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古诗《塞下曲》作文 古诗塞下曲带拼音版文案

2019-03-08 综合文案 类别:改写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古诗《塞下曲》作文 古诗塞下曲带拼音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诗《塞下曲》作文  古诗塞下曲带拼音版文案

古诗《塞下曲》作文 古诗塞下曲带拼音版文案:

1.古诗改写《塞下曲》
黄昏的时候,飞将军李广率领着一支人马巡逻在北国边疆的深山密林中。塞北的深秋令人感到心惊胆寒,从林中不时传来阵阵虎啸,令人毛骨悚然。一阵山风吹过,树叶飘落,枯草摇动,将士们都穿着薄薄的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唯有飞将军李广,仍神情镇定地端坐在马上,迎着寒风,凝神注视着前方,搜寻着一切可疑的迹象。
夜色越来越浓了,远处的景象也逐渐模糊起来。忽然,又一阵山风呼啸而过,夹杂着虎啸的声音。只见远处的树林中像有一只猛虎,隐伏在摇动的枯草之中,似乎就要跳跃而出,扑向战士。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但见飞将军李广张弓搭箭,转眼间一只白羽箭流星似的射向猛虎。果然,箭不虚发,夜色中只见那只猛虎已经中箭,倒在了摇动的枯草之中。
第二天,当太阳的光辉洒满那片树林时,好奇的士兵们拨开密密的枯草,寻找将军昨夜射杀的那只猛虎。突然,一个士兵大叫道:“快来看呀!在这里!”将士们一拥而上,大家都惊呆了:原来,昨晚李广将军的那支白羽箭,是射在一块似老虎的石头上,箭头穿石而入,深深地插在了石头的棱角之中!
李广将军的箭不但射的准,而且力大如神。从此,他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飞将军李广威震边疆。他的这段故事也流传至今。
2.古诗《塞下曲》改写
大将军 李广是汉代家喻户晓的勇士。他骁勇善战,武艺高强,擅长射箭,每发必中。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大将军李广带着他的部下,骑着战马出巡。
行至一片幽暗的树林边,忽听得狂风大作,\"呼——呼——\"作响。晚风就像虎吼一样,在整个林子中回荡。杂草都被狂风吹斜了。忽的,将军在远处隐隐约约看见乱草丛中卧着一只老虎。只见将军沉着镇定,不动声色地从背后的箭囊里抽出一支箭尾为纯白色羽毛的箭,将弓拉得似满月一般。只听得\"咻——\"的一声,已不见箭的踪影。将军看看草丛,转过脸来对部下们说:\"林中太暗,今天咱先不理会,明日天亮再说。\"将军带着士兵们回到军营,并吩咐明天去将那只被射死的老虎抬回来。
第二天佛晓,天刚刚蒙蒙的亮了的时候,李广将军带着他的部下到昨儿自己射箭的地方。将军吩咐部下到林中寻虎。
军士们骑马的骑马,士兵们尾随其后。日头渐渐升高,阳光像千万把利剑直射入林中,洒下星星点点的光斑。一行人走进茂密的树林,四下寻找,可是那儿见到老虎呀!只见那杂草丛中有一块形似老虎的巨石。将军看见了自己的昨夜射出的白羽箭。那支箭竟然不骗不斜地深陷到石缝中去了。李广将军的部下见了,皆佩服至极、个个惊叹不已,连忙下马跪下拱手连声赞叹道:\"将军好箭法!属下实在佩服!佩服!\"
李广听了,一边用手捋了捋胡子,一边仰面朝天\"哈、哈、哈\"大笑三声。只听见这爽朗的笑声在林中回荡。\"驾——\"将军策马扬鞭,身后腾起一股浓浓的灰色烟尘……

古诗《塞下曲》作文 古诗塞下曲带拼音版文案:

出自唐代李贺的《塞下曲》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古诗《塞下曲》作文 古诗塞下曲带拼音版文案:

出自中唐诗人李益的《塞下曲》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赏析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生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此诗为《塞下曲四首》的第一首,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生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正是“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征人们唱的“燕歌”,有人说就是《燕歌行》的曲调。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如果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明显,那么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
“牧马群嘶边草绿”。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风吹草低”句是写高原秋色,所以更见苍凉;而“牧马群嘶”句是写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生意。“绿”字下得绝佳。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这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以用“绿”字见胜。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而塞北的春天,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古诗《塞下曲》作文 古诗塞下曲带拼音版文案:

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赏析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古诗《塞下曲》》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塞下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古诗《塞下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