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作文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材料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作文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作文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文案

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作文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文案:

曹春友男62岁现任涞水县义安镇寺皇甫村党支书记,涞水县第十一届党代表、涞水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着名农民企业家。  自XX年至今,全票连选连任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以博大的胸怀、饱满的热情、奉献的精神、务实的态度、超人的毅力、惊人的干劲、高举旗帜、排干扰、破难关,带领全体干部群众、拨乱反正、甩掉了远近闻名的寺皇甫村乱、穷的帽子,创建成闻名遐迩、文明和谐、致富奔小康的省、市、县\"生态文明示范村\"。党支部自XX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县\"红旗党支部\"。曹春友本人自XX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XX年同时被保定市委。河北省委评为\"保定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全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被中央组织部定为基层党员联系人之一。曹春友书记让寺皇甫村重新走在了希望的田野上。给村民带来了无限的福音。  一、致富不致富、全凭党支部  党支部是全村的神经中枢,是村庄大厦的顶梁柱。是为村把关定向的方向盘。曹春友深知党支部的重要性,更清楚党支部书记一职的责任和肩上担子的份量。为此,他下决心从抓党建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开展工作。在\"三会一课\"恢复的第一节课上,带领党员重新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规定每个党员每天读一段党章。看一遍新闻联播。以达到增强党性、强化党员意识、严肃党纪、端正党风的目的。激发党员的政治责任感、鼓励参政议政意识、调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党员守则、村规民约、文明细则、村发展计划、规划等全部上墙、接受民主监督。同时成立村纪检、监察小组。监督党员干部的执政、遵纪情况。规定在民主生活会上,书记和村长带头述职、主动接受党内外监督。他对全体干部约法三章。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以任何理由收受贿赂,更不准发生向村民拿、卡、吃、要现象。一经发现轻者会上做检查,重者免除职务,绝不迁就姑息。还规定党员干部不可假公济私,占百姓和公家的便宜。对工作耍滑、偷懒,对不作为的干部采取一教育、二批评、三劝退措施,来强化勤政的力度。全村党员按片分户成立党员联系小组。党员任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农户的社会、生活、生产等事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困难上报党支部研究解决。在提高党员政治觉悟的同时,鼓励党员努力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使每个党员真正成为政治坚定,农技过硬,无愧为先锋模范的称号。几年来,经过曹书记的以身作则和传、帮、带,寺皇甫村党支部的工作面貌一新,深得村民的拥护和上级党委的赞赏。自XX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涞水县\"红旗党支部\"。曹春友书记自XX年以来连续评为涞水县\"十佳农村党支部书记\"。XX年被保定市委、河北省委评为\"保定市优秀党组织书记\",河北省\"全省优秀党组织书记\",被党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基层党员组织联系人\"之一。  二、发展快不快全凭干部带  \"有山靠山,有水靠水,没山没水靠思想,靠人干\"。这是曹春友的一句口头禅。他就是靠着改革是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大思路去思、去想、去干的,悟出了制约本村发展的弊端是环境差。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提出了\"大干一百天,村貌大改观\"的口号。率领全体干部村民,向脏、乱、差宣战,大打了一场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百日大战\"。没钱自家垫,没料找朋友支援。在\"百日大战\"中的日日夜夜,他没吃过一顿准时饭,没睡过一夜囫囵觉,老胃病犯了,高血压反复了,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坚守在第一线。脸黑了、体瘦了,镇领导和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多次劝他去医院检查治疗,都被他婉言谢绝。百日大战,硬化路面XX0多平米,绿化街道植树300多株,粉刷沿街墙面XX多平米,绘壁画60多平米,清除垃圾150多方,安装路灯30多盏,写永久性标语23条。干部、村民出义务工千余个

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作文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文案:

2010年村委会换届,杨xx同志已高票当选中排村村支部书记。杨书记上任第一件大事,想致富 先修路。
以前走在中排村公路上,晴天尘土飞扬, 雨天泥泞飞溅。村里的百姓想外出工作购物都极不方便,为了打通中排村与外界交流的屏障,杨xx同志积极与村干部协商并制定方案修建村级公路。从初期筹集资金开始,他仔细研读上级扶贫政策,积极反映,外出跑项目,尽量为村争取更多的扶贫资金,同时作为村建厂创业的成功人士的自己,筹集资金垫资 解决了资金问题。又马上联系建筑公司进行工程施工,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减少预算。村里的百姓也在他的感染下自发的帮助施工队进行施工。从筹集资金到工程施工再到竣工验收,杨书记坚持走在生产第一线,带头劳动,指挥监督。于个别群众对占地修路有想法,影响了整体进度,他多次到村民家里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讲道理、通政策,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终于在2010年10月份左右完成修建村级公路。全部完成硬化、通车投入使用,解决了村民多年来的行路难问题。
多年来,杨书记带领村民搞养殖 种枣树,种菜棚。高标准完成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他真诚对待每一个村民,关注村民的生产生活。积极为低保户、低收入户争取保障资金,积极面对村民矛盾,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排解纠纷,维护村级稳定,时时刻刻以他的实际行动在基层发挥着党员的光与热。
2015年响应上级号召,在乡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杨书记带领干部群众,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垃圾杂草,清理乱搭乱建,粉刷墙面 安装路灯 种植绿化树 购置垃圾箱 将四清四化作为提升美丽乡村的重点。
村里的环境变美了,杂草丛生的中排村早已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村民的生活条件变好了。他又开始考虑为村民提供精神食粮,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村里投资建造村文化广场,设置农家书屋,让村民有一个文明和谐的学习、休息和娱乐场所,满足新形势下农民求知、求美、健康的需求,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村民的素质。
在7年的工作中,杨xx始终保持着对党、对人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带领全村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中排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严三实”,以做好了是自己的本份,做不好是自己的失职的工作态度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一步一个脚印的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美好人生。

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作文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文案:

黄大发系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民主村民组农民。从1958年起,黄大发先后担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支部书记、民主村支部书记等,在村干部任上45年,牢记宗旨,全心为民,克已奉公,苦干实干。为改变山村贫困面貌殚心竭力,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先后两次带领群众在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上修凿水渠,面对失败不气馁,主动需求科学方法,历经数十年,终获成功。艰苦卓绝引来一泓清泉,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发生改变,农业生产得以改良,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山高石头多
出门就爬坡
一年四季包沙饭
过年才有米汤喝
这是一首多年前,流传于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草王坝村民组的顺口溜,真实反映着当地村民当时的生活状况。
当年,村口有一口“井”,全村人畜饮水全靠它。说是“井”,其实流出来的是“望天水”。山顶的雨水渗入山体,再从山脚的石头缝一点点渗出,汇在一尺见方的洼地。村民用石板把这金贵的水源围砌保护起来。“接满一挑水往往需要等上一个多小时,为了吃水,全村男女老少不分昼夜守在‘井’口排队挑水。”这是草王坝村民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
草王坝四面环山,距集镇30多公里。由于缺水,既无法种植稻田,也不能发展畜牧养殖,村民们终年以包谷和红苕替代主食,80%的农户靠吃救济粮艰难度日。不通公路,不通电,生存环境恶劣。村里的姑娘早早的外嫁他乡,村里娶不上媳妇的单身汉越来越多。
1961年,黄大发第一次带领村民修渠引水。然而,群众投工2万余人次,耗资18万余元,修了近10年的水利工程,因缺乏建材和技术,宣告失败。
1991年,经过半年时间的勘察、测绘,重新科学规划了水渠线路。经历过失败的村民,信心不足,却谁也不相信能修通水渠。黄大发多次召开群众会,耐心说服。他说“我黄大发这一辈子就和这高高的灵宝山卯上了,想吃上白米饭,就跟我上。”
全村300余村民响应了黄大发号召。当地政府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拨付了6万元现金外加38万斤玉米。修渠工程于1992年底再次启动。
不通车,水泥、石粉等建材就靠人背马驼运上工地;没有施工机械,就用钢钎铁锤一点一点凿;为防止渗漏,就用预制板一块块嵌砌渠底,再抹上水泥……
凭着惊人的勇气和毅力,黄大发带领乡亲,硬是靠着风钻、钢钎、铁锤等简单的工具,三年的时间,硬生生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7200米的水渠。
有了水,黄大发又带领群众进行“坡改梯”,建学校、修乡村小路。昔日荒坡变良田。草王坝的乡亲
直至今日,这条水渠仍是当地生产生活的重要设施,人们牢记黄大发的伟大功绩,亲切的把这条水渠叫做“大发渠”。
81岁高龄的黄大发,仍然发挥着余热。他时常行走在大发渠上巡渠、护渠。2015年,一场大雨过后,滑坡的山体阻塞了水渠。平正乡政府拨付1万元,请群众参与修缮。年迈的黄大发不顾乡亲劝阻,再次出发,带领群众,仅用三天就完成了水渠疏通和修补。
1.时代楷模黄大发事迹材料
2.“愚公”黄大发的事迹材料
3.贵州黄大发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4.当代愚公黄大发先进事迹材料
5.学习老支书黄大发事迹材料
6.贵州遵义老支书黄大发事迹材料
7.“年份英雄”黄大发事迹材料
8.黄大发先进事迹材料

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作文 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文案:

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率领乡亲绝壁凿路的壮举,2011年经本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后,感动了亿万中国人,被人们称为“愚公支书”。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还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最美村官王光国修路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在湖北省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这首民谣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多少辈。这里的686名村民耕种着700余亩土地,虽然盛产土豆、卷烟和玉米等农产品,但交通闭塞运不出去。
“打杵子,背篓子,卖头猪还得3人抬轿子。”这是店子坪村村民10年前出山的真实写照,他们去一趟集镇,只能用脚丈量,翻山越岭来回三四个小时。
“路通了,桥架了,出去都坐车了。”10年后,崭新的进村公路延伸到每家每户,新架的店子坪大桥贯通南北,开着车子从村里到集镇也只需半小时。
为修这条长不足3公里的进村公路,店子坪村支书王光国从2005年1月开始,带领一班“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开启了长达7年的绝壁凿路之旅,他用胆识、智慧和汗水在深山峡谷间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时代壮歌,王光国本人也被誉为“愚公支书”。
“路不通,我们低人一等”
店子坪村位于建始县龙坪乡西南边缘,村委会距龙坪乡集镇28公里,平均海拔1200多米,全村人常年生活在这交通闭塞的穷乡僻壤。
长期以来,店子坪村村民上学、就医、赶集都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前往15公里以外的高坪集镇。交通极为不便,陡峭的河谷犹如一道天堑屏障,阻断了村民致富的脚步。
王光国说,养的肥猪卖不到好价钱,村里小伙子谈的女朋友来了又跑了,贫困的阴影世代挥之不去,也留下了许多沉痛的记忆。从他记事起,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能有一条好路,成为店子坪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曾经店子坪村人一年四季出行离不开打杵子、背篓子,在河对岸一看见拿这两样东西的人,人家就说“那是店子坪村的”。王光国说,“哎,路不通我们都低人一等。修路,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现在公路通了,桥也架起来了,搬出去住的人又搬回来了。”说起三组的黄祥忠今年从高坪镇又搬回了村里,王光国感到有些欣慰。他说,早在几年前,黄祥忠家打算改造房子,可交通不方便,建材都要靠人力来背,于是举债搬到离村15公里开外的高坪镇。
“沙石要背,水泥要背,钢筋要背,修个房子要背到猴年马月。”黄祥忠回想起这段“背井离乡”的日子,道出了心中的苦衷。他说,搬回来是看到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再也不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今年72岁的刘太贵做梦也没想到,当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而公路直通到他家门口。他开玩笑说:“现在把水烧在锅里,发现家里没面,骑着车到街上把面买回来,发现水还没开。”逗得在场的村民哈哈大笑。
如今交通方便多了,自家的房子也得到改造。刘太贵感慨道,如果还要用背篓背钢筋水泥建房子,又得背死几代人。说完,他眯着眼睛点了一支烟:“路通了,桥通了,人都不想死了,还想多活几年。”
绝壁凿路,誓把天堑变通途
2005年1月,王光国提出修路的设想时,村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激动,而是表现出少有的冷静。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凭劳力向大山要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
“如果你们能把这条路修下河,我把姓名都改了。”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修路的是一组刘太贵。他说,“工程量太大了,祖祖辈辈都没修通,就一群老人妇女能把路修好?反正我不搞。”
“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做工作,一遍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
村民们看到他铁了心,誓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通村公路,开始主动加入到修路队伍中来,逐一在修路申请书上签字,并按下红手印。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拿来妻子卖肥猪的1500元钱。然而最艰难的是2006年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轰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忍不住相拥而泣。
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为振奋人心,重燃群众修路的热情,他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现如今,从店子坪村一直到高坪镇,一条水泥路贯穿,家家户户门口都实现道路硬化。出行不需要打杵子、背篓子,再也不用担心被人一眼识出是店子坪村的而感到低人一等。曾经阻隔店子坪村祖祖辈辈的洋芋河,如今架起了大桥,为了纪念店子坪村村民绝壁凿路的感人事迹,取名叫“店子坪大桥”,将于今年7月正式开通。
站在曾经坍塌的驳岸上,望着一条盘山曲折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村里,村支书王光国回想起当年最艰难的时候,他轻轻摸了一把眼角,泪水早已经模糊了他的眼睛。他说,“这个日子我永远不会忘记。”
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
“店子坪村就像一头牛,而一组就是牛鼻子,牛鼻子牵不动,整个村的经济就不会动。”村支书王光国说,当时修路就是为了打通店子坪村跟外界的通道,现如今路通了,整个村的经济就有希望了。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王光国带领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了魔芋、烤烟和猕猴桃等经济作物,来大力发展农产品支柱产业。
在发展猕猴桃时,有的村民认为种了猕猴桃后就种不成其它的农作物了,不少老年人很是反对。王光国费劲周折争取到猕猴桃树苗免费的政策,但是发下去的树苗有的还是不种,刘太春老人甚至直接把树苗扔掉。
为说服大家,王光国专门到超市里买来猕猴桃,请大家品尝,介绍营养价值和种植效益。“这些猕猴桃7块钱一斤,它好吃而且营养丰富,销路销量很好。如果一亩地可以产500斤,大家算算可以卖多少钱?”王光国的一席话让大家茅塞顿开,扔掉种苗的刘太春老人又重新申请领取了猕猴桃树苗。
目前,店子坪村成功引入上海老板投资140多万元,并成立德鑫农庄公司,通过租赁村民150亩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村民除了收取每亩600元的租金,平时还可以在苗圃基地务工来增加家庭收入。据统计,全村发展猕猴桃500亩,今年已挂果300亩,明年可见效益,预计每亩可为农户增加3000元收入。
“外面打工要文化,我们没文化在外面也是卖力气,还不如回家卖力气,现在家里收入不比外面差。”在外打工多年的刘和喜,回到家里感触颇多。
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农田挂满了果子,看着今年长势很好的猕猴桃,王光国说,“努力了两年,在今年的金秋十月,终于可以大丰收了。”他说,我们的农民不能只停留在传统农民思维,总老想着怎么种田,怎么养家糊口,而是要学会改变思路,成为现代农民,这才是出路。
村民的梦:山中有城,城里有山
“水泥路,灭蚊灯,自来水,太阳能路灯。”走进店子坪村,映入眼帘的俨然是城市小区的配套,要不是周围有绿树葱郁,高山环绕,置身其中,很难想象这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山村。
雨过天晴,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孩子们玩着乒乓球,年轻人好奇地投掷篮球,妇女也没闲着在练习开车,而不少老人则听着音乐,跟着节奏扭上几段叫不上名的舞蹈。
入夏的夜,山里的清风抚过,显得格外的安静,只听见虫鸣鸟叫。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的王光国时刻在想,通往外面的路是通了,可如何致富却是他心头的一个结。
特色村寨改造,农产品推广,猕猴桃产业发展,这一个个项目都是他的“宝贝计划”。王光国介绍,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城里人一样富足便捷的生活,村里先后争取到近700万资金,来发展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7月份,村里即将联通第一根网线,并开通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今后老百姓交电费、取款转账、缴纳社保,只须网上轻轻一点,再也无需翻山越岭走上三四个小时去镇上,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
店子坪村7组的刘登军,以前一直在广东打工,如今回到家乡从事生猪养殖的刘登军,规模已经达到100-200头山猪。从喧哗的城市回到家乡,他说,山清水秀是一种幸福感,田园生活更是一种归属感。现在老百姓过的是“山中有城,城里有山”的日子,这就是我们店子坪村人的梦。
路 在 脚 下
“如果自己不想路子,就没有出路。”这是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村支书王光国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说,店子坪村唯一的出路就是把路修通,“三年修不通,五年!五年修不通,10年!我们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人接着干,直到修通为止。”这是王光国面对崇山峻岭发出的呐喊,这也是他对村民的约定。
“靠老人和妇女向大山要路,简直是天方夜谭。”面对冷嘲热讽,他们没有停滞绝壁凿路的脚步,只是每天扛起锄头,昼出夜归,一锄一锄砸向绝壁,每一锄都砸在这个时代的心口上。
面对令人绝望的岩壁,总有人不甘崇山峻岭的阻隔,任凭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脚板把板鞋磨穿,誓要天堑变通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再多再好的想法如果不付诸实际行动,那都是空想;但如果能踏出第一步,即使是高山峻岭,深谷险阻,也阻挡不住前行的脚步。
千里之外,路在脚下。
纷扰的世界之外,总有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感动,让我们铭记,他就是“新愚公”精神。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村党支书记先进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