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题目文案

2019-03-13 高考作文 类别:话题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题目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题目文案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题目文案:

把握特点 打好基础 勇于创新
廊坊一中 于彦春
话题作文是由一段材料作导引、启发思考,以话题限制写作范围的作文题型。从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看,一般由五部分组成:材料、话题、提示、要求、注意。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有了较大发展,更突出考查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首先是命题的开放性。在观念认识上、题材取舍上、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文体的选择上都是开放的,学生可写的领域、范围、角度大大增加,“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能力和表现个性特点”(张伟明语),为考生开辟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
其次是“政策”的自由性。2001年高考作文在“注意”中提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 “三自”政策,留给考生更大的自由驰骋的空间。
第三,思维的创新性。话题作文的材料提出话题的背景,话题是激发想象联想的一个点,立足这个点,可以进行纵向、横向、顺向、逆向、发散、聚合等多角度思维,自由发挥,这样考生就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
老师把握了这些特点,才能指导学生搞好训练,学生明白了这些特点,才能写好话题作文。下面就我们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请教于方家。
一、 提高认识能力,加强审题立意训练
认识能力,主要由观察、感受和理解三个要素组成。在话题作文中,因学生对话题的感受点不同、理解度不同,而形成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认识,认识的深浅就决定了立意的深浅。所以要训练审题立意,先应提高学生的观察社会、认识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运用辩证的观点,正确地观察、认知、分析、研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抓住本质。
高考作文是通过检测学生对话题的感受和理解来检测学生的认识能力的,这种检测首先是通过审题完成的,准确把握话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至关重要的。比如2001年的话题“诚信”应理解为“诚实、守信用”,而把“诚信”混同于“忠诚”“信仰”“信任”或“自信”的都失之偏颇,不准确了。我们在训练中曾遇到这样一道作文题——
“每一个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形象:文明自律的,粗俗放任的;勇于进取的,畏缩不前的;
朝气蓬勃的,萎靡不振的……
“请以“形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结果一位同学把“形象”理解成了“风度”,并坚持己见。于是,我们把问题拿到班上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形象”有好坏之分,有内在、外在之别;而“风度”只是“美好的举止姿态”,与材料不相契合。
立意是审题的结果,反映着考生的思想认识,并渗透着感情色彩,直接显示着 高考说明 中“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的要求。在一次以“人生就是赛跑”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一位同学写到:“人生要与别人赛跑,现在我虽然没有别人学习好,但看谁将来找的工作好、谁的生活好……”我们没有给他打低分了事,而是展开了“人生到底应该比什么”的讨论,来提高大家的认识。
提高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审题立意,而审题立意的训练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 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文学首先是语言的艺术,作文的语言是决定作文成绩的重要因素。可语言又不是一时能提高的,需要平时的积累训练。近几年我们坚持了以下几项活动:
1.坚持点滴训练,积少成多。现在的学生时间比较紧张,尤其进入高三,数理化、英语把语文挤在夹缝中,语文学习的课外时间相当少,只能靠点滴积累,但要坚持经常也是有收获的。我们要求学生每天抽出十几分钟,读一文(或一诗)、记一句(诗或名句),以日记形式累积,老师定期检查,学生互相交流。形成制度,形成习惯,集腋成裘,积沙成塔。
2.坚持常规训练,丰满枝叶。我们到高三仍坚持课上五分钟常规训练,在训练中力求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多样,以保证学生的积极性。训练积累的有成语接龙、名诗名句对答,要求准确迅速;训练表达的有语言“体操“(扩句、缩句)、仿说、演讲、辩论,力求说的准说的生动,说的丰富说的精彩;训练赏析的有一诗一评、一文一评、一句一评,力求理解准确,认识深刻;训练思维的有字母联想、汉字联想,力求创新。学生在准备中开拓了思路、丰富了知识,在训练中锻炼了能力,开发了智力。
3.坚持每周一节阅读课,汲取营养。为解学生阅读之“渴”,向书本学习语言,也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我们坚持每周抽出一节课阅读。材料自选,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作好读书笔记。另外,定期播放 电视诗歌散文 ,让学生受到诗书画的感染、真善美的熏陶。
4.坚持每周一练,分点突破。每周进行写作练习,但不一定写成文,而是抓住重点,专项训练。比如拟题训练,给出一则话题,要求学生每人拟写三个题目,并标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个。老师分析统计后反馈给学生,经过讨论再选出不同类别的好题目,使学生明白标题语言应精练、形象,形式美而富内涵。其他还有开头训练、结尾训练、过渡衔接训练,运用修辞进行形象描写训练、化用名句进行精警议论训练,事例论证中的概括叙述训练、理论论证中的事理分析训练,等等。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场合、不同情况需要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语言。
5.坚持作文讲评,欣赏提高。我们经常把作文和训练中出现的好文、好段、好句子甚至好词儿,念给学生听,或复印张贴,或印刷分发,或推荐发表,既能起到学习交流的作用,又是鼓励,使大家共同提高。
三、 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但需要浇灌;“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但需要培养;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希望,需要创造性思维和想象。作文本身就是创造,更须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1.发散思维,多角思考,在立意上创新。平时作文,不少的同学总觉得打不开思路,不知该写什么,考试时无奈,草草为之,缺乏思考与推敲,难以出新。为此,我们进行了发散思维,多角思考的训练。第一步“化一为万”,即以一话题为点展开联想。比如以“路”为话题,可以联想到许多,这些都可用图表示(见图)。第二步“万中取一”,即由发散思维向聚合思维转变,通过分析排除平常、陈旧、肤浅的,选择奇妙、新颖、深刻的立意。第三步推敲润色,或饰以生动的形象,或渗透理性的思考,或注入真挚的情愫,使立意更加鲜活、深邃、感人。
2.丰富积累,显示内涵,在选材上创新。现在很多学生总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阅读面活动面接触面狭窄,作文材料陈旧,古今中外就是那么十几个名人,不管什么主题都往上套,强拉硬扯,牵强附会。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积累。象“感动中国”中的年度人物,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 “大家”、体育频道的“奥运冠军”,以及公众人物都可以介绍给学生,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中的事件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关注社会,感受生活,收集素材,扩大视野。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通过类比联想、对比联想找到新颖的具有时代感的材料,才能使作文材料丰富,“论据充实”。
3.打破模式,灵活运用,在结构上创新。作文时很多学生结构意识淡薄,缺乏“经营”设计
受命题和材料作文的结构影响,不少学生在作文时摆脱不了固定模式,或引点联总,或观点加例子。如何布局谋篇,的确有一定的规律,要学习把握;但更需要在“死中求活”(王俊明语),“死”就是“规律”,活就是思维畅通,不受拘束,趋于自然,使整体疏通圆合,活才能创新。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题目文案:

一“名”惊人
——作文命题训练
一、话题作文拟题训练
练习1:
请以“阳光”为话题拟定文题。
1、
2、
3、
优缺点对比:
话题作文拟题注意点:
1 拟题时注意题目的范围要小,不能好大求多,应从小处入手。
2 拟题时尽量注意文题中含有话题中的关键词语。
拟题形式有两种:
直接式:题目中含有话题中的关键词语。
隐含式:题目中不含有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所拟文题要与话题有关,不宜离题太远,甚至过于隐晦。否则,会给人偏题之感。
示例:
在充满温馨的日子里 、 把握那份美丽
告别阴雨的日子 、 七彩世界
练习2: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唱过多少支歌啊!一首歌,往往饱含着一份情感,讲述着一个故事,传达着一种精神。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度过了美丽的童年,步入了多彩的青年时期,以后的岁月里,我们也离不开歌声。请以“歌(歌声)”为话题拟题写一篇文章。
1、
2、
3、
优缺点对比:
2、半命题作文拟题训练
半命题作文是作文考题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 间,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例如,半命题作文 难忘的 ,极易雷同的拟题是 难忘的一天 、 难忘的假期生活 等。
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 感悟 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 感悟大自然 、 感悟青春 涵盖范围过大。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
一、具体事物拟题法。是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示例1: 难忘的
难忘的一条红丝带 (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
示例2: 当我面 时候
当我面那片绿叶时候 (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
2、抽象事物拟题法。 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
示例1: 当我面对 的时候
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 (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
当我面对妈妈的唠叨的时候 (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
示例2: 感悟
感悟初中生活 (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
感悟春天 (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
三、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示例: 当我面对 的时候
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 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 、 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 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四、特殊符号拟题法。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道理的契合点,使形式和内容统一。
示例: 当我面对 的时候
当我面对“A”、“B”、“C”的时候
(抒写自己对学习英语的乐趣和享受)
五、条块分割拟题法。这种拟题法是从形式上来说的。依据所选的体裁,将内容“裁”成几个小“条块”,犹如裁缝剪布料一样,样式剪裁得新颖得体,穿起来就会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示例: 感悟
感悟生活中的美 (先设一“题记”,下拟三组小标题:“母爱之美”、“劳动之美”、“运动之美”,截取生活的三个画面,表现对美的热爱和感悟。)
练习1: 北京作文 动力来自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并抄写在作文纸上。
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1、
2、
3、
优缺点对比:
练习2: ,也是一种享受
1、
2、
3、
优缺点对比:
练习3: 自己
1、
2、
3、
优缺点对比:
反思与领悟: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题目文案:

话题作文
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1、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4)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1.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
2.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3.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区别给材料作文也叫\\"命
意作文\\",命题者给出材料,让写作者理解材料,从中提取论点进行议论,并且必须把所给材料用到文章中去,否则扣分。它是命题作文的变种,对写作者依然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文体也仅限于议论,仍然是不利于发挥写作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话题作文就可以避免这些弊病。一是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宽松,内容更加宽泛。二是话题作文更加淡化文体观念。围绕一个话题,可以议论,可以记叙,可以说明,甚至可以编写出小小说或短剧。可以极大发挥创造力。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一、把握话题,确立主题。依据所给话题,结合自己知识储备,兴趣爱好,扬长避短,确立写作中心(思想健康,乐观向上)操作技巧:1、\\"化大为小\\",缩小范围。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6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2、\\"以小见大\\",深化主题。如果仅局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如胜。
\"一滴水虽小,却要能折射生活的七彩斑斓\"!二、依据主题,确立文体。话题作文虽不限文体,但我们在构思时必须明确自己要写什么文体,否则缺少约束,信马开缰,将导致所写
文章\"四不象\"而\"脱体\"。所以加强\\"文体意识\\"非常重要。三、独辟蹊径、表现个性。
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要选择新颖的、独特的材料体现主题。要选择好的、与文章文体相适应的形式表现文章的内容。总之,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从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表现自己的\\"独特\\"(与众不同)
四、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问题:1、没有主题或主题不明确。话题作文虽不限制写作主题,但我们在构思、写作中一定要明确主题,否则就会造成\\"文意散漫\\"、多头指向、\\"东拉西扯\\"、不知所云。
2、文体不明。不限文体,并不是没有文体,写成\\"四不象\\"文体的文章显然也是不行的。3、偏离话题。写作不能紧扣所给话题,造成\\"偏题\\"。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A.转移话题。把握话题必须做到从头至尾牢牢把握,不能开篇尚能把握话题,而在行文当中逐渐偏离话题,横生枝杈,然后沿着枝杈斜着生长,最后反偏为主,造成转移话题甚至严重偏离题意。B、歪曲话题。主要原因是考生不能把握原话题的涵义,或缺乏牢牢把握原话题本意的意识,把自己主观
构思的文章或材料往上硬搬,理解错误,歪曲话题而严重偏离题意。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题目文案:

话题作文讲解
一、怎么写好话题作文
(一)认真审题,理解题意
:审清题目永远是写作的第一要务。话题作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呈开放性。它只提供写作的内容的指向,强调的是写作内容与话题的相关性,不似命题作文对于内容的限定比较严格。且文体不限。学生完全可以“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但在开放的同时,限制依然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这个限定就是话题这个谈话的中心。许多同学过于开放,审题意识不强,对话题的显性与隐性要求心中无数,想当然地仓促下笔,随意漫谈,结果所写内容过于偏离话题,这样的文章当然是失败的。
话题作文的组成一般分为三部分:①简短的提示材料(吸引学生,帮助学生开拓思路)②由材料引出的话题(作文的中心或谈话范围)③作文的要求。写作前这三部分都必须认真研读,吃透话题的准确内涵。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二)“意在笔先”,求新求深
:“意在笔先”就是在选定材料之后、下笔之前,先要将文章的立意考虑好了,使写作具有目的性,使中心明确、突出。就立意来说,要求“新”求“深”,避免“第一立意”。何谓“第一立意”?举例说:去年天津市语文学科竞赛作文考试的话题是“压力”,大部分同学写的是“学习的苦”、
“学习的难”,这就是这个话题的“第一立意”也就是看到一个话题,大家一下就想到的立意,这样的立意当然太一般化了。中考作文发展等级分的标准,这个标准明确提出四点要求:作文要①深刻;②有文采;③创新;④有个性。能“想别人所未想”,“说别人所未说”,“写别人所未写”,“见别人所未见”。其实针对同样的一件事,学生可以发现许多问题,会有许多感受,完全能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善于思考,是否有好的思维品质,是采用单向思维还是发散思维,多角度地思考。比如,我们写“尊敬”这个话题,可以从正面表达,同时还可以关注话题的反面,迂回切题,采用“反向式构思”。还可以将反面与正面结合起来对比表达。另外,立意时还可围绕话题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开拓思路。仍以话题“压力”为例:由“压力”→“压力锅”→用它做食物熟得快→原因是内部压强大→“人无压力轻飘飘(压力与成材)”,通过这样一番联想,压力的一个意义生发出来了,这就使我们的思维朝着纵深方向推进,有助于文章的立意深刻。
(三)文体明确,形式创新
:在上述问题解决之后,下笔之前,一定要想好,要以哪种文体作为写作的形式,一旦决定了,作文的文体表现一定要确定,不能让别人搞不清楚你写的文章是什么体裁,这点要牢记。
同时,作文的成功要诀还在于构思的讲究,力求形式上给人以新鲜感,张扬个性,灵活表达。从俗从众,文章会一般化。过去常采用的“开头点题”,“中间表现题意”,“结尾扣题”的所谓“三块豆腐”式的结构显得陈旧了;传统意义的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已经不能满足作文创新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作文内容,采用一些新的形式,如:童话体、对话体、日记体、书信体、剧本式、创编式、寓言式、讲演式、小标题式、镜头组接式、诊断书式等等新鲜的文体。书信体有如面对面的倾诉,能使文章写的情真意切;日记体与小标题式的形式可以避免结构混乱,情节不清的现象,使文章的脉络分明。要注意的是你选择的形式是你擅长的,一般是在平时的练习中尝试过的较稳妥,尽量不在考场上贸然使用一种新的形式。但一定要注意,形式的选择要以服务于内容、中心为目的,不能片面求新。
二、本次作文训练内容
①话题
:“童年”
“童年就像深夜的那一片天空,而童年中那一个个令大人们忍俊不禁的‘趣事’,就是天空中的一颗颗星。”
“童年,是人最快乐的一段日子;童年,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光;童年,也是所有人最珍贵的记忆。我将把对童年的
记忆,和着年轻的梦想,编织出生命中最完美的画卷,将它永远留在记忆的海洋里。”
请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②例文
:例文之一
:与童年相约
一不小心一脚踏入了童话中的城堡,回忆像泼翻在宣纸上的墨,浸渗开来,想收拾都来不及。
小时候的事就这样又回来了。
屈指可数的是几个疯得大汗淋漓的冬天和几个晒得油黑发亮的夏天。那时候,我可以随意地疯,随意地玩;我可以用蜡笔画小人儿,不会画酒窝的时候,就用手指给戳两上洞??
最快乐的时候,是在乡下住的那段时间。乡下的天空很清澈,轻轻一下,就能掐出水来。在那片纯净的土地上,我很爱爬树,树虽不高,但爬上去,却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我也很爱去小溪那儿玩,小溪的水很清,我就用草帽来沥小虾,小溪不大,却能容下一个孩子的淘气。我会为了一件芝麻小事而欢乐的跳起来,像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狗;也可以为了一件芝麻小事,哭个昏天黑地,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捉蜜蜂。我喜欢带着一副旧手套,披着一片厚夹克,带着一副口罩去树上,直接捉蜜蜂。因为有着这“层层”的保护,加上我
迅速的逃跑,所以很少受到伤害。即使这样,还是有失手的时候。有一次,我被一只蜜蜂蜇着了,我很气愤,刚要打死它,发现它已倒在了地下。我哭了,声音引来了外婆。外婆问我为什么哭,我说,蜜蜂蜇了我,它死了,我原谅了它,可谁来原谅我。外婆面带微笑,平静地说:“我原谅你。”顿时我就笑了。??若干年后,再次想起这句话,我十分感动。
从乡下回来,没过几年,妈妈就给了一个崭新的书包,这也就意味着我的童年即将结束。当时我看到那个漂亮的书包,心里很高兴,早上一年学,便早一天成为大人。现在想想,我为什么不再要一年快乐的童年?
有人说:记忆被挤压压缩成符号,搁置在记忆的夹层里,像缓释胶囊,一点一滴将人生涂上天真的色彩。而我的童年就是快乐和温馨,这两种“符号”将永远被我珍藏在记忆里,为人生添彩。
评点
:以十四、五岁的年龄再写童年,就不能仅是就童年的趣事来表现童年,童年的生活应经过你比较成熟的思想过滤、提升,再加以十四、五岁所具有的想象力、美化之后,用讲究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既表现童趣、童真,同时又表现童年的美好、难忘,乃至令人回味。写童年的话题,也要
有较高的立意,不能因话题的选材范围是小时候的事情,就可以“稚化”话题。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用美好的语言充分描绘了童年的美好,语言好是本文的亮点。
例文之二
:遗失的美好
童年是童话般的年代,是梦开始的地方,而它却一去不复返。

小的时候,每天都会把自己的小手放在外婆的手中,被外婆牵着,在这条巷中走着。幽长的小巷似乎漫漫无边,而小小的我也仅仅是在漫无目的地跟着外婆走。那时,我只知道,如果我做了一件事后,大人夸我是“好孩子”,那么我还会去做。于是,我就随着外婆每天去做早操,每天在这巷中走着。孩子透明的心是可以被大人一眼望穿的。
而今,再走在这条巷中已是十年之后了。寻找着儿时的足迹,搜索着幼时的身影,才发现那时是多么的幼稚,但又是那样的天真。而今,我也不再牵着外婆的手了,我也不再做早操了,我的心也再透明不了了。
童话
童话是一个蹦蹦跳跳的孩子播下的种子,是一场细细密密的小雨绣出的叶子,是一条梦中指引的林子。小的时候,每
天睡觉时都会枕着妈妈讲的童话。那时我会爱憎分明的去看待童话中的人物,而就连在梦中我都期待着童话完美的结局。童话里映出了孩子的笑脸,也映着我的童年。
而今,就算想重温一下儿时经典的童话,也会被老妈的大惊小怪动摇了决心。因为我长大了。不论什么童话就在梦中都不会出现了。
玩具
幸福,对于小时候的我而言,就是拥有的玩具多。而我与生俱来便是对有毛的东西情有独钟。于是,一个个毛绒玩具仿佛从天而降般落入我的手中,成为了我的掌上明珠。但是,所有被我抱过的毛绒玩具都难逃我的“毒手”,它们的毛几乎都被我拔光,一个个光秃秃的,惟有几根毛还在那里“玉树临风”般的昂首挺立。
由于小时候养成了这个被老妈称作“不良”的习惯,直到今天我都未改掉此“恶习”。每当妈妈看到我抱着它们,都会发一番感慨,我长大了,我不能再像小孩那样傻傻地抱着毛绒玩具了。长大了,真的就不能再像小孩子一样了吗?后记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徜徉于这小巷中,才发现,一切都没变,只是时间更换了场景和剧情。我不会再牵着外婆的手去做早操了,因为那样很愚蠢;我不会再让妈妈给我讲故
事了,因为我没有时间去赞美《白雪公主》的幸福结局;我不会再拔掉玩具上的毛了,因为我几乎不能抱着它们。岁月的巨手撕光了老榆树的每一片叶子,那像星光,像露水,像星光与露水之间颤抖的草叶一样的童年已经飞走了。童年,就像是生命中任何一件美而易逝的事物,你若未抓住它,它便扑腾着羽翼飞远了。就算再想回到从前,再想去回忆它,时间也会无情地洗刷掉它的印迹,岁月也会让你变不回原来的样子。就像是那巷中的孩子,那不可能的童话和那抓不到的玩具。我的生命里有着种种的遗失的美好,而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抓住生命中那些今后将会值得回忆的花朵,抓住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物。
评点
:本文文笔成熟,选取童年中有意义的几个回忆“巷”、“童话”、“玩具”表达对童年的记忆,以及现在对这些美好的事物的感受。文章的形式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文脉清晰、内容充实,以“后记”的形式,将对童年的感受写得深刻。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话题作文的特点及训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