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作文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有哪些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作文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有哪些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作文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有哪些文案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作文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有哪些文案:

谢传兴,1927年,出生在湖北省钟祥县胡集区白云乡石岩村。在当地村里有座“石岩寺”,而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石岩寺里是一所保级(国民党统治时期的行政机构是县、乡、保、甲制)学校,学堂的教书先生叫刘光植,别名“杜光梓”,还有一位先生姓邱。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地下党成员,刘光植是党支部书记。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因为是穷人家的孩子,谢传兴没能上学读书,每天放牛时,就偷偷到学校听先生们讲课。久而久之,谢传兴懂得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教书先生也渐渐对这个小伙子有了好感。“一天下午,刘先生问我叫什么,我告诉他说‘我姓谢,母亲是在逃难时一个山洞里生下的我,所以我没有大名,只有小名叫山’。他沉思片刻后说‘我给你取名叫谢传兴,好吗?’我当时高兴极了,又蹦又跳的。”谢传兴回忆说。
1942年,谢传兴15岁,刘先生见小伙子忠厚、老实,就让他帮忙送情报。由于好奇,谢传兴问是什么情报?刘先生严肃地说:“不该问的不要问,情报比命更重要,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只要安全送到对方就行了。”最后告知了相互的接头暗号:双方以各自的姓分解成的名字(如胡字为古月,谢字为言身寸)对接。
谢传兴以卖柴作为掩护,把情报装在猪尿泡(一节洗干净的猪肠子)里,然后藏在一根粗柴的缝里。从石岩寺到胡集街上有35里路程,要经过日本鬼子和伪军把守的黄土包、大浴口和胡集街头3道关卡。过黄土包关卡时,一鬼子用“三八大盖”顶住谢传兴的胸口问道:“你的什么的干活?”“太军,我的卖柴的干活。”谢传兴机智地答道。“我那时面黄肌瘦、皮包骨,黑得像炭一样,身上穿得破烂,一双布鞋没有后跟,脚趾都露在外面。旁边一翻译见状,扒光我的脏衣服,进行检查。我人小胆子大,不惊不慌。那翻译在鬼子耳边嘀咕几句后说‘你快快的开路开路。’翻译还给我写了一张‘已检查’的纸条。此后,这纸条成了我每次过关卡的‘通行证’。”据谢传兴回忆说。
到了胡集街上,谢传兴问了好多家饮食店老板要不要“古月”柴,他们都摇头不要。谢传兴又来到一家做粑粑的门前问:“师傅,你要古月柴么?”店家说只要“言身寸”。在收柴时,谢传兴示意了一下眼色,店家老伴当然也是心知肚明,给了谢传兴两个“粑粑”充饥。并说:“你等会,我去去就来。”不一会儿,店家老板把一张纸条塞给了谢传兴,再三嘱咐要安全交给刘先生。后来,谢传兴知道了做粑粑的人姓“胡”,每次接到他送的情报后,就马上转送到街上一开药铺的老板,而他们都是新四军抗日地下党单线联络的交通员和管胡集、王家集、转头湾3个镇的交通总站站长。
为了以防敌人的检查,谢传兴也是经常变换藏情报的方式。有时藏在鞋帮里,有时藏在打湿了的衣领里或斗笠里。敌人见谢传兴经常挑柴去赶集,也就放松了提防,检查也不像刚开始时那么严了。
1943年,春节临近的一天,学堂的邱先生交给了谢传兴一项特殊任务:要护送一位先生到王家集找一个人。先生是生意人模样的打扮,骑在驴子上,而谢传兴就牵着驴子前行。当走到夏家河日伪关卡时,敌人要检查,那先生就说:“太军、老总,我们是到宜城做生意进盐货去的。”并从身上拿出一张经商的手续,鬼子看后又搜查了两人的全身,没发现什么疑点就放行了。“我们刚跨进一农家大门,就听先生喊了对方一声‘王书记’。原来,我护送的先生叫许超,是北山区委书记,是专程去跟王全国(襄西特委书记)汇报工作的。”谢传兴激动地说,“第二天,我们没有走原路,而是改走大浴口,顺利回到了北山抗日根据地。”
从1942年一直到日寇投降,3年时间里,谢传兴护送新四军抗日情报人员和情报达35次之多,并且做到了“保密无误”,为抗日战争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作文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有哪些文案:

更多趣味动画视频课程尽在学而思轻课app
淞沪会战时期,上海宝山重镇大场失守后,我军侧背失去了屏障,主力部队不得不撤向苏州河以南。10月26日,团副谢晋元奉命指挥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掩护主力撤退。任务完成后,上级命令谢晋元率部守闸北的卫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是中南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和盐业银行四家银行的仓库,称为“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区的泥城桥北堍,是一幢七层钢筋水泥大楼,三面厚墙,仅南面有窗,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抵御抗日寇本的中型山炮轰击。
当时四行仓库西面的乌镇路与北面的国庆路已被日寇占领;南面是苏州河,东面是公共租界,此时谢晋元营实为“四行孤军”。
谢晋元进驻四行仓库后,迅速组建工程队,设计一种分解式的钢筋水泥碉堡,再利用原有房屋、残墙及沙袋、钢板构建工事联结,做成一道道互相支援、火力交叉的纵深防御网。他要求营、连长仔细检查工事建筑是否坚固。一天中午,敌人突然向我军驻地猛轰,炮弹如暴雨般落下,掩蔽部附近一座最高的四层楼房被炸成平地,我军阵地却没有伤亡,有效地狙击敌人疯狂进攻。事后,孙云副班长说:“还是谢长官有经验,否则我们这一班人全牺牲了。”
趁打退敌人之机,谢晋元连忙指挥部队拉铁丝网,堆沙包,设火力点等。在修筑工事过程中,发现大楼南端连着一家烟纸店,店内有电话,且出店门有曲折小道与租界相通。这是孤军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
谢晋元在战斗间隙,谢晋元写信给孙元良师长,表示他抱着为国捐躯“必死决心”跟敌人战斗。
在谢晋元率军跟敌人激战后的间隙,女童子军杨惠敏不顾白天日军的严密监视,扯起一面大幅国旗,跳进苏州河泅过去,潜入四行仓库,把国旗送到谢晋元孤军手中。29日清晨,四行仓库屋顶上一面大幅国旗迎风飘扬。当时闸北一带只有太阳旗在飘动,这面唯一的中国国旗在仓库大楼楼顶升起,外引人注目,隔河观望的上海市民无不拍手欢呼,顿时欢声雷动。甚至不少市民从市郊等地赶来,向国旗欢呼致敬,为四行孤军助威,许多人热泪滚滚,久久不忍离去。迎风招展的国旗不仅震奋了我军官兵的心,而且震奋上海市民团结抗敌的决心。不久,上海乃至全国响彻《歌八百壮士》: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作文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有哪些文案:

清王朝野蛮杀害了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党人先驱,但没有能够就此将革命的烈火扑灭。革命党人的暴动,此起彼伏。慈禧太后在军事压迫的同时,玩起了君主立宪的把戏,搞什么制定宪法,建立内阁和议会,实行帝制下的议会民主,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企图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统治。
但是,她实际上并不急于实施君主立宪,希望能拖延下去,连赞同君主立宪的改良派首领梁启超都感到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更是不信任清政府的任何承诺,决心将推翻帝制的革命,进行到底。慈禧太后本来年事已高,气急交加,终于病倒,不久就死了。在她临死之前,不知作了什么手脚,将倾向于变法维新的光绪皇帝弄得驾崩。光绪的侄儿,三岁的溥仪,在他父亲摄政王载沣的扶抱下,登上了金銮殿的宝座,改年号宣统。举行仪式时,小皇帝竟然哭闹着要赶快离开。载沣安慰说:快了,快了!迷信的清朝大臣认为这不是好兆头。
公元1910年(宣统二年),革命党人又发动了广州起义。
这年秋天,革命领袖孙中山,召集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等,在庇能(今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秘密会议,讨论发动新的起义。孙中山说:我们失败了多次,但是已经很有成绩。革命浪潮不是已经席卷全国了吗?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干下去,不怕没有成功的一天。
会上总结了过去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集中同盟会力量,以会员为骨干,广泛发动清军中的新军、防营、巡警、会党和民军参加起义,夺取广东省城,然后把革命火焰燃向长江流域各省,烧遍全国。
大家都同意这个精神,并制定出具体的起义计划。以广州新军为起义的主力,由同盟会革命党人选派八百名身强力壮的会员做敢死队员,分十路进攻,突然袭击,夺取省城广州。然后,黄兴率领一路军队攻入湖南,赵声率领一路军队攻入江西,谭人凤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几路人马,会师南京,大举北伐,直捣清朝京城北京。
会议结束后,大家分头进行准备。1911年初,黄兴与赵声在香港成立了起义统筹部,具体领导这次广州起义。不久,省城广州的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大约四十处新公馆。这些公馆,常常操办喜事,吹鼓手吹吹打打,礼盒、花轿抬进抬出,好不热闹。其实,这些公馆,都是起义队伍秘密联络与隐藏枪支、弹药的据点。花轿与礼盒里,运送的都是武器弹药。
4月23日,黄兴从香港秘密回到广州,决定起义日期,共分十路人马,同时向预定的官署和军事目标进攻。
然而,清朝官府好像听到了风声,在城里实行了戒严,预定参加起义的一些广东革命党人被迫解散,情况急剧变化。因此决定起义时间提前到27日傍晚五时半。起义时间即将到来,黄兴在小东营前集合队伍,清点人数,发现香港大批的革命党人没有赶到,而广东革命党人已经解散,到来的总共只有一百三十名敢死队员。黄兴只得将十路进攻改为四路。
敢死队员们臂缠白布,脚穿黑胶鞋,手持武器,士气高昂。预定时间一到,小螺号吹响,在黄兴的率领下,敢死队员们直扑两广总督衙门。路上,遇到几名清军巡警,想负隅顽抗,都被敢死队员击毙。
队伍到达两广总督衙门,没有遇到大的抵抗。黄兴领着林时爽、方声洞、林觉民等数十人,冲出大堂。但两广总督张鸣岐早已翻墙逃跑。黄兴没有捉到张鸣岐,一把火烧了总督衙门,带队去攻打清军督练公所。但他们刚到东辕门外,就和清军水师提督李准的军队遭遇。双方激战,枪弹如雨,冲在最前面的林时爽中弹牺牲,林觉民受伤。黄兴右手两根指头被打断,仍然指挥战斗。
但是,终因寡不敌众,敢死队伤亡严重,只得边打边退。后来,队员都被打散,只剩下黄兴一人,他才进入一家洋货店,包扎一下,换下血衣,逃出城去。
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党人有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约一百多人,后来收殓烈士遗骸有七十二具,埋葬在广州市东北郊的黄花岗(原名红花岗)。历史上将这些死难的革命党人,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这是革命党人发动的第十次武装起义,虽然又失败,但极大地振奋了广大群众的斗志,成为辛亥革命的前奏。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作文 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有哪些文案: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无比的沉重啊!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抗日英雄谢传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