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佛像杂谈作文 佛像全集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佛像杂谈作文 佛像全集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佛像杂谈作文  佛像全集文案

佛像杂谈作文 佛像全集文案:

在宝顶山看石刻佛像,想到我们的佛像其实是中国化了的。到过香港的朋友会知道,港岛上环有一条骨董(文物)店云集的摩罗街。有一次,我在那里见过一尊石刻佛像,佛陀结跏趺坐,高鼻有须,闭目深思,上身全裸,肋骨毕现。店主说它来自尼泊尔。笔者绝对外行,无从判断它是真品还是仿造。但相信比较接近佛陀的原型。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前,曾苦修多时,形体消瘦,合乎情理。在中国则从未见过这样的佛像。我们的佛像都体态丰满,慈眉善目。
认真说来,佛教是不为佛陀造像的。《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怎会为佛陀造像?但是为了寄托信众的崇敬之心,维系信仰,又不能不造像。德国学者赫尔穆特所著《佛像解说》(近有中译本)甚至说:“如果没有造像的话,人们也许早就把佛教的教义忘掉了。”这位学者不相信宗教的传说和记载,而从考古的实际出发,认为佛陀去世500年后,才有人第一次为他造像。但在此之前,供信徒膜拜的象征性的物像不是没有,如莲花瓶、菩提树下的宝座就是。我在日本镰仓一间佛寺,见过一双挂在墙上的巨大的草鞋,也属于这类象征性的物像———象征佛陀不畏艰辛,踏遍大地,拯救众生。再后来,便出现了直接表现佛陀的种种佛像。
佛像从无到有及它的变化,看来正好证示了这样一个观点:是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想象,造就了供自己膜拜的物像。
顺便说说,佛陀于公元前560年降生于印度东北部今尼泊尔境内,佛教最早也传遍印度,继而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但后来面对印度教的兴起和伊斯兰教的传入,印度的佛教自身却缺乏活力,未能革故更张,到了13世纪,竟在本土消失了。印度独立后,出现了佛教复兴运动。但据圣严法师所著《印度佛教史》援引日本的统计,上个世纪60年代初,印度有印度教徒3亿多,伊斯兰教徒3500多万,佛教徒则不足20万。现在有人提起佛教,还以为是当今印度的主要宗教,那是不了解实际的猜想。

佛像杂谈作文 佛像全集文案:

有一次,佛陀在祗园为诸比丘说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愁眉苦脸,匆匆忙忙来到佛前,顶礼佛陀说:“佛陀!我不幸遭遇到人生最烦恼的两件事,请佛陀为我解决,以减少忧愁。”
佛陀就慈爱地问道:“是什么事使你这样悲伤?”
这个比丘就回答说:“佛陀!第一件是我心爱的女儿,今年才十五岁,长得美丽聪明,非常令人喜爱,前几天忽然得重病死了。还有一件是我田里所种的麦子,正是成熟待割的时候,又被野火烧光了,我的心血劳苦在几天之内破坏幻灭,怎不教我烦恼的几乎要发疯呢?正当我精神恍惚,痛不欲生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佛陀能解除人生一切的烦恼,因此我特来请求佛陀解救我。”
佛陀怜悯道:“比丘!不必悲伤了,这是定业,非人力所能挽回的,世间的一切都是生灭无常,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不凋谢的花朵,也没有不飘落的叶子。自然界的现象是如此,人生的一切也是如此。世间有四件事不能够长久:“一、有常,必有无常;二、有富贵,就有贫贱;三、相聚者,终要别离;四、强健者,仍不免衰老病死。”
比丘屏气静听,把佛陀的话思考一番后问道:“佛陀!既然世间上的一切是无常不可靠的,那什么才是真实的呢?”
佛陀开示道:“唯有真理法性啊。”
简单的一句话,使真实体验过无常变化的比丘立刻有所感悟。比丘的心中,被佛智的光明一照,烦恼痛苦的云雾立刻消散。于是剃除须发,发愿追随佛陀出家。
佛家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存在的,唯有真正认识到无常,认识到自性才会远离很多的烦恼和痛苦。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真如自性,往往被无明愚痴蒙蔽了,被虚幻的境界搞得烦恼不安。只有认识了自性,在智慧之光的朗朗照耀下,烦恼痛苦才能消失。

佛像杂谈作文 佛像全集文案: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尊佛像,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欲买之,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说:“500元足矣。”
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
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我佛慈悲,当让他赚到这500元!”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
“让他忏悔。”佛笑答。
众僧更不解了。
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和老板砍价,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和老板砍价,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如此下去,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给的价钱已经低到了200元。
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来,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反弹到了5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赠佛龛台一具。
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善哉,善哉。”

佛像杂谈作文 佛像全集文案: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伽叶:如何能为离于爱者?
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
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伽叶:释尊,世人业力无为,何易?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叶:世人心里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伽叶:有业必有相,相乱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佛语有云:随心、随缘、随性。
佛语有云:万法唯心。
佛语有云: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佛语有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语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佛语有云:善恶一念之间。
佛语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语有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佛语有云: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佛语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佛语有云:祸往者福来。
佛语有云: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佛语有云: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佛语有云:众生皆平等。
佛语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语有云: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佛语有云: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佛语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五阴盛。
佛语有云:一刹便是永恒。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诸法因缘生, 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一切皆为虚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见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必惹尘埃 佛前有花,名优昙华,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开花,弹指即谢,刹那芳华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十大经典佛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
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
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佛像杂谈》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佛像杂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佛像杂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