能力越来越高,有条件的家庭都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即使家庭困难,也会先满足孩子的要求,“寒门养贵子”。在就业上,因为社会工作岗位有限,再加之对学历、岗位的要求较高,那些从小就在高起点长大的孩子,虽然暂时离开了父母的保护圈,但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孩子还是希望回到父母的羽翼下挡风避雨。  有关专家还指出,受长期精英教育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着提高,而是执着于“公务员”、“白领金领”等热点职位或者“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开放地区”等热门区域,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工作,择业观念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群体竞争力,应届毕业生往往即使没有工作,也不愿去急需人才的县、市中小企业和基层单位乃至广阔的农村和西部地区,因此,城市“啃老族”现象也就越来越严重。  如何对待“啃老族”  从伦理上看,成为“啃老族”固然都有各自的客观原因,然而,不管这些“新新人类”的家庭经济支柱是否坚实,就社会责任感而言,就业是成为成年人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个人信用建立的基础,正所谓工作是消费的基础。特别是在那些只有退休金作为生活保障的家庭,事实上,“啃老”的行为,不仅给父母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同时,也是在没有支付社会保险的情况下占用着社会的公共福利,降低了老人的收入标准。有必要指出的是,就“新失业群体”自身而言,忽视自身就业本领的培训,本领不大而又好高骛远是就业障碍的根本原因,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长期的失业,不仅不可能“从天下掉下来个大馅饼”,而且对社会就业群体的长期游离,也会使自己边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不会因而成熟,而且会钝化自身的生存嗅觉,最终成为无根的浮萍,愧对自己的青春。按老话说,此谓不孝不仁者也。  从经济的角度看,相对于正在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而言,这部分人大多是有就业意愿却找不到工作,或者至少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长期工作。在目前高速发展的中国,由于许多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大大提高,劳动力的市场已经出现一定分化。一方面大中型企业的为高端人才以及技术工人提供着比较稳定的就业机会,只有初步文化技术水平的新增劳动力难以涉足其间;另一方面,“普通工”的就业市场,由于许多企业为节约成本,宁愿雇佣农民工,这使得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更为困难。事实上,我们只有像江中联提出的那样,一方面对所谓的“新失业群体”进行培训,而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主使用高效率的劳动力,为经过培训的劳动力提供出路,才有可能缓解目前的结构性就业问题。  就业压力催生“啃老”现象  记者采访今年应届毕业生了解到,大学毕业生的薪酬底线已经跌破1000元,已不是什么新闻了。xx一家软件公司的负责人认为,学历迷信的年代已经过去,工作能力、经验以及社会竞争力才是他们选才的标准。据了解,对应聘者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和单位占了用人单位总数的66%;明确表示“没有工作经验不予考虑”的占21%。  针对应届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就业问题,xx市人才市场副主任张军告诉记者,XX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为280万人,截至去年9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XX年增加58万人,毕业人数增幅达20.7%。近几个月,每逢周六都有大约350家单位前来招聘,可是应聘的青年大约有7000至8000人,其中应届毕业生就占40%。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xx市再就业办公室的有关人士昨天告诉记者,今年就业压力普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据xx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再就业办公室统计,截止今年5月,xx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已达6.2万。今年1月到5月,实现再就业人数达3.08万。如何解决“啃老族”这一社会现象?社会学专家朱力教授指出,政府首先应成立专门机构帮助青年就业,建立“新失业群体”的动态档案,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为妥善安排培训、就业打好基础;其次,要就业,须有“一技之长”,政府要加大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这些“啃老族”没有经济来源,技能培训就应该免费;同时,我国应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就业问题。    相关链接:“啃老族”六大特征    据了解,目前“啃老族”的构成主要有六类人群: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这一类约占20%;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占10%左右;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居人篱下”当个打工者,这一类约占20%;四类是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这一类占10%;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这一类占10%左右;最后一类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这一类占30%。  在美国和日本,也存在20多岁、大学毕业的成年子女仍靠父母养活的现象。他们被称为“neet族”。“neet”(notineducationemploymentortraining)一词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义务教育结束以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

就业的压力作文 文案:

摘要: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一行13人组建了温州大学“与我同行共访校友足迹”暑期社会实践考察队,走进温州乐清,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从点—线—面角度寻求相关信息。  短暂而又艰苦的15天暑期社会实践随着晚会幕布的缓缓落下而告了一个段落。在这段日子里,我们13人有过沮丧、有过流泪;但是我们相信,正如歌词中唱的一样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渡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后,阳光会以最灿烂的姿态来迎接我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而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牵动着党和国家的心。“XX年,全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面对XX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高校毕业生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据相关官方数据显示XX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但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未签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仅占总人数的49.81%。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也为了帮助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能更多地了解就业信息与今后的在校规划,我们实践队决定走进温州民营企业的发展源地——温州乐清,走进当地的大小民营企业,采访企业中的历届大学毕业生与企业老总,向他们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  在15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大量的企业,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立足点,调查了以温州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和职业发展状况;并且我们走访的企业基本包括了各个行业(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以及各种规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业,也有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小型企业),共收回了大约3000份有效问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具有相当的可信度的。  我们的问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现在工作情况设问  2.针对工作满意度的设问  3.是针对自我效能感即工作胜任状况的设问  4.针对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许设问  5.针对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设问  6.大学期间的活动锻炼对就业的影响  7.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校教育的优劣势  8.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具有多少程度的影响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工作情况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换过2份以上工作。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就业的压力》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业的压力》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就业的压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