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作文 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3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作文 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作文  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文案

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作文 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文案:

成语名称:翠纶桂饵
成语拼音:cuì lún guì ěr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翠纶:用翡翠鸟羽做钓线;桂饵:用桂花做鱼饵。比喻过分追求奢华,并不会有好的结果。
成语来源:《阙子》:“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乘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
成语造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情采》:“故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
翠纶桂饵的成语故事
传说古代鲁国有一个特别喜欢钓鱼的人,他用桂花做鱼饵,他的钓竿用黄金做鱼钩,用白银做鱼漂和坠子,用翡翠鸟的羽毛做钓线,钓竿十分奢华,可是拿到水里去钓鱼,一天也钓不上一条鱼。
翠字开头的成语
翠纶桂饵
包含有翠字的成语
翠纶桂饵

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作文 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文案: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解释: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作文 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文案:

解释:禄:旧时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
大臣陈轸知道了这件事,向楚王献计说:假如杜赫不能完成跟赵国通好的使命,大王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这岂不是无功受禄了吗?楚怀王听陈轸说得有理,便问:那你说该如何办?
陈轸说:大王最好以10辆兵车,派杜赫去赵国,等他完成了使命,封为五大夫。楚怀王采纳了陈轸的计策,用10辆兵车送杜赫去赵国。杜赫见楚怀王不提封爵之事,十分生气,干脆拒绝出使赵国。
于是陈轸向楚王说:杜赫不接受出使赵国的使命,这正表明他心怀鬼胎,他的目的是想骗取爵位,现在见大王不给爵位,他就干脆不去了。

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作文 翠纶桂饵,反以失鱼文案: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权倾朝野,名气很大。棠邑大夫棠公逝世,崔杼前去吊唁,见棠公之妻棠姜姿容绝世,不禁心动神驰。他不顾众人的一再反对,终于娶棠姜为妻。齐庄公性喜渔色,他明知棠姜已是崔杼的妻子,仍勾引她,与她暗中来往。崔杼知道此事,十分生气,便假装有病,不去朝堂理事。
齐庄公色胆包天,借探视崔杼之机和棠姜相会,表现出一副乐不可支的丑态。崔杼见国君这样欺负他,忍无可忍,设计将他杀了,改立景公为国君,自己担任丞相之职。
齐国负责修写国史的人非常正直,要把这件事情公正地记录下来。崔杼听说后,多次暗示史官,要他为自己避讳一二。可是,耿直的史官还是写出了实情。他写道:“崔杼杀了他的君主。”在当时,弑君之罪可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谁弑了君,必会被后世之人所谴责。崔杼见史官竟然跟他对着干,又羞又恼,心想你不给我留情面,我就不给你留活路。于是,凶狠的崔杼将那名史官杀死。
谁知道,继任的史官也是一个正直的人,还是秉笔直书,记录下崔杼的罪行。崔杼心想,既然能杀一个史官,为什么不能杀第二个,不信后来者不怕死。他为了让别人屈从于自己,把这个史官也杀了。可是,下一任史官仍坚持原则,保留崔杼弑君的内容。
崔杼见史官们都如此正直,自己这样肆意杀人,也不会带来好处,只好就此作罢,放了史官们一马。
后来阅读历史的人看到这一节时,都气愤地说,崔杼想掩盖自己的丑事,却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只能是欲盖弥彰。
◎成语释义
企图掩盖真相,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弥:更加。彰:亦作“章”,明显。
◎故事出处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
◎出处译文
或者为求好的名声而得不到,或者企图掩盖真相,却让罪行暴露得更加明显。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翠纶桂饵成语故事》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