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于海河小故事集锦作文 于海介绍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材料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于海河小故事集锦作文 于海介绍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于海河小故事集锦作文  于海介绍文案

于海河小故事集锦作文 于海介绍文案:

于海河小故事一:我不能坑了农民的利益
2011年,宝清县发生了一起非常恶劣的假种子案,涉及4个乡镇7个村屯42户农民。于海河亲自出马,找权威机构鉴定种子,到有关部门替农民呼吁。吉林厂家的经销商找到他,拿出厚厚的一沓钱拍给他,希望他把这件事给“平乎”了。他严词拒绝了他们:“这事绝对不行,我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坑害了农民的利益。”
可令于海河没有想到的是,没有打通他这关节的经销商没有轻易放弃,他们找到更权威的鉴定中心,并扬言无论花多少钱也要扳倒东农出具的鉴定报告,不会赔偿给农民一分钱。他得知消息后,连夜奔赴省厅,将农民切身利益厉害关系向省有关部门及时汇报,最终得到了省司法厅支持,二审判决农民胜诉了。农民打赢了黑龙江省有史以来首例假种子案的官司,最终获得了赔偿款123万元。
于海河小故事二:差点被省农委“轰出来”的局长
在工作面前,于海河是拼命三郎,在百姓眼里,于海河朴实得像个农民。
不讲排场,衣着朴素,生活节俭,出门在外的时候,于海河从来不舍得在外面吃饭,路上他就像节俭的农民一样,吃卷饼、吃干豆腐卷大葱。时任农业局办公室主任赵泽强回忆于海河第一次到省农委办事的情景,现在想来很好笑。当时于海河一身朴素的衣服,拎个黑包,门卫压根不相信他是来开会的,说什么也不让他进,还差点把他当成上访的给轰出来。后来知道他是宝清农业局长后,整个省农委都传开了,“没见过这么朴素的局长。”
于海河小故事三:二手捷达走天下
在乡镇工作期间,于海河一直骑着摩托上下班,这辆摩托车一骑就是十年。他骑着摩托车上下班,骑着摩托车下乡了解老百姓的问题,骑着摩托车带着爱人回老家种地。
后来家里条件好点了他才买上了一台二手捷达。从当上农业局长以来,于海河一直开着自己的二手捷达上班下乡。
曾经县里考虑到农业局工作地域广,项目多,给于海河专门配了辆4500丰田越野车。坐了两天,他就把车退回县里了,他说:“油老虎,用不起,这一台4500够单位三台捷达的费用了。”提拔至政协副主席后,给他配备的凯美瑞他也没用几天,就借给农业局了,他又开起了“二手捷达”。
于海河小故事四:原来牛排只有一块肉啊
2011年,于海河去哈尔滨开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读研究生并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的于立雪说:“爸,今天我请你吃大餐。来一份牛排吧?”
“多贵呀,别点了。”
“今天牛排是特价。”于立雪坚持点了。
牛排上来后,于海河看着牛排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原来牛排是一小块儿肉啊,我还以为是一盘儿牛排骨呢!要是一份儿骨头30多块钱,就太不值了!”
于海河小故事五:自助餐厅还要自己端盘子?
在一些干部眼中,于海河不仅“抠”,还很没见过“世面”。农业局办公室主任赵泽强有一次和于海河去哈尔滨办事,中午饭时到了,于海河又要带着他和司机秦汉去吃盒饭。赵泽强和小秦相视一笑:“局长,今天事儿办得顺利,请我们吃一次大餐吧!”
“什么大餐,吃盒饭不挺好吗?省事儿还便宜。”
“顿顿盒饭也太单调了。今天您就出回血,请我们一顿吧。”
“唉,行吧。”因为事情办得很顺利,于海河勉强答应了。他们来到一家自助餐厅。赵泽强和秦汉盛了满盘子的海鲜回来,却发现于海河坐在那里没动,还傻乎乎地问:“这饭店还得自己端菜?服务员不管啊?”
于海河看他们吃生蚝,就问,“这玩意儿煮都不煮,生吃?”
赵泽强和秦汉相视无语,没好意思笑局长傻帽。

于海河小故事集锦作文 于海介绍文案:

在七星泡镇担任镇长、党委书记期间,于海河带头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好的甜菜、烤烟,“金疙瘩”“金叶子”让许多农户走上了富裕之路。
县委书记朱海涛说:“海河为人朴实,但他有超前意识。那么多年前他就在村里试行园区建设,后来又在乡镇、全县推广。他的成长伴随着园区的发展,他的成长也伴随着宝清县农民的增收致富。”
“打赢这次官司多亏了于局长”
2011年,这个县发生一起假种子案,殃及4个乡镇7个村屯的42家农户。农业局接到农民上访投诉后,于海河领着农民去省城找鉴定单位,找主管部门,几次连夜赶往省城联系有关部门实施打假维权。最终,二审判决农民胜诉。朝阳乡灯塔村村民徐长友充满感激地说:“打赢这次官司多亏了于局长,他为我们讨回了经济赔偿,却没喝过我们的一口水啊!”
于海河怀着对农民深厚的感情,维护农民群众合法的切身利益,带领同事们主动出击,这一年仅在“绿剑护农”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中就查处14起农资违法案,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5万元;查处4起损害农民利益案件,减轻农民经济负担12万元。宝清县被评为全省“减轻农民负担先进县”。
“他是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人”
“凌空千里望京津,笑看中华气象新。报效国家平生愿,三农自有后来人!”这是于海河在北京农业干部学院学习结束后写的一首诗。为了实现做好三农工作、报效国家的夙愿,他踏踏实实、全身心地忘我工作。他的女儿于立雪说:“‘工作忙’是爸爸几十年里最常说的三个字,他是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人。”
“他拖着一双病腿调走了”
干什么工作都特别执着认真、扎扎实实,是于海河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在龙头镇担任党委书记时,他到矛盾尖锐、信访突出的柳毛河村深入走访,将农民的诉求分解成28个问题,逐一梳理,通过解决问题谋求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于海河到七星泡镇担任镇长时,当地的信访量非常大。为了解决在市里、省里挂号的“上访村”三合村的问题,他在这个村住了3个来月,走访了一家又一家,连村干部都不知道本村究竟有多少村民没有耕地,他却了解得清清楚楚。
他曾经连续几十天不间断地天天接待上访人。考虑到上访人的住处大都离镇政府较远,回去晚了赶不上客车,他宁肯中午自己饿着,也要坚守在办公室里继续接访。那些年,镇里的财力非常紧张,取暖条件差,于海河接访时在屋里一坐就是一天,脚都冻麻木了,日久天长坐下了骨关节炎病。转眼间五六年过去了,他走路时还是一瘸一拐的,在椅子上坐时间长了就站不起来。在于海河与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七星泡这个有着6万多人口、一度是“信访重灾区”的大镇,信访案件逐渐地减少了。这个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邓淑芳说,于海河书记是迈着一双好腿来到七星泡镇的,他却拖着一双病腿调走了。
2009年12月份,夹信子镇夹信子村发生一起信访案件,由于干群之间矛盾尖锐,1400多名村民署名从网上向国家信访总局发送上访信。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只有一个议题:选派时任农业局党委书记的于海河兼任夹信子镇党委书记,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信访问题。上任后几天时间,全村300多户人家,于海河走访了一多半。他与村民促膝谈心,把自己融入到群众之中,摸清了这个村的情况,对症下药,解决问题。新的村级领导班子选举出来,上访人的怨气也逐渐消了。
这么多年来,于海河解决了一起又一起纠纷,平息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县委书记朱海涛在全县干部大会上表扬他说,于海河走到哪里,哪里就稳定,哪里的农民就会安心地发展经济。咱们就应该树立这样的典型,全县的干部都要向于海河学习。
“老于的辛劳奔波没有白费劲”
加快发展经济、让百姓早日脱贫致富,这是于海河最大的愿望。20多年来,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农民的富裕,这个农民的儿子像个拼命三郎般不辞辛苦,无怨无悔地工作着。自打2010年挑上农业局局长这副担子后,于海河心中装的不再只是一乡一镇的农户,而是全县的广大农户了,萦绕在他心头脑际的是全县的三农事业。为了促进农业大发展、快发展,他竭尽全力向国家、省里争取各类农业项目,搞好示范园区建设。
这个县新能源办公室主任杨树林说:“有一次我跟于局长一起到省里争取一个项目,人太多了,排不上号,在走廊里站了两三个小时。好不容易把材料递上去了,工作人员认为不太充分,要求回去补充一下。于局长领着我们连夜乘火车返回佳木斯,没买到卧铺票,坐了一宿硬板,真是遭罪啊!”
农业局办公室主任赵泽强的感触更深。那一次他跟于海河去省里争取一个劳动力转移项目,办公室在五楼,于海河一瘸一拐地楼上楼下爬了十多次。他说:“最后,我发现局长怎么没了呢,找来找去,看见他蹲在厕所里满脸是汗,腿疼得站不起来了。我的眼泪顿时禁不住地流了下来。”
农业局党委书记刘汉涛说,老于干工作责任感强,执着而有韧劲。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沉得下去,拖着条病腿不辞辛劳地在农村奔波,苦口婆心地开导农民改变广种薄收的传统耕作习惯,更多地依靠科技力量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在这过程中,他对全县的农业状况了然于胸,无论是做哪个项目的前期基础工作都有的放矢,思路清晰,准备充分。项目争取来之后,他从头到尾在现场指导、督促,一丝不苟地严格把关,不许走样。譬如,智能化水稻育秧基地建成后,前来视察的几位省领导都认为宝清县的这个项目做得最好,各地纷纷来人参观。老于的辛劳奔波没有白费劲。宝清县之所以能够争取来这么多惠及三农、造福百姓的项目,农业方面的各项工作位列全国一流、全省靠前、全市排头,国家级先进荣誉就获得了6项,于海河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得忍受多大的疼痛,太坚强了”
长年累月地忘我工作,加之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于海河的身体付出了代价。他在七星泡镇工作时坐下了骨关节炎病,走起路那个困难哪;到农业局工作后起早贪黑,饭不应时,积劳成疾,胰腺炎加重,发作起来是直不起腰、吃不下饭,甚至是无法入眠、大汗淋漓。然而,他干工作还是那么一股劲儿。

于海河小故事集锦作文 于海介绍文案:

前年,于海河的爱人毛淑香硬拉着丈夫去省城一家骨科医院看腿病,医生诊断他的骨关节膜都磨没了,又得知他是自己上下楼梯,摇着头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妻子哭了,他安慰说:“等忙完这段儿,我一定好好治疗。”然而,“这一段”,一拖就是两年多。这其间,失去了骨关节膜,走路时腿骨摩擦的疼痛,于海河是怎样忍受的啊!
2012年,当上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后,于海河依然总是有干不完的工作,大半时间都在园区操劳。这个园区是他担任农业局局长期间一手筹建起来的,倾注着他的多少汗水和心血啊。时任省委书记的吉炳轩来检查园区建设时,给予了高度评价。现任省委书记王宪魁也对园区建设予以充分肯定,他说宝清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抓得实、抓得细、抓得好,你们一定要把它建设成全省排头、全国一流的园区,成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领导的鼓励与鞭策,更加增强了于海河抓好农业园区建设的信心和劲头。
于海河发病那几天,刚好赶上园区多项工作的年终检查验收。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在园区,与大家一起查缺补漏,做实各项工作。
大把的止痛药也掩盖不了于海河的病情。妻子问他怎么了,他说我在园区抬东西时抻着了,不要紧。妻子要陪他上医院,他一再说:“这都是我一手操办的工作,不能没干完就给撂下。没事儿,我能挺住。等忙完了这段儿,我一定去看医生。”
11月5日下午2点,妻子毛淑香强行将疼痛难忍的丈夫送到了县医院。当于海河被推进手术室打开腹腔时,里面积聚了大量的脓液,发出了刺鼻的气味。医生含泪说,腹腔感染肯定是好几天了,这得忍受多大的疼痛,太坚强了!
“对父母是孝子,对国家更是忠臣”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于海河,始终不忘本,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却是低要求。无欲则刚,他俭朴清廉,不牟私利。
“他这辈子从来没挑过吃没挑过穿”
于海河的妻子毛淑香说:“海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跟过去比,咱家现在太幸福了’。他这辈子从来没挑过吃没挑过穿,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的剩饭,他都舍不得糟践。”
他的同事都说于海河不像个领导干部,穿戴普普通通,经常一瘸一拐、满面风尘地背个大包出入在田间地头、村屯小道,是典型的“农民”形象。即使出公差跑项目,他也坚持吃住简单,从不讲排场,尽量节省开支。
农业局副局长朱辉说:“我俩以前都是乡镇中心校校长,相识20多年了,我从来没见他穿过什么名牌,也没见他打过麻将、跳过舞。如果说他有业余爱好的话,大概就是看书。”
“开再好的车,农民骂娘也丢脸”
无论是在乡镇还是在农业局工作,为人低调的于海河从来不讲排场。
于海河的女儿于清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爸一点儿都不摆谱,他在七星泡镇当镇长、书记时,回县城里办事儿还骑着摩托车满街跑呢。”于海河自己解释说,当时他们家已经安置在县城,家里有台摩托车。县城本来不很大,上哪儿办事骑着摩托车都很方便。七星泡镇财力紧张,连取暖煤都省着用,能省就省点。再说,乡镇的小车司机一年到头都得不到休息,何必折腾他们陪着自己呢?
农业局与农委合并后,工作千头万绪,离不开三农,离不开下基层。县领导体谅他们的辛劳,将一辆车奖励给农业局用。这台车性能好、马力大,坐在里面也舒服。可谁也没想到,这台许多人都希望得到的好车,于海河开了不到20天,不用了。为啥?他说:“这车太费油了。咱们农业局花一分钱都靠财政,我哪能一个人享用这么好的车呢。”
他又开上了他自己家的那辆二手“捷达”。一个同事说:“你开这台‘破捷达子’,你丢脸不说,也给咱们局、咱们县丢脸哪。”于海河说:“什么叫丢脸?开再好的车,农民骂娘也丢脸;车再不好,老百姓称赞咱脸上就有光!”
“家人和亲属没有一个人沾上他‘当官’的光”
虽然于海河家里并不是很富有,但他的妻子自谋职业,卖过蔬菜、水果,开过多年的小旅店、小吃铺,多多少少攒下几个钱。他的两个女儿都参加工作了,也不用家里钱了。用于海河自己的话说:“我还有工资。再说,工作干好了,年年都有一些奖金,钱够花了。跟过去的生活比,现在我是太知足了!钱有多少算多啊?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于海河走上领导岗位后,且不算当副职的年头,任乡镇和农业局一把手就有10年时间了,凭着手中的权力或者社会交往,给妻子安排个有退休金的工作,大概不是很难。可是,他没给安排。农业局大大小小的开发建设项目不少,没有一项是他亲属干的。他的妻子说,女儿于立雪是经过公开招聘考试录用的;他那一直居住在乡村的一奶同胞的5个兄弟、15个侄子侄女,还有岳父岳母那边的亲属,家人和亲属没有一个人沾上他“当官”的光。
其实,于海河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特别孝顺父母。有一年,母亲生病。他把母亲接到身边。尽管那条病腿针扎火燎般疼痛,他竟然能够背着母亲在医院里楼上楼下地化验、确诊,回家时从住宅小区大门口一直把母亲背上了四楼。他自己都感到神奇。母亲住院时,他给母亲接大小便,温热水给母亲擦身。病友们和医护人员夸奖他,他的老母亲自豪地说:“我这个儿子啊,对父母是孝子,对国家更是忠臣。”
是的,大孝之人,常常有着对事业的大爱之情。他把对父母的一片孝心,化作了为更多的农民排忧解难、谋求福祉的动力,让这个人性中的美好善念迸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感动了更多的人。
母亲去世时,七星泡镇的干部、群众竟无一人知晓。当3天后司机来接于海河时,望着一脸痛苦疲惫的他,只说了句“镇长啊……”,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我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坑害了农民的利益”
农业局工会主席关增国说,2011年在处理那起假种子案时,厂家来人找到于局长,拿出厚厚的一沓钱要送给他,希望他把这件事给“平乎”了。于海河板起面孔,严肃地拒绝了。他说:“这绝对不行,我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坑害了农民的利益。”

于海河小故事集锦作文 于海介绍文案:

通过学习是使我了解到于海河来自我们黑龙江省宝清县的一名党的干部,他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1岁。于海河一个农民出身的他,一生清贫,却刚直不阿,不似地方官员那般迂腐。把毕生精力全部放在为农民群众谋发展、谋幸福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装的还是百姓。是我们新时期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学习了于海河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作为一名社区党总支书记,工作在社会的最底层,最接近居民群众,最了解居民群众的心声,我将以于海河同志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时刻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脚踏实地的带领指导社区干部更好的为辖区居民百姓服务,时时处处向居民之所想、及居民之所急,做辖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在工作中勤于学习、善于观察,掌握党的大政方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居民群众的心声,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做一名心系群众、真情为民、为民谋利益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的党的好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向于海河那样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生活简朴、为政清廉,从不贪图享受。领导和带领社区干部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
通过学习于海河同志的先进事迹,我将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为民服务意识强,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
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社区一班人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向先进典型社区学习,将社区的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在新的一年将社区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突出社区特色切实发挥社区的小政府大服务的职能作用。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于海河小故事集锦》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于海河小故事集锦》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于海河小故事集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