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素材:“标准”作文 标准化素材征集文案

2019-03-13 高考作文 类别:议论文 3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素材:“标准”作文 标准化素材征集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素材:“标准”作文  标准化素材征集文案

素材:“标准”作文 标准化素材征集文案:

在幼儿园里,扎着小辫子的女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微笑着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答案几乎不会相同:太阳、气球、苹果、车轮、盘子,等等。但是,也许几年前的标准答案还是:圆圈。
前些日子,《南方周末》刊登了一幅漫画,一把锤子和一桌子钉子围坐着开会,锤子指手画脚,钉子们垂头丧气。漫画的画外音是:“如果你惟一的工具是把锤子,你往往会把一切问题都看成钉子。”
不幸的是,有太多的人恰恰就只是一把“锤子”,差不多每一个问题他们都想找到一个标准答案。有了答案,万事简单。就好似嵌钉子用锤子,连想都不用想。这就是标准答案的悲哀。
但凡事找标准答案,遇事“切一刀”的做法并没有绝尘而去。小学一年级的一次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一个孩子答雪化了变成春天,结果是被老师判为错,因为标准答案是“水”。

素材:“标准”作文 标准化素材征集文案:

导语:高考的议论文里,素材占了很大一部分内容,素材的好坏有决定着论据有力于否,所以说素材至关重要,下面小编来说说关于素材的运用技巧。
一、特殊化,陈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现象,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特殊)现象”,既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乐而不为呢?如2008年上海作文题是“他们”,不少学生都选取了城里农民工这一群体,可有一位考生却写农民工的子女,选材角度新颖,获得了该年度惟一的满分。这位考生的办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显。请看例子:
(1)我迷上了电脑——奶奶迷上了电脑(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表演——我骑在爸爸肩上看表演(方式特殊化)
(3)县长巡视保密室——县长被挡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学校里响起了歌声——村头广场响起了歌声。(地点特殊化)
二、设细节,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实在不能求新求异;要么有了新鲜的素材,却因为表述笼统而不能打动人心。存在这些情况怎么办?将素材的闪光点用“慢镜头”语言充分展示,动人的细节自会传递出感人的力量地。写考试失利的文章很多,但多清汤寡水,无滋无味,看下面的例子:
苏格拉底喝下绿色的毒酒;伽利略软禁在不见天日的室内细细擦拭着望远镜;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吐出一口鲜血,染红了操作台……政治打压、宗教迫害、放射性毒素侵害……科学家们不顾这些,他们坚持真理,拖着历史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滚动。
这位考生没有罗列科学家们的成就,而是将历史人物放入特定场景,描述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之姿,当镜头语言在时空中横扫,我们油然而生对伟人的无限敬仰之情。
其实,“慢镜头”语言就是给历史人物创设一个场景——何时、何地、何景,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何为,尤其要将人物的动作和神情细致描绘。当笔力集中于此,寥寥数语亦足以动人心魄。
因此,平时作文中,在平凡平淡的素材中有意识地;加入这样的“芝麻虽小、香气扑鼻”的有趣的生活细节。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善变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来与文题关联不大,但如果善于变通,巧妙处理,完全可以成为文题合适的题材。因为一个感情材料,客观对象,都是多种规定的复杂的统一体,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层次开发、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开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为伴,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第一,从做事持之以恒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伟大的成就。
第二,从探索科学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战权威,只有如此,知识才能创新,科技才能进步,当然了挑战权威要具备非凡的胆识和学识,是能干而非蛮干。
第三,从品德修养的角度立意:无论名声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痴迷于自己的追求,才会收获最大的财富。
第四,从人生目标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远大的目标,要以天下为为己任,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作为最大的幸福,这样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这样的人物才是最风流的。
由此可见,同样一个材料,只要你取舍得当,挖掘得当,是可以适应许多不同的题目的。这里,关键看你会不会多角度多侧面地看问题,善于分析,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四、细梳理,教材活用
有时候,为了写篇文章,可谓挖空心思,绞尽脑汁。静心想想,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写作文时真得就没有可用之材吗?其他渠道不说,其实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们熟悉的朋友,可以经常阅读与品味,把这样的“朋友”运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似的轻车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经典名篇,经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读常新,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的作文素材。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浪淘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有“千里澄江似练,翠蜂如簇”的“怀古金陵”;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苏东坡的豪放,有柳耆卿的婉约;有鲁迅的深刻犀利,有徐志摩的柔婉绮丽;有冰心的冰清玉洁,有舒婷的侠骨柔情;有莫泊桑的《项链》警示那些虚荣心极强的人悬崖勒马,有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拯救无数陷入“孔方兄”的魔爪不能自拔的灵魂;有马丁?路德?金深沉的呼喊——《我有一个梦想》,有亨德里克?房龙真诚的呼吁——《宽容》……如此丰富的内容,为什么学生视而不见呢?我们以为,学好课本,疏通写作之源;利用课本,多角度写好作文;挖掘课本,加工课本,与高考[微博](课程)作文衔接,如果再辅以老师的身体力行,亲自下水,写一些示范作文,提高作文水平应当是可以期待的。看一段文字: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流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这是2009年安徽考生《抓住机遇,成就伟岸》中的文字,不说语言的流畅优美,但就素材的使用,《前赤壁》《赤壁怀古》,哪个不为我们熟知?语文课本就是一个蕴藏丰富素材的宝藏啊!
五、开茅塞,触类旁通
为了备战高考,考生要记忆大量的成语,而言简意赅的成语就是我们鲜活的素材库,将成语便素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看一例子:
曾经才华横溢的江淹,让无数的后人为他的凋谢而惋惜。少时家境贫寒,江淹却勤于读书,苦于学习。优越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就了他的文学成就。然而,声名鹊起动摇了他写作的原则。为了名与利,他不再用心属文,直至灵感消逝,文思减退。渐渐步入写作的低潮,终以“江郎才尽”名留文坛。
该考生将成语变素材,既可见其文学积淀,又显其考场机智,值得我们深思。很多成语就是一段悲欢故事,一个生动灵魂,像“卧薪尝胆”“握发吐哺(周公)”“高山流水”“韦编三绝(孔子)”“曳尾涂中(庄子)”“开天辟地(盘古)”“精卫填海”等等不可胜数。
我们还背诵了大量的诗文名句,为什么有些同学只想到用辛辛苦苦背诵的诗文名篇名句应对默写,却想不到将其用于作文。看一例:
所以你惊叹,榆柳萧疏交相掩映的阁楼上,孟郊在万籁俱寂的黑夜,看到了划破黑暗的嵩山白雪;所以你静默,明月入怀的夜晚,张九龄在清寒的夜露中看到天涯尽头的悠长相思;所以你悲伤,在阳光铺洒碎银的清晨,李商隐在镜中看到了流年偷换;所以你明白“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所以你惊喜“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倚江楼”……
引用诗句,列举诗人,既展示了非凡积淀,又让文字得染诗情画意。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丰富的诗文素材。
六、吐心曲,倾情表述
文章特别是散文要以情动人,但材料的表达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蕴藉的情感融注于笔端。很多学生习惯用第三人称陈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观感受,特别是对史料的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高明。其实,展开自己的心灵,让材料的再现和自我的情感发生化学反应,其间的涟漪更能激荡读者的共鸣。看一例:
每每独坐斗室,吟哦着陶令“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时,我的心会立即变得水晶般明净,充满了恬然;每每在寒食端午,想到甘心自焚于烈火中的介子推与那正值盛年却投身汨罗的三闾大夫枯槁的身形时,我的心会猛然紧缩,任泪水在一阵阵刺骨的痛中注满眼眶;每每失意之时,瞥见案头张载的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豪言时,我那濒临破碎的意志又会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把史料与自己的感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收到了强烈的表达效果,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个有追求、能担当的青年的强烈的心声。丰富真挚的情感为文章增色不少。
由此可见,当我们贴近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灵,用文字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或陈旧的印记,而是存在于生命长河的锦缎华彩,它们有质地,有光泽,它们有血有肉,它们有温度,有气质。

素材:“标准”作文 标准化素材征集文案:

1、少年以正道为做一切事情的基础。——劳伦斯
2、百事坦直,卑鄙的人就远远走路。——布雷克
3、正义是永恒的太阳,世界无不拖延它的到来。——菲力普斯
4、仰不愧于天,义以方外。——孟珂《孟子》
5、聪明的人不听阿谀的话,正真的人不干不磊落的事。——蒙古族民谚
6、谁低下脖子,谁就会被人当马骑。——欧洲民谚
7、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孔丘《论语》
8、言动举止,至微至粗之事,皆当合理。——黄宗羲
9、直言,国之良药;有言之人,国之良医。——唐甄
10、一生无媚骨,至死不饶罪。——陈毅《读时下杂文》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宋之问《题老松枝》
13、好人常直道,不顺世间逆。——孟郊《孟东野诗集·择友》
14、奴颜婢膝真乞丐。——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15、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6、你必须对自己忠实,你才不会对别人欺诈。——莎士比亚《哈姆莱特》
17、诚实的人哪怕是罪人,也会讲真话。——威·赫兹里特《特性》
18、君子处世宁风霜自挟,毋鱼鸟亲人。——金缨《格言联壁》
19、进不失廉,退不失行。——《晏子春秋·内篇向上》

素材:“标准”作文 标准化素材征集文案:

1、草坪画
一位学雕塑的青年,大学毕业后去国外留学。到了国外,他没有立即找到合适的工作,面对高昂的学费,他来到一家饭店打工。 他的任务就是给饭店的草坪修修剪剪,根本和他的专业无关。起初,他干得很灰心。有一天,他带着情绪将一块花草弄坏了。他也愣愣地站在那里,想办法弥补。突然,他灵机一动,将计就计,把剪错的地方重新设计,再加以整理,成了一幅特殊的画,而且是立体的。 后来,他有意把整个花园设计了一下,“画”出了若干幅作品来。有一天,老板见了,十分惊异,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同时也给了他很高的薪水。 再后来,他自己开了家公司,专门替别人设计、创作“草坪画”,效益十分可观。
2、诚信女孩
27岁的广东女孩儿林海燕经营着一个小小的体彩投 注站。2002年8月30日,一位常去她的投 注站买彩 票的彩民选好11个号后,因为要出差,便打电话给林海燕,要她先打出这张票。当晚开奖后,林海燕便发现该张彩 票中了500万元头奖。谁知,健忘的吴先生竟把买彩 票一事完全忘了,并没有来取票。后经林海燕主动打电话告诉他,该彩民才想起彩 票的事,惊讶地说:“不会吧,中了500万元你还会告诉我?” 林海燕的诚信举动,地受到人们道德赞誉的同时,也为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200年9月开始,林海燕每月卖出的彩 票是以往营业额的十多倍。
3、裴=赔?
陕西省西安市某民办高校一男子应聘一家公司时,老板对其人品、才学很满意,但得知他姓“贾”时,立马拉下脸,不再谈聘任之事,理由是姓“贾”会让人怀疑公司的信誉。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另外一位姓“裴”的同学,就因为这个“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因为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 在一处招聘现场,一家国内知名公司要求应聘者的血型必须是O型或者是B型。招聘者振振有辞:O型或B型血型的人遇事沉着冷静,忠诚度高,心理素质好,善于驾驭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4、带病工作成为污点
近日,美国众多媒体都在讨论前总统肯尼迪的健康情况。历史学家达勒克披露的情况为:肯尼迪在就任总统期间,一直被超出众人想象的病痛所折磨,几乎靠着药物维持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的语境下,隐瞒疾病坚持工作是一种美德,它表征的是工作者的崇高与伟大。但在美国,舆论更多的是对肯尼迪持批评态度。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将国家的最高行政领导神圣化,这不是美国公众的嗜好。在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上,总统并不一定会比贩夫走卒为弱。一个靠药物维持生命的总统,是不可能有充沛的精力处理内政外交事务的,尤其肯尼迪执政期间正是冷战时期,一个总统的健康和头脑清醒是保证美国利益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按照这部分美国人的判断,肯尼迪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而置国家和公众的利益于不顾,这种带病坚持工作根本不值得尊重。
5、耶稣智劝
有一天,耶稣在对殿里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学教师和法利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在行淫时被抓住。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怎样?”耶稣弯下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那几个人不停地问,他便直起身来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错,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说了这话,他又弯下身在地上画字。所有的人都溜走了,最后,只剩下耶稣和那个女人。这时候,耶稣就站起来,问她:“妇人,他们都到哪里去了?没有人留下来定你的罪吗?” 女人说:“先生,没有。? 耶稣说:“好,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别再犯罪。”
6、穷汉和富翁
有一个穷汉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一个富翁走过来对他说:“你真懒,大好的时间不去拼命工作挣大钱,你看看我,因为努力工作,现在已经成了百万富翁了。”穷汉问:“你成了百万富翁有什么好?”富翁说:“就可以有大把的钱去休闲度假晒太阳啊!”穷汉翻了一个身,懒洋洋地说:“那你看我现在在干吗?”
7、发明的错误?
发明虽无价格高低之分,却有成败与否之别。历史上,DDT的发明,曾在消灭农业害虫和居家杀虫中发挥过神奇作用,并赢得了194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但是DDT难降解、有剧毒,长期使用会造成环境污染,进入人体后会积累在肝脏及脂肪组织内,造成慢性中毒。更有甚者,已引发了严重的男性“非男性化”症。有人称,把诺贝尔科学奖授予DDT的发明和推广者,是一大错误,DDT是一项失败的发明。有关资料显示,一立方米木材只能生产一次性筷子28000双。又据了解,1998年我国生产450亿双一次性筷子,因而消耗木材达160万立方米。因此,肆无忌惮地滥用一次性筷子,等于毁坏森林、破坏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次性筷子的发明也是错误和失败的。
8、如果你不满意,请告诉我
有一家咖啡屋,他们在每一张桌子的牌号下面都标着征求意见的字样:这咖啡屋是我的,也是你的,如果你满意,请邀约你的朋友;如果你不满意,请告诉我们!结果,顾客不断地提意见,不断地邀约旧友新朋,咖啡屋集思广益,不断改进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地迎来更多的顾客,生意实在火爆。
9、取长补短
在百事可乐的最初70多年里,它一直是一种地方性的饮料品牌。直到20世纪初,它终于找准了一个对手——老牌的可口可乐,并依据可口可乐的市场盲点,抢先制定出“年轻一代”的品牌策略。老牌的可口可乐也从后辈身上,看到了自身的危机,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天下惟我独尊的意识开始改变。于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这对伟大的对手,从彼此的身上找到了灵感和冲突,并从此造就了一场伟大的竞争。
10、公平的竞争
30年前的美国新闻界,《华盛 顿邮报》和《华盛 顿明星新闻报》是一对竞争非常激烈的死对头。1972年,水门事件最初被《邮报》披露。为了表示惩罚和恐吓,总统尼克松表示只接受《新闻报》独家采访,而把《邮报》记者赶出了白宫。机会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摆在了《新闻报》的面前。就在这时,《新闻报》却发表了一则大大出乎白宫意料的社论,称它不会作为白宫泄私愤的工具来反对自己的竞争者,并言之凿凿地宣称,假如《邮报》记者不能进入白宫,他们也将停止采访。
11、自得其乐
张营之年轻时对象棋非常痴迷,常双手互弈,一手执黑,一手执红,左手赢了,右手斟酒,右手赢了,左手斟酒,以示犒赏。著名书家何慕白听说后,当即书“胜亦欣然,败亦可喜”8个大字赠予营之。年轻的张营之却只剪裁“胜可喜”3个字挂在自己家中。
12、人与自然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帜,自信的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然而我们文 革期间却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13、机遇
有一天,一个偏僻的农村中学里来了一辆汽车。一个穿着黑夹克的男子对一群孩子说:“谁愿意当演员?” 孩子们都默不作声。一个并不漂亮的女孩子怯怯地站出来说:“我愿意。” 男子说:“那你会什么呢?” 女孩说:“我会唱歌。” 女孩在众人面前唱了一首歌,断断续续的,几乎不成调子。 女孩唱完,中年男子对女孩说:“我要选的演员就是你了。” 那个女孩名叫魏敏芝,而那个中年男子就是张艺谋。
14、生命危险的概率
有感于人生旅途中众多难以预料的偶然事件,夏威夷大学教授、统计推理专家拉里·苏丹博士曾作《一生风险知多少》一文,对生命途中的偶然事故作了科学的研究和预测。书中罗列人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的危险概率。 受伤:危险的概率是三分之一 死于心脏病:危险的概率是三百四十分之一 因中毒而死:危险的概率是八万六千分之一 骑自行车死于车祸:危险的概率是十三万分之一 死于飞机失事:危险的概率二十五万分之一 死于火灾:危险的概率五万分之一 被闪电击死:危险的概率是二百万分之一 死于突发事件:危险的概率是二千九百分之一 ……
15、快乐
从前有一个人,生活快活,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使他感到高兴,就是看一棵小草,他也会喜笑颜开。 有一次,他忽然想要弯下腰来看一看他的欢乐还在不在。可是,他刚一弯腰,欢乐就不见了。“怎么会是这样呢?”他自言自语道,“欢乐刚才还在,忽然一下子似乎掉进地缝里去了!” 于是他走遍山川河谷、森林和田野,去寻找自己的欢乐。人们各种各样的他看到不少,但就是看不到看书的快乐,他弯腰曲背,找遍了每一个角落,失去的欢乐还是没有找到。这时,他直起了身子对自己说:“不找了!丢了就丢了,有什么办法呢,难道要弯着腰找一辈子吗?” 但是说也奇怪,当他刚一直起身子,欢乐又回到了他的身上。欢乐是怎么丢的,又怎么回来了!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汉时,征西大将军冯异被赤眉军战败,弃马逃回溪阪。后来,他以整顿数万士卒,向赤眉军约定日期决战。作战前一天,冯异派了一部分士兵扮成赤眉军模样,设下埋伏。两军作战时,冯异的伏兵四起,由于眉毛也涂上了红色,赤眉军无法识别真伪,被杀伤很多。接着,冯异又于崤底大破赤眉军,俘获八万余人。学武帝刘秀在慰劳冯异等将士书中说:“赤眉破平,士卒劳苦。开始失败在回溪,但终能战胜于渑池,可以说是‘失之东隅(失败在早上),收之桑榆(胜利在傍晚)’。”
17、三个砌砖的工人
有人曾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和第二个的回答,分别是“砌砖”和“赚工资”,而第三个工人的回答是“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 数年后,这第三个工人成了有名的建筑师,设计了不少惊人的杰作。
18、我们跨过的步子大体上是相等的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房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 贞观四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 十三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房会见朋友驴子。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垠的沙漠,高耸入云的葱岭,凌山的冰雪,热海的波澜,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 驴子惊叹地说:“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简直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步子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向西藏前进的时候,你一步也没有停止,只不过是在原地打转。”
19、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喝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喝,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何不摘梨止喝?”许衡道:“不是我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道:“世道如此乱,管他谁的梨呢?”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20、最后一片叶子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年轻的女画家琼西因患肺炎,危在旦夕,用医生的话说,:“她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这一份希望就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念头。”已是深秋的时分了,琼西开始数窗外一棵老极了的长青藤上的树叶。她确信,当最后一片叶子脱落的时候,自己就该去了。可是,藤条上剩下的最后一片叶子却任凭风吹雨打,总也不肯脱落。琼西因此受到了鼓舞,病势一天天好起来。最后,她终于感到“想死是有罪过的”,在医生的治疗下,身体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不过,那片树叶不是真的树叶,是人画上去的。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素材:“标准”》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材:“标准”》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素材:“标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