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作文 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作文  文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作文 文案: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六、课时安排
1、小数乘法———————————————(8课时)
2、小数除法————————————————(11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4、简易方程(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量一量——————————————————(1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作文 文案: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共有学生x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教学目标基础知识①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基本技能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莲~山课件]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作文 文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
2.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3.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4.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19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
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
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
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
导学要点:
1.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2.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
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自学例2
导学单:
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
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
全班交流:
+8844.4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
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
如果把这5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导学要点:
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上的负字)。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练习。
【基本练习】
1.第2页练一练。
点拨:
表示正数的圈里有0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2.练习一的第1、2题。
第1题:以0℃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第2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练习一的第3题。
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正、负数可以是些怎样的数?可以写小数和分数吗?
写正数和负数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
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画法,评讲时展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图中的几个温度,哪些比0℃高,哪些比0℃低?-5℃与-10℃相比,哪个温度高一些?
5.创编练习。
电梯现在停在6楼,如果升到9楼记作+3,那么-2表示()。
①电梯下降到了2楼
②电梯下降了2楼
③电梯下降了4楼
④电梯上升到8楼
电梯是以几楼作为正负分界的?
(五)课作
完成《补充习题》第1页。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甲地海拔高度是30米,乙地海拔高度是20米,丙地海拔高度是-10米,哪个地方最高,那个地方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多少米?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六)家作
1.《课课练》第页。
2.上网查阅:了解负数的产生。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作文 文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教学内容:
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掌握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的要点,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掌握小数乘整数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方法:放手让学生应用己有的整数乘法经验,通过转化与对比的方法自主计算列出竖式。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突破方法:组织学生观察竖式,应到学生发现并解释的计算。
教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应到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知,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笔算的算理。
学法:采用自主探索的方式,在探究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对比、转化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及算理。
教具准备:课本例题投影、主题图里四种标有单价的风筝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1)例1:燕子风筝每个元,买3个燕子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方法一:用加法计算++=元
方法二:将元化成角来计算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元
方法三:用乘法计算:×3=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计算×3表示什么(3个或的3倍.)请同学们观察上面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4)师: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小数乘整数。(板书)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5角
×3×3
10.5元缩小10倍105角
105角就等于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2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72扩大100倍72
×5×5
3.60缩小100倍360
(4)回顾对于×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因数扩大100倍变成72,因数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2
2.7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4×425×7×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③再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巩固练习:
1.填空。
4.5()0.74()
×3×3×2×2
()135()148
2.做一做课本p32
三、全课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元扩大10倍35角
×3×3
10.5元缩小10倍105角
0.72扩大100倍72
×5×5
3.60缩小100倍360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成小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方法,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2扩大到它的10倍12
×0.8扩大到它的10倍×8
0.96缩小到它的1\/10096
3.1.2×,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因数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因数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的积中有几位小数×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根据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413
×4×26
9678
2426
36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27=×=
三、巩固练习: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
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全课小结: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小数乘小数
1.2扩大到它的10倍12
×0.8扩大到它的10倍×8
0.96缩小到它的1\/10096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先根据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小数乘法页的例3~例4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当因数比l小时,积比因数小;当因数比1大时,积比因数大。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因数比l小时,积比因数小;当因数比1大时,积比因数大。
教学用具: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页10题。
×67××0×2×0.30.12×6×54×60×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
3.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二、新授: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⑴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⑵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⑶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⑷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⑸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看因数,比较积和因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一10题中积和因数的大小)先计算。
②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例题的因数分别与l比较,你发现什么
③因数比1大或者比1小时积的大小与因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的因数是
比1小,求的积还不足一个,所以积比因数小;而2.4×3的因数是3比1大,求的积是的3倍(或3个那么多),所以积比因数大。
④你能得出结论吗(当因数比1小时,积比因数小;当因数比1大时,积比因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⑤专项练习
练习一1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先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页13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较复杂的小数乘法
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56×=(千米\/小时)
56
×1.3
168
56
7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积的近似值的例6和“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
××1×80××8×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尝试:
谈话引出例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的嗅觉最灵敏吗(生回答)所以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专项练习(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积保留两位小数是()。
7.尝试后练习:
▲页做一做1.计算下面各题。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判断,并改错.
×=(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10.2863.272.04
×0.32×1.5×28
2057216351632
30858327408
3.291524.90557.12
三、巩固练习:
页2题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四、全课小结:
谁来小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值
人的嗅觉细胞约有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学生独立计算)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小数乘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并快速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并快速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2.小数乘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
3.怎样验算小数乘小数
4.你怎么样求积的近似值举例说明。
二、专项练习:
(一)填空:
1.2.5+++改用乘法算式表示是,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积就
3.13.24×的积有位小数。
4.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6()6××()
+()××()
×()×()
5.2.31和比较,数值较大的是,单位较大的是。
6.把保留整数是,精确到十分位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精确到千分位是。
(二)判断:
1.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不变。()
3.一个数(不为0)乘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
4.两个小数的乘积一定比其中的每个小数都大。()
(三)计算:
1.口算:
×100=×8=×0=×=
×4=×=×=×=
2.竖式计算:
36×=×1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列式计算:
(1)乘与的和,积是多少
(2)12个比100少多少
(四)解决问题:
1.在一次跳远比赛中,小花跳了米,小军跳的距离是小花的倍,小军跳了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小虎计划每天早晨跑步1千米,他按每小时千米的速度跑了小时,这天他完成了跑步计划了吗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连乘.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连乘.乘加.乘减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提高小数混合运算的能力。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突破方法: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完全相同,可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来突破。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口算。
××××0
××××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作文的经历,对《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写《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