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作文 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作文  文案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作文 文案:

摘 要: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学生的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所以音乐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音乐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关键词:音乐艺术 情感体验 创设意境情感共鸣情感升华音乐艺术是凭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乐由情起”,音乐也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情感体验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好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着人的心灵,使人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优美崇高的思想境界。
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中所不容忽视的,所以我想就这一问题谈以下几点:
一、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音乐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了情感的呼应,就有了对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对音乐兴趣的提高,从而寻找到适合于自己,并与自己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下面摘抄一段我的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结束后所写下的个人体会:
“音乐欣赏课给了我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音乐知识,但说实话,使我记忆犹新的并不是贝多芬、莫扎特、肖邦传奇的音乐创作经历和脍炙人口的名曲,而是我沉浸在每部乐曲中时那难以名状的感觉,那似乎是一次次圣殿中的洗礼,洗去心灵上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灰烬,洗出自然的亮色和心灵的一片净土;又仿佛是一次次母女般的交谈,那么亲切,那么真实,你尽可以倾吐所有的烦恼和不快,你可以得到最诚恳的劝慰和开导,甚至超出你所预计的。提起音乐,我总觉得有很多心得,很多感触,虽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但我将永远不变那颗──爱乐心。”
这是一名普通高中生发自内心的话语,个人的情感与音乐相融合被吸收化作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可见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用人人都具有的情感来感受体验音乐,并通过音乐来完善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创设意境,以情感知
创设情境,是要根据音乐的情境、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加之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幻,迂回曲折,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展现它特有的魅力,激起了人们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美,去滋润学生的内心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
为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创设一定的意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创设适当的环境气氛,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首先让学生看课本上一幅描绘美丽而辽阔农村新貌的画面说一说,以此激发他们进行想象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再以学生自己家乡变化为主题让学生讲述党的致富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在情感上有一定的体会。
加上歌词本身就是一首极其优美的抒情诗,它犹如一幅清新的水彩画,把祖国的大自然描绘得引人入胜。接着再让学生有表情的朗读一遍歌词,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了,由此唤起了他们从小热爱美丽的祖国,长大开发丰富宝藏的愿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下了爱国主义思想的种子。通过学生的直接朗读,声音轻重缓急,语言的抑扬顿挫与歌曲所要表现的无边的田野,翻滚的稻浪,翱翔的雄鹰等形象十分吻合,能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使作品的内在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挖掘。
在现代化教育手段中,多媒体运用也能发挥出很好的创设情境的功效。特别是在欣赏音乐形象明显的组曲、交响音诗、音画等音乐的教学中,可以一展身手。在欣赏《动物狂欢节》时,我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了强烈的森林气氛,使学生置身于葱郁的大森林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虽然没有看到真实的动物,但他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狮子的威武神气和大象的憨态可掬。三、分析音乐要素,引出情感共鸣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10页)。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高度发达的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缓慢则心平气和、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四、鼓励创造,引起情感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情感的升华。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音乐的最佳方式是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
比如,在欣赏《狮子》之后,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表现狮子的威武凶猛,我就让他跟着音乐学着狮子走到学生中间,吼着吓唬两边的学生,不仅使他更好地体验音乐,更使其他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了音乐。
实践证明,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线,“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教师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使音乐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课,才能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五、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5—10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
如前不久的雅尼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表演,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应努力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更多的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利用音乐教育让学生多感知、多想象、多体验,多创造等。并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欲望,让学生的情操受到陶冶,完成美感的实现,让我们的情感与音乐一起翱翔!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作文 文案: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开阔学生视野。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作文 文案:

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更是离不开音乐,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一直以来,幼儿园音乐活动都是一个难点,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活动呢?在8月29日我们非常难得有机会去听音乐教学法。这套儿童之家教材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思想,又结合了国外三大教学法:瑞士的达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依、德国的奥尔夫,进行编排的一套教材,戴老师让我们感受了这套教材的欢快及培训幼儿这种能力。下面是我的感受。一、以趣引趣: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活动本身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教法趣味法上下功夫。
1、教材趣味化
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有些教材要经过改编、加工以后才有趣味,孩子们感到十分有趣,这样既是唱歌,又有游戏,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设计趣味化
教育活动设计的好坏,往往决定着这次活动的成败,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这样就能使幼儿从一个音乐意境走向另一个意境。
孩子们随着老师简练和游戏性的语言进入了音乐的意境,在音乐意境中孩子们不仅感受了音乐,而且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老师的精心安排,使幼儿感到有趣味。
3、教法趣味化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教育方法力争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二、以情育情: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将音乐教育的重点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还可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在每一次音乐活动前,对教材都要做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领会每首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根据歌词内容分析出歌曲所要表达的自豪、温柔、高兴、自信等几种感情。对教材的感情做了详尽的分析,并将这些感情充分表现在其中,所以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情感的投入,只是老师说轻就轻、说响就响,通过反复练唱来把这些要求强化下来,那效果肯定是可想而知的。
三、以新带新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培养幼儿在自我探索中获取知识,在自我探索中增强创造力。作为老师,就要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掘者、引导者。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启迪幼儿的形象思维来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其次,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既能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也有利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如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创编时需要的有关生活经验等事先在其它活动中进行准备,以便幼儿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音乐的要求和创造的乐趣
本文标签: 音乐 体会
学习新教法心得体会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作文 文案:

音乐,一直都融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不管悲伤还是快乐,我们都会用音乐来表现自己的心情。我们会听不一样的音乐,不同的情感不一样的音乐体会。音乐分为很多种,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有很多种,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都能融入音乐之中,表现出来。
音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音乐的鉴赏又是我们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关键。一首歌曲,都赋予了一种精神,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只有很好的理解了其中所要表达的内涵,才能真正的欣赏一种音乐的美。
这些体会都是在音乐鉴赏课上了解的,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虽说时间很短,但是它使我在生活中对音乐的理解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解,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独特魅力,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我听音乐,只是觉得好听,也不去想其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听音乐,而且喜欢听流行的音乐,不喜欢古典类的音乐。现在才发现,只有真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感受。一首欢快的音乐,它的旋律,欢快跳跃,所带给你的感觉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然而一首悲伤的歌曲,只要听到它的旋律,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从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悲的情感,一旦理解,就能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是我学到的,无论听什么音乐,只要旋律一响起,你就能理解作曲者在音乐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这就是音乐鉴赏的所在,理解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涵。
之前刚开始上音乐鉴赏课的时候,只是抱着一种随便听听的态度,但是随着课程的增加,它把我渐渐地吸引住了,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老师用心做的课件以及给我们准备的影视作品,还有一些名家对音乐的讲解,都令我对音乐的感受更上一层。
刚开始我们欣赏的中国古典的音乐,处于底下层的人们的音乐。他们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在音乐里,把内心对压迫者的不满以及当时社会的不公都寄托给了音乐,通过音乐表达了出来,有些不能说的,不敢说的,都会用音乐来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另一种美。那电影《红高粱》中的抬花轿那一片段,对我印象十分深刻,轿夫们唱的那激昂的曲调,对新娘婚事的大胆的质疑与评论,以及新娘说不出的那种感觉,都表现的非常贴切。大胆的曲调,朴实的歌词,都充分表现了一种音乐的美感,民间的艺术的精魂。从学习中了解到中国底层农民通过音乐表达内心的渴望和对当时社会不满的宣泄。除此还有阿柄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终于明白音乐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音乐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
接着我们又欣赏了西方音乐,堪称经典的要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奔放、激昂的旋律寓示着绝不向命运低头,命运应由人自己主宰。我喜欢它的风格,喜欢它的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坚强意志。从旋律激昂到舒缓,再从舒缓到激昂,表现了开始与命运顽强的作斗争,坚持不懈,平静一会,唤醒心中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的向往和渴望,接着,平静过后,为了心中的梦又坚持与命运抗争。一曲终了,表现了不屈的生命。
印象中的贝多芬只是停留在他的音乐上,然而自从看了那部讲述贝多芬的电影,对贝多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贝多芬,这个在我们看来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名人,事实上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的一面。性格古怪,脾气粗暴,这都是我以前不曾了解到的有关贝多芬的形象。他的孤僻,他的骄傲,他的执着,他对音乐的一丝不苟,即使世人都不理解,他也不为之所挠,只是单纯的,静静地守候在自己的音乐之路上。电影中,有几场管家整理贝多芬的房间的场景,杂乱的屋子是管家最不想进去的地方,但是还是进去整理,但是却没得到屋子主人的好评,反而得到的却是一顿臭骂,一顿暴吼,贝多芬不喜欢别人动自己的东西,即使被人不理解也没关系,就是做自己。还有几场贝多芬演奏音乐的片段,他对音乐的认真度让乐师们都无法理解,但是他就是那么执着,只求最好的。如果说世人都无法理解贝多芬,那么除了那个小男孩,男孩是理解他的。他会静下心来讲述自己的童年,他会和男孩一起坐下来平静的聊天,一起散步。一切又是觉得那么美好。即使贝多芬拥有那些世人不能理解的性格以及生活方式,但是伟人毕竟是伟人,他有着为世人所认可的璀璨的艺术作品。他的作品始终无法超越,因为某种精神,因为某种灵魂。
还有印象深刻的是,老师安排我们看了一次当代的著名音乐人的一些故事,那次的课让我对音乐又加深了一份体会。我们所看的是山西卫视的《老梁故事汇》节目,讲述了黄家驹的光辉岁月,我从中了解了黄家驹的音乐之路,人生之路。为何人们都会爱黄家驹,为什么他会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为什么Beyong乐队能够鼓舞人们。每一个作曲家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黄家驹凭借着他对音乐的执着,带着他的音乐梦想,一直在不停地奋斗,他用歌声传递着祝福,用歌声表达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用歌声记录着苦难与挫折,并且保持着一份积极向上的心面对。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黄家驹,了解到不一样的光辉岁月。同时还看了郑智化的传奇人生以及天王杀手周华健,这些也让我也难以忘记,那些音乐人走过的不为人知的岁月。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用音乐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用音乐来感受生活的每一种感受。这样的他们我很喜欢,很佩服。他们把生命注入了音乐,我们从音乐中感受到了精神的所在。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汉姆雷特,就如同音乐一般,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相同,一首曲调,不同的人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周国平先生有过这样一段话,比较有趣。他说“音乐家用天国的语言叙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用人间的语言述说天国的事情。诗人痛苦了,因为俗人根据人间的事情来理解人间的语言,总是误解了诗人。音乐家可以免于此患,反正俗人听不懂天国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它的最后一句,也就是每个人对于同一首音乐作品,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时候,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和心境下,对于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差异。同样的在心情不同的时候,我们也就会听不同的歌曲来与内心达到一个切合点,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就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候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不同的心情选择了不同种曲调的音乐,我们所处的生活中,不时会有不同种的感情环绕着我们,然而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用音乐表达或者治疗,因此音乐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通过音乐来感悟人生,又通过音乐来感受人生。有的是用音乐表达内心的喜悦,有的是用音乐来抒发自己的内心的压抑,有的却是通过音乐来找回失去的动力,奋斗的决心。当然我们也意识到只有在动听的音律中细细地、尽情地品味其带来的震撼,才能真正领略所谓“音乐的灵魂”那丰富的内涵,进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带来的动力,从而陶冶情操,完善自我。
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的确,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音乐为很多人带去了慰藉,音乐治疗着很多的人,人们享受着快乐,享受着所给予的最温暖的寄托。
现在的我去听每一首歌,都会去想它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它要告诉人们一些什么,我能用我所理解的去感受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曲调,才发觉,音乐的魅力是如此的巨大,音乐中也包含了如此多的思想情感。这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也理解了很多。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让我懂得音乐的灵魂所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真正意义所在。
音乐对我们来说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已经无法再忽视它的存在。总之,我们已无法离开它,拥有它使我们生活的充实有色彩。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