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简短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5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简短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简短文案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简短文案:

出尔反尔的故事
【释义】: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故事】: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用法】: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我们可要讲究亲疏,着重情谊,辨明恩仇,不能那么出尔反尔,此一时,彼一时。”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简短文案:

出尔反尔的意思:
原意是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现多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尔,你;反,通“返”,回。
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史称“战国七雄”。但是你可不要以为,当时就只是存在这七个诸侯国,其实呢,在这七个大国之外,还有许多的小国存在。发生战争也并不是只在大国之间,小的诸侯国之间也发生各种战事。
这不,有一次,邹国和鲁国就发生了战争。由于邹国比鲁国还要弱小一些,尽管邹穆公率领邹国的军民去抵抗,最终邹国还是吃了败仗。邹穆公的官吏共死了33个人,而参加战斗的老百姓则一个也没有死。在战斗的时候,他们像在旁边看热闹一样,根本懒得冲锋杀敌。邹穆公很不开心,于是,他就找了一个人发泄,可巧,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后来被中国人称为亚圣的孟子。
邹穆公问孟子道:“在这场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33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真是可恨极了!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我又难消心中之恨。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说话可是直来直去的,孟子说:“这不怪老百姓啊,这要怪您自己。”
邹穆公瞪大了眼睛,可以看出他吃惊不小。但是孟子没有理他,继续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流落到哪个国家的都有。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这可不是一般的怠慢,这简直就是不把老百姓的生死放在眼里啊。您想啊,当初您这样对待他们,今天他们也以同样的怠慢来对待您,您又有什么可报怨的呢?”
邹穆公咬了咬嘴唇,没有说话。
孟子又继续说:“曾子有句言,您听说过吗?”邹穆公摇了摇头。
孟子接着说道:“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现在邹国发生的事,不就是曾子这句名言的最好注释吗?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那要怎么办呢?”邹穆公觉得孟子说的话还有点道理,便谦逊地问。
孟子告诉邹穆公说:“这不难办,您可以实行仁政啊,实行了仁政,老百姓都感激您,也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国家冲锋杀敌了。”
——《孟子·梁惠王下》
出尔反尔成语点拨:
孟子谏邹穆公的过程中,引用曾子“出尔反尔”的名言,对邹穆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邹穆公领悟了“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的深刻道理。邹穆公身为一国之主,尤能听得进孟子的批评和建议,但现实中某些官员,容忍不了一丝百姓的抱怨之声,更别提批评了!这些人真该好好反思一下。再有,与人相处时,我们要平衡好自己,努力做好自己,这样不仅能把自己赢回来,也会让别人懂得该怎样尊重自己和他人。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简短文案:

倒行逆施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伍子胥传>,说的是伍子胥的事。
春秋时,楚国伍子胥的父兄,都被楚平王所杀害,他历尽艰险,只身逃到吴国去,立誓要报仇。伍子胥的好朋友申包胥,劝他不要太走极端,他不听。申包胥说:“那么好吧,你如果一定要灭掉楚国,我也一定要复兴楚国。”后来,伍子胥帮助吴王阖庐,果然攻破了楚国的郢都。那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就掘出他的尸体,狠狠鞭打了三百下,算是泄了胸中之忿。
这时,申包胥见伍子胥为报私仇而投效吴国,灭亡自己的祖国,还要在死人身上出气,实在忍耐不住,就派人送信给伍子胥说:“你报仇报得太过分了,你忘了自己是楚国人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我今后的日子已经有限,好比天已傍晚,而路却还遥远着呢。我急于报仇,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只好倒行逆施了!”后来申包胥向秦国借兵,终于恢复了楚国,而伍子胥却被吴王夫差杀害,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倒行逆施是违反常理,所作所为违背正义的意思。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简短文案:

春秋时,楚国大臣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逃到吴国,发誓要为父兄报仇。后来,伍子胥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首都郢。那时,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还不肯罢休,他挖出楚平王的尸体,狠狠地鞭打了三百下,总算解了心中之恨。他的好朋友申包胥看到伍子胥为报私仇而把自己的祖国灭了,还要在死人身上出气,就派人去对他说:“亏你还是楚国人,你太过分了!”伍子胥对来人说:“我已经老了,日子有限,我急于报仇,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做这样违背常理的事!”
倒行逆施成语故事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关于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