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作文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2019-03-09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作文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作文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作文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典源出处
《艺文类聚》卷二十六引张璠《汉纪》:“孔融拜太中大夫,虽居家失势,宾客日满其门,爱才乐士,常若不足。每叹曰:‘坐上宾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后汉书·孔融传》: 孔融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释义用法
后汉孔融字文举,曾为北海相,人称孔北海,他幼有异才,博学多闻,爱贤好客,奖掖后进,为一时人望。他常说,只要客人常满座,樽中有美酒,我就满足了。后以此典称颂人好贤礼士,殷勤好客,接待亲切; 或形容士人宴会雅集。
用典形式
【融尊】 宋·周邦彦:“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
【文举坐】 唐·张祜:“樽酒惜离文举坐,郡斋谁覆中宣棋。”
【文举酒】 唐·白居易:“虽无安石妓,不乏文举酒。”
【孔融樽】 唐·张祜:“须道孔融樽已满,不劳台下说余酲。”唐 ·罗隐:“香暖几飘袁虎扇,格高长对孔融樽。”
【北海酒】 宋 ·王安石:“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北海尊】 唐·萧颖士:“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樽。”宋 ·陆游:“尚嫌名挂东林社,那问尘生北海樽。”清·王夫之:“莫署翟公门,聊空北海尊。”清 ·赵执信:“风吹北海尊前客,雨聚江南水上萍。”
【北海觞】 宋·范成大:“岁晚东方骑,生平北海觞。”元·耶律楚材:“长沙莫吝西江水,文举休空北海觞。”
【师北海】 宋·陆游:“聊置尊罍师北海,尽除屏障学东平。”
【怀北海】 清·丘逢甲:“满座酒尊怀北海,中年丝竹负东山。”
【坐上客】 宋·陈与义:“坐上客多真足乐,床头易在不须看。”
【樽空忧】 宋·苏轼:“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忧。”
【开樽北海】 元·耶律楚材:“开樽北海希文举,携妓东山笑谢安。”清·归庄:“开樽虽北海,解榻必南州。”
【孔融满座】 明 ·陈子龙:“郑泰有田皆给客,孔融满座更留宾。”
【座上北海】 清·黄景仁:“道中西华竟谁识,座上北海真君师。”
【尊开北海】 清 ·赵宾:“尊开北海新桑落,膝抱南阳旧草庐。”
【樽开孔融】 唐 ·李商隐:“扇举遮王导,樽开见孔融。”
【清樽空北海】 宋·苏轼:“未遣清樽空北海,莫因长笛赋山阳。”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作文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作文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喜欢为学,博览群书。建安年间,献帝在许昌建都,累次迁升到“将作大匠”(官名,相当于大良造,到汉朝时已无实权)。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因此总是写奏章讽刺他。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山阳郡守郗虑,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竟然被害。孔融和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并称建安七子。其余六子皆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为汉尽命。
平原祢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于是结为好友。随后孔融写奏疏推荐祢衡,多次在曹操面前夸赞他。曹操想召见他,但他老是骂曹操。曹操怀恨在心。但祢衡的才华很出名,不想杀他,于是派人把他送给荆州刘表,他又侮慢刘表。刘表也不能容他,因为江夏太守黄祖性子急,把把他送给了他。最后被黄祖所害,死时候才二十六岁。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作文 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文案: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古人对道德常识非常重视。道德常识是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融于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孔融开樽的历史典故》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