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文案

2019-03-14 高考作文 类别:素材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文案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文案: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辨通:辩)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文案:

《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ài)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文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好一首《归园田居》,好一个视功利为粪土的陶渊明,好一派平淡的生平。
轰轰烈烈的生活我不喜欢,惊天动地的举措我没有去做过。朋友们,在这个激越的年月里,我却钟爱一种平淡,因为那是一种享受。
品一杯香茗,翻几页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平淡是一种享受。
看着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一种凄美的平淡,却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叹息,因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前半段生活,待到末年时,过着平淡的生活,就耐不住那寂寞了。
平淡,是一种享受。桃花源便是陶渊明平淡的畅想的最高境界。在那里,人们老有所养,幼有所乐,人们尽享平淡的天伦之乐。
平淡,是一种享受。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没有功名,没有皇帝的垂青,终于在平淡中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他在享受平淡中是否悟出了那真意?
平淡,是一种享受。吴钧在与朱元思书中,早已告诉了我们。他是一个享受平淡之人,在富春江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因为他平息热衷功名利禄之心,放弃经纶事务之任,他过得平淡、潇洒,一种快乐和喜悦溢于言表。
平淡,是一种享受。欧阳修虽遭贬谪,但却在平淡的生活中与滁民同乐,没有悲叹,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享受一种平淡的快乐,所以他才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平淡,我是宇宙中之一员,我不喜欢灯红酒绿,成名利欲。在平淡中,可以读古人之心;在平淡中,可以观自然之美;在平淡中,可以明白事物;在平淡中,可以感动彻悟;在平淡中,可以兼济天下;在平淡中,可以拥有许多。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古人有古人的平淡,我也有我的平淡。平淡即生活,平淡即快乐,快乐即享受。虽然现在的我尚年小,没有明白那陶渊明的“真意”,但我想让喧哗的齿轮在内心停止,让平淡带来宁静的喜悦,这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平淡,也是一种享受,来自于心灵深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文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文案: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6、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1、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13、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1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7、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1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20、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2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4、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25、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7、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2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2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3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4、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3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8、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0、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44、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4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6、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4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49、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5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5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5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55、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5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5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8、少壮不发奋,老大徒伤悲。
59、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6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6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6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63、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65、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6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67、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6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70、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7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72、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73、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7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7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76、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7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9、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80、人有不为也,而后能够有为。
8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8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4、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8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