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潘建伟颁奖词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材料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潘建伟颁奖词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潘建伟颁奖词文案

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潘建伟颁奖词文案:

27岁,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32岁,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1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2岁,斩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大奖;45岁,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的人生履历,在大多数人眼里充满了无数的惊叹号,本期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位超级大牛科学家的彪悍人生:
1970年3月,潘建伟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马宅镇雅坑村,先后毕业于马宅镇雅坑小学(青联公社第一名),吴宁镇中(全年级第一名)。
1984年考入东阳中学(浙中名校,先后培养数名国内外院士,著名的有严济慈院士、李正武院士、王伏雄院士等)。
1987年,17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92年,22岁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1995年,25岁获中科大理论物理硕士学位。
1996年,26岁远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塞林格教授,并于1999年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
1997年,27岁,潘建伟以第二作者参与的首次实验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科研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
1999-2003年留在塞林格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任博士后和高级研究员并担任Co-PI。
2001年,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2002年,32岁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3-2008年,为发展冷原子操纵技术,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玛丽·居里讲座教授。
2003年,潘建伟被奥地利科学院授予Erich Schmid奖。此奖为奥地利科学院授予四十岁以下的青年物理学家的最高奖,两年一度,每次一人。
2004年他在欧洲申请上3个研究基金:欧盟的玛丽·居里基金,研究经费115万欧元;洪堡基金会索非亚研究基金,经费105万欧元;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尼托研究基金,经费113万欧元 。同年,入选当年度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2005年6月,获得欧洲物理学会2005年度菲涅尔奖(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授予在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青年科学家)。
200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在同年10月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2008年入选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同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TWAS Young Affiliates(通讯院士)。同年在上海浦东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工程中心。
201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并成为当年增选产生的最年轻院士。
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获得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国际量子通信奖”,潘建伟也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个华人物理学奖。
2013年,43岁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是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迄今,共有包括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王淦昌、王大珩、彭桓武、朱光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黄昆、王忠诚、谷超豪、徐光宪等在内的30位优秀科学家获此荣誉。
2015年,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入选英国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评选的“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并名列榜首。
2016年,由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项目“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奖项被称作中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奖。潘建伟因45岁的年龄优势,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岁获该奖的年龄记录。一个多月前,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中科大潘建伟、陆朝阳等完成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成果名列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首。

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潘建伟颁奖词文案:

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2016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潘建伟长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是该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潘建伟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其研究成果曾6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4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潘建伟颁奖词文案:

个子不高,身穿黑色衬衫和深色西装,英语流利,透着浓郁的知识分子气息。这是记者在大会现场第一次见到已经声名鹊起的潘建伟院士时留下的印象。他的头衔包括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
量子通信已然成为了时下的大热话题。只是这一次,信息革命的先机是否会在中国科学家构建的“量子版图”里闪现曙光?
“量子星群”
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后,潘建伟成了大忙人。现在,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忙碌。上午休会间隙,记者有机会与潘建伟近距离接触。对媒体,潘建伟教授表现得非常谨慎,不愿透露太多,但在和量子技术泰斗级人物、日内瓦大学量子科学家Gisin教授的对话中,他耐心地解释着自己的工作以及中国量子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Gisin教授显然对于中国量子的产业化非常感兴趣,问了很多关于资本与政策的问题。Gisin教授最早来中国是在1986年,当时他参与了一家欧洲光纤制造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不过一直到近半年他才开始更加频繁地往返中国和欧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的公司即将在中国量子领域开展业务。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潘建伟所构建的“量子星群”蓝图对于国际重要的行业参与者极具吸引力。按照他的设想,未来10~20年,将通过多颗量子卫星和包括“京沪干线”在内的地面光纤网,构建一个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这张网也将成为中国信息安全免受外界攻击的最强保障。
据潘建伟团队的科研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量子通信的传输途径包括可信的中继站以及卫星和地面之间的星地量子通信。即将建成的“京沪干线”就是为了保证量子密钥的传输安全。而星地量子通信则是依靠量子卫星。据潘建伟介绍,他的团队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了微弱量子态在穿越大气层后是有可能保持的,而且每秒可传输1万个量子密钥。但是他承认,1万个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未来还将发射多颗量子卫星,形成“星群”。
将于今年年底建成的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全长2000余公里,是全球跨度最长的一条量子保密光纤。和普通光纤不同,这条光纤的节点上布局的是量子密钥分配器,具有绝对的保密性。京沪干线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技术正式进入了产业化阶段。
Gisin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他们不再倾向于依赖国外技术,下定决心要在量子通信时代来临前布局好本土研发的技术。这对一个国家在电信、核能、航空、金融、国防等关键战略性领域的影响是重大的。中国政府的决心对于欧洲也是一个的重要机遇。”
壮大的版图
1996年,潘建伟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第一次见到导师塞林格教授。这位量子物理学世界级大师问道:“你的梦想是什么?”他的答案脱口而出:“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现在,他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回国后,潘建伟在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了量子实验室。他的团队取得了首次实现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间的隐形传态,首次实现具有存储和读出功能的量子中继器,将单次激发量子存储时间提高了2个数量级,实现了对纠缠光子的量子存储等成果。合肥的量子通信城域试验网也成为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
在潘建伟的“量子版图”里,坚固的“地基”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实验室。这是一切产业化应用的理论基础。尽管中国开始研究量子信息学的时间晚于欧洲,还是涌现出潘建伟、郭光灿和段路明等一批优秀的科学家,目前,这一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中国科技大学在中国量子通信产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典型的科大国盾,科大控股是其主要股东。此外,问天量子等也都是中科大下属的产业。
同样值得关注的一家公司是九州量子。中科大虽然不直接控股九州量子,但九州量子的首席科学家陈增兵就是潘建伟的同学。尽管中科大和潘建伟个人并没有持股,但在九州量子成立合资公司期间,中科大做了很多工作帮助他们建立起整个网络。
九州量子10月份公布投资了6500万元人民币与瑞士顶尖的行业企业IDQuantique(IDQ)共同建立合资控股子公司浙江理想。按出资比例,九州量子占65%股份,IDQ占35%股份,总投资规模达1亿元人民币。IDQ成立于2001年,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正是日内瓦大学的Gisin教授。而在九州量子的公告中,Gisin是合资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对于合资公司未来的合作模式,潘建伟也有担忧:“就好像苹果找一家中国的代工厂,代工厂并不掌握苹果的技术。有可能在量子领域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技术还是在外国人手上,我们最后变成了一个生产厂商。”
产业化挑战
通过将产、学、研真正实现一体化,并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中国正在加快步伐构建整个产业链,打通上下游。科大国盾总经理赵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科大国盾负责为九州量子的设备提供上游的研发和产品开发,而九州量子更加注重商业化,以下游为主,研究如何落地和使用。”
据赵勇透露,目前科大国盾已经为央行、银监会等机构提供一系列实际商业应用的产品,包括提供商务密码信号等。“我们正在铺设基础的量子通信系统,保证电信级别的基础设施安全,只有先铺好路,才能跑车。”
不过,量子通信大规模地产业化仍然有不少挑战。目前来看,成本是最大的问题。对此,九州量子总经理曹文钊表示:“要扩大产业化应用,就要使同样的价格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客户对价值的感知就不一样了,接受度更高。比如购买一套设备,再加一些应用,性价比就提升了。”

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作文 感动中国人物潘建伟颁奖词文案:

月8日晚,《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作为“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成为“2016年感动中国的十大年度人物”之一。
颁奖典礼上播出了潘建伟院士为量子通讯事业奋斗的经历和故事,主持人对他进行了现场采访。《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潘建伟院士的颁奖辞是: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更多相关观后感推荐:
1.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典礼观后感
2.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事迹观后感
3.感动中国颁奖2017观后感
4.2017年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5.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观后感
6.2017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7.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的观后感
8.2017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汇总
9.2017年中央频道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视频
10.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作文的经历,对《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希望对大家写《2016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事迹材料:潘建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