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文学家名人故事:四大好事-柳宗元作文 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文学家名人故事:四大好事-柳宗元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文学家名人故事:四大好事-柳宗元作文  文案

文学家名人故事:四大好事-柳宗元作文 文案: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最明显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等等。
首先是释放奴婢。柳州原先是一个原始的荒蛮之地,当时沿袭一种残酷的风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沦为奴婢。”相当于欠钱不还则沦为奴婢,而一旦为奴则终身为奴。柳宗元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都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广大贫困百姓的欢迎,后来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
柳宗元在柳州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大力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由于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区域,远离文明发达的都市,柳州一直以来处于封闭落后的环境里,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民的思想和心灵。柳宗元上任后,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柳宗元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播,更致力于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他使从来不敢打井的柳州,接连打了好几眼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喝水的方式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反映,从而也带动了人们思维方式的更新。
而后,柳宗元又把目光投向农业落后的问题上。当地是丘陵地区,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看到百姓艰苦贫困的生活,柳宗元下决心改善这样的面貌。他以父母官的身份,号召、组织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鼓励发展生产。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人民的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仅大云寺一处开出的荒地就种下了竹子三万竿,种菜百畦。他为改造一方水土,立下了不灭的功勋。
此外,这位柳刺史还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视植树造林,虽然身体不好也亲自参加植树活动。当时城里、河边都种了许多柳树。他的文明观念还渗透到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上。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筑了一些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
水井:传说柳宗元到柳州以前,柳州找不到一口可以使用的水井,千户人家,万余人口,吃水用水都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如果天旱水浅,到江边的距离就更远了;到了雨季,路险泥滑,汲水更加危险,稍有不慎,脚下一滑,汲水的人就会从陡坡上翻滚下去,轻者跌断手足,重者还会送命。
柳宗元到柳州后,体察民情,决定凿井供居民饮用。他命令部下蒋晏,率领数十名军士,在城北隍上开凿第一口水井。经过一段时间不分白天黑夜紧张的施工,一直凿到66尺深,才打出井水来。这时,柳州城里的百姓,都扶老携幼跑来观看这一奇迹。在这些百姓当中有的活到七、八十岁都还没有见过井的,当他们喝到清冽的井水时,都不禁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
柳宗元凿井之前,也曾有人试挖,但都崩塌,说是伤了“龙脉”,破坏“风水”,因此,都不敢继续开凿。柳宗元不信“讹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终于凿井获得成功,做了一件流传千古的利民好事。从此柳州才有了水井。
在柳州度过的余生最后的风雨四年里,柳宗元作为一个地方官,鞠躬尽瘁,用自己毕生的才华和心血,为当地人民铺筑了一条通往文明社会的大道。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是他政治生涯中令人叹息的结尾。但作为柳州历史上名垂青史的好官,他付出的精力和做出的贡献,却是令人怀念,不能遗忘的。柳宗元就像一根风中的残烛,顽强地燃烧自己,尽其所有的光芒,照亮了一方荒芜。

文学家名人故事:四大好事-柳宗元作文 文案:

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二十一岁进士及第,少年得志,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即贬官偏远地区,先永州司马,后柳州刺史,四十六岁在柳江之滨抑郁而终。柳宗元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也是忧己愁己的一生。一辈子都没能走出自己,可叹!长他五岁的韩愈,因为劝谏唐宪宗迎佛骨入宫,贬官至广东潮州,他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写道:“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那个时候的岭南,是蛮夷之地,气候湿热,文化落后。朝廷看谁不顺眼,就往岭南一贬。去你的!因为曾经的春风得意,一朝遭贬谪,郁闷一生,从《江雪》《小石潭记》都可见柳宗元孤郁愤闷的心情。就拿《小石潭记》来说吧,难得的休闲时间,和亲朋好友到山野一游,本该心旷神怡。一开始,也确实如此。“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看到潭水清澈,鱼儿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的心情是愉快的。可是,愉快是暂时的,当看到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时,他忽地悲从心来,一下子又抑郁了。这小石潭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命运的真实写照吗?小石潭空有一方美景,人迹罕至,无人赏识。自己满腹经纶,遭朝廷嫌弃,报国无门,郁闷。从京城到边远,心理落差太大,柳宗元始终不能面对现实,那就只能苦自己。特别欣赏北宋的苏东坡先生,他一生数度遭贬,同样是贬至岭南,他却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表面看是屈从了命运,实际上是解放了自己,这就是人生智慧。人生一辈子,说长不长,古时候高寿也就七八十岁。说短则短,像柳宗元,四十六岁就去了。无论如何,说起来肯定是个悲剧。其实很多时候,人是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的,但可以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来调节心情,修身养性。曹操不就说嘛,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远离朝廷,处在江湖之远的人,国家兴衰注定不能由你来决定,也就不必费那份闲心。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对家人就是最大的关心。智慧如柳宗元,似乎还没参透这个道理。唐代还有一位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也是天不假年,享年五十一岁。按理说,他无官一身轻,游山玩水,活得坦然,哪里哟!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里,他明明白白向张九龄丞相要官,“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官没要到,要到一脸尴尬。说白了,孟浩然活得并不单纯,总希望能做个官,能有一番作为,可是命里它就没有。到底是自怨自艾?还是他怨他艾?钻牛角尖了不是,和自己过不去了不是。累呀!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柳宗元文章写得好,对

某些东西却始终断不了,舍不了,离不了!始终走不出那个“惑”,也就没办法“知天命”了。可惜!


文学家名人故事:四大好事-柳宗元作文 文案:

传说很久以前,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子夜时分,就有一座天桥从河西那边伸过潇水河面,搭在大西门码头,两盏灯笼把大西门码头照得雪亮。人走上这座天桥,就可以上天成仙。于是,每年到了这一天,许多善男信女就沐浴斋戒,梳妆打扮,登上天桥去成仙。
那一年,柳宗元被贬,来到永州任司马。听到老百姓的这种传说后,心里很怀疑,哪有这样的怪事,决定探个究竟。就在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柳宗元吃了晚饭,来到大西门码头。这时,明月从东山升起,把个永州城照得象白天一样。只见大西门人山人海,好不热闹,男女老少,穿红戴绿,熙熙攘攘,好象赶庙会一般。柳宗元很随和地与百姓们谈着白话,问他们往年成仙的人以后有无音讯。百姓说,只见有人上去,却不见哪个下来,也不曾听说哪个有过音讯。说话间,子夜时辰已到,人们向着河西指指点点,柳宗元顺着人们手指的方向一看,只见对河的小山上,一道天桥突然直伸而来,连接在大西门河边,两盏灯笼高挂桥顶闪闪发光。这时,有些人便踏上桥头,往上面走去。柳宗元伫立一旁,仔细观察,只见连着“天桥”的那一头,是一条大蟒蛇,“天桥”是从蟒蛇的口中伸出来的,肯定是蛇的舌子,两盏灯笼那是蛇的眼睛了,这哪里是什么“天桥”,分明是这条恶蛇作孽作怪。他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决定要为百姓除掉这一大害。为不惊动恶蛇,他立忙叫随从回法华寺拿来一把大弓箭,对准蟒蛇的亮眼一箭射去。蟒蛇大叫一声,顿时地动山摇,它缩回舌头,“天桥”断了。蟒蛇瞎了左眼,伤了右眼,现出原形,滚滚爬爬,逃进了树林。百姓看得真切,这才知道上了当,往日已经“成仙”那些人的亲属,禁不住嚎淘大哭起来。
柳宗元知道蟒蛇虽然瞎了一只眼,但还没有死,估计它还会出来求药治眼,便连夜通告了永州城内所有药铺,对瞎眼人前来买药的都要严加注意,只许给它毒药。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上午,一家药铺里走进一个老头,手拄拐杖,蒙了左眼,要买眼药。药铺老板见了,想起柳司马的嘱咐,知道这老头定是那蟒蛇所变,便照着柳司马的话做了。老头拿着药,急忙回到河西的树林里,急忙把药往眼睛里抹,这一抹,痛得它满地打滚,把那些碗口粗的树子滚倒一大片,逃到一个山洞里去,右眼很快也瞎了,不久就死了。
后来,有人从这个岩洞边过路,老远就闻到一股臭气,直冲鼻孔,原来这是蟒蛇的尸体腐烂了。人们还从这个岩洞里搜出来好多铜扣子银扣子,这是被蟒蛇吃掉的人衣服上的。谁知这蟒蛇吞害了多少人的性命。
从此以后,永州太平了,个个都感激柳司马为民除害的大恩大德。

文学家名人故事:四大好事-柳宗元作文 文案: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剌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剌史。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文学家名人故事:四大好事-柳宗元》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学家名人故事:四大好事-柳宗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文学家名人故事:四大好事-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