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最新材料 - 淡泊名利作文 淡泊名利前一句文案

2019-03-15 高考作文 类别:材料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最新材料 - 淡泊名利作文 淡泊名利前一句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最新材料 - 淡泊名利作文  淡泊名利前一句文案

最新材料 - 淡泊名利作文 淡泊名利前一句文案:

陶渊明
山脚下,斜倚着五柳先生残破的小屋,在世人皆沉湎于金钱权势时,陶渊明选择了恬淡处之,吟诵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诗句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宁静生活。正是这种恬淡的生活使他成为了田园派的创始人。如果陶渊明没有回归这种恬淡的生活,想必他也不会专注于感受美好的田园生活,更不会从这平静的生活中感悟人生,他也就不会成为田园诗的创始人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正是这份恬淡实现了陶渊明的理想。因此,恬淡处世帮助我们成就自身的价值。
秋阳杲杲。南山,小路,蜿蜒;东篱,阳光、洒满。一个身影,白须、白袍,白色的衣角随风轻轻地摆动,折下一盏金菊,抬头仰望远处的夕阳,拭去额头的汗珠,挥罢衣袖,他轻声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他选择了掩埋记忆,忘掉所谓的功名利禄,忘掉所谓的封官拜爵,他醉心于田园之间,却得到了“悠然见南山”的宁静和“复得返自然”的恬淡。掩埋了记忆,他得到了内心的宁静。
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死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 陶渊明集 。
陶渊明 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
李白
青莲居士,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屐,看海日,闻天鸡,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
他选择了掩埋记忆,忘掉官场的尔虞我诈,忘掉当朝的浮云蔽日,他纵情于山水之中,却得到了“李白斗酒诗百篇”“诗仙美名千古传”的美誉。掩埋了记忆,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却在漫游中度过,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 与韩荆州书 ,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苏轼
赤壁下,飘荡着苏子的扁舟。被贬后的苏子并未借手中的笔无尽的诉说着不被认可的苦闷,恬淡的他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口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也由此得出“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的人生哲理。若是他没能恬淡处世,而是一味的排遣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词美也无法吟咏间成为绝唱,更不会在叹息间得出人生真谛。正是恬淡面对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使苏子于骇浪波涛间得出人生真谛。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去的呐喊穿越时空,激荡回旋这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的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心,亦迷惘而空灵。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苏轼
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父子同列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三寸有余,为人宽大如海”。苏轼中进士时二十一岁,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1080年(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人称“苏东坡”。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最新材料 - 淡泊名利作文 淡泊名利前一句文案:

人的一生要过许多关口,其中,名利关是最狭长最难过的,可谓生命不息名利不止也。在名利关口面前,人们的态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追名逐利,一种是淡泊名利。不同的名利态度,对于人生的为人本色、性情意趣、价值取向乃至生命长度,等等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追名逐利者,其人生的热望和关注点往往聚焦于位子、房子、车子和票子上,他们的志趣和人生目标,是怎样获取更大的名望、更高的官位、更绰的房产、更多的钱财……为了达到这些,他们会绞尽脑汁、百般专营、曲意奉承、攀高结贵、见机行事、不择手段、不惜人格,甚至踩着党纪、政纪、国法和道德良心的黄线工作和生活着。因此,他们一生摆脱不掉担惊受怕、患得患失的心境,终日处于焦虑不安、浮躁烦恼之中,在谋取了非分的功名利禄之时,也饱尝了违心、苦闷、沮丧、落拓的苦痛……他们奉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许就是“不求天长地久,只图今生拥有”、“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天是与非”,这是一种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人生态度。
淡泊名利者,并非没有功名利禄之心,但他们在追求和获取的态度上不是搞急功近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而是讲顺势而为、公平竞争、取之有道、得而无愧。因此,他们活得坦然、活得真实、活得自在、活得宽朗、活得博识、活得自重、活得自爱。他们谦恭礼让、仁厚大度、博学睿智、诚实守信,对事业讲忠、对父母讲孝、对家人讲情、对朋友讲义的品德风范和人生的态度,是极具人格魅力的。他们做人做事都严格恪守着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不为,损公肥私、害人害己的功利不取,不学无术、沽名钓誉、欺世盗名、寡廉鲜耻、自私自利、无情无义的品行不耻。这种贫安乐道、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的精神境界,是一种纯粹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生态度。两种名利态度,规定和铸造了两种不同品位和格调的人生,毋庸置疑,淡泊名利者受人青睐、尊重和推崇。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呢?
三国志·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业,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对于诸葛亮的为人治学之道,引申到本文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淡泊名利,就是要以平常之心、恬静寡欲、贫安乐道、知足常乐地把握人生和对待生活,淡泊可视为名利之泽中的坝陌;宁静致远就是要保持心灵平和安祥、坚守笃定志向、守住道德底线、洁身自重自爱、诚信为人理事、公正用情施义,宁静可视为情致远达的舟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人之志和生存之道,最终归结为道德底线。道德底线的正确与否,鉴定的标准是是否利己利人——正确的道德底线是为人做事都要奉行利己利人的原则,()一生恪守了这样的道德底线,就会活得光明磊落、安稳宁适、无怨无悔;不正确的道德底线是奉行为人做事利己损人的原则,一生恪守了这样的道德底线,就会活得猥猥琐琐、蝇营狗苟、惊悸不安。
怎样做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呢?
第一,就是读书。读书能医愚、读书能解惑、读书能增智、读书能陶情。要像诸葛亮那样既博览群书,又“独观其大略”,在汲取知识素养的同时,能从中发现和悟出常人所不能发现的问题与道理。
第二,就是节欲。节欲是自警、节欲是自励、节欲是自重、节欲是自爱。切记欲望是心魔、欲望是诱饵、欲望是陷阱,因此,贪欲要约束,虚荣要打磨,行为要检点,不要用人生的脚步去丈量功名的宽窄,不要用冒险去触摸利禄的厚薄。
第三,就是自律。自律是慎独、自律是慎微、自律是自重、自律是自爱。要常思贪欲之害,常念不廉之果、常记失足之恨、常怀律己之心、常有荣辱之感、常修为人之德。
淡泊方能轻名利,宁静方可达致远。否则,成不了大才、成不了大事,更成不了大写的人。关于春的作文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关于淡泊名利的作文:不争“非主流”岂是恶俗的代名词
413400湖南桃江桃花江镇中心学校高若男
现如今,在中学校园里,某些中学生以“非主流一族”自居。他们喜欢PS图片,认为颓废落寞的样子很酷;装扮力求怪异,并热衷用夸张的颜色;喜欢拉风的音乐。
曾有记者采访某些中学生:“在你们看来,什么是非主流?”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说:“就是大眼睛,小小的脸,嘟起嘴巴作可爱状的男孩儿女孩儿。还要有些血腥、颓废的场面。网上很多的,现在很流行啦,自己搜搜就知道了。”在百度里键入“非主流”三个字,跳出的网页一长串。落拓不羁的男女生形象,骷髅、死神等图案都被纳入“非主流”的范畴。
其实,“非主流”的本义是不流行,不常见,受众较少的风格和文化。相对大众化的“主流”而言,它意味着个性、另类、不盲从的“小众”,喜欢相对超前或滞后的风格,热衷于符合自己心性的衣着、言行。在多元社会里,这种选择纯属个人喜好,无所谓对错。选择非主流,并不等于堕落、低俗,相反,因为它有个性,不盲从,不人云亦云,因而充满活力。然而,在部分网站和商家推波助澜的误导下,一些想要追求个性的青少年,在全然不知究竟什么是“非主流”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效仿,一拥而上。一个很“小众”的圈子名称就这样被恶搞了,成为恶俗、哗众取宠的代名词。
“非主流”在某些中学生中的流行,反映了它在某些中学生群体中被恶俗化的尴尬处境。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允许我们追求个性,鼓励我们积极创新,但我们需要的是更符合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更能体现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健康、阳光的审美追求。
“非主流”绝不是恶俗的代名词。
(指导老师贺蕾)

最新材料 - 淡泊名利作文 淡泊名利前一句文案:

话题作文分类素材(八)淡泊
引言:
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对待名利,人们有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追名逐利,一种是淡泊名利。古往今来,众多的学问家都是淡泊名利的佼佼者。他们对个人的名利常常采取漠然冷淡和不屑一顾的态度,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理想、事业的追求上。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坦然,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得失;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豁然,豁然对待人生中的进退。淡泊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珍惜眼前从不好高骛远。淡泊可以使你真正地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名人名言:
1、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海瑞
2、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 汉书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4、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薛宣 读书录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论语
6、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7、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 —— 宋史.隐逸列传
8、凡是一无所求的,什么都会有。 ——英国谚语
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 荀子
10、贪财、权欲和虚荣心,弄得人痛苦不堪,这是大众意识的三根台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支撑着毫不动摇的庸人世界。” ——【苏】艾特玛托夫
1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论语
12、志从肥甘丧,心以淡泊明。 —— 增广贤文
13、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洪应明 菜根谭
素材:
居里夫人视名利如浮云
居里夫人曾获得过许多令世人羡慕不已的荣誉,但她却从不因此而陶醉。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曾应邀到她家里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大惊道:“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协会的金质奖章,是极高也是非常难得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就想让孩子们从小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决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守着成绩,会使自己一事无成,能看到这一点实在是很重要。
淡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能够淡泊的人会视身外之物为草芥,并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保持一种平衡。淡泊,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以纯净的心灵面对人生,以从容的心境品尝荣誉。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居里夫人才成为当今世界上惟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
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著有 谈艺录 、 管锥编 、 围城 、 宋诗选注 等巨著,享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一位美籍华人新闻记者要采访他,被拒之门外。他把 写在人生边上 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 围城 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他,皆被婉言拒绝。他对一位年轻人说:“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钱钟书惜时如金、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高尚的精神品格。
关麟征辞官隐居
关麟征是黄博军校一期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他逐渐看透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其间蒋介石、蒋经国你子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诗意栖居
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引两怀清风,拂醒南山的曙光;穿过东篱的栏栅,他认清斗米中的昏浊;背负荷月的草锄,他遗忘沾露后的衣裳;踏着落英缤纷,他寻寻觅觅桃源梦境;追着尧舜足迹,他隐隐匿匿南山菊影。没了罗绮华服,他披起霞光织就的布衣更显高贵;没了香车宝马,他踩着泪光延伸的路途更觉舒畅。
他曾在满朝文武勾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他曾在市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踏出桀傲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陶渊明,用人生舞一曲淡泊,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
刘禹锡安居陋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间陋室,青苔漫上,草色青葱。没有丝竹管弦的喧闹,没有迎来送往的烦扰,没有官府公文的操劳,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交朋识友,皆是高洁之士,抚琴研经,岁月无声静好。被贬和州,使他远离了红尘喧嚣,远离了名利场所。他寄情山水,静守陋室,与自然交谈,与心灵对话。在生活中跌人低谷,在艺术上攀上高峰, 真正进人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淡泊境界。
淡泊一生,成就无数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季羡林先生从一个小山村里长大的穷孩子,走到了学术界的巅峰,被誉为学界泰斗。走过近百年人生跌宕起伏,他一直保持平和、淡定的心态,专注于学术研究,铸成了非凡成就。季先生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是国宝级的人物。可是,他三告天下,要把头上的三顶桂冠摘下来。从他的“三告天下”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中国学者的谦逊、朴素、淡泊的人格魅力。
志存高远,淡泊名利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在将近半个世纪的科学探索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磨砺和失败,当他的科研处于低谷时,他失意不失志,始终坚忍不拔地拼搏;当他事业有成,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及十多项国际大奖,荣誉潮水般涌来时,他冷静对待,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将获得的奖金捐赠给基金会,用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
是淡泊,使他在名满天下的时候,仍专注于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不期望于商界的自如,不追逐明星的闪耀。是淡泊,使他站在孕育着希望的稻田上,站在科学家这样一个既伟大又平凡的位置上,绽放出了令人惊喜的花朵。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曾讲过一句诙谐而意味深长的话:“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在那个“万元户”还是大多数人遥不可及的梦想的年代,钱老已为祖国捐款上百万元,而他自己却五十年如一日住在老旧的楼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钱老“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和“待遇”。当年他毅然决然挥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等职务,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名扬四海后,他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当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报刊上颂扬他的文章被打招呼“到此为止”。
一代廉吏于成龙
被康熙皇帝称为“今时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一生历任要职,其间几经坎坷,备尝艰辛。他怜贫苦、抑豪强、治盗贼、赈灾荒、平冤狱、肃吏治,为官一任,流惠一方,被百姓尊为“青天”。他提倡廉洁从政,能够以身作则,甘于清淡简朴的生活,每日以青菜粗粮为食。离任时,百姓遮道号呼,挥泪相送。“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置身黑暗污浊的官场,于成龙箪食瓢饮,淡泊自甘,数十年如一日,位愈尊而操守愈厉,志节弥坚,真正体现了文人臣子的品格和操守。
淡泊人生有真意
濮水畔,瘦弱而倔强的身影,持竿不顾,身如不系之舟,心如澄澈秋水。当许多士大夫把立名看作是使生命不朽的一种方式,为了名汲汲奔波不顾一切时,庄子则把名利权势、荣华富贵看作是负累。面对高高在上的楚相之位,他扭头便走。他明白自己将面临生活的困境,但放弃蜗名蝇利,追逐质朴清洁的精神,远离华灯幻彩中的喧嚣,换得清风明月下的宁静,他义无返顾。庄子,一个率性而真的老顽童,一位淡泊名利的先驱者。
人淡如菊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获得了2009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林璎虽出自名门,一夜成名,却并不肤浅和浮躁,她的作品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的美。50岁的她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是郑板桥恬淡心态的真实写照,更造就了他“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一生。面对黑暗的官场,他没有违背良心、同流合污,而是一拍惊木,毅然决定秉公办案,只留下一段“两袖清风”的传奇。面对坎坷的仕途,他没有改变心意、追名逐利,而是拂袖而去,毅然决定归家卖画,只留下一句“难得糊涂”的壮语。面对登门求画的宦商,他没有摧眉折腰、玷污名节,而是推门而去,毅然选择清贫一生,只留下一语“吃亏是福”的箴言。
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洁身自好,寄情兰竹。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远离世俗,清贫一生。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不追名利,坦荡为人。大浪淘沙,时光飞逝,每当夕阳西下之时,我们总能想起,那个恬淡一生、质似兰竹的背影——郑板桥。
萨特自觉自愿拒绝文学奖
法国作家、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可能是迄今为止唯一自觉、自愿且发自内心拒绝诺贝尔奖的人,因为他需要维护自己的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也可以说,萨特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用金钱和荣誉难以收买的人。
1964年,当萨特得知自己被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名并有可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时,当即致信评委会,表示将拒绝该奖项。但评委会还是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郑重地授予了萨特,理由是:为了他那富于观念、自由精神与对真理之探求的著作,这些著作业已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不过,萨特的拒绝并不是玩虚的。在颁奖消息传出后,他立即起草了一份“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的声明,于当年10月22日由萨特在瑞典的出版商委派一位代表在斯德哥尔摩代为宣读。
浮华洗尽,守一世清明
司马迁在 史记 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了那一抹留不住的繁华,历尽半世沧桑,待繁华落尽,蓦然回首,才发现不过是一场绚丽的梦。唯有淡泊,才能让我们拨开浮云,品味人生真意。
人生贵在淡泊,古往今来多少名士终其一生都在向往或是坚守着心中那份淡泊真纯:一箪食,一瓢饮,却能不改其乐,凭着淡泊,颜回成了千古安贫乐道的典范;掬一捧月色,凝成暗夜的菊香,陶渊明,用人生舞一曲淡泊,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刘禹锡被贬和州,寄情山水,静守陋室,与自然交谈,与心灵对话, 真正进人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淡泊境界;钱钟书学富五车,闭门谢客,静心于书斋,潜心钻研,著书立说,留下旷世名篇;李叔同走遍文艺园地,澹然转身,遁入空门,从绚丽之极归于平淡;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却能够保持清醒,追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平衡。
反观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坐拥荣誉名利,在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世俗生活中迷失了自我。文强,曾经是重庆人民引以为傲的打黑反腐的公安局长,面对钱权声色的诱惑,他没能够坚守淡泊,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从三鹿奶粉到双汇鲜肉,食品生厂商为了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纷纷铤而走险,毫不顾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丧失了起码的道德与良知,殊不知,在这利益争夺之后,等待他们的终究是法律的制裁。
拥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趋本逐利时仍然保持恬静,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时仍有与花相悦的从容。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穷且坚,不坠青云的傲岸。
历史上一些淡泊名利的人,反而是名垂千古。如:严子陵淡泊名利,永坐“严子陵钓台”;嵇康淡泊名利,树下修身,向引他入仕的好朋友山涛致书绝交;陶潜淡泊名利,“釆桑东篱下”;苏轼淡泊名利,“一蓑烟雨任平生”;唐伯虎淡泊名利,“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几乎朝朝代代都有几颗像他们这样的淡泊之星.
在现代,李叔同淡泊名利较之古人是毫不逊色。在文学上,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在书法上,鲁迅郭沫若皆为得到他的手笔为荣;在音乐上,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作的 送别歌 被广为流唱,经久不衰。。。。。。可是,就在文艺园地被他走遍了的时候,他却澹然转身,遁入空门,从绚丽之极归于平淡。
模板:
1 点明分论点:(…,是…恬淡心态的真实写照,更造就了他…的一生 从一生取得的成就方面考虑)
2人物遭遇+典型事迹:(面对…他没有…而是…毅然选择…,留下… 排比手法 遭遇描写要体现文采,形象生动)
3 事例分析:(倘使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 排比手法,以问句点明主题,加强语气)
4 回扣主题:(大浪淘沙,时光飞逝,每当夕阳西下之时,我们总能想起,那个恬淡一生、质似兰竹的背影——…… 运用象征手法,增加文采,煽情)
文段1:郑板桥
“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是郑板桥恬淡心态的真实写照,更造就了他“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的一生。面对黑暗的官场,他没有违背良心、同流合污,而是一拍惊木,毅然决定秉公办案,只留下一段“两袖清风”的传奇。面对坎坷的仕途,他没有改变心意、追名逐利,而是拂袖而去,毅然决定归家卖画,只留下一句“难得糊涂”的壮语。面对登门求画的宦商,他没有摧眉折腰、玷污名节,而是推门而去,毅然选择清贫一生,只留下一语“吃亏是福”的箴言。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洁身自好,寄情兰竹。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远离世俗,清贫一生。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不追名利,坦荡为人。大浪淘沙,时光飞逝,每当夕阳西下之时,我们总能想起,那个恬淡一生、质似兰竹的背影——郑板桥。
文段2:孟浩然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是孟浩然恬淡心态的真实写照,更造就了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一生。面对昏庸的朝廷,他没有摧眉折腰、同流合污,而是拂袖而去,毅然选择寄情山水,留下“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的传世名句。面对意欲拉拢的显贵,他没有违背良心、玷污名节,而是推门而去,毅然选择清贫一生,只留下“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的背影。面对坎坷的际遇,他没有伤春悲秋、抑郁寡欢,而是饮酒自乐,毅然选择乐活人生,只留下“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的传奇。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洁身自好,寄情山水。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远离世俗,清贫一生。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不追名利,坦荡为人。大浪淘沙,时光飞逝,每当夕阳西下之时,我们总能想起,那个恬淡一生、质似兰竹的背影——孟浩然。
文段3:庄子
“修身养性,清静无为”,是庄子恬淡心态的真实写照,更造就了他“淡泊名利,逍遥自在”的一生。面对重金相邀的楚威王,他没有摧眉折腰、同流合污,而是拂袖而去,毅然选择寄情山水,留下“相忘于江湖”的背影。面对战乱的时局,他没有违背良心、玷污名节,而是推门而去,毅然选择了清贫一生,只留下“庄周梦蝶”的呓语。面对坎坷的一生,他没有伤春悲秋、抑郁寡欢,而是饮酒自乐,毅然选择乐活人生,只留下“天下无道,圣人生也”的传奇。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洁身自好,寄情山水。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远离世俗,清贫一生。倘若没有恬淡的心态,他如何能够不追名利,坦荡为人。大浪淘沙,时光飞逝,每当夕阳西下之时,我们总能想起,那个恬淡一生、质似兰竹的背影——庄子。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守住一份简朴,不再显山露水;认识生命的无常,时刻保持一种既不留恋过去,又不期待未来的心态。荣辱不惊,去留无意。淡泊人生,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看破红尘,甘于沉沦。淡泊是一种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没有极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是做不到的。
人生短暂,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大可不必太在意人生历程的潮涨潮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要悟透了其中的禅机,便会豁然开朗。
然而,也应当看到,今天的社会是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式各样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确实不容易。有些同志平时也认为对名利应该看得淡一些,可是一旦到了关键时刻,遇到具体问题,往往是“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于是,忍不住还要去争一争。有时忍住了不去争,但心里很不平衡。
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首先要做到信仰至上。淡泊之中怀有大志,清贫之中向往奉献。人生总要有所追求,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远大的目标,势必就会看重眼前的利益。要淡泊名利,总要有肯于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东西。近年来,有的同志之所以看重名利,计较得失,并不是因为物质生活上更需要,而恰恰是对共产主义的理想淡漠了。其次,不要攀比。有些同志向组织张口的真实心态并不是计较一职半级,也不是缺几十块钱,而是出于同别人比较后产生的挫折感、失落感、不公平感。因此,要做到淡泊名利,就要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再者,还要做到控制物欲。名利本身并不是人生所追求的最终目的,追求名利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欲望。因此,要淡泊名利,必须从根本上入手,控制住自己的物欲。俗话说,“世上莫如人欲险”。如果抵御不了这种诱惑,总想高消费,而靠现在的条件又满足不了,那就必然会去争,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何为“淡泊”?是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还是朱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品节详明德性坚定”的随和,抑或郑燮“难得糊涂”的豁达?古往今来,概无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凡真正“淡泊”之人,皆能置个人得失于度外,视名利如粪土,心态平和,操守清廉。
从“清贫”的方志敏到甘做“小小螺丝钉”的雷锋,从“我自横刀向天笑” 的谭嗣同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焦裕禄、孔繁森,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却将个人的安危得失抛之脑后。他们无须置身世外、逃避现实,更不屑于在故弄玄虚的吟唱中显示清高,对人生信仰的不懈追求和对名利得失的淡然处之,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构成了他们既光辉、伟大而又平凡、真实的人生。他们之所以能不慕虚荣,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是因为有着较常人更高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正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也!
淡泊是一种境界。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人是无法“淡泊”的,他们眼中的淡泊不过是一种“平淡”和“玩世不恭”。淡泊也是一种胸怀,锱铢必较、气量狭窄的人是无法“淡泊”的———利己思想太重的人又怎能奢谈淡泊?淡泊更是一种信仰,公而忘私的人甘于淡泊,敬业奉献的人懂得淡泊,节操高洁的人向往淡泊。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不正是为了祖国的科技和国防事业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吗?然而也有一些人,虽然曾经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功勋显著,但在个人荣辱得失面前,却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为了追名逐利,他们放弃信仰和人格尊严,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胆大妄为,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成克杰、胡长清之流的毁灭,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这样的教训何等惨痛!
古人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固守节操、淡泊名利并非易事,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乐于奉献的人,才可能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始终不渝地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理想信念,不重名利,不计得失,以淡泊的情怀书写出高尚的人生。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淡泊”的议论文论据
淡泊于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没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没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万难做到的。
淡泊于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欲、名利横流的当今,有志者更应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

最新材料 - 淡泊名利作文 淡泊名利前一句文案:

居里夫妇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但他们生活俭朴,不求名利。
各种勋章、奖章是荣誉的象征,或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宝物,可居里夫妇视之如废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兰西共和国大学理学院的通知,说是将向部里提出申请,颁发给他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务请他不要拒绝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后,写了一封覆信:“请代向部长先生,表示我的谢意。并请转告,我对勋章没有丝毫兴趣,我只亟需一个实验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应邀到她家做客,进屋后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正在玩弄英国皇家协会刚刚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质奖章,惊讶地说:“这枚体现极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能得到它是极不容易的,怎么能够让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却说:“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知道荣誉这东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绝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远守着它,就不会有出息。”居里夫妇,重视事业,淡泊名利。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最新材料 - 淡泊名利》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材料 - 淡泊名利》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最新材料 - 淡泊名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