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观电影《一一》有感作文 《一一》观后感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观后感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观电影《一一》有感作文 《一一》观后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观电影《一一》有感作文  《一一》观后感文案

观电影《一一》有感作文 《一一》观后感文案:

这是杨德昌导演的一部很经典的电影,时间很长,在3个多小时的漫长叙事中,导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很美又很凄凉,很伤感又充满希望的关于我们这个社会,和这个社会普普通通的人们的家庭,事业,爱情的故事。
影片的切入角度很小,一个普通的台湾家庭,三代人的世界与导演所要表现的宏大叙事相比,算得上是很小了。就是通过这样的一扇窗口,一个很小的角度,表现出导演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换言之,就是高速发展,充满变动性和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语境下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看《一一》的时候,是一种莫名的感觉,好像意在此处又浑然不可知。总之,我们在导演的刻意引导下,拾起了丢失的那种感动和思考的能力。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个社会的理性或者感性的力量到底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办……所有的问题紧紧缠绕着我,就像影片中所有的人都被各自的生活所缠绕一样。当今社会的发展在物质上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但在精神上却在切割人与人,人与自然地联系。我们这个社会的疏离感,陌生感,恐惧感,孤独感在增加,而真正的,纯粹的人情味要么变了味,要么就完全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洋洋一家三代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感悟社会,体察人生的视角。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曾经也有过洋洋式的关于“背后真实”的疑问,有过婷婷式的关于友情和爱情的困惑,或许我们还可以预见NJ身上的那种矛盾,冲突,无奈在我们身上发生的可能性。所有的这些人的故事最终回归到影片的主题,我认为就是该影片对现代性的反思,对现代语境下人的生态的一种探索和追问。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这部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媒体即隐喻”,我们生活的是一个被隐喻的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意义和象征包裹的世界,我们人本身是否真实已经不再重要,关键的是看我们是否显得真实。现代语境下的真实性不再是那种与心灵同步的真实,而是一种想象的真实,面具化的真实。洋洋说:“人们总是看不见自己的背面”,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变化,充满诱惑的世界,来不及思考,来不及进行价值探寻和理性选择,对于“背后的世界”,现代人失去了观看的兴趣,很大一部分人也失去了这种能力。或许这就是导演对于这种现代性生态的哲思吧!
也有人说,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去深度化,非理性的社会。《一一》中最让我揪心的就是玻璃窗下的人影,外面是繁华的都市,里面却是孤独的人。技术在拉近人的距离也在做着分离人的工作,人们一方面在经济活动中变得越来越“理性”,甚至是赤-裸裸的贪欲,像大田,NJ一样的生意人越来越难了,另一方面又是文化上的“非理性”在蔓延滋长,甚至连跟亲属交谈都是那么的难。这是现代性的悖论,怎样解决它,导演没有给出答案,但本身已经将这种矛盾解构得极为深透。寻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一定可以发现许多新的内容。
总之,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作为现代人的苦恼。导演在解构现代人的生存生态时真正是入木三分。影片本身没有这么宏大的主题,但是它却把我们引到了这个思考的主题上。《一一》中每个人物,他(她)的命运和经历,都在昭示着我们这个社会相同或者相似的一群人,在符号化的世界中,他们是被隐喻的一群人。

观电影《一一》有感作文 《一一》观后感文案:

影片从中国人熟悉的乒乓球推打开始,一幕接一幕,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紧凑而不繁琐,平淡却不单调,庄重并不矫情,比如,买解放鞋和打摩的时的还价、泡方便面、在小饭店就餐、追公共汽车、搭轮船、挤火车等,都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这些故事,是每一个基层干部群众都会遇到的。
艺术来源于真实,也高于真实。将这么多真实的、平凡的、亲切的事串连在一起,展现出来的就不再平凡。面对生活境况和工作岗位的不断变化,李林森能始终保持着心底的崇高和真诚。这在现代社会难能可贵,也注定了李林森的平凡而卓越。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李林森那样,在纷繁复杂的诱惑和困难面前保持淡定、从容,这个社会就会涌现更多的先进和优秀。如果每一位观赏过《雨中的树》的人,都能够更加慎重地面对自己的寻常,珍惜属于自己的平凡,整个社会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共产党人和共产党的干部,首先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都要为人子、女,也会为人父、母,为人夫、妻,都有普通人的情感,普通人的职责,普通人的乐趣,但作为党的干部,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与担当,有的时候必须在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之间作出“二选一”的抉择。一个优秀的党的干部,必然多多少少要减少与家人团聚的乐趣,压缩本该属于自己的时间和享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义无反顾地无私奉献。影片中,当洪水来临时,李林森选择的是冲锋在前;当道路塌方时,李林森二话没说就迎灾而上。
正如李林森说的,人生是一条河。在干部、党员、人才个人成长中,组织部就是一条船、一把梯,他会在党的事业需要的时候,把大家送达彼岸、送往高处。但组织部也仅此而已,能走多远、能飞多高,那全由干部、党员、人才自己的表现决定。组织部和组织部长需做的是,既要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也要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照顾的干部,特别是要避免有缺点但本质尚好的干部走向歧途、滑向深渊;既要坚持原则、不讲情面,尽量让干部用当其时、不受委屈,也要让各类能人有用武之地,让普通党员、群众有归属感,保持对党的向心力。李林森的思想和精神必定不朽,他诠释的不仅是组织部长的风范,也浓缩和展现了当代中国党员干部的形象。
典型来自身边,所以真实、可信;典型就在你身边,只要坚持不懈地履职尽责,人生即使平凡也不会平淡。

观电影《一一》有感作文 《一一》观后感文案:

1.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听说下午要去看一部电影《第一书记》时,我有过一丝迟疑。红色电影我见得多了,无非是歌颂主人公如何无私奉献,牺牲自己,创造一番丰功伟绩,虽然伟大却感觉离自己很遥远。
可是当电影拉开序幕时,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邻家大哥哥般的沈浩,在他身上体现出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干部形象,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用大爱和真诚一步步走进老百姓的心窝里,沈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答案。沈浩离我们很近很近,因为他是那样普通,就像我们身边的甲乙丙丁;他又离我们很远很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他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如何做一个有担当的为,做一个称职的共产党员。看完影片时,我心潮澎湃、泪流满面。吴奶奶雨中哭泣,小岗村的年夜饭,女儿在父亲去世后的那段独白,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每一个踏入机关工作的人,都曾经满怀激情和斗志,曾经那么的想大干一场,发挥自己的才能,造福一方百姓。可是光阴荏苒,当机遇一次次擦肩而过时,我们忘记了最初的心愿,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沉闷,余下的只是朝九晚五度日子。曾经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早已随风而去。就如影片中开始在财政局工作的沈浩,他真实地展现了活生生的普通机关干部的形象。可是后来沈浩又重新找回了自己,就是在小岗村,就是在那个第一书记的舞台上,他找回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衷。他把工作当成了一份带来,不计回报地全身心投入和付出。一方面,壮志未酬、事业未竟,沈浩的人生并不圆满;老母亲尚在、女儿年幼,沈浩的人生充满遗憾。另一方面,沈浩在短暂人生里找到了全情投入的事业和挥洒自我的舞台,他又是如此的幸运。
我最喜欢沈浩说的那句话: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是的,其实他做的每一件事,我们每一位机关干部都该做,都能做,且都能做好,只是我们不愿意去以别人的幸福为幸福,不愿意去做那些不会让自己更加光鲜靓丽,也不会名利双收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与沈浩最大的不同。我们缺少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缺少了一份奉献精神。
由此我想到,当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每一名党员干部不应该像走过场似的以完成每项任务为目标,我们更应该以沈浩为“参照物”,好好掂量一下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分量,自己到底为老百姓做了什么?自己是否正在平庸地活着,是否还在迟疑,还在等待,还在虚度光阴?也许你永远只是机关里普通的一名科员,永远没有崭露头角的那一天,可是也请像沈浩一样吧,在平凡的岗位上,争当先进,争当优秀,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真心对待每一个人,热心帮助每一位老百姓,不求名,不图利,但求问心无愧、无怨无悔!
2.廉政微电影《山海廉韵》观后感
近日,按照上级党委统一部署,我们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台州市廉政微电影作品集《山海廉韵》,故事里剧中人物有奋斗的过去,有美好的未来,有身后的孩子,有需要孝敬的老母,但在诱惑面前,意志渐渐衰退,信念渐渐动摇,思想渐渐滑坡,从一点一点的放松警惕开始,到习惯成自然,到贪婪不可自拨,最后跌入腐化堕落甚至犯罪的深渊……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发人深思,让人警醒,直触灵魂。观看后大家进行了讨论,重点围绕如何恪守廉洁从业底线,践行廉洁从业之道,如何做到时刻警惕,不放松于小事小节,讨论的最终落脚点,是加强自身修养,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守住人生的每一个关口。
反思剧中人物,尽管案情不同,丑行各异,但告诉我们的却是同一个道理,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而理想信念的动摇常常是从“小节”开始的。《山海廉韵》为大家敲响了警钟,告诫我们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不攀比、不奢侈、学会满足、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廉洁从业,踏实做事,快乐生活,慎独、慎微、慎情,管住小节,培养良好的情操和品质,防止因小节不保而酿成大错。
《落点》的旁白写得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人生就象小径分叉的花园,有的时候一步的选择,就注定改变后面的路”;“人生是一场场选择,看起来温情的风景,却是吞噬人的沼泽”;“童年玩的纸飞机,坠下来以后,还可以重新飞起,而现在,因为我们往这架飞机上承载了太多的欲望、利益,使它不堪负荷,坠下来就机毁人亡了”;“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人生没有如果......”故事里的女主人公,她的童年因为父亲的残疾与家庭的贫寒带来周围人的嘲笑与岐视,无助的她能做的只是沉默和努力地学习,一本本荣誉证书是她一直以来奋斗的证明,而长大后为了“帮”那个曾经给她依靠的大同哥,在“市政公租房项目招标”问题越不过私情、私交这一关口,让未达招标资质的大同哥中标,重大事故、4条人命、相关领导的政治生命,最终给了她沉重的回报。
《偷拍》里儿子偷拍了父亲杨局收受贿赂的一幕幕,在父亲惊恐、纠结、彻夜难眠之后,用一条短信,一句亲情的呼唤把父亲从即将越陷越深的关口拉了回来,“手提、玉镯、哪怕十万百万,它们在我和妈的心中,又何曾比得上您的存在对我们的意义,爸,人生不易,一切浮华转头空,何不让我们简简单单,平静幸福地在一起”。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最根本的途径,是抓好自身的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洞察事物、辨别是非良莠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身免疫力。
党员干部加强思想修养,还要给思想装上“警报器”——主动接受廉洁从业教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多多吸纳“正能量”,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打牢思想根基,筑牢思想防线,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正如《坚守》里的丁建强,妻子身体不好,父亲在医院抢救,大笔的医药费尚未着落,但在人生的关口,他时刻提醒自己守住,办公桌牌里“共产党员”的身份能警醒他,廉政教育宣传图片能警醒他,抬起头墙壁上的座右铭又警醒他。坚守从业底线,方能坦然轻松。

观电影《一一》有感作文 《一一》观后感文案:

周末观看了王延勤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的影片《一生有爱》。影片里的一幅幅画面仍然历历在目,被影片里的主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了,在这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生活中,能有一位这样关爱他人的人,真是当代的活雷锋。
影片中还有两位关键人物就是李东海的妻子燕华和儿子小朔。每当李东海需要帮助残障人士时,他的妻子都默默的支持着他。其中有一个影片情节使我记忆犹新,燕华深知李东海勤俭,她在没有告知丈夫的情况下买了一台空调,但在李东海得知盲人按摩店老周因没钱购买空调的时候,竟把家里新买的空调慷慨的“借”给了老周,他的妻子也没有因此反对半句。直到他要把家里仅有的20几万元积蓄,本打算给儿子买房付首付的钱,借给残障青年黄昆时,她也只能默默的流泪。他的儿子小朔虽说有点叛逆,但十分孝顺,小朔赚到第一笔工资就给父亲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在得知父亲打算把家里给自己买房付首付的钱借给黄昆时,小朔并没有反对,十分慷慨同意了。受李东海的影响,妻子燕华和儿子小朔也体现了人间有爱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本以为好人一生平安,李东海因把所有精力都花费在工作和帮助残障人士上,却疏忽了自己的身体,妻子在得知他患了肝癌晚期时,只能抱着儿子大声哭泣,此时此景,我也潸然泪下。
李东海的一生是无私的,有爱的,他把他的一生献给了他的事业,他的一言一行使我懂得,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中,认真的做好每件事,并用心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观电影《一一》有感》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电影《一一》有感》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观电影《一一》有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