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作文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有哪些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6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作文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有哪些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作文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有哪些文案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作文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有哪些文案:

痴顽老子:讲述冯道的一生,他历仕五个朝代,一直是高官厚禄,凭着他的厚脸皮,自称为“长乐老”,过着“长乐”的生活,后形容没有气节、不讲廉耻的官僚。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痴顽老子
典出《新五代史·冯道传》。
冯道,字可道,五代时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自号长乐老。冯道在后梁和后唐的争战时,起先只是一个小小的参军。但他凭着自己的一套官场技巧,一步步地往上爬。到后唐明宗时,他被明宗拜为宰相。
后晋灭了后唐,冯道又担任了后晋的宰相。
不久,契丹灭了后晋。冯道又投降了契丹,去朝见契丹的国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责备冯道说:“你在晋朝的官做得不好,为什么没有好好地侍奉我?”
冯道听了,一句话也回答不出。
耶律德光又责问说:“我灭了后晋,你为什么又来朝见我?”
冯道若无其事地说:“我没有城,也没有兵,孑然一身,为什么不敢来朝见呢?”
耶律德光讥讽地说:“你这个老东西,你说说你是个什么样的老东西?”
冯道厚颜无耻地回答说:“我无德无才,是个痴顽老子。”
“痴顽老子”的意思是既痴呆又顽固的老东西。耶律德光听了很高兴,就让他担任了太傅的职务。
不久,契丹改称辽国,退回了北方。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建立后汉,冯道又在后汉担任了太师之职。后周太祖郭威灭汉后,他又在后周当了太师。
纵观冯道的一生,他历仕五个朝代,一直是高官厚禄,凭着他的厚脸皮,自称为“长乐老”,过着“长乐”的生活,真是个不知廉耻的老东西。
后来,“痴顽老子”这一典故,用来形容没有气节、不讲廉耻的官僚。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作文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有哪些文案:

春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据说他刚生下来时,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因为他的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老子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
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们。
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
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
即使有武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
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
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传》中亦有“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的说法。
后来,人们据此引申出“安居乐业”的成语。
——《老子》
【求解驿站】安定地住在一地,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表示生活美满、安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活学活用】一个国家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让百姓~才是硬道理!
【妙语点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人们一直为安居而沸沸扬扬。在高房价成为人们不能承受之重的情况下,政府建设安置房和经济适用房让百姓“安居”,社会保障制度等一些措施又着眼于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让百姓“乐业”。事实上,只有在权利的相对公平及公正的目标下,寻求并从事自己所需要、所忠实的职业、事业,才是人们所希望的、真正的乐业。真正的乐业并非由某个伟人或某个“既得利益集团”施舍这么简单。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作文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有哪些文案: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
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
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没有一席之地,修了万里长城而未享辚辚华盖,建了4舍屋宇却落身于荒野郊外的孤坟。而我呢,虽一生不稼不穑,却还吃着五谷;虽没置过片砖只瓦,却仍然居住在避风挡雨的房舍中。先生,是不是我现在可以嘲笑他们忙忙碌碌劳作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呢?”
老子听了,微然一笑,吩咐府尹说:“请找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来。”
老子将砖头和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择其一,仙翁您是要砖头还是愿取石头?”
老翁得意地将砖头取来放在自己的面前说:“我当然择取砖头。”
老子抚须笑着问老翁:“为什么呢?”
老翁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楞没角,取它何用?而砖头却用得着呢。”
老子又招呼围观的众人问:“大家要石头还是要砖头?”众人都纷纷说要砖而不取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命长?“老翁说:“当然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然大惭。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作文 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有哪些文案:

出自《论语》“宪问”篇
原文: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注释:原壤:鲁国人,孔子的旧友。夷俟:夷,有解释为蹲的,也有解释为箕踞,双腿分开而坐。俟,等待。夷俟是说他蹲着或坐着等在那里,很没有礼貌。孙弟:同逊悌。
译文: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评析:据说原壤和孔子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老熟人,遗憾的是直到老了之后,原壤还是那么为老不尊。因此孔子才将他从小到老的一生加以数落,并指出这样为老不尊的老人简直就是害人虫。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体会到,每个人的年龄虽然随着日月的流逝会一天天增长,但是如果一个人不学习,不提高自己,那么不管年龄多么增长,他的素养也不会提高。因此我们应该以此警示自己:不要放松对学习和个人修养的追求,到老了还被别人看成是为老不尊的“贼”。人必自重,然后人重之。当然,也有人觉得孔子对这位原壤老人太过严厉了一点,如果他觉得那样度过一生也很快乐,我们又何必去苛求他呢?现代社会讲究尊重多元文化,讲究尊重个性,所以许多时候,对别人还是应该宽容一些为好。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痴顽老子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