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孔子之仁作文 孔子之仁的理解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话题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孔子之仁作文 孔子之仁的理解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孔子之仁作文  孔子之仁的理解文案

孔子之仁作文 孔子之仁的理解文案:

历史的大江波涛旋卷惊天,激勇起千帆英雄人物:岳飞,郑成功,戚继光,誓死守卫边疆,精忠报国;屈原,文天祥,满怀忠心为复国,泪洒热土。他们的精神继传至今,他们的崇高事迹,令人拍案惊起,感叹不已。在众多英雄人物里,有这么一位我所敬佩的思想家,他为后人驶破汹涌滚滚的浪,那前进的道路上立即展现出万道霞光,他的化身形成一股强力的风向标,那风向的尽头,光彩夺目,波澜壮阔,要驶达那里,必须学会管理自己。这风向标指引着我们人生的目标和做人的准则,这人就是伟大的孔子。
“仁”,是我所追求的。“仁,就是爱人”。无论是友人,亲族还是陌生人都要善待和尊重。诚信,本分,尊老,爱幼,这些中华美德的结晶就是“仁爱”。“仁爱”,也是“仁义”,从而“仁义”就是正义。先对人仁爱,便成仁义,成了仁义,便成正义,再之后就是堂堂正人君子。孔子的话简明却意深,总使人悟到生活以外的抽象的道理。
有人说孔子其貌不扬,丑陋不堪。不错!孔子确实是如此,但是,光凭美貌论天下,何以仁人,仁家,仁国?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国。仁人者便仁家,仁家者便仁国,仁国者便仁人,循环至此,国泰民安。如论美,君子得五美方可治天下:“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并不是外表美。“惠而不费”指运用智慧带领人们谋生,使得安居乐业,百姓自然劳而不怨。这方是天下太平的方法!自己衣冠端正,目光尊严,仪态庄重,人望而生畏,便是不动之而惧,威而不猛。但从一面来看就像顶端的文明文化发展,所以才有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和“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国”之说。
仁者,“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孔子的言行举止同样遵从。心中有“仁“这一信念,做法也会遵循。在公共场合,尊重别人言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我反驳你的言论,但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有关于孔子的故事: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在街上走时,天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孔子措手不及,只得躲在别人屋檐下,身上淋得像只落汤鸡,一街人讽孔子如丧家之犬,亦如下井之蛙。孔子并不驳论什么,那街人很奇怪,问孔子原因,孔子只说了一个字:“仁。”街人不解,继续问,孔子说:“仁,要在生活中运用,现在我们就是仁,以仁为本,君子为人之道,以做为本分事,宽待人,心中有知识与仁爱,就不空虚,就会宽待人,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恶空虚之徒,但心中要有仁爱,要用信念去化解他。”街人听了,感到惭愧,于是马上跪下拜孔子为师,以后也成为了名士君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心存仁念,要去感化别人,不为小事而气愤,要慷慨的容纳,大方的原谅,可以辩论别人的不同观点,但是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并不是因为衣着打扮,钱财富有,而身份高贵,反而往往这些人都没有修养,那些人对自己放纵,对别人则苛求贪利,正人君子则声张正义。这就是“君子求诛己,小人求诛人。”
《论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智慧与品德的精华。在滔滔的大江里,冲天波浪又涌起英雄儿女。

孔子之仁作文 孔子之仁的理解文案:

刘世博有言:“需无畏困苦,此为自强;需孤独执著,此为不息;需悲天悯人,此为厚德;需当仁不让,此为载物。古往今来,问心无愧于这八字者少之又少。”我想孔子就是那少数人中的一个。
需无畏困苦,此为自强。孔子是自强的。孔子的一生中并不富裕,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潦倒的,可就如雨果所言,“穷困是一个熔炉,每当命运需要一个坏蛋或是一个神人,就把一个人投进去。”孔子就是从熔炉爬出来的那个神人。为了他的道,孔子所展示出的坚毅令人赞叹,或许此时孔子已经不再被适合称为“文人”了,我想“战士”这个称谓更适合他。战士为何?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对孔子而言,道是他的盔和甲,义是他的矛和盾,究其一生以一人之力与世界抗衡。德国诗人海涅说过:“我死时棺中放一剑,勿放笔”这足以用来言说孔子。
孤独执着,此为不息。孔子的路不被当时的主流认可,甚至被攻讦,可他仍是“一意孤行”艰难的、执着的,一步步走着。他不懂什么叫随大流,也不会去随大流。大流,在当时便是趋利、趋势,这个大流是大部分人的处世方式和精神指向,这种特征显示的不是人的强大,而是人的虚弱,是部落群体意识的翻版。由于不自信,因此每迈一只脚,每做一件事都要东张西望,看看别人如何举手投足,然后自己加以尾随和效仿。他人仰望则自己仰望,他人俯视则自己俯视,他人鼓掌则自己鼓掌,他人吐口水则自己吐口水……至于何以至此,却不去弄个明白,反正随大流是安全的。时代的无边麦浪中,他一茬一茬地割着,他当然割不完这些名为“礼崩乐坏”的稻,可是他真的割不完吗?“人最经常缺乏的不是不计回报的魄力与勇气,而是看清什么值得全力压上的智慧”孔子有这样的智慧,所以他的一生都在为了礼乐复兴而奋斗,纵使千万人不解、蔑视,他也置之不闻,即使明白做不到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他的魄力与勇气以及智慧成就了孔子,虽然主张不被采用,半生漂泊也终是化其为“悲壮”一个人,不管他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他哭泣,它只认一个人的贡献。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孔子庙,还有这万世师表的美名,不是为了纪念孔子的委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悲天悯人,此为厚德。孔子的人生中似乎总带着悲悯的色彩,不论是“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还是“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都展示了孔子广博的胸怀与深厚的同情心,对人对物,他所展现出的悲悯之意,有时让他几尽于佛陀。如傅雷所言“一个又一个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饱经磨难,心怀天下,竭力推行“德治”“仁政”孔子希望乱世中的百姓能寻得一个礼乐井然的国家,而非饱受君主的暴政折磨。出于对天下的怜,对世道的悲,他向各国国君兜售他的政治方略,最终仍是无人采用。可又如约翰·肖尔斯在《许愿树》中所写:“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孔子饱尝的所有孤独寂寞,因厚德载于后世,为其浓墨重彩、流芳百世又添一笔。
当仁不让,此为载物。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诸侯纷争,士大夫崛起,礼乐制度崩坏,人际关系紧张,在这般混乱的情况下,许多人归隐山林,如长沮桀溺等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不愿插手改变世道,只有孔子一人站出来,他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面对乱世,他不隐居不躲避,也不愿“与世推移”而是孤身扛起“克己复礼”的大旗,当仁不让,这又是何等的勇气与魄力!在时代的黄昏,他沉在淤泥里,背起山河,自己做那个挖开深夜的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孔子是也。当灵魂懂得它的使命后,孔子必然是幸福的,即使知道未来遍地荆棘也无损于此,“飞蛾扑火时必然是极幸福而快乐的”此言得之。于是他在这条荆棘路上经历的一切创伤也会痊愈,也会恢复健康、力量和愉快,噪声变为谐声。
孔子的路并不是一个人走到辉煌和快乐的终点,它超越时代,走向永恒。

孔子之仁作文 孔子之仁的理解文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最早是孔子说的,《论语》中记载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仁者寿,智者乐。”溯其本意即为:仁者追求山一般的崇高、宁静、祥和;而智者追求水一般的快乐、灵动、悠然…… 由此可见,不同的人都会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性格不同的人衡量幸福的标准也不同,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终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倒是好生自在,宁静祥和,与世无争,所以平静的生活是一种幸福;俞伯牙与种子期的故事我们都有所耳闻,而在《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伯牙摔亲谢知音的情感诚然令人感动,由此可见,天长地久的友谊也是一种幸福。不同的人追求的幸福不同,但相同的一点,就是它们都无贵贱之分。 “幸福就是开心”这种思维模式逐渐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其实也不尽然,追求幸福好比攀登高峰:若只为观赏风景,尽可乘索道上山,一睹风光;也可一步步登上山顶,看到美景的同时,还会有一种征服大自然的成就感,而在攀登的过程中,愈是举步维艰,到达山顶后的成就感变愈是强烈。同样的道理,若想收获幸福就应有所付出收获幸福的同时一定是开心的,但开心的是未必能表露出幸福。 麻烦的是:有的人曲解了幸福的含义,而在这些人之中,有的以为腰缠万贯的财富就是幸福,所以他们想着法挣钱而忽略了钱是挣不够的这一客观事实,所以欲望从未被满足,以至于年耄垂死时还对他的财产念念不忘,诸如此类的还有许多,无论是高官还是厚禄都不能称得上幸福。前不久走基层活动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人觉得当下的生活称得上是幸福,而且他们依据就是当今国泰民安,生活稳定。百姓们认为家庭和睦,而这与《大道之行也》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 其中的思想不谋而合,从中可以看出,幸福的含义就是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朴素的渴望。 幸福其实很简单,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肯为幸福付出,才能收获幸福;而且要对自己的收获予以肯定,世界上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悟幸福的内心;要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足者方能常乐。

孔子之仁作文 孔子之仁的理解文案:

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论语》中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意思就是子贡说:“先生靠他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的道德修养力量,感召别人,从而获取知识”。温良、恭、俭、让这些品德全都汇到孔子这位贤人身上了。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学习孔子的优良品德,提升修养,因为这是做人的根本!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就是孔子说:“颜回这个人真是太贤良了!一竹筐饭,一瓢子水,住在狭窄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无法忍受这种痛苦,颜回却不改内心的快乐,颜回这个人实在是太贤良了!”。颜回是孔子弟子中“安贫乐道”的典范。他把对君子德行的追求珍藏在心中,穷不为苦,虽贫犹乐。
孔子赞誉他长期不背离仁,在孔门子弟德行排行榜上,他位居第一。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身处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大部分人都缺少颜回这种精神。我们应该多实践,多锻炼,增强吃苦精神。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在说:“只是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认真读书,就会越来越糊涂”。孔子提倡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会学习,效率高,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更应该如此,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论语》不愧是我国古代文学历史上的瑰宝!
它让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到以前的圣贤先哲的优良传统美德,吸取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正是这种美德,源远流长,社会才会这么和谐,美好。所以,今天我们小学生从《论语》中领悟到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品德,发扬光大孔子思想的精华,明天一定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一定会成为社会的栋梁!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孔子之仁》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之仁》,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孔子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