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寻根究底(典故、释义、出处)作文 寻根究底成语解释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寻根究底(典故、释义、出处)作文 寻根究底成语解释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寻根究底(典故、释义、出处)作文  寻根究底成语解释文案

寻根究底(典故、释义、出处)作文 寻根究底成语解释文案:

【拼音】:xn gēn jiū dǐ
【解释】: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示例】: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
【近义词】:寻本挖源、寻踪觅迹
【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寻根究底(典故、释义、出处)作文 寻根究底成语解释文案: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刨根问底的意思,欢迎大家查看。
刨根问底
【解释】:比喻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出自】: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追究底细。
【示例】:你~是啥意思?你既不是治安组长,又不是民兵队长!
【造句】:
(1)对于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刨根问底搞清楚。
(2)他这个人有个特点,遇事就是喜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3)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4)这人做事喜欢刨根问底。
(5)他在检察院是出了名的刨根问底专家。

寻根究底(典故、释义、出处)作文 寻根究底成语解释文案:

解释: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近义词:寻根究底
反义词:不求甚解
1、这个问题可谓历史悠久——无数心理学家和知心大姐们已就此刨根问底了数十年:到底是什么吸引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呢?
2、宝宝的好奇心很强,凡是她不懂的事,总爱刨根问底的。
3、如果碰上刨根问底的客户,就会请他们把钱投到别处去。
4、不要盯着别人的疤痕或瑕疵,也不要刨根问底地打听。朋友间说的秘密不要透露给他人。
5、如果你想刨根问底,则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
6、他对于人类的存在刨根问底。
7、不要错误地让面试变成单向的提问-回答程序,那样肯定是你被刨根问底,而对面试官的想法却知之甚少。
8、女人们喜欢刨根问底,将问题从头到尾说清楚。
9、为对上述迷惑刨根问底,就需要“挖”得更深一些。
10、我认为我们并不需要总是,或根本不需要刨根问底地去了解我们思想的源头。
11、想要评出哪家银行是世界上最好的,有点像从饱受战争蹂躏的村庄中评选出最美的村庄,这是一个并不光彩的头衔,也可能引发对企业的刨根问底。
12、这些学生寄来的钱很少,附上的短信更加刨根问底。
14、我们要做一个善于刨根问底的人,事事都要问问为什么。
15、“不景气的经济让我们对一切刨根问底,并开始质疑一切我们曾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说。
16、只好回近江,这些不甘心的记者继续到江东大学去刨根问底,学校里还有一些留校的学生,很轻松就照到了“蓝浣溪”。
17、面试时,不要对这种问题刨根问底,但一定要仔细观察,并且相信自己的直觉。
18、我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刨根问底问清楚。
19、这些动态的情报更多的是来自喜欢刨根问底的媒体而非政府方面。
20、他在检察院是出了名的刨根问底专家。
21、他望着我,表情和蔼,准备继续刨根问底的样子,我记得在研讨会上我就注意过这种眼神。
22、所有一言难尽的故事,他们都学会了不再刨根问底,也没有时间和心情再去聆听细节。很多时候彼此所需要的不过是询问时表现出的关切而已,所以干巴巴的一句简介,就已经足够。
23、出乎意料,女儿居然没有刨根问底,又继续专注到她的书里了。
24、这件事情可能涉及到很多隐秘,我们还是不要刨根问底的好!
25、很多简单的事情没有必要刨根问底。
26、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27、每天都自问新问题。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思维便具有创造力和活力,将意识范围扩大。
28、现在在我心中我知道和尊重你们所说的一切,因此不会刨根问底了。
29、我的优点就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定会去专研,刨根问底。
30、对于数学爱好者和那些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下面列出的衰减计算公式会有所帮助。
31、人们对每件列车的意外事故总是刨根问底,而对天天在公路上付出的死亡代价只略提一二。
32、只有对未知的东西刨根问底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33、如果一个聪明人要刨根问底,那他肯定找到非常多的答案。
34、我与新西兰的笔友、孟买的刨根问底的陌生人和曼哈顿辩论高手进行思想交流。
35、他遇到问题时总是喜欢刨根问底的请教别人。
36、这人做事喜欢刨根问底。
37、有时候很想刨根问底,我究竟想要什么,我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38、他这个人有个特点,遇事就是喜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39、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40、我是喜欢刨根问底的病人之一,并且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告诉我所有事情。
41、坂川龟次郎说他们又在对那笔地产交易刨根问底。
42、现在的当务之急不是刨根问底,而是查清事实。
43、精细研读文本中的所有用典,如有可能,对用典要刨根问底。
44、可是,小姑娘还是一个劲儿地刨根问底,她突然又甩出一个问题:“妈咪,你干吗要和爸爸离婚啊?”
45、许多见过他的人都吃惊于他们所形容的“懒于刨根问底”以及他通常的“被动”。
46、这些真理的追求者们关心的是观察、事件背后的原因。他们对复杂问题“刨根问底”,而且具有详尽调查的能力。
47、每天都自问新问题。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思维便具有创造力和活力,将意识范围扩大。
48、大多数人看到朋友悲叹的文字或看见一个悲剧事件,都可能会刨根问底。
49、在线阅读图书时,你可以搜索,打开链接,刨根问底,查看和收听富媒体内容。
50、这种态度包括等级观念不强,得意洋洋的乐观劲儿和刨根问底的好奇心。
51、这个作家最终听取评论家的观点,但这最终刨根问底的结果导致了他们长期友好关系的结束。
52、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53、他总不能再刨根问底,去探听人家寡妇的隐私,那和毁人名声有什么区别。
54、只有刨根问底,才能学好知识。
刨根问底的意思

寻根究底(典故、释义、出处)作文 寻根究底成语解释文案:

【出处】(唐·干康)《投谒齐己》。
【释义】隔着河看失火。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历史典故】
公元202年,袁绍一病不起,继而去世。三个儿子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斗争:长子被摒弃在外,权力由次子接管,幼子支持这一决定,长子当然不买账,为此,袁家兄弟开始内斗。
曹操把他们兄弟的内讧看成是一次机会,于是发动攻击。然而,他的威胁使袁家兄弟把争斗置于一旁,团结御敌。曹操撤回,留给袁家兄弟更多的时间酝酿内战。袁家兄弟又各持己见,战争逐步升级。此后3年,曹操充分利用了袁家兄弟的不团结,占领了他们的部分领地。
公元205年,曹军袭击并杀死了袁家长子。此时,曹操已经占领了袁氏家族的大部分领地。袁家两兄弟被迫逃离自己的疆土,他们求助叫乌桓的游牧民族的庇护。
两年后,即公元207年,曹操对庇护袁家兄弟的乌桓族发动袭击。一番长途行军后,曹军摧毁了乌桓族,并杀死了乌桓族首领,袁家两兄弟乘机逃跑。他们又投奔到另一个更远的游牧民族公孙康的麾下。
平定河北之后,夏侯惇等人劝曹操攻打公孙康。曹操却笑着说:“不烦你们再次出兵了。几天之后,公孙康会把二袁的首级亲自送来。”诸将都不相信。没过几天,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和袁尚的首级送来了。众将大惊,都佩服曹操料事如神。曹操大笑说:“果然不出奉孝所料!”说着,拿出郭嘉临死前留给他的一封信。郭嘉在信中写道:“如果听说袁熙、袁尚去投靠辽东,主公千万不要加兵。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被吞并之后,二袁去投奔他。倘若率兵去攻打他,他们肯定并力迎敌,欲速则不达;倘若慢慢地谋取,公孙康、袁氏兄弟必然会互相图谋对方。”
果然,当探子回报公孙康曹操并无攻打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将袁熙、袁尚斩首,使曹操兵不血刃便达到了目的。
【成长心语】
尽量以小的付出争得大的胜利,先静观敌方内部的争斗,自己则“隔岸观火”,坐收渔人之利,这是一些高明的谋略家经常使用的手段。当敌方矛盾突出、相互倾轧的气氛越来越显露时,不可急于去“趁火打劫”,操之过急常常会促其形成暂时的联盟,从而增强敌方的内部凝聚力。如果此时能故意让开一步,坐等对方内部矛盾激化并相互残杀,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了。


结语:《寻根究底(典故、释义、出处)》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寻根究底(典故、释义、出处)》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寻根究底(典故、释义、出处)》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