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致苏轼的一封信作文 致苏轼的一封信600字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书信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致苏轼的一封信作文 致苏轼的一封信6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致苏轼的一封信作文  致苏轼的一封信600字文案

致苏轼的一封信作文 致苏轼的一封信600字文案:

敬爱的苏轼:
您好!读罢您震古烁今的宏章,掩卷沉思,我想我倾慕上了您。
一个不谙世事的多情女子,时常于梦中与您相会。“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哪怕只能成为您的红颜知己,一个匆匆过客,我也愿意。
让时光溯至九百多年前,我想我是您的第二个爱妾,与您相处的时间远超过侍妾朝云的二十三年。陪您寒窗苦读,与您同舟共济,哪怕生活多么困窘,我也不会有任何怨言。因为我爱您,在您身边,我体会到另一种人生。
从小您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惊世之才。您懂诗、词、赋、散文,还有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奇才。您满腹经纶,由进士考至制科头等,为北宋王朝效力,却“一肚子不合时宜”。您口直心快,让我爱恨交加。何以这样说?还记得您因一句“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因一句“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在湖州被捕入狱吗?王荆公说您以诗文攻击新法、讥讽朝政、指责皇帝,而我明白那是因为您忘记了父亲给您起名“轼”的目的,是劝诫您要稳健做人,而不是毕露锋芒。您那时刚步入社会,年少轻狂。
您还记得陈公弼和您给他写的《凌虚台记》吗?过后您不是已经醒悟过来了吗?为什么还如此桀骜不驯,以致一错再错,管不住自己手中的笔杆?“乌台诗案”后,因为在朝廷与程颐的一句玩笑话“此乃鏖糟陂里,叔孙通所制礼也”,您卷入了多年的“洛蜀党争”。此事难道不该责备您那总爱炫耀才华、好发议论的缺点吗?您为何不像您孩子苏迈那样,做一个天资朴鲁的人?假如您能改正这个缺点,或许您就不会有如此跌宕的人生了。
虽然这样,我想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您,因为您的豁达坦然。记得您因“乌台诗案”整整被拘押了一百三十天,然而出狱后您却一口气写下两首诗,其中四句我印象最深,“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您并没有把挫折记在心里,而只当成是梦,从不追忆,那是何等乐观的态度!“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您丢官降职,被贬黄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窘迫,然而您并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脱下文人的长衫,穿起农夫的短打,哪怕“俸入所得,随手辄尽”,您也毫无因之烦恼。亲手建造临皋亭和雪堂,您潇洒地在黄州城东门外的土坡上自称“东坡居士”,耕田种地,丰衣足食。文人种地是一件很丢人的事,而您却自号“东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劳动过程中,您善于发现其中的审美趣味;在劳动过程中,您努力摆脱困境的束缚,使得“居士”远远超于“居士”本来的含义,使得“潇洒”一词在险阻和磨砺中成为具体。当时,您在黄州成为了雅俗共赏的人,您获得了农夫和士大夫的双重赞誉。
遭遇囹圄之难、灭顶之灾的您,能勇于面对自己,勇于解剖自己,直面自己的人生缺陷,这是一件让我感到高兴的事情。那时的您转变了人生态度,开始懂得收敛锋芒,知道自己致命的弱点就像树干上漂亮的树瘤,石头上美丽的花纹,再美好也都是一种病症;那时的您去掉了不可一世的傲气,去掉了小家子气,变得稳健端庄、虚怀若谷、刚毅坚卓,在努力改造后趋近完美。在黄州废弃的枯井里,您不是那只井底之蛙,而是做一切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成就真实的自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您发出了响彻千古的天籁之音。世事变迁、宦海沉浮,您把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在了黄州那长江边的赤壁上。可以说,您造就了赤壁;也可以说,赤壁成就了您,成就了您在豪放词派上的巅峰之作。“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您歌咏人生,不必因为虚幻的历史而顾自多情;您感慨宇宙,而最后为何却举起酒杯独自领略那美丽的夜晚?是否,在您心中,只有江水和明月是永恒?而这,这样一种理智,这样一种豪阔,这样一种文人情怀,不也正是我爱您的原因之一吗?自古女子皆爱才。
我爱您,还因为您时刻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您异常喜欢交朋友,并且无所顾忌,可见您的内心盛满真诚,以致原配夫人王弗不得不时刻在屏风后面看着您、提醒您,生怕您结交损友。您孩子般的率真,总爱给人或物乱起名字,给陈公弼儿子陈慥来一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又在春游没吃没喝时写出这么个便条儿:“需要潘家放错水,更需刘家为甚酥。”此等幽默,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是啊,在您眼中,人不过是宇宙的一粒微尘,“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生命之须臾,又何必给自己徒添这么多苦恼呢?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别人带来快乐,难道不是好事吗?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的幽默,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您的可爱。
我爱您,还因为您任职期间的忠于职守,在地方做好了人民的父母官。记得您刚到徐州上任,便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当时的您,不畏艰难,亲临前线,冷静指挥,想方设法将洪水挡在了城外,四十多天后,终把洪水引入黄河故道,使其退去。还记得,您由于“洛蜀党争”知难而退,选择了在杭州做官,那时您重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却因为不满西湖现状,说了一句:“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我知道,您有着这么一个信念:一定要治理西湖。于是,您疏通湖底,修“苏公堤”,沟通西湖南北,修筑六座桥,九座亭台,和三座小石塔,用美的情愫打动种水草的违规者,将功利性与审美性很好地结合,使得“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成为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诚然,对世人而言,您这种苦中作乐的功夫,您这种对国计民生始终的热情,不仅是一次文学拯救,更是一次生活拯救。
我爱您,爱您那才子的风流,爱您那似水的柔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谁,让您魂牵梦绕?是离世的王弗?梦见“小轩窗,正梳妆”的妙龄妻子,您“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如此哀怨缠绵的挽歌,唱出的定是您无限的悲恸与惆怅。“曾不少许,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面对您第二位妻子王闰之的离去,您又怎一个“哀思”了得!是的,您在文字中歌颂得最多的还是您的那位侍妾——朝云,是因为她丰富了您洒脱不羁的人生,是因为她在您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虽然您只认为她是您生命中的过客,然而您的多情,您的柔情,却如一江温润春水,潺潺沁入佳人心扉。由此这一过客也绝不平凡,绝不普通。是啊,能成为您生命中的女子,哪怕只被您视作一株芳草,我想也是幸福的。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诚如您的感慨,物事无常,稍纵即逝,然而,当自己选择了一件正确的有价值的事情,就理应义无反顾地去做。是的,因为倾慕,我甘愿成为您生命中的这么一个痴情女子,哪怕您从不曾认识我,我也甘愿在您背后默默支持您、体贴您,与您共渡难关,相濡以沫;与您参禅悟道,谈诗论文。以一颗忠敬如一的心给您带来精神的理解与愉悦,以一颗忠敬如一的心为您的人生旅程红袖添香。
我爱您——苏轼,爱您的稳健端庄、刚毅坚卓,爱您的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爱您的风趣幽默、坦率真诚,爱您的狂放不羁、豁达洒脱……
于此,我给您写下这样一封书信。
希望时光轮回至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亦能在梦中与您携手相会那幽幽篁林,与您泛舟同游那潋滟西湖。
董xx
20xx.2.14.

致苏轼的一封信作文 致苏轼的一封信600字文案:

敬爱的苏轼: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滔滔不绝,宛若浩潮宇宙中永恒的生命.当它流淌过你的躯体,《东坡志林》的闲情与豪放又给它添上了肆意豪壮的一笔.这又淡又浓的一笔,隐去了太多的颠沛流离,只剩下乐观永恒的倩影.
你出生在如此人杰地灵的眉山,一举成名,天下皆知.对历史的理解和大胆的推断使欧阳先生感觉后生可畏,让你的文章独步天下.
你初入仕途,口无遮拦,《凌虚台记》见证了你的开朗豁达.《陈公弼传》承载了你对往日的悔悟.你少年扬名,在陈太守的秉公教育下,沉着冷静,不骄傲自厌,这是何等的境界.朝庭的排挤使你无奈,朋党的斗争使你厌恶.于是,你上书请求远离朝庭,做个百姓的父母官.就这样,你来到了“山色蒙雨亦奇”的杭州.“水光潋滟”的波光荡走了你的心中的不适,“淡妆浓抹”亦使你流留忘返.望着平静似水的明月,你不禁感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情宛如欲想的那样,安石变法,奸佞当道.你饱受乌台诗案的情感波折,又深深体会到浓浓的兄弟之情.你释放出狱后,被贬黄州,大叹人生无常,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到谪居落寞的戴罪犯官,你不仅忍受着这巨大的落差,竟然在农事中表现出潇洒的风采,薄洒的内涵.“东坡”二字成了你永恒的代名词和人类文化永恒的话题.你苦中作乐,面对着大江,思绪流过千山万水,不受时代的束缚.你三咏赤壁,是宏伟的叹息,壮阔的悲哀,飞越历史的天空,是惊心动魄的美丽,还是潇洒多情的感伤?是怨天尤人的悲观,还是自由洒脱的乐观?一切的一切,你真正做到了超然物外,达观世事.你东山再起,成就了又一个仕途颠峰.不管是帝王之师,还是起草诏书,你都淡然面对,毫无骄傲之意.可是好景不久,经过一波三折,你竟然被贬南荒,但你却依然说道:“此心安处是吾家”.琼州的三年里,你已完成了对《易经》的批注,死而无憾,这无疑又是你晚年浓重的一笔.哲宗崩逝,天下大赦,你这位随遇而安的智者又回到中原,可是你却渐渐闭上双眼,文坛上的一颗巨星陨落了.
回顾你的一生,经历了宦海风波和跌宕起伏的人生仕途.你,苏东坡,超脱了一切杂念,酝酿在你身上的文学亦如巨星,彪炳史册,成了中华千古文坛的耀眼星辉.在品读你的诗词时,我看到你这个豪放不羁的文学全才.从你超然乐观的回眸中我得知,你已经找到了属于你的漫漫归路.
此致
敬礼

致苏轼的一封信作文 致苏轼的一封信600字文案:

敬爱的苏东坡先生:
您好!
记得背得您的第一首词便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当时只觉得“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那样的有意境。后来,我又偶然发现,您的作品中总是出现“月”字。如今,我终于通过《苏东坡传》较深入的了解了您,这可真得感谢林语堂先生。
第一遍读《苏东坡传》,觉得可以用“广”一字来形容您:涉足的领域之广,见识的世面之广,精通的博学之广,体验的经历之广。
第二遍读《苏东坡传》,觉得可以用“壮”一字来形容您:体魄之壮,胆量之壮,气魄之壮,度量之壮。
而第三遍,目前最深入研读地一遍,我才发现,您的一生根本不能以我的概括能力而总结为区区一个字来形容——您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
何为“别人的苟且”?就是普通人眼中能将自己的生活毁于一旦的事情发生后,命运主宰了普通人,使其被迫毫无意义地活着。何又为“普通人”?就是逆来顺受、杞人忧天、不堪一击的广大群体。而您不是:痛失爱妻,“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朝廷排挤,几度遭受迫害;亲人难见,知己朋友相隔万里.....在这些足以能让普通人苟且偷生的活着的理由面前,在这些完全能让普通人被命运主宰的厄运面前,您选择了“潇洒”。
何为潇洒?它并不是花天酒地、烂醉如泥得不省人事,也不是自暴自弃、得过且过的伪装无视。它应该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应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计后果的不屈;它应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桀骜不驯;它应该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赤诚......
我并不认为“潇洒”二字的形容是牵强的,但最终连我自己都解释不清他究竟包含了什么。我想也许只能引用李白的一些诗句,才能较为清晰的阐释。李白和您都是从古至今,人们家喻户晓的名人,不仅是在诗词方面的成就之大,更是都以豁达乐观著称。但仔细想想,似乎您与李白的“豁达乐观”是有所不同的。
李白放荡不羁,“散发弄扁舟”、不畏权贵,因此被贬。在他的诗歌中,深层挖掘出的感情总是豪迈乐观的。但让我不解的是,李白“举杯销愁”用得都是“金樽玉盘”,品得都是“清酒珍羞”,在如此奢侈的环境中,“豪迈”似乎变得更加“爽快”,豪言也是酒后狂语。回头一想,仿佛脑海里浮现出了与李白的“豪放”截然不同的您。即使被朝廷排挤、被当权派厌恶的您,也依然“雄姿英发”,在黄州与普通百姓同乐中渐渐有的豁达性格更是难能可贵!
我喜欢您那篇《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静谧,美好。那是普通人所发现不了的美好,是您的慧眼发现了它,或更准确地说,是您积极乐观的心态找到了它。您在本应愁苦万分、茶饭不思的时刻,寄情于山水,摆脱了千言万语难进的愁苦。这也是一篇课本选文,不知是编书者的有意为之,还是出于课本单元内容的需要,紧挨着《记承天寺夜游》的一遍课文就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表面上的绿意盎然、清幽恬静,最终还是掩饰不住深处的孤凄悲凉。同样是被贬、不得志的文人,同样是寄情山水的愁苦之人,可面对更加优美的景色柳宗元却并未得到真生的精神解脱,短暂的快乐后,便又回到了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中。原因何在?原来,面对同样的事物和遭遇,您与柳宗元由于心态的不同而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也就是说,您又一次“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潇洒”。(我并未对柳先生的“活法”持反对态度。)
您活在一个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全部转展露的时代,但也正是这个时代成就了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在韩愈先生的观点中,人才的发现是被动的,君王的昏庸,代表着人才的埋没。然后您这匹千里马,跳出了吃人的槽枥,在属于自己的草原上尽情驰骋:
在当权派面前,您被认为成一匹疯马,但您却带着“如蝇在食,吐之乃已”的贞操继续驰骋,不顾一路的泥泞、沼泽,或是早早布下的重重陷阱:在杭州人面前,您是一匹愿意付出、尽心尽责的好马,停留在杭州休憩的短暂时刻转瞬即逝,带走的只是耳边一阵“为民造福”的美赞,留下的却是西子般的潋滟晴光......
一路且停且走,却从未放慢潇洒的脚步,在泼文洒墨间,诠释了世间的坦然。您的脚步几乎遍布全国,南至海南岛,东至杭州,无处不留下您惊人的诗篇,和突出的治理功绩。穿越时空,亘古不变的是您留给后人的潇洒:既有亲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有悲情,“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又有豪情,”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又是多情,“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您的伟大在于不刻意的流露,只是在天地间尽情地恣意地彰显自己的性格,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您的不朽在于不忘初心,坚持本我,“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当千年后的我们为您的坎坷唏嘘感叹、几欲流泪是,脑海里却依稀浮现出您带着微笑、傲视一切样子,口中吟诵:
人生到处知合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您的一生仿佛被时空无限的拉长、拓宽,一直延续到现今。既是肉体已然不在,但灵魂和精神却珍藏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潇洒!
您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潇洒!
您的忠粉——姑苏王姝哲
201x.5.14

致苏轼的一封信作文 致苏轼的一封信600字文案:

苏轼:
你好!
要我用一个名词来称呼你,太难了!诗人?词士?画匠?不,他们都太狭隘了。你的才华中早已凝聚了这些琐碎,你的目光也早已穿越了世间凡尘,是一个豪侠。对,豪侠。让我这么称呼你。
唐后五代以来,世人文风都浮靡艰涩,都把自己的观点小心翼翼地藏着,畏首畏尾。而你不,所以在1057年那个秋天进士考试一开始,你便写了“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这样大气的话语。这时候的你,是狂的,但你有资本去狂,而且狂得令人服气。更有甚者,是拍案叫绝。“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你便以一个仁者的姿态屹立于历史舞台之上,你是一种高度。而当你喊着“为增计着,力能诛羽而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如果惊人的见解,你如何豪放直爽地摆放出来?殊不知,高处不胜寒,站得越高,摔得越痛吗?
你是豪侠,并不理会这些,你心怀苍生,看不惯就喊出来,绝不作假意之辞。你太义无返顾,自然开罪于新党又不容于旧党,最后只得从京师到杭州到密州到徐州,四处漂泊。政治上一再失意,生活上一再流浪,你曾感叹南面为君不如隐居之乐,夹杂着无尽的低落之绪。你也曾自嘲“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流露出缕缕无奈之意。但你博览群书,《诗经》,《尚书》里的故事、妙语信手拈来,始终站在众人之上的境界看待这世界,从衰败的家境里你能在亭中喜雨,能凌虚看景,最后更达到了超然的境界。你明白“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哺糟啜醴,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也只有你,以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生活,难怪在“服车马之劳”“庇采椽之居”“行桑麻之野”的时候,面对“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却能“貌加丰,发反黑”了。
你曾赞叹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而我,只能以此拙笔,对你的豪气,你的智慧由衷地欣赏。
豪侠!心中永远指引我去攀登的高度!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致苏轼的一封信》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致苏轼的一封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致苏轼的一封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