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作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读后感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作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读后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作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读后感文案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作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读后感文案:

导语: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廉洁的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诸葛亮
诸葛亮虽身为蜀国丞相和三军统帅,军政大权在握,却是廉洁奉公的表率。他教育儿子要进行品行高尚的养成,即要用俭朴的生活来养德,用淡泊富贵来树立大志,用静心学习增长才干,用振奋精神来革除享乐怠惰,等等。诸葛亮正是这样做而实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写给刘禅的信中说:“我在成都的家只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子孙靠它生活还是挺富裕的。我在外面(老家以外的地方)再没有别的财产,随时的衣食,全部仗给于官家,不另外谋取生财之道来增加点滴私产。我死的时候,不使家属内有多余的布帛,外有多余的财产。”诸葛亮在临终前不但劝谏后主,规划国事,而且有针对性地陈述家事,预先谢绝赏赐,以免后代因钱财而不成大器。高风亮节,这太难能可贵了!
诸葛亮的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岳飞
岳飞是中国古代将帅中廉洁奉公,为人师表的楷模。他从严治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严以律己。岳飞提出过国泰民安的两个著名口号:“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他身体力行,严守一不贪财,二不爱色,三不娶妾,四是山河未复滴酒不进的“四不”规定。他个人的日常生活极其清苦。他平常的饭菜大多是主食加一个菜。有一次,岳飞吃到一种名叫“酸馅”的食品,他觉得味道不错,尝了几个以后,就叫随从收起来留到下顿再吃,以免浪费。岳飞在16岁时娶的一位刘姓夫人,因他从军远离,家乡沦陷后,生活无着,被迫转嫁。南渡以后,岳飞另娶了一位李姓夫人,夫妻之间的感情甚笃。他的部属同事们曾出于对岳飞这位主帅的尊敬,出钱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土族女子,送给他做姬妻。岳飞未曾见面就婉言谢绝了。在当时的南宋士大夫社会官吏多是三妻六妾和“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临安作汴京”的环境中,岳飞能如此洁身自好,真是清淡如水,廉洁为镜,高风亮节,实在难得!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母劝子廉
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妻劝夫廉
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兄劝弟廉
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时,操守清正。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侯抒愫为官清正与其哥哥的劝导是分不开的。当初,侯抒愫任知县时,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
老劝新廉
明朝有个兵部尚书叫王廷相。有一次,他给新上任的御史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坐轿外出,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后再上路时,一个穿着新鞋的轿夫小心翼翼,后来还是一不小心踩到了水洼里,鞋面被弄脏了。于是,这个轿夫便不再顾惜新鞋,再遇到泥水,便满不在乎地踩上去。御史是负有弹劾、纠察官员过错之责的人,王廷相讲的这个故事,其中的寓意很深,是劝戒御史引以为戒,坚持防微杜渐,以保清廉本色。
下劝上廉
金海陵王执政时,刘焕任任丘县县尉。任丘县县令是个贪财的人,刘焕遇事就提醒他“收敛贪财之心,少干贪占之事”。这个县令还能听进他的劝告,与刘焕共事期间真的多干实事,不搞贪占。后来,朝廷考核官员时,县令受到奖赏。县令置酒感谢刘焕:“你有廉慎之德,使我获得了奖赏,感谢你的提醒和规劝。”
晏婴一裘
春秋齐景公时,齐国的良相晏婴一生崇尚节俭。他平日粗茶淡饭,妻室只着布衣,从不奢望丝绸。晏婴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别人讥笑他,他却泰然处之。景公称赞他勤政廉洁,并赐给他千金之裘,但他却坚辞不接受。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作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读后感文案:

导语:历史上流传的关于刘瞻的“刘瞻上疏”、“婉拒献馈”、“改道回京”等感人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阅读,谢谢!
连州,地处五岭南北交通要冲。自唐以后,很多朝廷贬官都被贬此地。韩愈之前有王俊、王仲舒,之后有刘禹锡、杨敬之、蒋防、卢肇。这些贬官都是进士、状元,满腹经纶,饱读《诗》、《书》,肚子里装满了儒家学说的精华,他们在连州开学馆,兴农业、倡导文明,开启民智,推动了连州文化的发展。“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是刺史刘禹锡和他的学生们教学活动的写照。
元和末,刘瞻的父亲刘景,在刘禹锡的悉心教导下,成为连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士。随后的刘瞻,在浓厚的求学氛围里,悉心研习,赢得才思丰敏,奇伟有文学的美名。
冒死上疏
咸通十一年,梗直为相的刘瞻在昏庸的懿宗皇帝(李崔)面前,为无故受牵连的300余名百姓喊冤,主演了令世人敬佩不已的“刘瞻上疏”。
事情由懿宗的爱女同昌公主的病逝而起。
同昌公主是懿宗和爱妃郭淑妃的掌上明珠。到了同昌公主出嫁的年龄,懿宗皇帝夫妻怕委屈自己的心肝宝贝,亲自为她挑选了模样不错的翰林学士韦保衡为夫婿。公主成亲之日,懿宗把皇宫里最贵重稀罕的珠宝和赏玩品,都赐给了她。赐给她的宫室,窗户都用珠宝来装饰,连井栏也是用金银打造。怎料天妒红颜,春天,同昌公主这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娇艳花朵,染了疾病,身子一日比一日憔悴。懿宗皇帝将全国略有名气的医官征集到皇宫,替公主把脉,施针;海内外所有寻找得到的妙药灵丹,都陆续被采集,送到公主的床前,公主本来就柔弱的身躯,经不起药石针灸的轮流“夹击”,竟然是一天比一天衰弱。进入秋天,萧飒的秋风带来阵阵冰样的煞气。公主就在这样的夜晚,带着对人世的眷恋,撒手人寰……
痛失爱女,懿宗哀痛不已。看着宠爱的郭淑妃哭了个死去活来,忙得宫女御医又是送姜汤,又是送参汤给爱妃安神,懿宗心刀剜掌心般地疼。
同昌公主的葬礼,异常的风光,排场。用锦绣绸缎、珠玉珍宝装饰的纸扎仪仗队和侍卫队以及阴间使用的器具,光彩耀眼地排列了30多华里。但乳母和服侍过公主的宫女将最后一批陪葬物品扛进墓室时,士兵们依照懿宗的吩咐,快速地锁上墓室的铁门,要乳母和宫女为公主陪葬。当时,墓室里面,一片喧哗。那是宫女们用木扛,用拳头擂打着墓室门,边敲打边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号。此刻,刘瞻心碎了,他弄不明白,是路岩和韦保衡出的坏注意,还是懿宗的糊涂?
在悲痛中失去理智的懿宗认为公主的死是医官们不用心所至,下令将韩宗劭等20多名皇家医官全部诛杀,并将20多个医官的父族、母族、妻族、老老少少300余人,全部抓来,囚禁在首都监狱。时任同平章事(实质为宰相)的刘瞻召见负责诤谏的官员,命他们上疏劝阻,看到正在火头上的懿宗,以及平日他任用小人,听信谗言的做派,谏官们都生怕一言不慎,掉了脑袋。
面对着唯唯诺诺的同僚,想到日间谏官们对懿宗皇帝不勤政事,独断专横的恐慌。刘瞻深知,谏议懿宗的重任就落在自己身上了。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他在给懿宗疏文中强调:“人的寿命长短,都是上天注定。昨天,公主患病,皇上仁慈的圣心,深为关怀,韩宗劭等诊断的时候,只求早日痊愈,所以使用各种医术,并不是没有全神贯注。想不到祸福先定,难以转移,竟发生意外失误。追究他们的动机,应说是可怜可哀!而今,男女老幼300余人,身戴脚镣手铐等械具,囚禁牢狱,民心惊恐,舆论沸腾,叹息之声,盈满道路。为什么使我们通达明理的君主,蒙受被认为是性情凶恶的诽谤?只因陛下久居平安之地,想不到人生艰难,一时间怒不可遏,忽略了事理上的缺失。恭请稍稍收回神圣的忧虑,把他们从宽释放!”懿宗看到奏章,大不高兴。随后,刘瞻又跟京兆尹温璋,在懿宗面前竭力劝阻,懿宗暴跳如雷,大声吼叫,把他们吆喝出去。
懿宗立即罢了刘瞻的相位,以检校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出为江陵尹,充荆南节度使。
婉拒献馈
一日,刘瞻退朝回府第,路过集市,面前一闪而过的身影让他感到眼熟,是邻居小牵,这小子怎么走得这样急?他赶紧跟在后面,看他到那里。只见小牵一直走进祥盛当铺,鸡爪似的手拿着一支发簪,求当铺老板随便给点银子,给爹爹买药。
刘瞻细细讯问小牵,发簪是谁给他的,小牵告诉他,是娘亲叫他来当铺,当了银子给爹爹治病。他知道,小牵爹爹患的是肺病,整天咳嗽不止。一支发簪当来的银子,能顶什么事情呢?他把小牵带回家,叫老伴盛一碗稀饭,给小牵吃了,再拿出碎银,叮嘱小牵交给娘亲,给爹爹抓药。
接济穷困的邻居,刘瞻的老伴总是一次一次地往外掏钱。居家过日子,总要捏紧自个的荷包,一家老少整天就着米粒熬成的清淡汤水过日子,一天,小儿子嚷嚷着肚子饿,要娘亲做米饭吃。做娘亲的只好将就着,做稠一点的稀饭盛到儿子的饭碗。她和刘瞻就只有用咸菜送稀饭汤水。
别人封相,荣华富贵接踵而来。可刘瞻封相后,他的家,仍然没有积储,所居住的通义坊几亩地宽的旧宅都不是他自己的。商人无名子看到位居朝廷相位的刘瞻仍然过着清苦的日子,对刘瞻道:“我经商常常东西南北地走,京城里有几间房始终是长年地空着,就送给你住,当是替京城的百姓感激你的为民之心!”刘瞻笑着对无名子说:“你整年东西南北地劳碌,赚钱买房子也不容易,我怎么能够因为自己在朝廷为相,就轻易地占用属于你的财产呢?你的好意,我心领了。通义坊的旧宅还能够凑合着居住,比起很多居无定所的百姓来,我还是幸运的。”
在人们的眼中,身为朝廷命官,有豪宅,有厚禄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接受百姓出于感激而贡献的礼物,合情也合理。可刘瞻并不这样想,对四方百姓的献馈,一一婉拒,他节俭清廉的美德,朝野称颂。当听到他因为同昌公主的死,出面力谏懿宗而获罪,被罢相出镇荆南时,官民一片惋惜之声,一时“正人吞声而扼腕,百姓掩泪于道途”。
翰林学士承旨郑畋奉懿宗的旨意,草拟罢免刘瞻相位的诏书,觉得很为难,他在罢黜刘瞻宰相诏书草稿上写道:“(刘瞻)居住的几亩田地,仍然不是自己的产业;拒绝四面八方的贿赂,最害怕别人知道”……和韦保衡勾结欺瞒皇上,有心排斥刘瞻的路岩看见诏书,对郑畋的做法很不满意,狞笑道:“你不是罢黜他当宰相,而是推荐他当宰相!”在路岩和韦保衡这伙人的淫威下,凡是和他们意见不一致的,都一一被贬。
改道回京
刘瞻总是与路岩、韦保衡意见相左,因此总受到莫名的打击。说起路岩、韦保衡劣迹,老百姓疼恨得咬牙切齿。路岩凭出色的马屁功夫,36岁便就升到了丞相的高位,掌握着相印。为相8年,懿宗只知道吃喝玩乐和礼仙拜佛,政事都交他掌管。因此,他做坏事的胆子就越变越大。结党营私、贪赃枉法、陷害忠良,果真的坏事做绝。自从韦保衡当上驸马爷那时起,他有心巴结权贵,很快,两人就混在一起,利用懿宗疼爱同昌公主的关系,狼狈为奸,瞧着谁不顺眼,就极力打击排斥。刘瞻向来爱劝谏懿宗勤于朝中事,这,就无意中得罪了这两个乱臣贼子。借公主的死,两人要置刘瞻于死地。共同上疏指控刘瞻与皇家医官秘密勾结,误用毒药,毒死同昌公主,致使刘瞻一贬再贬,令百姓为之惋惜。
有道是:多行不义比自毙!元和十四年七月,懿宗驾崩,僖宗立,韦保衡一伙终于失宠。韦被贬为贺州刺史,再贬崖州澄迈令,路岩为新州刺史,复长流谵州,赐死。
素来以刚正清廉立言立身的刘瞻,最终得到重用,先后任康(今广东德庆县)、虢(今河南灵宝县)二州刺史。刘瞻任两地刺史期间,以出色的执政能力和务实为民态度,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僖宗钦佩他的才华以及为社稷为百姓的胸怀,将他招回京城,委任他为刑部尚书。
刘瞻要回京城了!这喜讯长了翅膀一样在京城的老百姓当中传送着。咱们要以最隆重的形式,欢迎这位为民办事的好官员回来!京城长安东西两市,居民们早就派人悄悄地探听刘瞻回朝的具体日子,谋划着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欢迎刘瞻重新登上相位。于是,大批居民自发地组织起来,依照贫富比例收钱,他们在长安街两头搭起牌楼,秧歌队、旱船队,狮舞、龙舞、杂耍队、唢呐队都依照安排,在街头静候。他们要在护送刘瞻回京的卫队经过的时候,用热烈的鞭炮声,载歌载舞,迎接他的归来。
时值正午,不见刘瞻的卫队出现;转眼申时又过了,大街仍然没有刘瞻的身影。马队街两头来回奔跑,互相询问:是不是太大意,看花眼了?这时,远远跑来了一匹马,马上的士兵,一一队街头的民众说:大家不用等了,刘丞相有紧要事,改日回京城。
原来,刘瞻听到民众街头迎接他的消息,变更回京城的日期,改走其他小路回京城。
宰相裴但逝世后,刘瞻受僖宗重任,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最初,刘瞻被贬南方,宰相刘邺,向韦保衡、路岩靠拢,联合陷害刘瞻。现在,刘瞻回京再任宰相,刘邺内心升起恐惧。秋天,刘邺在全国盐铁专卖暨运输总监署,设席宴请刘瞻,刘瞻回家后生病。
因为刘邺的宴请,刘瞻这一病,就再没有康复,直至去世。当时的人都认为刘邺用毒药将他毒死。
刘瞻的死,给后人一个迷。但他以高尚的道德操守、清白的为官之道,赢得了世人的景仰与推崇,流芳千古,值得连州人乃至广东人引为骄傲。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作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读后感文案:

廉洁故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五(3)班?徐翀????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谦就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他六十岁寿辰那年,当地许多人都送来了厚礼连皇上也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可于谦却一一回绝了他们的礼物。????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大量生产,上贡朝庭,以取悦权贵和中饱私囊。
包拯自己也说:“能持端州方砚,可谓死南昌无憾。”可是,直到他离任,也未取一件。????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仅以其铁骨铮铮、英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而且还以其体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们敬仰。?他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他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他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接着,他亲手把碗发给全体官兵,勉励大家廉洁奉公。当时吉鸿昌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营长,只有25岁。自此,吉鸿昌就将那只写有“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带在身边,用它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自己应如何为人做事。这只碗随吉鸿昌将军走南闯北,直到他39岁牺牲。?????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
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
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再说说发生在我身边?的廉洁故事吧!???我的爸爸在政法部门工作,手中也有一定的权力,托他办事的人也挺多,有请他吃饭的,也有送礼的。可我爸爸总是一一拒绝。有一次,我爸爸的一个朋友来请我爸吃饭。原来,那个人驾车违反交通规则所以驾照被扣留了,要一个月以后才能拿回去。于是就想求我爸帮忙。
可爸爸却毫不留情地回绝了,并严肃地说:“如果你请我吃饭,我就帮了你的忙,这不就成了交易了吗?再说,违反交通法规不好好接受处罚,对你今后开车没好处。”朋友惭愧地低下了头。爸爸常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要做一个好的公仆就必须防微杜渐,从小处做起。???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官员都能廉洁奉公的话,那该多好啊!廉洁故事2005-08\/16032','',''16032。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作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读后感文案:

西汉时,高阳出了一位廉洁奉公的官员,叫王尊。王尊从小死去父亲,由他的伯父抚养长大。伯父家里比较贫穷,王尊每天要赶羊群到野外去放牧。这孩子最爱读书,放牧时总要带些书阅读。渐渐地,他对书上提到的那些秉公执法的官吏十分崇敬,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物。一天他向伯父央求,为他在郡的监狱里谋一份差使。这时王尊才十三岁,伯父听后惊讶他说:“你还是个孩子啊,又不懂刑律,怎么能到监狱去做事呢?”玉尊说:“孩儿已从书中见到过很多。以后再跟狱长多学学,不就行了吗?”伯父经不住王尊一再央求,便备了礼托人找狱长说情。狱长便把王尊当听差在身旁使唤。王尊当了几年听差,经常接触到刑狱方面的事务,长进很快。一次他随狱长去太守府办事,被太守看中,便把他留在府中做文书方面的事。又过了几年,王尊辞去职务,攻读孺家经典,之后再被任用。由于他执法严正,逐步提升,当上了县令,后来又升为安定郡大守。当时,安定郡官场非常混乱,一些官员利用权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王尊一到那里,立即整顿吏治,并晓示属县所有官吏忠于职守,以身作则,为下属作出榜样。法律无情,不要用自己的身体去尝试一下法律。郡里有个属官心狠手辣,搜刮大量民脂民膏,民愤极大,告示贴出后不见改悔,于是王尊把他捉拿归案。这贪浪官入狱后,没几天就一病身亡。接着,王尊又惩办了一批罪行严重而又没有悔改的豪强。这样一来,安定郡开始太平起来。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