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300字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日记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3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300字文案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300字文案:

冒着雨,踩着泥泞的道路,我首先来到了白水村的梁建忠家。他的哥哥去世早,嫂子受到打击远走他乡,留下两个无依无靠的孤儿,现在都跟着他一起生活,本来就困难的家庭,再多了两个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走进他家的院子,一家人激动地从屋里迎了出来,在屋檐下我们攀谈了起来。我问他们现在以什么收入为主,他们憨厚地说主要还是以种地为主,因为家里带过来的两个侄女都还在上小学,吃喝拉撒睡事情都要管着,所以也走不开,既然把孩子带着,就要对他们负责啊。简单而淳朴的话语令我们动情。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一天的走访慰问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象梁建忠家,本来家庭就不富裕,但面对兄弟家的变故,他们义无反顾地担起了抚养两个侄女的重任,将对兄弟不幸的伤痛转化为对孩子的关爱,由此而带来的生活困难的问题,靠他们自己的确很难解决。其他困难家庭遇到的不幸也都令人痛心,如村里的刘化松家,自己本来身强力壮在外面干活挣钱,生活也没有什么问题。可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前在一次做工过程中头部被砸成了重伤,现在不要说劳动能力,就连吃饭都存在困难,听着他含糊的讲话,看着他蹒跚的步伐,我的心就象外面的天气一样阴郁难受。
虽然在每户困难家庭,我都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但我也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些慰问金可以暂时地改善他们的生活,但却无法从实质上改变他们的生活。而且仅仅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可能也同样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对于这些因为各种不幸变故而导致贫困的家庭来说,只有依靠社会的力量,通过大家共同送出爱心,伸出援手,他们的生活才有希望一点一点地得到改变。
在每一个困难家庭走访时,我都详细地询问他们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困难,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希望能够从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入手,一点一点地促成他们生活的改变。在身患重病的周兴贵家,我从他不清晰的话语中了解到,他的小孩今年上学报名后又转学,但原来缴纳的入学费还没有退回来。我立即详细地询问并记下了具体的学校和小孩的名字,并当场向他承诺我回去以后将帮助他们协调解决这件事情。我知道,这些学费对于一个普通家庭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大人重病、孩子上学的家庭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笔资金。在每一个困难家庭,我都一一记下他们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尽快落实帮扶解决措施,同时我也鼓励他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要相信随着我们社会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他们的生活也会一天比一天更好。
令我感动的是,虽然今天我的走访不会给他们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重大改善,微薄的慰问金对于他们困难的生活状况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但他们依然对我们的到来充满了感激,再三感谢党和政府想着他们,关心着他们,即使一些行动不便的群众,在我们离开时也不顾我再三劝阻,坚持要冒着雨送到院子外面,他们的淳朴与善良深深地感动着我,也让我更多地思考,究竟怎么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帮助他们改变困难的生活处境。
从今天的走访来看,现在困难群众的贫困原因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以前一些家庭是由于不愿吃苦、缺少知识技能等原因而导致贫困。但现在的贫困家庭基本上都是由于家庭出现病、残、亡等各种不幸变故而导致的,帮扶的难度更大。仅仅依靠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很难完全解决他们的困难,只有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关注这些贫困的弱势群体,联手共同采取措施,共同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和力量,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生活才能迎来更多的阳光和转机。我深切地体会到,我们的下基层活动范围还要更大、频率还要更高、作风还要更实,不仅我们领导干部要下基层走访,我们还要组织普通的公务员也要多到基层体验民情,真实地感受和了解贫困群众的困难处境,对于涉及到本部门职能的困难事项,尽量帮助群众给予解决。比如我们法院,就要在畅通立案服务绿色通道,扩大对困难群众司法救助范围,帮助弱势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好工作。希望通过这样具体的帮困助困措施和活动,不断促使我们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群众作风的主动转变,进而在各个部门、各个系统都能更多地形成制度化的扶贫助困工作机制,主动、长效地为困难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不断减少贫困家庭的比例,不断提高困难家庭的生活品质,不断营造互帮互助的社会风尚,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300字文案:

自今年3月份起,我到乌日根塔拉镇萨如拉塔拉嘎查担任第一书记,这是组织上对我的高度信任和期望,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把萨如拉塔拉嘎查当成自己的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职能,竭尽全力帮助困难牧户早日脱贫。于是联系了驻嘎查帮扶工作队,深入到每个贫困户,充分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及收支情况,认真填写明白卡、三本台帐和扶贫手册,针对他们的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地制定帮扶措施。
乌力吉巴图是萨如拉塔拉嘎查30多年的老主任,今年63岁,2015年在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脑出血、原发性高血压3级、冠心病。出院后,老两口为治病在赛汉塔拉镇出租了间小房。但因乌力吉巴图有心脏病、身体残疾、医疗费用高,加上牧区长期干旱、羊价格低、草料价格高等各种原因导致他们收入不断降低、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这也是他们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一天,嘎查书记斯日古楞打电话通知我,乌力吉巴图在家里摔倒后导致骨折,得知消息后我立即联系帮扶责任人及镇领导,一起讨论关于帮助乌力吉巴图解决在旗医院住院及做手术的问题。但当医生解释完半身不遂病人打麻醉药后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时家属便放弃了住院做手术,选择在家治疗。入户走访时我发现他已经长时间没进行体检且骨折后不能动,呈瘫痪状态。
4月15日早晨7点30我同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带面、米、食用油、牛奶等生活必需品慰问乌力吉巴图,并组织中心医生及相关辅助科室工作人员给乌力吉巴图测血压、做心电图、做化验等全面体检。与此同时,宣传了医疗帮扶政策,并联系旗蒙医院进行免费住院治疗,给他们解决了实际存在的问题。乌力吉巴图的夫人心情十分激动,表示极大的感谢。
带领萨如拉塔拉嘎查贫困户脱贫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领导和期望,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贫困户的需求,关心贫困户的疾苦,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制定脱贫计划,努力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更高效和有效的实施。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300字文案:

今天,我以双台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动员会,这是我任党委书记后,第一次参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深感责任重大。
双台乡地处竹山北大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讨米不到北星河是双台乡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全乡14个村,总人口1.8万余人,仅贫困人口就有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39%,是竹山县脱贫攻坚主战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以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为我乡的奋斗目标。成立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分为14个战区,明确各战区指挥长,签订责任状,双台乡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了。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300字文案:

【范例1】
昨天市局确定了作风建设活动联村点,主管领导系统工会王瑞良同志决定今天到村里去调研贫困户情况。上午10点,我和王主任一起乘车前往村里,经过1个多小时路程的颠簸到达了涟源石马山镇排掌村,老远就看见村支书梁建社站在家门口等着,我们会同村委其他主要成员村主任和秘书等一班人就联户帮扶工作沟通了情况。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12户,人口1194人,劳动力484人,外出打工26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95.1%。2011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59户,享受低保73人。贫困户中有16人残疾,8位孤寡老人,无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480元。
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走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带着孙辈们留守。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老人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安心做事。我想,老人说的几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多么艰难,却一心想着不能苦了儿孙。一路走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为之一振,止不住一种辛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范例2】
起床闹钟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这是我们第六组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鸟儿岭村“进村入户”的第二天。
站在户主刘老师的院子里,享受着乡村早晨的宁静。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户,村民大都住上了楼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经建好了第一层,这是刘老师的女儿女婿用打工赚来的钱修建的,计划修建三层,两个刚成年的儿子一人一半,他们建好房子以后,继续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刘老师说十年前修房子时,建筑材料全靠马队驮运,使我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今天,村干部将陪同我们访问贫困户,我有些疑惑:“这里条件很好呀,怎么也有贫困户呢?”陈支书告诉我,村里有几户孤寡老人,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还是很贫穷的。我们步行到了今天访问的第一户,这是一栋原来六、七十时代的老木房子,木质窗格镂空着“卐”字格,窗格中央位置是一颗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间,彰显着当年的些许辉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砖瓦洋房中却显得格外寒酸。房檐下,杂乱堆放着几只南瓜、一堆红薯,还有一架许久未用了的石磨,悬挂着的竹竿上晾晒着几件已经洗得褪了色的衣服。交谈中,我们了解到,户主张奶奶已经82岁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与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儿子相依为
命,现在主要生活来源是家里不多的田地,自己的农村社保和来自各方面的救济。了解到情况后,几位同学纷纷慷慨解囊,为老人捐了几百元钱,让老人家添点御寒衣被,买些生活日用品。对于我们送上的慰问金,户主的儿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书才把慰问金放到了他的手里。
第二户贫困户是82岁的王奶奶,儿子早逝,王奶奶身体倒还健朗,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够处理。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向我们道谢,念叨着我们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后辈的温情。当我们和王奶奶合影的时候,王奶奶说她的旧帽子不好看,坚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们一起照相,好可爱的一位老奶奶!陆续又去了两家贫困户,都是因为年老无子、身体残障方面的原因致贫,我们为贫困户都送上了慰问金,钱不多,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体现社会的温情。
整个走访花了近三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谈到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面临着负担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医疗保障不足、安全隐患多等等问题。
在鸟儿岭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55元的农村养老保险,可以享受乡镇医院住院全免费的农村合作医疗,镇里也正在修建敬老院,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正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