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数数、算帐一清二楚。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长到12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先生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入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城赶路。日出而起,日落歇脚。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城。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处?”只见对方彬彬有礼答道:“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祝家庄人。此去四明鄮城从师求学。”山伯一听,志同道合,十分高兴。连忙通报自己姓名和住址。并说:“你我两家只数山相隔,同属会稽郡,也算同乡,本人才疏学浅,请公子多多指教。”英台忙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叙谈得很投机。又互通年龄,山伯16岁,长英台2岁,于是双方称兄道弟,好不亲热。英台的书童银心为英台巧遇这样和气有礼的兄长感到十分高兴。
来到鄮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话说那祝英台,原是祝家庄员外祝公远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在家被视作掌上明珠。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识礼。但娇生惯养,也很任性。到14岁时,竟缠住父母要上学。祝员外经不住英台撒娇,便答应了。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贵,而女孩出门读书,有失礼仪,让人笑话。便对英台说:“自古女子不上学,你还是在家习字读诗吧。”英台灵机一动说:“父亲,女儿早有妙计,我女扮男装远离家乡求学,这不会有损父亲名声,女儿主意早定,不可改变。”父劝女顶,一来一去,最终还是祝员外让步。
现在梁祝来到鄮城上学,同桌同床,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又因为祝英台防范严密,晚上睡觉杯水相隔,虽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盖,终究没有让梁山伯察觉英台女儿身。倒是同班马文才常常疑心。
三载同窗,弹指一挥间。英台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书信也到了,就辞师回家。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此时祝英台爱慕之心越发强烈。一路上,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碰到鸳鸯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来牵线结姻缘,一直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这时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后一着棋子了,对梁山伯说:“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我无以报答,想给梁兄提亲。”山伯一听,非常害羞,脸也红到了耳跟。英台鼓足勇气,丝毫不放弃最后机会,顿了顿嗓子说:“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说:“多谢贤弟。我家无万贯钱财,又无高贵门第,怕不配贤妹吧。”英台紧追不放:“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哪论门第家产,望勿推辞。”山伯听英台说的蛮有道理,仗英台信义,就把终身大事托付英台。英台临别回头再三叮嘱:梁兄及早遣媒来提亲,千万勿误。山伯连连应诺。
长亭一别,又过一载。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临别重嘱,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山伯在村头逢人便问:“我鄮城读书同学英台家在何处?”庄里的人都说没有这样的人。走到一棵古樟树下,遇见一童颜鹤发老者,山伯就上前询问,老者神秘地一笑说:“本庄祝员外千金祝九娘,写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山伯一听,出于害羞的本能,连忙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学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转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说:“请问老伯,她家怎么走?”老者顺手一指说:“庄东朱门粉墙就是祝家府第。”山伯谢过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门求见,祝员外曾几次去鄮城看望过英台,同山伯熟悉,故破例让山伯进深闺楼台相见,以叙同窗之情。山伯一见英台,方知是女儿身。此时回想三载同床,羞愧难言,连连摇头。还是英台大方,上前解释:“我身为女子,如不女扮男装,怎能同男子一样去上学呢,实在是不得已啊,请梁兄见谅。”停了一番,英台若有所失地说:“小九妹就是英台,梁兄你为何不早托媒来提亲?现我们同窗马文才的父亲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说亲,送来聘礼,因我父亲来四明学馆看望我时,顺便拜访了家住鄮西的会稽府马太守,认为马家有权有势,门当户对,就应允了马家,愿结秦晋之好。你我同窗情深,但为时已晚。”山伯听后十分后悔,当初十八里相送,英台句句表真情,自己却一点不领情。只好痛苦地告辞英台。
山伯回家,其父母很是喜欢,但见山伯整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反复询问,仍闭口不语,身体日见消瘦。
这年秋,朝廷简文帝举贤良,四明学馆把品行端正、学业卓著、独占头名的梁山伯推举上去。一日,江浙道台衙使策马前来报喜:奉诏,梁山伯出任鄞县令。梁山伯有志为民造福,顾不得私情折磨,带病上任,当年20岁。到任后,治理三江,使农田旱涝保丰收;帮助农民治灭虫害;整顿鄞城秩序,惩处一批横行不法“地头蛇”。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梁山伯因病痛和劳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巡视姚江大潮水位时,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龙墟,临终嘱衙吏就地安葬,以示死守姚江大堤;同时祝英台若嫁到鄮西马家,这里也是航船必经之处,祝英台可以看到他的灵墓。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迹,在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扬京城。于是晋安帝谥封梁山伯为“义忠王”。
不久,祝英台青春十八,马家催着成亲,祝英台难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逼上轿,在渡口换乘大船,朝姚江撑来。船到九龙墟,突然风浪大起,船无法行驶。英台侍女银心眼尖,发现岸旁有座新坟,觉得事出有因,借问船老大:“请问,这是谁家墓冢?”船老大熟门熟路,并且早已熟知梁山伯事迹,就回答说:“梁县令山伯英灵在上。”银心悄悄告知英台。英台一听,不管一身红装,就对媒人说:“我要上岸祭梁兄。”媒人不敢作主,转告新郎马文才。马文才感到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发作,就哄着祝英台说:“娘子,今天是咱们大喜日子,祭坟会红白相冲,不吉不利,待到冬至或清明再祭吧。”英台一腔激情,无法控制,对梁山伯一往情深,早图报答,打定主意,生不成双,死也要同坟。于是厉声对马文才说:“如不答应,我即投江自尽。”马文才一时被吓慌了,再加风浪越来越大,也想避避风,就连忙答应,命船老大将船靠岸。英台脱下嫁装,露出一身白衣,由侍女银心搀扶,直奔梁山伯坟前。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头而来,轰隆一声震天响,梁山伯墓顶裂成两半,英台纵身一跳,跃进坟内。银心连忙去拉,只扯下一片裙角,坟墓又合拢如初,只是墓碑中间留下一道裂缝。银心扯下的裙角一放手,立即化为两只大蝴蝶,迎风飞上天去。
马文才见状,立即从船上跳下来,带着家丁轿夫赶来,见英台入墓无影,急得满脸通红,命家丁动手掘墓。不料,墓旁窜出两条大蛇,碧眼白颈,张开大口吐着毒舌,“丝丝”作响。马文才和家丁大惊失色,掉头就逃,争先恐后跳进船舱,叫船老大快快摇回鄮西廊头马家。
即刻,云开日出,一道彩虹飞架在九龙墟上空,一对大彩蝶在梁山伯墓顶自由自在地飞舞,当地人们传说这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精灵化身。
事情传到朝廷,晋朝宰相谢安有感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情义,向朝廷奏本,赐碑文“义妇冢”。千百年来鄞县高桥的梁祝墓受到无数恩爱夫妻的虔诚祭拜。
从此,宁波一带世世代代传颂着这一奇妙动人的故事。
????????????????????????????????????????????????????????周静书搜集整理
????????????????????????????????????????????????????????????流传于宁波鄞县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陕南民歌)
锣鼓打起来,闲言都丢开,听我唱本祝英台,山伯访友来。
山伯坐书房,每日念文章,心中想起祝九郎,不知在何方。
两脚走如云,杭州攻书文,归家要往祝家村,来会我知音。
你问祝家庄,前面一瓦房,四水归池一院墙,一正两厢房。
来在祝家庄,改装换衣裳,龙行虎步上高堂,参拜祝九郞。
人心来答话:九郎未在家,书生会他说啥话,明日再来吧!
一去五六月,杭州来的客,我名就叫粱山伯,与他弟兄结。
人心听此情,快步进后庭,绣房说给姑娘听,堂前一先生。
堂前一位客,名叫梁山伯,他与姑娘弟兄结,记得记不得?
英台听此情,尤如冷水冰,莫是梁兄到家门,冤家害坏人。
英台把楼上,即忙巧梳妆,象牙梳子当中放,明镜挂两旁。
头上散青丝,梳起多标致,美女头发三尺七,黑如乌金子。
双手挽盘龙,牡丹对芙蓉,斜裙石榴一点红,打扮不相同。
身穿大红袄,绣花两面吊,腰中一根红丝套,头戴珍珠宝。
穿件翠兰衫,绣花珍红缎,石榴排扣吊两边,梅花团团转。
腰围水落裙,裹脚白如银,脚下金莲有三寸,打扮仙观音。
脚儿不多大,将将一寸八,红绫缎子绣莲花,丝带紧紧扎。
英台女姣娥,一双好小脚,不长不短一双脚,神仙脱的壳。
英台走出来,人心忙扶起,一见梁兄深作揖,几时归来的。
山伯把头低,两眼认不一,暗想九郎好福气,美貌像仙女。
山伯把言开,叫声贤弟媳:我与九郎结义气,同学把书习。
英台捋裤衩,实话说出来:我是读书祝英台,尼山转回来。
那日在学堂,女装男儿样,同床共枕在书房,结拜你一场。
那日在学堂,应该对我讲,我与英台结成双,山伯不思想。
真情我到说,梁兄识不破,叫声梁兄必识破,识破有来由。
送我到家庭,我就说真情,好比二人去回门,缘姻不得成。
送我到墙头,墙内一石榴,口叫哥哥莫动手,姻缘不成就。
送我一里桥,手把栏杆摇,口叫哥哥莫摇桥,我家走一遭。
送我到江河,鱼儿穿江过,入学中举我两个,全然识不破。
送我到松林,白鹤闹沉沉,白鹤好比我二人,你就不聪明。
送我到庙庭,拿卦问神灵,二人姻缘不得成,只少做媒人。
送我到阳河,句句对你说,你今全然识不破,识破有来头。
送我十里亭,我就说真情,好比春风贯耳心,全然不知音。
尼山回家乡,苦把梁兄望,早来三天好成双,迟来空一场。
尼山转回程,就把爹娘问,爹娘不知来路情,许配马家门。
梁兄来得稀,请进书房去,无事不到我家里,弄杯淡酒吃。
英台进书房,桌椅安停当,红漆椅子四下放,二人泪汪汪。
英台叫梅香,忙把茶端上,你在厨房要快当,我要陪梁郎。
人心听此情,两脚走如云,不觉来在厨房门,要办十样景。
牛肉炒得嫩,合菜两大碗,大炒小炒合猪肝,两碗荷包蛋。
一碗辣子鸡,酱油多放些,又有鲤鱼和鲫鱼,藕粉拌莲米。
两碗白片肉,一碗碎排骨,油煎鲤鱼酱醋烹,美酒烫壹壶。
菜饭都齐备,端进书房去,金杯玉盏好色气,要陪梁兄吃。
山伯得病
筷子取两双,梁兄你坐起,人心旁边把壶提,奴来陪伴你。
斟上一杯酒,递与梁兄手,我劝梁兄莫担忧,宽杯好饮酒。
英台把杯举,未曾端拢去,眼泪汪汪往下滴,放下酒不吃。
二杯酒才斟,说与梁兄听,姻缘本是前生定,不差半毫分。
树在墙下栽,花才往上开,梁兄来早又来迟,不是姻缘时。
三杯酒斟满,又把梁兄喊,劝你归家看文章,莫把奴来想。
想奴不打紧,不同鸳鸯枕,倘若得下相思病,误了你青春。
四杯酒斟起,未曾端杯吃,手上抹下金戒指,梁兄你戴起。
你今喜不喜,递与梁兄手,做过情义永长久,梁兄常来走。
山伯叫贤弟:闲话少说些,我的病自今日起,就此回家里。
梁兄来得稀,无有款待的,不耍十天奴不依,奴来陪伴你。
贤弟你莫留,留我结冤仇,我在你家莫来由,姻缘别处求。
姻缘我到选,哎呀一声喊,千选万选难上选,难选女中贤。
你今要回去,奴不强留你,好意留你成恶意,回去耐烦些。
你今要回程,早晚读书文,归家读书看文章,莫把奴来想。
你今要回去,取件奴衬衣,回去讨个美貌妻,奴来送贺礼。
山伯叫一声:贤弟你且听,我的三魂不在身,就此转回程。
二人手挽手,送出楼门口,眼泪汪汪难开口,梁兄慢慢走。
送到地坝边,山伯上马鞍,二人举手各分散,乌鸦叫连天。
英台把楼上,点起纸坛香,保佑梁兄病安康,奴来朝武当。
英台把楼上,打开窗眼望,梁兄骑马好惆怅,空来走一场。
马儿跑得忙,只走两天功,不觉来在自家门,两眼泪汪汪。
茶饭不思想,得病倒牙床,张三李四祝九郞,惊动二爹娘。
爹娘进书房,进门问儿病,我儿得的甚么病,说给爹娘听。
或是欠寒窗,或是欠文章,或是欠我二爹娘,睡在象牙床。
一不欠寒窗,二不欠文章,我在尼山转回乡,看见一女郎。
尼山转回来,看见一乖乖,他名就叫祝英台,实在逗人爱。
爹娘说一声:姣儿你且听,明日请人去打听,与你说门亲。
山伯说一声:爹妈你且听,归家迟去三日正,许配马家门。
爹妈说一声:姣儿你且听,本城有个宙观音,多少做媒人。
山伯说一声:爹娘你且听,姻缘难选自聪明,难选姓祝人。
山伯性质刚,不听爹娘讲,朝思暮想祝九郎,雪上又加霜。
爹娘走出去,是话都不提,执笔修书求药医,吩咐四九去。
拜上多拜上,多拜祝九郞,尼山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简介文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
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
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
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
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
数数、算帐一清二楚。
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
长到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
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
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
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
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
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
先生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
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
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
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
入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
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城赶路。
日出而起,日落歇脚。
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城。
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
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处?只见对方彬彬有礼答道: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祝家庄人。
此去四明鄮城从师求学。
山伯一听,志同道合,十分高兴。
连忙通报自己姓名和住址。
并说:你我两家只数山相隔,同属会稽郡,也算同乡,本人才疏学浅,请公子多多指教。
英台忙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
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叙谈得很投机。
又互通年龄,山伯岁,长英台岁,于是双方称兄道弟,好不亲热。
英台的书童银心为英台巧遇这样和气有礼的兄长感到十分高兴。
来到鄮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
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
话说那祝英台,原是祝家庄员外祝公远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在家被视作掌上明珠。
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识礼。
但娇生惯养,也很任性。
到岁时,竟缠住父母要上学。
祝员外经不住英台撒娇,便答应了。
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贵,而女孩出门读书,有失礼仪,让人笑话。
便对英台说:自古女子不上学,你还是在家习字读诗吧。
英台灵机一动说:父亲,女儿早有妙计,我女扮男装远离家乡求学,这不会有损父亲名声,女儿主意早定,不可改变。
父劝女顶,一来一去,最终还是祝员外让步。
现在梁祝来到鄮城上学,同桌同床,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又因为祝英台防范严密,晚上睡觉杯水相隔,虽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盖,终究没有让梁山伯察觉英台女儿身。
倒是同班马文才常常疑心。
三载同窗,弹指一挥间。
英台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书信也到了,就辞师回家。
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
此时祝英台爱慕之心越发强烈。
一路上,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碰到鸳鸯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来牵线结姻缘,一直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
这时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后一着棋子了,对梁山伯说: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我无以报答,想给梁兄提亲。
山伯一听,非常害羞,脸也红到了耳跟。
英台鼓足勇气,丝毫不放弃最后机会,顿了顿嗓子说: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说:多谢贤弟。
我家无万贯钱财,又无高贵门第,怕不配贤妹吧。
英台紧追不放: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哪论门第家产,望勿推辞。
山伯听英台说的蛮有道理,仗英台信义,就把终身大事托付英台。
英台临别回头再三叮嘱:梁兄及早遣媒来提亲,千万勿误。
山伯连连应诺。
长亭一别,又过一载。
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临别重嘱,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
山伯在村头逢人便问:我鄮城读书同学英台家在何处?庄里的人都说没有这样的人。
走到一棵古樟树下,遇见一童颜鹤发老者,山伯就上前询问,老者神秘地一笑说:本庄祝员外千金祝九娘,写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
山伯一听,出于害羞的本能,连忙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学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
转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说:请问老伯,她家怎么走?老者顺手一指说:庄东朱门


结语:《梁山伯与祝英台》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