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作文 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作文  文案

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作文 文案:

今年两会提出,“十三五”期间中国义务教育仍然为九年,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下面请阅读具体的消息。
“十三五”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仍维持九年免费义务教育
针对社会关注的“中国是否要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问题,袁贵仁昨日明确表示,经过中央决策,“十三五”期间中国义务教育仍然为九年。
“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安排,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存在几个义务教育的模式。”袁贵仁说,中国不延长九年义务教育,但会重点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
袁贵仁透露,对这一问题,在研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时,教育部曾组织专家进行了反复的论证测算,也征求了各界意见。他指出,“十三五”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意味着国家已经明确中国的教育普及是十二年,就是说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阶段教育。此外,“十三五”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要从目前的75%达到2020年的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0%提高到50%。
“按照国际通常的说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叫精英化阶段,15%~50%叫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叫普及化阶段。”袁贵仁说,从这一指标看,“十三五”期间我国义务教育仍是九年,但是教育普及率大大延伸了。
目前,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袁贵仁说,“十三五”将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已达到90%,二十几个省份已全部实现中职免费,意味着中职免费全面完成为期不远。下一步将率先在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的家庭困难学生中免学杂费,说明我国尽管是九年义务教育,但高中阶段也会逐步实现免费教育。
袁贵仁表示,非常赞同一些地方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高中全部实行免费,甚至对学前一年也实行免费的做法。“学前和高中不是义务教育,但是我们正在延伸普及的年限和范围。”
将对“校园欺凌”事件开展专项督查
针对社会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袁贵仁说,要坚决防范、坚决制止此类事情,尽最大努力使发生率降到最低。
袁贵仁透露,近期将会同有关部门对“校园欺凌”事件开展专项督查和专项治理,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净化校风,优化环境,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成才。
义务教育
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首次把免费的义务的教育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也就是说适龄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虽只有18条,但“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从此成为法定义务。
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经过两年的过渡,中国已与2008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名副其实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我国的义务的教育学制的实际情况主要有“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制,中学三年制)、“五四制”(即小学五年制、中学四年制)和“九年一贯制”三种学制。其中还有少数地区实行八年制的义务的教育,即小学五年制,中学三年制,但这些地区也正在抓紧实现由八年制向九年制的过渡。从我国学制状况看来,九年制或八年制的义务的教育包括了初等义务的教育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两个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规定在义务的教育学校完成了九年或八年的义务教育学习,即可达到初中毕业的文化程度。

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作文 文案:

党的十六大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任务。加快推进高等学校教育创新,必须把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作为基础和关键环节抓紧抓好。这就要求学校的干部教师牢固树立教育创新的观念,大力进行教育创新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教育创新提供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有力保证。思想建设是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推进教育创新的基础和关键。为此,天津大学党委在全校大兴学习之风,加强理论学习的组织和引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师生员工的头脑。学校着力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带动教师的理论学习,并用制度加以保证。校党委中心组带头学习、研究、宣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边学习,边贯彻,并对照研究学校发展问题。党委对党员、干部、教师的学习主题、内容、进度等方面都作出明确安排,通过各院级党委、基层党支部组织学习和研讨,并利用学校党校举办各个层次的学习研讨班,深化学习。以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搞好高校党建,是实现教育创新的根本保证。教师队伍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对教育创新起着决定作用。校党委把加强师德建设与学校党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师德建设开展组织建设、队伍建设,以党建工作保证师德建设的实效和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取得了实效。学校专门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师德建设的重大步骤和政策、重要文件,都由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予以发布实施。通过建设,逐步使师德修养成为教师的自觉要求,师德标准成为衡量合格教师的硬性指标。同时,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调动了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今年教师节,学校隆重表彰了6位师德楷模和132位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管理育人优秀干部、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党的作风建设带动校风、教风、学风,为教育创新提供坚强支撑。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核心地位,决定了加强党风建设对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是在高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关系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关系党扎根于知识分子中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校党委在党风建设中,以思想作风建设为统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学风建设为基础,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干部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为载体,把党风建设的成果具体化在党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之中,体现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

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作文 文案:

导语: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2月21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提出,本修正案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提倡生育两子女、符合条件者可再生育
修正案草案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明确全国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地方可以结合实际对允许再生育子女的情形制定具体办法。
具体规定为,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同时明确,夫妻双方户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关于再生育子女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利于当事人的原则适用。
各地情况:
广东正积极推进政策实施
近期,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修订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之日,就是“全面两孩”政策正式实施之时,各省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目前,广东正积极推进政策实施,目的是等“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时,广东省能尽早修订省条例,尽早出台政策衔接文件和配套管理措施。此外,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称,正在制定“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工作方案。
目前广东省已经成立多个工作小组,积极推进配套工作。省卫计委成立“法规修订小组、配套政策制定小组、可行性研究报告起草小组、宣传小组”等工作小组,明确任务分工,提前做好《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订、配套文件起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相关准备工作。
安徽启动制定实施方案
安徽省卫计委表示,目前安徽省启动了“普遍两孩”实施方案的制定,并加快落实步伐,将在近期组织生育意愿摸底调查,开展条例起草、修改调研前期工作。
在总结“单独两孩”政策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拟定《安徽省启动“普遍两孩”政策实施方案》,对实施计划、政策衔接、技术服务等作出部署。
近期,安徽省将组织“普遍二孩”政策新增目标人群和生育意愿调查摸底工作,开展条例起草、修改调研前期工作。随后,报请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启动《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改程序,审议《修改草案》。新条例一经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即向社会公布实施。
甘肃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工作
据媒体报道,近日,甘肃省卫计委就贯彻落实国家“部署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工作座谈会”精神进行了安排部署。甘肃省将成立全面两孩政策领导小组,统筹做好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着手起草我省实施方案。同时,要做好启动修订地方条例的准备工作和相关政策衔接工作。
甘肃省卫计委向媒体介绍,近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举办了全省出生人口实名登记系统培训班,安排部署了全省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工作,我省将所有县级以上接生机构纳入出生人口实名登记系统,建立出生人口信息月报告制度,以后每月5日前完成上一月出生人口信息的录入和报送。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

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作文 文案:

教育的手段很多,但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挖掘孩子的潜力,使之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说到教育就离不开教学。教和学是两个概念,是教育的两个主体,离开谁,教育都不存在。这两者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总是被动的,至少在形式上是这样。
给孩子一个展示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能力,使之心理上得到一定满足,从而激发出想学更多、想学得更好的欲望。有时这种方法比一直让孩子随着你的思路、跟着你学、跟着你做的方法,要有效得多。

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个小孩上小学,大概孩子一下子适应不了学校的环境,也一下子接受不了那么多的知识。入学一个学期,学习竟有些吃力,于是就有些厌学。朋友为此很是头疼,想让我帮帮忙。
当时我没有想要把孩子成绩一下子提高多少,而是把目标锁定在提高孩子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上。我看了孩子的作业,故做惊讶地说“太难了!”,一下子把自己置于与其一样的地位,从心理上亲近了。接着煞有其事地故意做错了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孩子一看就笑了:“叔叔,你真笨!这题不是这样做。”于是认认真真地“教”起我来。一来二去,孩子越来越爱学,因为他想“教”我,有动力。

其实人人都有表现的欲望,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长处,那样多荣光呀!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想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上述例子虽然手段有些幼稚,但我认为做为一种方法,在教育上是可取的,适用于很多种情况,主要用于提升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更对发挥其能动性有着很好的作用。只是改变了对象,具体手段应相应变化,可举一反三。
学的人始终是教育的主体,使其在水平上不断提升,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他们本身从思想深处想学、想学得更好,教育的目的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多给孩子一些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中让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相对自觉的行为。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16年两会热点解读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