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大全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3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大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大全文案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大全文案:

孔子走到陈国与蔡国之间时候,穷困不堪,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只好在大白天里睡大觉。
他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把它放在甑(zèng)里面煮。饭快熟了,孔子看见颜回抓甑里面饭吃。
过了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装着没有看见刚才那件事样子,站起来说:“刚才我梦见祖先,要我把最干净饭食送给他们。”
颜回连忙说:“不行,刚才有灰尘掉进甄里,把饭弄脏了一些,我感到丢掉了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来吃了。”
孔子听了感慨地说:“我所相信是自己眼睛,但眼睛看到还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是自己脑子,但脑子有时也靠不住。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确实不容易呀!”
这个成语意思是:要真正识别一个人是很不容易。不要轻易地用自己“亲眼所见”来为一个人下结论。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大全文案:

春秋时候,重耳逃亡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福,果真能回国当政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队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晋文公。晋国在他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与晋国队伍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诺言,下令队伍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pú)。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胜利。
成语“退避三舍”,现在常用来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大全文案: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小编分享了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前倨后恭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他是一位着名的策略家,非常聪明。苏秦曾经到秦国去游说,向秦王陈说天下大势,显示自己的才华。可是秦王有眼无珠,觉得他没什么才能,只会夸夸其谈。回到家中,他的父母、兄嫂,甚至是妻子都觉得他这辈子不会有出息,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他。特别是他的嫂嫂,经常白眼相向,对他冷言冷语,骂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并说若是他这种人都能出人头地,这个世界就太怪了。苏秦非常生气,于是发愤苦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后来,他研究出一套 合纵 之术,就是联合六国,合起来对付秦国。他先去游说燕王,很快得到赏识,拜为当朝相国。后来,他又奉命到赵国游说,又被赵王欣赏,挂了相国之印。再往后,他又去其他四国洽谈联合事宜。其他四国早被强秦欺负苦了,见到苏秦的主张可行,就都封他为相国。这样一来,苏秦就挂了六国相印,成为权倾天下之人。有一次,他去楚国议论国事,经过家乡洛阳。他父母知道了,就将庭院打扫干净,摆下酒席,并率领全家人,到三十里之外迎接他。他的妻子、兄弟只顾低着头,看都不敢看他。他的嫂子则伏在地上,规规矩矩地拜了四拜,向苏秦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苏秦笑了笑,对嫂子说: 嫂嫂,你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对我又这样谦卑,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他嫂嫂又惭愧又害怕,对他说: 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你现在地位高、金钱多啊!苏秦听了,不由叹息了一声,说: 同样是一个苏秦,富贵时亲戚们惧怕我,贫贱时连父母也瞧不起我。人世间不以贫贱富贵对待别人的,又有几人!
直言不讳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交战,史称淝水之战。在战争中,前秦军表现出外强中干的特点,节节败退。晋孝武帝大喜,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到北方镇守,统率淮北各军。可是此时的刘波正身染重病,闭门不出。接到天子命他北上的诏书,刘波感到非常为难。他的身体很虚弱,这使他不能在平定北方的行动中建立功勋,可是他又不能说: 皇上,您的任命错了。 因此,刘波的内心非常矛盾。刘波想了一阵,还是觉得不能贻误国家大事,就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自己的真实意见,供朝廷进行参考。他边写边想,如今自己身染重病,皇帝就是看到奏疏龙颜不悦,也不便责备他这个病人。他写道: 我想起本朝开国的历史,再联想到如今的时势,因此暂把戒律放在一边,放肆、直率、毫不隐瞒地把所想到的话都讲出来,希望您能采纳我的意见。在奏疏中,刘波不但指出自己无法承担重任,还把自己认为合理的治国之术,以及怎样任用人才都写在上面。没想到刘波的病情越来越沉重,等到他写好奏疏以后,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乐此不疲
刘秀在新朝统治时期起兵造反,想恢复汉室江山,所以得到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25年,他终于中兴汉室,做了皇帝,史称汉光武帝。后来,他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将各地割据势力消灭,统一全国,让老百姓过起了太平的日子。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厌倦了战争,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痛苦,因此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工夫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定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汉朝又强盛起来。由于长期领兵作战,他对军事生活厌倦了。天下一统后,他不谈自己熟悉的军事,却对经史义理方面发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自己潜心研究,还常常召集公卿郎将等在一起进行讨论。有时候,光武帝一直研究到深夜,还觉得意犹未尽。太子见光武帝对研究学问这样上心,生怕他用功太过,把身体弄坏了,就好心劝谏道: 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颐养精神,过一过悠闲的日子,安度晚年。 刘秀听罢摇摇头说: 我喜欢研究学问,并不感到疲劳。妇人之仁 历史上着名的大将韩信在楚汉相争时曾经投奔过项羽。由于项羽有勇无谋,不善用人,韩信得不到重用,于是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他投奔刘邦以后,开始也未被重用,也想过要走。
后来萧何
月下追韩信 ,才把他追了回来。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才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被拜为大将以后,刘邦问他: 萧丞相屡次推荐将军。我想,将军一定有击破项羽的妙计,请将军指教。韩信说: 我曾在项王手下做过事,知道他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弱点。项王大喝一声,上千的人都会被他吓倒,你看他多么勇猛。可是他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重用有本领的将领,他的勇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对待他人,又恭敬又有慈爱之心,说话挺温和,看见别人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封爵位时,他不封。就是封了,他还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个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交给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接着,韩信又分析了项羽的一些弱点和错误,指出刘邦必然能战胜项羽。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好几条,而项羽喜欢杀戮以至于丧失天下民心,吝于赏赐而不获将士拥戴是重要的原因。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作文 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大全文案: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能够取消攻打郑国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珠宝。收到这些礼物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美女赏给大功臣魏绛(jiàng)。没想到正直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强大,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大意。因为人在安全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危险,这样才会有备无患。”晋悼公听完魏绛话,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成语“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全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危难。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关于写历史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