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作文 2017年全国卷2语文作文范文文案

2019-03-14 高考作文 类别:其他 2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作文 2017年全国卷2语文作文范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作文  2017年全国卷2语文作文范文文案

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作文 2017年全国卷2语文作文范文文案: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作文 2017年全国卷2语文作文范文文案:

2017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目:根据诗句自拟文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7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
全国卷二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认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作文 2017年全国卷2语文作文范文文案:

2017年全国卷II作文例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山代代有才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句便是其中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它承载着无数文人的忧伤,凝聚着士子们的愁绪,更传达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夙愿。这些诗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导向性,它既让人看清了古代先贤的模样,又浸润了炎黄子孙的心灵,滋养了华夏民族的灵魂。
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道出了多少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面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惨现实,羁旅在外的他怎能不思念家乡,惦念亲人?国若是不在了,哪还能有家?因此,故乡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家国情怀正是读书人的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下是他们的理想人格。所以我认为,这更是时代赋予他的责任感。而这种家爱国情怀就是我们的精神养料,哺育了我们心灵的成长。
③近代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他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才能达到“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境界。而饱含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呐喊呼号,体现了士子清醒的担当意识和责任使命。把“小我”熔铸于“大我”中,人就会变得高尚伟大。
④伟人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经典句启示我们:人应有理想,有自信,既有务实精神,又有浪漫情怀,他带着理想踏上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征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李大钊毛泽东等一大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坚定的革命者和有责任感的共产党人,担负起了历史与时代赋予的使命。“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新中国用十几年时间,取得西方国家用百年才取得的成就,这是时代精神与传统优秀文化的完美结合,领袖的担当精神化育了后代精神健康成长。

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作文 2017年全国卷2语文作文范文文案: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眼界无穷世界宽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作文的经历,对《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希望对大家写《2017年全国卷II语文作文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