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作文 朱永新《致教师》第三辑阅读交流文案

2019-03-15 高考作文 类别:读后感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作文 朱永新《致教师》第三辑阅读交流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作文  朱永新《致教师》第三辑阅读交流文案

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作文 朱永新《致教师》第三辑阅读交流文案:

知道朱永新应该在十几年前,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蜚声教育界。2010年,我曾随团“烟花三月下扬州”,访学江苏教育。再后来,“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做代价\/以此去照亮学生……”他一语道破茧中人。再后来,他在教育理想的路上一边探索一边前行,只远远地扔给我一个后背,慢慢的连影子都望不见了。而我仍然在一线按部就班,没有激情丢了理想,浑浑噩噩中挥霍已经褶皱的岁月。最近,学校送每位老师一册朱先生的《致教师》,书不能白受,得按时交一份心得,与其说是读书,还不如说是受命而一目十行地跳了一次文字格,匆匆……匆匆……对教师这个职业,我不喜也不厌。对教师这个身份,我至少不像某些人不敢言,耻于出口,虽然不以此为荣为傲,但也大言不惭。有文为证:“还暗自捡了便宜的得意。你再富贵,都得叫我‘老师′,可是上了你家中堂的神龛的。”(《把我剥光》)这虽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我很喜欢。因为除了比比精神,我也实在找不到还有什么可比的。朱先生把教师职业大致砌了四个台阶:第一阶,是让学生瞧得起;第二阶,是让自己心安;第三阶,是让学校骄傲;第四阶,是让历史铭记。历史的容量很有限,大浪淘沙,一个时代一个领域最终只会留下三五个烙印,一般人都是凡夫俗子,活一生心安足矣!曾经也激情满怀,“戴着镣铐跳舞”,一个学期写下几十篇教育随笔,装订成漂亮的册子。如今冲动亦成偶尔,灵感渐渐远离,除了作业,讲台,还有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覆盖了当年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近些年很多教育者及父母对阅读的重视达成了一定共识,我也隔三叉五囫囵吞枣地读过一些零散文字。但毫不避讳地讲:我阅读的视野里,几乎没有涉猎到与职业相关的哲学、心理学及所教学科的专业书。在校长们的眼里,应该是不务正业的读书作文,所以发表的一些文章是不列入考核加分的。还好,朱先生说:“在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唯一可以带走的,就是精神的财富。”对我来讲是极大的安慰和鼓舞,物质贫瘠不可怕,精神匮乏方可羞,我还有那么点阿Q精神,爱我所爱,读我所读,不亦乐乎!先生倡导的“恒心”二字,直戳我的脊梁骨,我就是一个恒心不足,意志力薄弱的人,做什么都不能坚持到底,对自己不够“狠”,喜欢给自己“开后门”“找借口”。以至于计划中的事一拖再拖,到最后就消亡殆尽了。就连读书也这样,以眼睛老花,看书吃力为由,把买的新书贮之高阁,视而不见。当读到先生讲徐特立同志四十多岁方学法文时,我不由心惊脸红,我也这般年纪,坚持读书不为过吧!于是如先生言,将手机锁屏风景图上,添上一行——“今天,你读书了吗?”示警自己。“晨诵、午读、暮省。”想想都是一幅美妙的画,一首动情的诗。一所学校,一座城市,如果充溢的除了飞速发展的钢筋水泥,还有朗朗书声,晨钟暮鼓;除了快餐和匆匆行色,还有沉思与琴声悠悠,那将是多么的乌托邦?时代正风起云涌,教育焉能纹丝不动?教育改革一次次横在决策者的额头,教育实验如雨后春笋齐头并进。但有很多问题,很多难题,绝非一时一世一己之功所能撬动。还亟待千万教育同仁,带着已有的成绩和问题,挟着使命和理想,一路摸索,一路蹒跚,一路前行。“生活永不完美,教育总有难题。有人抱怨,有人放弃,但总有一些人,会相信自己的双手能够擦亮星星。”父母也罢,老师也罢,你们,他们,不!应该是我们,在追剧、游戏、聊天、刷朋友圈累了的缝隙,何不拿出一本书坚持读读,也许一年,十年后,你的人生将有另一番风景。“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最后,用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希均先生的这句名言,与诸君共勉,更鞭挞自己不负初心,与书同行。

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作文 朱永新《致教师》第三辑阅读交流文案:

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作文 朱永新《致教师》第三辑阅读交流文案:

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作文 朱永新《致教师》第三辑阅读交流文案: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走近朱永新——读《致教师》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