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现代文地描写角度有哪些作文 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如题文案

2019-03-15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现代文地描写角度有哪些作文 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如题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现代文地描写角度有哪些作文  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如题文案

现代文地描写角度有哪些作文 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如题文案: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描写(miǎoxiě)
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态,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
描写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任务和事物的状貌。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在作文中,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大种,人物描写又分为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景物描写有着渲染当时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肖像描写
指对人物外形各方面的特点的描写。肖像不仅指人的身材、容貌、服饰,还包括人的姿态、神情、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肖像是各不相同的。由于每个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教养、经历、性格的不同,必然在人物的外形上留下不同的痕迹,肖像与性格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肖像描写的好与坏,对于展现人物性格关系重大。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生动,使人物个性更突出。因此,优秀作家都极重视人物肖像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外形,至关重要的是描写人物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它最富于表情,最能传达人物的内心秘密。鲁迅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他在《祝福》中写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时,她的眼睛是“顺着”看人;两个后,她因再嫁又死去丈夫,被迫第二次来到鲁家时,她虽“顺着眼”看人,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当她知道周围的人是在嘲笑她再嫁之事时,她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在她去世前,“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通过对祥林嫂眼睛变化的描写,将吃人的封建礼教逐步强加在她身上的苦难,深刻而形象地反映出来。
肖像描写首先遇到的是视角问题。肖像描写的角度,大致有三种:一是作者观察的角度,二是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三是作品中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究竟选择哪个角度写,这要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来确定。一、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这个角度便于作者抒发爱憎感情,表达自己鲜明的倾向性。如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对三仙姑一肖像描写:“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了霜。”作者对她那种老来俏打扮,是厌恶的,并给以辛辣讽刺。二、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这个角度便于将肖像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鲁迅的《高老夫子》是这样写的:“这一天,从早晨到午后,他的功夫全费在照镜,看《中国历史教科书》和查《袁了凡纲鉴》里……首先就想到往常的父母实在太不将儿女放在心里。他还在孩子的时候,最喜欢爬上桑树枝偷桑椹吃,但他们全不管,有一回竟跌下树来,磕破了头,又不给好好地医治,至今左边的眉棱上还带着一个永不消灭的尖劈形的瘢痕。他现在虽然格外留长头发,左右分开,又斜梳下来,可以勉强遮住了,但究竟还看见尖劈的尖,也算得一个缺点,万一给女学生发见,大概是免不了要看不起的。他放下镜子,怨愤地吁一口气。”作者通过高老夫子顾影自怜的描写,将其假道学的面目与自我怨愤的情绪巧妙地融合起来了。三、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这个角度易于收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描写林黛玉初交见到贾宝玉时,她以少女的敏感与细心,观察了贾宝玉全身的打扮以及容貌、神情:“却是位年轻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真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若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是通过黛玉的视觉给宝玉绘制的一幅肖像画。这幅肖像画自然溶进了黛玉的感情色彩——真可谓一箭双雕。
肖像描写可以一次基本完成,然后反复点染,逐渐充实;也可以分为多次,随着故事情节的发燕尾服而逐步完成。肖像描写的技法,可以是工笔描写,也可以是简笔勾勒,还可以是漫画笔法。可以采用静态描写,也可以采用动态描写。俄国作家冈察洛夫在《奥勃洛摩夫》中对奥勃洛摩夫的肖像描写是为工笔描写。李朝威写则属于简笔勾勒。契诃夫在《套中人》中对别里科夫外貌的描绘就是漫画式的。一般说来,西方作家比较擅长工笔细描,而中国作家则更喜爱简笔勾勒;中国作家常用动态描写法,即更多地描写行动中的人物肖像,而西方作家却更多采用静态描写法,但这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像阿?托尔斯泰就反对用几十页篇幅对主人公肖像作静态描绘,主张“主人公的肖像应该人运动本身,通过斗争,通过冲突,通过行为显现出来。”(《阿?托尔斯泰论文学》)
在肖像描写技法中,还可以借助比喻、象征和夸张等手段来突出人物肖像的主要特征。总之,描写肖像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或单独使用某一方法,或多种方法交叉使用。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形特征,要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切忌犯脸谱化、套子化、程式化的毛病。
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法-描写
一、描写概述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维妙维肖\"。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写人、状物,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昧、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描写的特点有哪些呢?\"今日读者的味已经受到与阅读竞争的其他活动的影响。所有这些活动都影响到现代写作,也改变了描写的性质?\"今日读者要求动作快,甚至在描写中也是一样。……你可以注意到现代描写的如下特点:1、全文统一于一种语调、语气和气氛--描写中的所有事物都只加强一种感觉印象。任何削弱或改变这种感觉的都要删去。2、动作--现代读者拒绝在为描写而描写上花费时间。他们需要在整个描写中有行动和动作。3、许多感觉印象--作者运用词语诉诸读者的五种感觉器官,使他们'感觉'到作者所描述的一切……。4、活跃的、生动的图象--好的描写包含着能使你看见并深深记住的图画。\"(〔美〕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二、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例如《荷塘月色》的一些段落。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鲁迅在《作文秘诀》中写道:\"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南腔北调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对父亲的描写就是这样。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二、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如《子夜》一开头,描写黄昏时苏州河外白渡桥的景色,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三十年代旧上海的畸形的繁华的。
动态猫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如朱启清《绿》中所写的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模路鹨恢徊杂フ?着翼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人物描写
刻划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丁玲说:\"有许多人物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但是要把这个人物画出来,让读者认得,理解,体会,引起自然的爱憎,是需要许多手法的?
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
首先,我们来研究正面描写。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一)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1、简笔勾勒特征;2、运用修辞手法;3、寄托作者爱憎;4、借助他人眼睛;5、相关人物对比;6、一人几幅肖像;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的要求是: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其关键在于:第一,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去写,不能每写到人就必写人的肖像。有的作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因而他笔下的肖像描写有时是不必要的。写肖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鲁迅告诉我们,要\"画眼睛\"。\"画眼睛\"是写人物肖像的关键。鲁迅是很善于\"画眼睛\"的。他在《祝福》中14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画眼睛\",这是比喻的说法,并不意味着描写人物外貌非得画眼睛不可。
鲁迅所说的\"画眼睛\"的意思是:善于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无关的其它东西。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但也写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却比写眼睛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写闰土,在写眼睛的同时,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写孔乙己却没有写眼睛,而是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写肖像的高要求是刻画性格、显示灵魂。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第二,外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而且,\"知人知面不知心\"。优秀作品中写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英俊;写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麻子、瞎子、跛脚。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莱奋生却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这都说明,作家即使描写心爱的人物也不是\"脸谱化\"地一味美化人物,而是严格地尊重生活的真实。在写批判人物时,有时常常以外形美来反衬人物的心灵丑,如《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美丽俊俏,却心毒手狠。
(二)心理描写:以语言文字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道德品质、个性性格特征所进行的描写。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而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快出太阳;这是人本能的常态的要求。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情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三)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
为什么要进行人物行动描写呢?这是因为人们的所作所为是其思胄愿竦闹苯颖硐帧T?文学作品中,人物行动描写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施耐庵要塑造武松的性格,就安排了一回\"景阳岗武松打虎\",全是写武松怎样\"打\",从行动上描写出武松英雄的本色和武艺的高强。书中写他采取先防御、后进攻的策略,又显示出他的谋略与机智。作者正是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全过程的生动细致描写,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所以,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
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因此描写人物行动的目的就应十分明确;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以上讲的正面描写方法,在写作时,不是机械地按照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三种方法进行描写的。\"人是社会诸关系的总和\"。在描写人物时,要将这些方法综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其次,在研究了正面描写之后,我们来看什么是侧面描写。所谓侧面描写是指:不从正面去描写人物,而是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描写方法。清人毛宗岗在评《三国志演义》时,认为这部小说经常采用衬托的手法来刻划人物性格。他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这回的评语中写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士形之,而觉其更勇。\"
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着矛盾着而存在。衬托的方法正是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中的一种反映和应用。《艺概》的作者刘熙载说:\"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知睹影知竿乃妙。\"我国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反面敷粉\"。
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在具体描写人物时,也应根据主题需要,按照情节发展的具体情况,考虑是用正面描写还是用侧面描写,抑或是兼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
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因此,写人记事常常需要对环境进行描写。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指出:\"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
环境描写分为两类:
(一)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l)写景衬托人物心情;(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契诃夫论文学》)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雌鹄词蔷醯梅浅?匮劢纾黾又兜摹?\"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对比方法写景。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二)社会环境猫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如我们写一个学生,就不能不写他所求学的社会环境:学校,学校中班级里的教师、学生及与他们的关系,有时,还要写到他的家庭、父母、亲友。
社会环境描写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同是王愿坚写红军的作品,《七根火柴》的社会环境与《普通劳动者》的社会环境就不同;同是写过去与敌人斗争,以表现共产党员品质为主题的《清贫》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社会环境描写也各具特征。而当代的作品,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如不少作品进行环境描写时表现出的环保意识,就是过去时代的环境中所不可能有的。进行社会环境描写,要努力画好\"风俗画\"。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例如鲁迅《风波》开头所写的江南农村晚饭时的情景,就是一幅颇具特色的风俗画。
五、物体描写
在写作中,我们既要描写人物,又要描写环境,还要描写物体,即描写各种动物、植物和各种无生命的物体--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体和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器物、用具等。这种物体描写,也称为\"状物\"。状物是对物体的描摹,类似绘画中的\"写生\"。
状物的目的在于使读者对所描摹的物体有一个准确而鲜明的具体印象。前人对状物提出的要求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也就是说,状物要从\"摹形\"和\"传神\"两方面下功夫。

现代文地描写角度有哪些作文 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如题文案:

?
一、导入概念
1、宁静的夜晚,凉风习习,漆黑的夜空中飘渺着一点星星的痕迹,细细的月牙伸在空中,像死神的钩镰,冰冷的、阴森的。路上没有一个行人,两旁树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夜,更凉了……
文中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自然环境。
2、夕阳西下,城市中心却像一颗粲灿的星星,犹如白天一般光亮。在城市中心的西北方向很远的地方,一条刚修好不久的小路一直延伸到黑暗的角落,在这条小路的尽头座落一所历史研究所。
描写的对象是什么?社会环境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环境描写。
二、环境描写的含义、分类
什么是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看这样一篇文章:
“一天,小明拿着外婆给自己做的新棉衣,高高兴兴回家去,路过一条小河,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水里,一群人站在岸上指手划脚说着什么。小明顾不上多想,急忙跳入水中,将孩子拉了上来,并不容分说的给他穿上棉衣。”
看了这件事,你们知道小明做了一件好事,还是做了一件坏事?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是赞扬,是嘲笑,还是批评?不清楚。为什么不清楚?
因为文中缺少必要的环境描写。如果加上环境描写,文章的中心就会一目了然,而且有趣的是,加上不同的环境描写,文章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中心:
环境一:“数九严冬,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呼呼的北风刮在人的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天快要黑了。小明疾步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救命’的声音……”
在这种情况下,小明将失足落水的儿童救上岸,并给他穿上棉衣,无疑是一种英勇救人的壮举。
环境二:“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风吹来,让人感到阵阵寒意。丰收的田野上,一条小河缓缓流过。一群农村孩子在冬泳队教练的带领下正在热身,为两个月后的冬泳比赛做准备,一个孩子已经下水……”在这种情况下,小明“急忙跳入水中,将孩子拉了上来”。
虽说是出于好心,但他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冒然采取行动,就显得很鲁莽。
环境三:“盛夏的一天中午,骄阳似火,天上连一丝风也没有,知了在树上高叫‘热死了,热死了!’不远处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一个孩子在水中钻上钻下,宛如一条鱼,显得十分快活……”这种环境下,“小明顾不上多想,急忙跳入水中,将孩子拉了上来,并不容分说给他穿上棉衣。”
大家评评,小明这种举动是不是可笑之极、荒谬之极?
同样是写一件好事,如果进行必要的渲染,营造一种典型的环境,表达的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比如“小明看见王大爷家买煤球,就主动帮着搬”.虽说这件事也能反映小明助人为乐的精神,但如果加上特定的环境,效果就会大大增强:天上乌云滚滚,电闪雷鸣,暴雨将至,小明正想回家收衣服,忽然发现王大爷正焦急而艰难地往楼上搬煤球……”这时,小明主动帮王大爷搬煤球就显得非比寻常:如果迟一会儿,煤球很可能被大雨冲毁,况且小明不去收自家的衣服,却帮王大爷搬煤球,这种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就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
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突出文章中心具有很大的作用.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作品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思想和行动.”换言之,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周围的环境,人就失去了活动的依附;事情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了特定的时间、地点,事情就成了空中楼阁;写人叙事,如果没有环境描写,作者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读者则很难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例如:英国作家莫里斯芳的《哦!冬夜的灯光》中一开始极写小镇的荒凉“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一入夜荒野都是漆黑一片”,交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使整个文章显得真实可信。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小说《社戏》“月夜乘船”一段作者描写到: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思考:上文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烘托出人物什么样的心情?
这是一段乘船去看戏时的景物描写,从嗅觉(豆麦和水草的清香)、视觉(月色朦胧)、动觉(群山踊跃)等各个感官,来描绘一幅夏夜乘船图。由情即景,可以体会出本段描写烘托了看社戏的孩子们轻快、喜悦、憧憬、急切的心情;也表现出儿时朋友之间一种至真至纯的友情。
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③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心里小测验:有人说,看你家的装修就能通晓主人的品位与性格。不信?现在就花上一分钟测试一下吧!假设你房间的窗户,可以眺望外面的美景。如果要配上窗帘,你会选择以下哪一种花式呢?
A、素色
B、方格线条
C、花朵款式
D、装百叶窗帘
E、纯白纱窗帘
测试结果
选A:你是一个工作与私人生活分得很清楚的人,平时就算在外面如何拼命,下了班之后的私人时间,你可是一点也不希望被公事困扰。所以你希望寻找一处世外桃源,休闲享受家庭生活。
选B:你是一个寻求平稳,注重安全感的人,因此对自己的一切都规划得很好。你的个性比较慎重内敛,不喜欢与别人争得头破血流,。
选C:你生活在一个纯净的世界中,从小到大应该做任何事情都还算顺利,没有经历过什么大挫折。所以你对于人生及未来是相当乐观的,喜欢广交朋友,也认为世界非常美好。你喜欢的家亦是如此,浪漫而带点童话色彩。
选D:你的要求标准很高,不喜欢浪费时间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你喜欢思考,看事情也相当透彻,不喜欢自己私生活被人干涉,因此你挑选楼盘的要求也不少,而且不会将太多时间花在不符合条件的楼盘上。
选E:你的个性较为优柔寡断,多愁善感,常常被自己的情绪影响。对你而言,你认为心情是做一切事情的原动力,当你处在愉快美好的情绪中,不管多艰难及复杂的事情,你都甘之如饴;相反,如果心情不佳,就算该做的事情你也提不起劲儿。你容易被各式楼盘所吸引,并且会陷入不知道如何作出抉择的烦恼当中。
思考:一个喜欢足球运动的男孩的房间和一个喜欢漫画的女孩子的房间会一样吗?
③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在《智取生辰纲》中写道“天气未及正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的云彩,其实十分大热”──“石头上热,都疼得不能走路”,推动了情节发展,军士非歇不可,杨志不允,打将起来。争执之中,遇见伪装的晁盖一行人,而其精疲力竭,口渴难耐,为下文“买酒”中计埋下伏笔。此时,一个挑酒的汉子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此句唱词可暗示当时的社会背景,又可提供当日天气情况,烘托一种热的令人鼓噪的气氛,推动情节继续发展,口渴人要“喝酒”。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暗示或升华作品主题。
例如: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写景的位置:
1、在开头写景,渲染某种气氛、交待故事背景,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在文中写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在文末写景,升华主题、使作品具有无限的思考空间。
注意:
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分析。
归纳小结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寄托人物的感情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口诀:环境描写有妙用,营造氛围见背景。
人物性格它渲染,后面行文作铺垫。
主题思想来深化,散文阅读不用怕。
三.环境描写的方法:
1.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的情节
在文章中,同一景物多次使用,递进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在一篇题以《关心》为题的作文中就三次出现了景物描写。开头是这样描写的:
“细雨绵绵,如同那扯为断剪不断的缕,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
中间接着说: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的竹林在雨中显得更加娇美了,那一簇簇的绿叶,经过雨水的洗刷之后,更加绿了,更加亮了。”
结尾的时候,作者再次写到了景物:
“我呆呆地伫立雨中,望着父女俩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中。心中忽然静静地淌过一阵热流。”“雨依然飘洒,不过,雨丝却成了母亲的双手,在轻抚着奔跑的我。”
同样写雨,却用了三段情感不同的文字,情节自然。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文章,脉络分明,极富情感。
2.情景式描写,揭示人物的情感
把内心的“情”,自然地渗透到外物之中,这就是“情积于内而发之于景”。在写作中,真正做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会情景合一、水乳交融,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学生在《茵草坪上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作者不直接写内心滋生的思念之情,只说:“一场雨之后那一遍茵草地更绿了,那一株株的绿草一下子似乎长子一大截,让这片小小的草地变成了一张厚厚的绒毯,我感到,那正在滋生的不是小草,而是自己无法阻止的思念。”
这样的句子含蓄有情,与一般的景物描写就有了不同。
3.对比式描写,衬出深刻的主题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最后一课》)
4.梦幻式描写,反映人物的期待
比如长城专题中,作者想象中的长城
好的景物描写能为我们的文章“锦上添花”。
1、运用通感的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
简单地说,就是你在描写环境的时候,不要单纯地用眼睛去看,人有五感:形、声、色、味、触。那么相应的,你在环境描写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来使你的环境描写给予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我们来做一个比较,以沙漠的环境为例:
二、“四觉缀修辞”——就是要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结合恰到好处的修辞,景物描写语言自然也就细腻生动了。
视觉+比喻、拟人
例1:初夏的骄阳下,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金黄,和风卷起层层麦浪,饱胀的麦穗随风得意地摇摆着。一些庄稼地里已经有农民在提前收割了。
触觉、听觉+夸张
例2:清晨凉风飔飔,阴冷厚重的雾帐吞噬了一切——包括你转身离去的背影,你正从我的心上走远。竹林中的露珠正啪啪地滴落,一声声,一粒粒,敲碎了我的心。
例3:骄阳似火,连空气仿佛都呈黏稠状,知了也只剩下懒散的尾音。坐在三轮车上,我任天气控制我的心情,内心一片烦躁。
三、“景物加情感”——就是在环境描写的同时,别忘了要有自己对景物或环境氛围的主观感受,也就是心理描写。如上面的例2和例3。如果是文章中的人物,也要写出景物或环境对人物的作用。
例如:天上飘着茂密的雪粒,父亲站在操场上耐心的等待着儿子放学。一阵寒风袭来,他不禁浑身哆嗦个不停。
四、“实写加虚写”——光有对实景的描绘,有时候也是达不到一定的艺术效果的。所谓虚景就是想像梦幻之景物
例如《春》中的句子:
①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些景物描写都是虚实结合,给人无限遐想。
景物描写一定要与文章的人物、事件有密切的关系,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景物描写必不可少。否则,写出来就是多余的。
注意事项:
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一、任何的环境描写都是有规律可寻的,也就是遵循着写作者的视角来慢慢推进。
一段好的环境描写,比如描写黄昏窗外的景色,不可能一会写东,一会写西。杂乱无章的描写次序对于你的文字实际上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你的环境描写必须要有自己的顺序。或者由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或者由主要景
物写到次要景物。尽量避免无差别无
次序的环境描写。
二、明确你此次环境描写的作用
所以在写作之前,你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主线和支线。明确了这个之后,要知道你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地点,还是为了渲染环境,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情感,还是为了反映人物的品质。如果都不是,那么,你的环境描写是没有意义的。
四、环境描写误区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往往交叉进行,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但如果运用不当,就容易步入以下三大误区:
1、环境描写不真实、不典型。在作文中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若不典型,就会削弱文章的感染力。恩格斯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此,环境描写要真实,要典型,才能“创造”人,才能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感情的人。
2、环境描写详略不当,喧宾夺主。要知道环境描写是写作的一种辅助手法,描写得过多、过滥,势必“意外伤害”主题。茅盾曾批评过某些青年作者为写景而写景的作法:“有些作品,开头写了几百字的‘外景’,而后写到室内的人物,展开故事;这一段‘外景’与室内发生的故事不相关联。因此,‘外景’的描写成为赘瘤。”
3、人物的思想感情没有渗透到环境描写之中。描写环境的目的是刻画人物,通过描写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不要把描写当成一贴膏药硬往文章中贴,或当成一种装饰品,去从形式上美化文章。只有在描写中融进真情实感,敞开肺腑于直陈,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凡是读过鲁迅先生作品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鲁迅先生笔下的社会环境描写可谓炉火纯青。但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在那些笔锋犀利的作品的字里行间包含着的那满腔激情,真正体现出一个爱国主义文艺战士的襟怀。

现代文地描写角度有哪些作文 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如题文案:

以下是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一、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心理和行动。
1)肖像描写: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2)行动描写: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3)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4)心理描写: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二、侧面描写:
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1)环境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点明时令、地点;表现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
B、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讲,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
三、细节描写:
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作用是丰富人物形象、使人物描写有血有肉有灵魂。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
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四、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注意四点
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
2.要在写好总体的基础上写具体。
写场面时,要对场面有总体概括,使读者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但场面同时也应该有重点部分,对这部分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3.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4.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要点:
在场面描写中,人物不能是一个,必须是很多个,并且要以人物描写为主,场面为辅。场面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的。场面描写少不了景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
注意:群体描写+个体描写
小说各种手法及其作用
一、写作手法(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推动情节发展。
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说得通俗一点,细节就是具体的描写那些动作、神态、环境等等的细微的表现的地方。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生动的情节,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人物性格生动、突出的手段之一。一个画龙点晴的细节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具体、生动。
二、表现手法:
【衬托】
所谓衬托即把两类或同一类不同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或对比或映衬,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其可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
一、以环境衬托人物
二、以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对比】
作用:突出人物(对比物)的特点(性格、品质),起突出强化的作用,彰显主题。
一、环境的对比
二、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
三、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
《史记》非常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先看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好勇斗狠、脾气直率的项羽,与狡诈多智、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截然不同。两个都见过秦始皇,都说过一句不甘于现有地位的话,但说法却大不相同。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真是率直,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得含蓄,却不怀好意。两个人先后入驻咸阳,刘邦从谏如流,不入秦宫室,封其资财府库,与百姓约法三章,秋毫无犯。项羽则屠杀掳掠。肆意而为。有人劝他称霸关中,他听不进去,还杀掉嘲笑他的人。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如画出。
《吴太伯世家》里的夫差与《越王勾践世家》里的勾践,又是一个对比鲜明的例子。夫差骄傲自大,爱好美色,喜听谗言,外逞武功,内耗民财,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勾践却卧薪尝胆,苦思复国,对外卑辞厚币,结纳邻国,对内则强兵富国,最终灭吴称霸。
【悬念】
亦称“紧张”。根据观众看戏时情绪需要得到伸展的心理特点,编剧或导演对剧情作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它是戏剧创作中使情节引人入胜,维持并不断增强读者兴趣的一种主要手法。
引发下文情节,激起观众的情绪。二是悬念有助于情节的展开。
【照应】
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三、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的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反复:强调某种思想,突出某种感情。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
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例如:
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
1.着眼于它自身来看,主要是突出某时或某地环境(景物)的某种特点。
2.着眼于它与诗文中其它内容的关系来看,不外乎四种:
⑴与写人的关系、⑵与叙事的关系、⑶与抒情的关系、⑷与说理的关系
具体分析:
⑴与人的关系: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精神品格等;引出人物\/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为人的活动提供背景。
⑵与事的关系: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营造某种氛围;象征某种社会现状等(手法);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结构);
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结构)。
⑶与情的关系:渲染\/营造某种气氛;以烘托\/表现某种情绪;为抒发某种情感做铺垫(结构);反衬某种情感(手法)。
⑷与理的关系:为阐发某种道理做铺垫;借景物阐明某种道理;写景中蕴含着某些道理。

现代文地描写角度有哪些作文 现代文的描写角度有哪些?如题文案:

夏日的花朵,娇艳欲滴,无比绚烂。从根、到茎、到枝叶、到花,都散发出一种无穷的蓬勃生命力。娇艳多姿、琼汁玉叶、端庄典雅、幽香醉人、奇香四溢……这所有的词用给它都不及它的风采。愿生如夏花,青春会出来地在枝头开放。夏雨是最不寻常的,它骤然而作,戛然而止,来得粗犷、豪爽,不像秋雨般缠绵,散乱如丝,乱人心扉。
骤雨打着地面,沙飞水溅,迷蒙一片,我喜欢那种生命的拼搏与震撼。清晨,当你披着朝霞,漫步在荷塘边的时候,晨风摇动着宛如小雨伞一般的荷叶,倾倒出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粉荷垂露,盈盈欲滴——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那半开的荷花似新人半着面,照水呈丹腮;那绽放的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明亮的光线。
美丽的清晨,迷人的荷塘,相映成趣……破晓到黎明的时候,晨雾簇拥着朝露。然后则是铺天盖地的阳光和人们额上晶莹的汗珠。空蒙的天际,暗淡的颜色里渐渐调进了一些赤金,轻快如精灵的音符在玻璃窗边放纵地跳跃舞蹈,指间的青春如阳光般洒向大地。家乡的夏天是最爽快的,搬个小椅子,轻倚在大树下,阳光微微照,风儿轻轻吹。
杏儿变黄边红之后,就会软软的,甜甜的,略有点酸味儿,咬一口,细腻柔软,使人陶醉,直叫人吃不够。远处的梨儿似千万铜玲在摇,正在一天天黄熟,这梨儿个头大,皮细薄,肉脆,汁多,甜得人腻呢。垂柳轻柔地挥了挥手,送别了夕阳,清风在每个人耳畔喃喃低语,宣布夏夜的来临。一会儿,天空中满是碎云,半圆的月亮时隐时现,似蓝色缎子的天空幽幽得又高又远。
夏夜的星星是最多的,最具风采的。像是一颗颗镶嵌在夜幕上的宝石闪闪发光,雅致的夏夜仿佛把我们领进了一个童话世界……我对这夏天清有独钟,喜欢夏天的花,夏天的雨,夏天的荷,夏天的果,夏天的夜,夏天是最充满活力的一个季节,是它,让我们的青春呈现无限风光。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