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哲理故事:敬畏作文 敬畏之心的故事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哲理故事:敬畏作文 敬畏之心的故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哲理故事:敬畏作文  敬畏之心的故事文案

哲理故事:敬畏作文 敬畏之心的故事文案:

公元314年,前赵帝国的征东大将军石勒攻破了幽州州城蓟县,他大开杀戒,不仅处死了一心想做皇帝的王浚,而且将幽州的一万降兵全部屠杀。一时间,人心惶惶,王浚手下的属官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到石勒的营门前请罪,敬献的财宝堆得像小山一样。在这一片喧嚣之中,只有一个人不为所动,他就是尚书裴宪。
石勒很快听说了这事,立刻派人将裴宪召到了自己的帐下,问他说:“王浚在幽州暴虐无道,人神共愤,我现在兴兵诛杀了他,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大家都来庆贺、谢罪,请求得到宽恕,唯独你不肯来,是何道理?你还和王浚同流合污,不知悔改,难道就不怕杀头吗?”
裴宪神色坦然地回答说:“我们几代人都受到晋王朝的恩惠享有荣耀,王浚虽然粗暴凶恶,行为不端,但他毕竟还是晋王朝的封疆大臣,我怎能怀有二心?既然明公不想以仁义教化天下,而一定要用酷刑治理幽州,那么,被您杀死,就是我的本分,为什么要逃脱呢?”说完,一个参拜的礼节都没有,就昂然转身,向外走去。
石勒一愣,赶忙请裴宪留步,亲自下座向他道歉,用对待宾客的隆重礼节来招待他。
后来石勒下令清查王浚及其部将、属官等的家产,发现他们每一家都有巨额的不义之财,唯独裴宪家中只有一百来本书和食盐、谷米各十余斛。石勒闻报,感慨地说:“裴宪真是名不虚传啊,这次战斗的胜利,我不喜得到了幽州,喜在得到了裴宪这样的廉洁、忠贞之臣啊!”
人们发现,杀人不眨眼的石勒居然也有所敬畏,他每见到裴宪时都会躬身起立,满怀敬意。正是这样的敬畏,让石勒成为了后赵的开国皇帝,开创了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三国时,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匈奴派使者前来晋见。面对这扬我国威的外交场合,曹操对自己的相貌有些不太自信,便找了一位大臣来代替自己,他则扮作侍卫,手握钢刀,站立在坐榻旁边。事后,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观感,使者回答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在这个著名的“捉刀”的典故中,被曹操找来代替自己的人,就是名士崔琰。崔琰让曹操如此看中,不仅是因为他长得漂亮,而且他的耿直让曹操也十分敬畏。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败袁绍后兼任冀州牧,有一次,他查看冀州户籍档案后,十分高兴地对众人说:“昨天查核户籍,人口有三十万之多,冀州可称得上是大州了。”他转头问身边的崔琰说:“你看这里能征兵多少啊?”崔琰面色沉重地回答说:“现在九州分裂,袁尚、袁谭兄弟二人大动干戈,冀州地区尸骨遍野。没有听说王师以仁政为先导,访问民风民俗,救民于水火,反而却算计甲兵多少,把它当成头等大事,这难道是我们这个州的百姓所期望于明公您的吗?”
听到他的回答,在座的人都不禁大惊失色,要知道曹操的脾气可并不怎么好,作为一个刚从袁绍手下被招募来的人,怎么敢如此说话呢?谁也想不到,曹操肃然动容,当即起身向崔琰表示歉意。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初立,曹操在曹丕与曹植之间立谁为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于是秘密探访大臣们的意见,许多人都闭口不敢言,就是有意见,也是采用密奏的方式,只有崔琰公开回复说:“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
曹植,本是崔琰哥哥的女婿,崔琰的谈论让曹操赞叹不已,说:“崔琰公道无私,高风亮节,怎么敢不听从他的意见呢?”随后便宣布立曹丕为太子。
石勒和曹操都称得上乱世中的枭雄,他们最可怕的地方,不仅在于相信铁骑与刀剑,而且对公道正义心怀敬畏,这让他们不但征服了城市和土地,更征服了人心。在这世上,你所敬畏的东西,正是你内心力量的源泉。
哲理故事:敬畏

哲理故事:敬畏作文 敬畏之心的故事文案:

他死前脸上那双永远酣眠的酒窝,盛满了“无愧于生命”的恬然与坦然。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懂得尊重生命的哲理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三舅退休之前,在怡保一家报社担任总经理。六十岁退休之时,精神矍铄,身子壮硕如牛。他酷爱户外活动,每天定时外出打羽毛球、打壁球、游泳、跑步,精力旺盛得连小伙子也自叹弗如。
他与我的母亲手足情深,不时到新加坡小住,共叙姐弟情。我去探望他,几里之外,都可以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他最喜欢约我那比他年轻了三十岁的弟弟共打羽毛球,几个回合下来,弟弟气喘如牛,他却面不改色,大有“气吞山河”之概。不过,有好几个晚上,大家围在厅里观看电视节目时,他却待在房间里,以药油猛擦背脊。母亲担心他运动过度,伤了身子,劝他稍作收敛,但是,他全然不当一回事,笑嘻嘻地应道:“我呀,可以打老虎呢!”
前年四月,惊闻他被紧急送进了医院。原来他背脊剧痛难当,进入盥洗室时,又不慎跌了一跤,趴地不起,送入医院,X光照片显示,他背部脊椎骨两旁,全都是淤积多时的毒脓。于是,便又以救护车紧急送往吉隆坡医院,开刀治疗,性命虽保,终生瘫痪。
明明是个生龙活虎的人,怎么转瞬之间便寸步难行了呢?莫说当事人,就连我们,都觉得这是个难以承受的巨大打击。
医院,成了他暂时寄居的家。
我偕同家人到吉隆坡医院探望他的那一天,忐忑不安,对于一颗支离破碎的心,我该用什么语言去进行缀补呢?
一踏进病房,便吓了一大跳。留院才半年,他便已苍老得难以辨认。原本旋转在丰腴脸颊上那两个肥圆而饱满的大酒窝,变成了两个凹陷的小黑洞;皱纹呢,“落井下石”地爬满了脸。看到我们,意外的惊喜使他黯淡的眸子像骤然添了炭块的火炉一样,倏地发亮。
全然出乎意料,在我们逗留于病房的那一个多小时里,三舅没有片言只语谈及他的病,更不哀诉他心境的黯淡或是生活的痛苦,反之,他没事人般地与我们闲话家常,语气平静而又平和,只是临别时,他突然说道:“过去,我没理会身体对我发出的警告,才铸成了今日弥补不了的大遗憾。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能与你们一起打球了,真可惜呀!”曳在空气里的语音,有些许颤抖。大家鱼贯走出病房后,我转身关门,无意中瞥见他紧紧地咬着下唇,脸上蜿蜒地爬着两道晶亮的泪痕。啊,心境被可怖的病魔啃噬得窟窿处处的三舅,必须持着多大的勇气和耐力,才不在他人面前流露出任何被生活挫败了的悲伤啊!但是,正是这份勇气和耐力,使他支撑着自己,努力站起来。
在医院待了一段日子后,在他的坚持下,家人将他接回家去。
往昔,当拥有健康的体魄时,他活得充实而快乐,生活的格子,每一寸都填得满满的,只嫌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够用;现在,回到这所居住了不知多少年而笑声处处的屋子,他却觉得惊悚不安,啊,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熟悉,可是,一切的一切,却又是那么陌生。过去,在屋子里铺设大理石,主要是喜欢双脚踏在上面那种凉透心肺的感觉、喜欢那种双足触地滑腻似绸的感觉,可是,现在,一双脚不但彻底失去了感觉,甚至,连基本走动的能力也失去了!他原是老餮,喜欢烹饪而又精于烹饪,过去,厨房是他炫耀能力的天堂,现在,坐在轮椅上,看到那摆设得整整齐齐但由于长久未用而蒙上薄薄尘垢的炊具,心中那股悲酸已极的感觉,便像气压锅里那一大蓬惨白的烟气一样,闷着、憋着,没个去处。他将轮椅推到冰箱前面,手势迟缓地拉开冰箱的门,砭骨寒气扑面而来,冰箱里残存的一点食物,早已变得干干黑黑的,恹恹地粘在碗里,半点生命力也没有。他呆呆地看着、看着,若有所悟。就在这一刻,他决定了,他不要以眼泪去灌浇那棵被病魔蛀得千疮百孔的生命之树,他要逆其道而行,重获第二次生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拼着残存的老命,使出了反抗命运之神的蛮劲,他坚决不要让酒窝消失于干瘪枯瘦的面颊,他要它们旋、他要它们转,而为了让它们旋得更好看、转得更潇洒,他努力加餐饭,让外在的脸和内在的心,齐齐恢复过去丰满的旧貌。这样的努力,看似简单,实际上,他内心深处那种惊涛骇浪似的挣扎与奋战、那种只许向前看不许往后退的坚持与执着,的的确确是需要极端强韧的意志力才能办到的。
绝不言休地努力了一阵子后,终于,在他寄来的照片里,我们又看到了他重生的酒窝,大大的、圆圆的,而且,逐渐饱满。他坐在轮椅上,看书报、养盆栽、听音乐,开始他第二段截然不同的人生,有一回,在信里,他居然还欢天喜地地写道:“我又开始当家庭大厨了呢,坐在轮椅上炒菜,还真舒服哪!炒出来的菜,与过去相较,可一点儿也不逊色,依然色香味俱全呢!你们什么时候来尝尝?”
由于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三舅腿上的伤口一直溃烂难愈,医院无形中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进进出出、出出进进。他不抱怨、不投诉,一味地忍。只要病情稍好他可以回家去,他脸上的酒窝便会不断地旋动。
一年半之后,三舅平静地去世,脸上那双永远酣眠的酒窝,盛满了“无愧于生命”的恬然与坦然。
三舅是个真正懂得尊重生命的人。
他是勇士。

哲理故事:敬畏作文 敬畏之心的故事文案:

一个年轻人感到自己在人世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不知道如何应对。
他路过一片枫树林,被一阵悠扬的钟声吸引。他顺着钟声来到一座寺庙,见一长老拄着杖,气定神闲地打坐,便虔诚地坐下去。
长老问:年轻人,你在尘世遇到了什么困难?
年轻人答道:我对前途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长老有何妙法排解?
长老捋捋白须,呵呵笑道:妙法谈不上。这个你带回家,每天早晚各看一次,想一遍,症结自然消解。说着,长老给了年轻人一块折着的白纱布。
年轻人回到家后,早晚各看一次,想一遍纱布上的四个遒劲的大字,顿时精神为之一震,后来潇潇洒洒地过完了一生,创造了不菲的人生价值。他的生存压力仍在,但已不再感觉沉重,更不会招架不住。
这四个字是:惧者生存!
生存不容易,唯惧者胜出。惧者,乃心怀忧患、倍感危机之人。唯有惧心相随,才能让人有切肤之感,进而迸发出生命最原始的活力,最激越的精神,最昂扬的斗志。

哲理故事:敬畏作文 敬畏之心的故事文案: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是绵延到永远的,它有起点更有终点。我们敬畏它的不屈不挠,更敬畏它不着痕迹、毫不留情地逝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哲理故事:只因热爱生命,希望大家喜欢。
有个老人一生十分坎坷。年轻时由于战乱,一条腿被炸断;中年时,妻子因病去世了;不久后,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可是,在别人的印象中,老人一直爽朗而又随和。有一次某个人终于冒昧地问他:“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一点伤感?”
老人默默地看了此人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那个人面前。“你瞧,它像什么?”
那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那个人想,它到底像什么呢?
“它像一颗心。”
那个人仔细一看,还真的十分像心的形状。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那个人凑去。那个人清楚地看到,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厚重的声音缓缓地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深秋,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得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它热爱着阳光、泥土、雨露,它热爱着自己的生命!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不是绵延到永远的,它有起点更有终点。我们敬畏它的不屈不挠,更敬畏它不着痕迹、毫不留情地逝去。
热爱生命,你体会到的将是生命中更深邃的意义。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哲理故事:敬畏》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哲理故事:敬畏》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哲理故事:敬畏》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哲理故事: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