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作文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是什么文案

2019-03-07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心理学简述和论述作文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作文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是什么文案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作文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是什么文案:

6、简述尝试错误说。学习是一种盲目的、渐进的尝试与改正错误的过程。随着练习,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得以产生,于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种稳固的联结。把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归结为尝试错误的过程,忽视了人类学习中认知与理解的作用;把人类和动物的学习简单地等同起来,抹杀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但它也有有合理的因素,其所强调的尝试错误现象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人类学习一种方式或途径。论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知识谈能力,那叫异想天开。知识不等同于能力,事实上知识与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知识原本是枯燥,贫瘠,乏味的,或许同原始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地球一样,只有土木水火,正因为在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知识于实践有机结合,才给予知识一活力。能力是通过创造得到的,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际活动进一步升华而塑造的。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正如地球上的物体受到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重力不能在没有引力的情况下而存在,正如能里在没有知识的情况下消失一样。知识与能里都是通过人(载体)而体现的,不能借助外物。所以一个人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需从自身出发去实现。从数学的角度看,知识与能力是两个集合,他们之间不存在等号关系,但他们之间的交集占各自很大的百分比。知识是树种,能力却是参天大树,树种是靠无数次的变异形成的,参天大树是树种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产物。有知识的人活的自信,有能力得人活的潇洒2、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你认为个人应如何树立自信?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是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知道自己的长处,才能很好地树立起自信心。假如你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把你的优点也认为是缺点或忽视它,那么你就会有一种心理,我什么都不会,我什么都比别人差,这就会产生自卑了。其次,必须从各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好的能力、素质是一个人树立自信心的条件。假如你没有能力、素质,你哪来的自信呢?只有培养好自己的能力、素质,你才能在生活中、活动中更有把握获得成功,成功的机会多了,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再次,树立自信心,理想是基础。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之后,才会萌生出赖以作为精神支柱的自信心,才会生产为之奋斗的动力。如果一个人每天碌碌无为,生活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又缺乏上进心。那么,何来的自信心呢?一个人只有树立了理想之后,他才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奋斗,并勇敢地去开拓、进取。这便是自信所赋予的,它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动力。因此,理想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2.用心理学原理分析产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原因因为在当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中,高分是受家长老师和同学赞许的,能力高低,似乎没神恶魔实用。物种生存也有个优胜劣汰,决定什么优胜什么劣汰的是环境。同理,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也是中国教育体制形成的环境造成的。从心理学角度说的话,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周围的人会赞扬你,做另外一件事的时候就没什么人关注你。你取得高分的时候,会获得能多的正面肯定,而能力高的正面肯定不会有多少。这个时候,你自然会选择补习任何途径把分数提高,哪怕采取的方式是崎形的方式,于是就造成高分低能现象。而且,这个社会。高分高能会吃香,高分低能也会吃香,低分高能早被社会淘汰了。而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分数能获得更多的正面肯定的时候,一个人会把精力投入在提高分数上,而能力高低就显得不重要了。同时保持高分又要保持高能实在很困难。所以高分低能成了很普遍的现象。1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性格和气质都是人格心理特征,他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区别;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性格相比,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变化比较难比较慢,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变化比较容易,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变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有好坏善恶之分。联系;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1,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在情绪和表现速度方面表现出来,例如,具有勤劳特征的人,胆汁质表现为情绪饱满,精神充沛。粘液质表现操作精细,踏实肯干。2.同时气质还影响性格的的形成和发展速度,例如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自制力的人格特征。3.性格对气质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一直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掩盖或改造气质,是气质的消极因素得到抑制,积极因素得以发展。具有坚强性格的人,如果是胆汁质,可以克制急躁。多血质者能使自己尽量踏实一些,粘液质能鼓起勇气,抑郁质能减少自己的消极情绪。性格对气质有重要的制约作用。1、举例说明引起心境的原因,并谈谈你是如何调节自己的不良心境的。答: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生活上重大事件、事业的成败、工作的顺利或挫折、人与人相处的关系以及激情遗留下来的影响等,都可成为引起心境的原因。心境还可由自己身体的自我感觉所引起,如身体的健康水平,精神充沛或疲劳状态等。此外,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能引起心境的变化。春光明媚、秋高气爽,会引起心境振奋舒畅。调节自己的不良心境1.学会放松。当感到过分紧张、烦恼、害怕时,可采用深呼吸的方法,或自我暗示的方法,使自己的身心放松。2.学会转移注意。一定的情绪是与一定的情境相关的。当感到情绪糟糕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绪得到缓解。3.学会宣泄。如果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压在心里,而要向知心朋友和亲人诉说出来乃至大哭一场。这种发泄可以释放内心的郁积,对人的身心有利。4.学会自我解嘲。当一个人的追求得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常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童话一样,这被称作“酸葡萄心理”。与此相反的是“甜拧檬心理”,即用各种理由强调自己所拥有的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偶尔用一下作为缓解情绪的权宜之计,对于帮助人们在极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接受自己,避免精神崩溃不无益处。5.学会幽默。不过,要指出的是,良好的心境终究是源于成熟的自信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祝愿你在不断的努力和进步中,渐渐抛却“成长的烦恼”,最终拥有这样一份心境。2、举例说明心境的特点和原因。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背景。心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所谓弥漫性是指心境并不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情绪体验,而是某一种特定情绪发生后并不马上消失,还要保留一段时间。2、联系个人实际,谈谈学习心理学的体会。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从中发现及其本质和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它有明确的科学知识体系,有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方式,习惯,性格,研究心理变化与行为的关系,并通过研究的结果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心理学是人类在研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关系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学问,所有的心理学,实际上都是处理人的关系:人自身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离不开心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将会愈来愈重要。心理对生理是有巨大反作用的,心理的健康直接影响于生理健康。在当今信息化,高科技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中,现代生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竟争加剧,思想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产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心理的不适应与心理的失衡,心理挫折感也渐繁多,“心理健康”与“精神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类自身发展的主题。而通过心理咨询等活动,可使人们内心的情绪得到渲泄、解除,且对一些事,观念上进行认知的纠正,从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已的适应力,同时也提高了工作学习的效率,增强心理与生理的健康,同时也促使他们运用心理学的自觉性。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心理发展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时它又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介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而且还学习掌握了人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可根据不同的人、运用正确的心理学方法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尽量减少冲突,运用心理知识化解一些矛盾。我体会到,世间最大的景象是除了海洋,还有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人的内心活动。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都不一样,千差万别。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对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体会,其意义有:1、“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刘华山教授,在谈到心理学的意义时,这样开门见山地对我们说。人的心理是有规律的,企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选拔、安全生产、人际关系等等都需要了解人的心理。学习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完善地了解这些问题,处理这些问题。2、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心理学知识对于自我教育很重要。科学地理解心理现象,能使人正确地评价自己个性品质的长处和短处,确定个别的特点,正确而自觉去努力发展积极的品质,克服消极的品质。3、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碰到种种心理难题和心理困惑。例如,恋爱问题、婚姻问题、自卑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失眠、焦虑、忧郁等等,学了心理学,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不致于陷入心理困惑之中而不能自拔,最后导致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病。4、学习心理学,能开阔人的视野。尤其是从事文学、哲学、美学、医学等学科的人们,再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它能丰富人的思想和观点。5、实现自我价值。现代社会越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将越来越重要,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心理学亦将越来越重要。对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来说,能把自己所学的一点心理学知识奉献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当然,心理学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在商业领域,在医学领域,在司法领域,在教育战线领域心理学也有重要的意义。这里就不多说了。由于现在心理学知识还不太普及以及人们对它了解还很肤浅,因此,很多人对心理学还存在很多误解。我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问:“你是搞心理学的,猜猜,我现在在想什么?”或者“他是搞心理学的,什么鬼把戏也瞒不过他。”或者“还是搞心理学的,一点也不了解领导,至今还没一官半职。”更有甚者,一听心理学,就把它同唯心主义或算命和易经联系起来,把心理学视为“玄学”。有一个文化层次还很高的朋友(医药学本科),要出远门,心理很不安,特给我们来了一个电话,要我给他算一卦,测测吉凶,搞得我啼笑皆非,等等。鉴于心理学的意义以及一些人由于不了解心理学,还对它存在很多误解,因此,学点心理学是很有必要的。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学习的概念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由于反复的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2这种变化能相对持久的保持3主体的变化是有他与环境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分类影响迁移的因素及如何在教学中如何促进迁移:概念;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迁移的类别主要有: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正迁移负迁移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远迁移和近迁移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如何促进迁移1加强基本知识的学习、牢固构建知识体系2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3善于概括和比较4克服学习定势的消极影响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一致协调,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从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健全、人格统一完整、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和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等八个方面来考虑。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作文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是什么文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单选)
我们把教育心理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具体说来就是要研究学校中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并据此创设适当的教育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
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既有理论性又有应用性。
2、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侧重研究教育和教学活动本身,具有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方针、制度,研究教学过程、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教育教学现象及其规律;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只侧重专门探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单选)
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学与教的基本要素(填空)
①学生②教师③教学容④教学媒体⑤教学环境
5、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填空、单选)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本书的出版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他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6、我国自编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1924年由廖世成编写的《教育心理学》。(填空)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变化
①反抗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②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③勇敢与怯懦的矛盾
④自负与自卑的矛盾
⑤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的矛盾
(2)初中生的逆反心理
2、逆反心理的表现(单选)
(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3)“恨无及屋”,反抗迁移
3、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单选)
首先,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其次,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最后,独立意识的发展导致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
4、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简答)
(1)高中生智力的发展
智力发展在18岁之前几乎是直线上升的,18岁以后发展的速度迅速下降,到25岁左右达到高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维持在一个高原水平,知道老年期才出现明显的下降。
(2)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①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向的发展
②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③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④自我评价已基本成熟
⑤有较强的自尊心
⑥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
5、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自我中心和对成人的反抗性。(填空)
6、自我同一性(名解\/填空)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
7、高中阶段是个体价值观的初步确立时期,也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单选)
8、学习风格(名解)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风格主要由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要素构成。
9、学习风格的教育意义(单选\/填空)
任何学习风格都有优势和局限,教育的目的是发挥每种学习风格的长处,弥补其不足。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对策,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进行有意识弥补的教学对策,前者被称为匹配策略,后者被称为有意失配策略。
(简答)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的中学生应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场独立性者阅读时善于理解、记忆文章中的具体细节或部分,但往往把握不住文章的主题;场依存性者正相反,他们能掌握文章总的框架结构或基本思想,但对文中的具体细节不能分析清楚。在教学中应着重训练场独立性者的整体综合能力,而对场依存者应着重训练其对细节的分析。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含义(名解)
狭义上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主要探讨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的学习与一般成年人的学习的不同之处,找到学生学习的特殊性,以便为指导学校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服务。
2、布鲁纳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动作性表象、映像性表象和象征性表象。
3、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1)知识学习就是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知识学习过程就是编码系统形成的过程
(2)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
(3)学习就是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编码系统
(4)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4、托尔曼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填空)
托尔曼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期待,它有“预先认知”的含义,是一种通过学习形成的认知观点。
5、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和杭齐克在1930年的白鼠跑迷津的实验中发现的一种无强化学习现象。(单选)
6、观察学习的含义(简答或单选)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进行学习。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来源于直接经验的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所谓观察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
7、观察学习的过程(简答\/单选)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认过程——动机过程
8、观察学习的主要特点(简答\/单选)
(1)强调人的行为是部因素和外部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
(2)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和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3)强调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班杜拉注意到三种强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即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在人类的观察学习中,他尤其强调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的重要作用。(单选)
9、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填空)
①情境②协作③交流④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第四章学习动机
1、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泊尔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驱力有三个方面:认知的驱力、自我提高的驱力和附属的驱力。(填空)
2、在儿童早期,附属驱力占主导的地位,他们努力学习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少年期附属驱力逐渐减弱,同伴赞许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到了青年期,认知驱力和自我提高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3、耶基斯-多德森法则(定义)
最佳的动机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学习任务难度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倾向,在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果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会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在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是由心理学家耶基斯-多德森提出。
4、成就动机(定义)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部推动力量。
5、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败的倾向组成,前者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后者表现为设法逃避成就活动或情境,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单选)
6、成就归因理论(论述)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的。
第一,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高低。
第二,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如努力程度。
第三,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易。
第四,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好坏。
维纳的归因动机理论是当代动机理论中非常著名的一种理论。该理论特别突出了人的认知作用,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类具有很大的概括性和涵盖性,研究的结论和方法对教育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优良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如何从失败中振作起来,形成正确的自我调节系统,指明了方向。
7、习得性无力感(名解\/填空)
习得性无力感实质上是一种认为失败无法避免的观念。对于学生来说,当无论他怎样都遭到失败,进而把失败归之于能力时,便会产生此观念。
8、替代性强化(名解\/单选)
替代性强化,即学习者如果看到其他人的成功行为或受到赞扬的行为,他也会增强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她人失败的行为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同样行为的倾向性。
9、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论述)
一、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一般原则
(1)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并行性原则
(2)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递进性原则
(3)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手段与目的的共一性
二、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1)部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①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
④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⑤利用原有的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方法与技术
①提供学习结果清楚的、具体的、及时的反馈信息
②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③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④营造适度紧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
2、学习迁移的种类
(一)从迁移的效果看,正迁移: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影响
(二)从迁移的水平看,横向迁移:同一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举一反三。
纵向迁移: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学习了猪、牛的特性,有利于哺乳动物特性的学习。
(三)从迁移的方式看,一般迁移: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特殊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整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如,学习了“日”“月”后,再学习“明”就会比较容易。
(四)从迁移的方向看,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举一反三”。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选择)
一、形式训练说:这种学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训练可以改进心的各种官能,这
是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
二、共同要素说:是桑代克提出的,认为两种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就可以产生迁移。他认为
迁移的产生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之间具有相同的要素,即相同联结。个体形成的联结数量越
多,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三、概括化理论:由贾德提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远离在迁移中的作用。该理论认为共同
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
同原理。学习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越大。
四、关系转换说:苛勒根据“小鸡觅食”实验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其实质是指在两种学
习情境中存在某种相似的关系,这是迁移的前提条件,而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的共同关系
的顿悟是迁移的关键和根本。
五、认知结构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贝尔提出。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特征则始终是
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奥贝尔认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实现学习迁移的“最
关键因素”。主要有三:可利用性、可辨性和稳定性。
可利用性是指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这是影响迁移的重要
变量。
可辨别性是指新的知识与原有观念系统可以辨别的程度。
稳定性是指起固定作用的概念是不是稳定而清晰。
六、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理论:看书理解就行。
4、论述:谈谈如何在教学实际中利用迁移规律。
一、合理安排教学容
首先,教材的容应该体现本学科的基本原理。
其次,教学容一体化。
二、创设适当的学习情景
首先,学习情景的多样化。
其次,学习情境的生活化。
三、激发迁移动机
首先,引导学生建立迁移的目标。
其次,善用定势的作用。
第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迁移自我效能感。
四、培养迁移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迁移观察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再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5、简答: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区别:述性知识是指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关于人怎样做事的
知识。
从表征形式上看,述性知识最基本的单位是命题、表象、线性排序等。程序性知识最基本
的单位是以“条件-行动”为基础的产生式。
从知识的类型上看,述性知识往往表现为对事物的描述,关心事物的性质、容等可以以
语言描述的方面。述性知识关心的是事物“是什么”。而程序性知识是人们进行实际操作
所需要的知识,包含着一系列的操作规程,程序性知识关心的是“怎样做”“如何去做”。
从获得的难易程度上看,述性知识通常都要比程序性知识更容易获得。
从知识修正的角度看,述性知识是比较人员修改或者调整的,而程序性知识的修改则比较
困难。
联系: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良好的程序性知识也有助于述性知识的学习。
6、图式(选择、填空)
从过去经验中提炼出的知识就是图式。是程序性知识表征的最高级。
7、产生式(单选)
程序性知识具有相对特殊的表征方式,被称为“产生式”。所谓产生式实际上是一条关于“条
件-行动“规则,即满足特定条件就产生相应行为的规则。一个产生式由条件和行为两部分
组成。“如果天下雨,那么我将带伞。”
8、论述、简答: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
(1)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基本过程
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第二阶段是联系阶段,第三阶段是自动化阶段。
(2)获得程序性知识是教育措施
第一,帮助学习者实现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自动化。
第二,提供一些机会给学生,使他们能有机会将小的产生式联合起来。
第三,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技能程序化、自动化。
第七章技能的学习
1、技能(名词解释)
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习得的合乎一定规则程序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行为方式。
2、技能的分类(选择)
按照技能自身的特点,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动作技能分为操控器具的动作技能和机体的动作技能。
心智技能分为专门心智技能(默读、心算、打腹稿)和一般心智技能(观察技能、分析技能、
综合技能、比较技能、一般性计划技能)。
3、简答: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扩展性等特点,而心智技能则有观念性、隐性和简
缩性等特点。前者主要表现为外显的肌肉骨骼的操作活动,后者主要为隐的思维操作活动。
联系: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和必要的组成部分,动作技能又是心智技能形成的最初
依据和外部体现的标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例如,在学生的学习活
动中,不仅需要心智技能的参与,也需要动作技能的参与,常常是这两种技能的有机统一,
即手脑并用。
4、动作技能的分类
连续技能:连续、不间断完成一系列动作如说话、打字、弹琴等
非连续技能: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明显可以直接感觉到的开端与终点。如投掷标枪、推门等
封闭技能:依靠部、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体操、游泳等。
开放技能:依赖于周围环境成为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如篮球、足球等。
精细技能:局限在较狭窄的空间进行并要求较精巧的协调动作。如打字、写字、雕刻等。
粗放技能:运用大肌肉并且要求整个身体的参与。如跑步、游泳等。
5、简答:动作技能形成的特点
(1)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自动化
(2)动作反馈由外反馈逐步转向反馈
(3)动作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增加
(4)建立起协调化的运动模式
6、高原现象(名解)
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地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叫做“高原现象”。
7、加里培林于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活动形成的五阶段理论。学者们在长期的教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加里培林学派所划分的阶段,有的可以合并,名称也可以简化,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化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填空)
8、态度(名解)
所谓态度就是个体通过后天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9、态度的构成
①认知成分
②情感成分:核心成分
③行为倾向成分
10、态度的三种成分的关系
态度的三种成分有时会协调一致。例如,一个学生对诗词的积极态度,其认知成分可能是在同学面前常常谈论韵律格调,这可以带来荣耀感,情感成分可能是吟诗作赋时获得的尊重需要的满足及情绪顺畅时的兴奋感;行为倾向成分意指这个学生偏爱诗词行动的预备倾向。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协调的状况。比如,情感成分相同,认知成分、行为倾向成分却可以完全不同。一个队数学抱有消极情感的学生,可能会在学习上一无进展,并最终归于失败;另一个学生却可能置消极情感于不顾而努力学习,因为他知道升学需要数学得高分。
11、品德(名解)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即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与道德有关的概念。通常我们把它表述为: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和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与倾向。
12、品德的构成(选择)
一般认为道德的成分也是由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其中道德认识是核心。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3、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须向是从他律道德走向自律道德。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由他律水平逐渐发展到自律水平,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认知的成熟;二是获得社会经验。
四个阶段: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②权威阶段(6-8岁)③可逆性阶段(8-10岁)④公正阶段(11-12岁)
皮亚杰认为,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
14、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1)前习俗水平
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②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③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④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⑥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15、我国中学生道德发展水平
我国中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大多处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的第三、四阶段。在对行为后果和原因的道德判断上,我国儿童从小学三年级起,绝大多数已能根据行为的动机意向或从行为的因果关系上做出判断。而且已有半数以上的儿童能把行为原因和后果两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判断。
16、态度和品德的改变经历的阶段
美国凯尔曼。分为顺从、认同、化三个阶段。
17、简答:态度学习的条件
(一)部条件
(1)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首先要受到道德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道德信念的影响
(2)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必要条件
(单选)认知失调来源于四种情况:第一,逻辑上不一致。第二,与社会风气不一致。第三,个人的一贯行为倾向与其特殊的行为不一致。第四,新出现的事物与个人的旧经验不一致。
(3)认知不平衡
(4)智力水平
(5)主体要求形成或改变态度的心向
(二)外部条件
(1)家庭教育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集体的影响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作文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是什么文案:

1.悲伤
眼睑下垂
眉头上抬
眼睛注视下方
嘴角下垂
下唇抬起
鼻唇纹——抬起的双颊使得从鼻翼到嘴角的外侧出现一条沟
有很多词语可以描述悲伤地情绪:心乱如麻,失望,灰心丧气,忧郁,沮丧,受挫,绝望,伤心,无助,痛苦,悲伤,等等。
悲伤和痛苦,在痛苦中会有抗议,而在悲伤中更多的是无助和听天由命的感觉。
悲伤是一种较为持久的情绪,经过一段时间抗议性的痛苦后,通常都会出现一个听天由命的悲伤阶段,这时当事人会感到彻底的无助。之后再一次出现抗议性的痛苦,试图抚平这种失落,接着又是悲伤,然后再是痛苦,如此循环往复。
即使是在强烈的痛苦中,也有可能出现一些短暂的积极情绪。回忆和逝者曾经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刻,也许会欣然一笑。
或许只有在能与自己分担这份痛苦的人面前,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痛苦的存在。我们清楚发生了不幸,但是只有当我们向别人倾诉并且看到了他们做出相应的反应时,痛苦才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人们已经预先得到了警示,当然只是言语上的警示时,死亡或分别也不会带来痛苦,只有一个人独自回到家中却发现人去楼空的时候,悲痛才会毫不留情的袭来。
愤怒可以是针对痛苦的自我保护,是一种替代,甚至有时候是一种治疗。(遭到恋人的拒绝感到被抛弃时,绝望就让位于愤怒了。)
情绪的流露是不由自主的,即便我们不想,它们也会表现出来,我们能够抑制自己情绪的外露,但不一定能够完全隐藏它们。
(悲哀肌)运动时前额会出现类似马蹄形的纹路
只有当他处于悲伤的状态时,马蹄形的皱纹才会出现。
(嘴张开是在说话,上眼睑稍稍下垂,眉头稍上抬——李莫愁年轻时候)
只有眉头稍有抬起的迹象,可能是很轻微的悲伤,或者是控制住的悲伤,或者是渐渐消散的悲伤。
(男人上眼睑下垂)
只有上眼睑下垂,可能是轻微的悲伤或者抑制住的悲伤,可能只是感觉到疲倦或者不耐烦了。
眼睛注视下方,当然,人们在阅读的时候和疲惫的时候也会向下看,但是当眉毛也表现出悲伤时,这种信息就准确无误了。(眉毛在所有悲伤的表情信号中非常重要)
(郭芙:“我就不信那个欧阳锋那么厉害”郭靖:“你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嘴角微下垂,下唇微上抬,上眼睑下垂,受她爹责怪,感到悲伤,上眼睑只是稍微下垂,眉毛没有动作,更像是在否定这句话)
嘴角微微下垂,这是轻度悲伤的另一表现,或者是人们在掩饰自己的悲伤
嘴角下垂很强烈,如果单独出现,而没有眉眼之间流露出的悲伤之情,那么很有可能就不是悲伤的表现,看起来更像是人们在不相信或者否定什么的时候所作出的动作。
下唇抬起,撅嘴的动作,当一个人刚刚感觉悲伤的时候,这样的动作可能单独出现,作为哭泣的前兆;当一个人闷闷不乐时,也可能出现这样的表情
下唇抬起,太过用力,假如不是配合悲伤的眼眉和低垂的目光,那么通常就不是悲伤的表现,而更像是表示不确定,就像耸肩抬手一样。
(下定决心,好,我带你们出去,你们告诉我谁是我的杀父仇人)
下唇上抬并抿嘴,这通常是下定决心或是聚精会神的表情,有些人在这样的表情中加入一点微笑,就成了逆来顺受的象征。
《嘴角下垂和下唇上抬很多地方有相似之处,留意!》
悲喜交加,上半张脸悲伤,下半张脸喜悦。
悲伤和恐惧交织,悲伤表现在眉毛的形状上,而恐惧则表现为瞪大双眼。
悲伤与惊讶交织,惊讶体现在了双唇微张,双眼张开,当然不像悲伤和恐惧同时出现时双眼睁得那么大。
《提高识别表情网站——》
表情传递的信息,假如表情很细微,那么首先就要判断出;它是代表了轻度悲伤刚刚开始,还是强烈的悲伤情绪被努力克制住的结果。
对大多数人来说,悲伤时产生的面部肌肉运动是很难故意做出来的。
“大哥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见面?”(上眼睑低垂,嘴角向下撇)
包含了所有悲伤表现!
“过儿,你先走一步,姑姑随后来陪你”(眉头上扬,上眼睑下垂,嘴角下垂,抬起的双颊形成鼻唇纹,提升两颊肌肉,把眼部皮肤向上推,使眼睛眯起来)
2.愤怒
眉毛下沉
下眼睑紧绷
上眼睑抬起
下巴伸出
上下唇抿在一起或嘴唇变薄
他人的愤怒可以视为愤怒的一个诱因。
对某人的失望也可能使我们愤怒,特别是我们对此人关爱有加的时候。
当一段恋情开始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沉浸在对于爱人的许多幻想中,假如对方没能满足这些幻想,我们就会愤怒。
残忍的人要在伤害他人中获得乐趣,对于这种人而言,只有对人不对事的愤怒才能制止他们。
攻击性强,充满敌意而且缺乏耐心的人容易患冠心病(A型性格);相反,B型性格的人相对放松一些。
怒视:
眉毛下移,上眼睑抬起——这种表情在A型人群中比在B型人群中出现的次数多。
有两种途径能让你体会到愤怒(或其他):一种是利用自己的记忆,另一种就是模仿一种表情。
愤怒的感觉包括压迫,紧张和热,心跳加快,呼吸变得急促,血压升高,脸也可能变红,假如你不说话,那么就有一种咬紧牙关的倾向,上牙碰下牙,下巴微向前伸出,还有一种向愤怒的目标移动的冲动。
双唇紧闭,美国人的表情,他们控制愤怒的时候双唇紧闭,对愤怒不加掩饰的时候则会张开嘴唇。
愤怒时嘴红变窄,嘴唇变薄,或者声带紧张,或者声音变大。
(保罗·艾克曼——lightman)
“我希望在尽可能不改变面部特征的情况下表现出我的愤怒情绪。我集中注意力,让每块肌肉都紧张起来但不要收缩,也不带动皮肤的变化。我首先让眉毛附近的肌肉紧张起来,这些肌肉收缩就会使眉毛下沉,眉头聚拢;然后让抬起上眼睑的肌肉紧张。最后绷紧嘴唇的肌肉,这就必然使得嘴唇变薄。这张脸一点都不友好,这也许是抑制着强烈的愤怒,也有可能仅仅是有点厌烦。”
上下眼睑都紧张起来,这既有可能是控制住的愤怒,也有可能是稍稍有点厌烦。一个人没有丝毫愤怒,却正在聚精会神于某事,也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下沉并微微聚拢的双眉,既有可能是控制住的愤怒,也有可能是轻微的厌烦。当人们感到有些困惑,或者聚精会神,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表情,这要取决于当时的情景。
眉毛下沉并聚拢,下眼睑稍稍紧张,下眼睑已经稍稍遮住虹膜边缘。这有可能是困惑或者集中精力的表现,但它更像是控制住的愤怒或者轻微的恼怒。
眉毛下沉,下眼睑紧绷,上眼睑抬起——很明显这是愤怒的表情。
双唇紧闭,下眼睑稍稍紧张。这有可能出现在轻微的愤怒,或者愤怒刚刚开始的时候,或者是一种无可奈何,也许可能出现在专心思考的时候。一些人就有这样的习惯,没什么意义。假如没有下眼睑的动作,只有紧闭的双唇,那么我们很难确定它代表了什么。
(嘴唇变薄的动作是可靠地愤怒信号)
(愤怒在嘴上最后一个特征:上唇抬起,下唇下沉,并且双唇变薄,嘴的形状呈方形)
大多数情绪化的表情会持续2秒钟左右,有些不到0.5秒,有些长达4秒钟,但很少有超过这一范围的。
一个短暂而强烈的表情(怒视,眉毛,上下眼睑)说明这个人正试图掩饰自己的情绪,这种掩饰或许是刻意的,但也可能有无意中产生的抑制。这种短暂的表情本身,不能说明这个人是故意掩饰还是无意中改变了表情,只能说明他的表情被掩盖起来了。持续时间长但是很轻微的表情(嘴的动作)是故意控制情绪的表现。假如这些表情中的某一个只出现了0.5秒或者1秒,那么它就更有可能是轻微的愤怒或者刚开始的愤怒,而不是被控制住的愤怒。(这些表情持续时间,以及与情绪的强烈程度的关系——情绪是受控制的还是轻微的——不仅仅适用于愤怒,也符合所有情绪)
“我的建议是,要考虑到别人的不满,但不要在气头上解决问题。”
3.惊讶与恐惧
双眉上抬,聚拢
上眼睑抬起
下眼睑紧张(恐惧)不紧张(惊讶)
下颚下垂(惊讶)
双唇会向双耳方向缩回(恐惧),惊讶嘴会张开。
惊讶是所有情绪中最短的,最多不超过几秒钟。惊讶出现在转瞬之间,一旦认清了发生的事情,惊讶就会转变为恐惧,喜悦,解脱,愤怒,厌恶等,这取决于让我们吃惊的是什么。假如让我们吃惊的事情不会带来任何后果,那么惊讶消失后就不会带来任何其它情绪。
一个意外的事情慢慢发生,我们是不会感到惊讶的。
假如我们宣称对某事了如指掌,而当某一种本来应该知道的特征出现得时候,我们大惊失色,那么显然我们是在吹牛皮了。
惊讶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固定的,有限的持续时间。
恐惧的时候,血液会流向大腿的大块肌肉,做好逃跑准备。
我们可以用以下3个因素来划分不同类型的恐惧经历:1。程度——你可能受到的威胁有多大?2.时间——这种威胁是当即的还是即将来临的?3.应对——你能否采取一些行动来减少或者消除这种威胁?
在惊讶和痛苦的表情中,眼睛都是最重要的,有助于区分两种不同的情绪。
只是上眼睑稍稍抬起,这或许是惊讶的表现,但更有可能是对什么东西关注或感兴趣的表情。
上眼睑抬得更高,更有可能是惊讶,担忧或者害怕的表情,究竟是哪一种取决于脸部其它动作。(假如只有眼睛的动作,那么究竟是何种情绪取决于持续时间的长短了。假如只持续一两秒钟,就更有可能是惊讶,而不是担忧或害怕)
紧张的下眼睑+抬高的上眼睑,同时出现,而且面部没有其它表情时,几乎可以肯定就是恐惧的表情了。
上眼睑抬到最高,下眼睑稍紧张,这种表情只有在感到恐怖时才会出现,而不会在害怕或者担心的时候出现,但这也是控制之下的恐怖,有这种表情的人是在尽量控制自己,不想流露自己的情绪。
眉毛:
如果双眉只是稍稍抬起,就像G中一样,这就是一个很含糊的表情,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表情是在强调这个人说的某个词语,假如是这样的话,他还会在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提高音量。照片G中的表情也有可能相当于一个问号,出现在一句问话的结尾。
下沉且聚拢的双眉,也可以是一种疑问的表情。
当提问者知道问题的答案时,其眉毛往往是G这种;假如他根本不知道答案,那么往往就会压低双眉,皱起眉头。
G中的表情还有可能是感叹或者不相信,特别是在聆听他人说话时流露出这样的表情。如果没有抬起上眼睑,这样的眉毛动作很少表示惊讶。
照片H中则更有可能是担忧或者害怕的表现,双眉抬起并且紧皱。
只要出现了照片H中的这种表情,就几乎可以肯定是恐惧的感觉了。
“我感到恐惧的时候上眼睑会抬起,下眼睑会紧张,眉毛也表现出恐惧,就像照片J中一样”
照片I中是惊讶,照片J是恐惧,I中下眼睑一点也不紧张,双眉抬起但没有聚拢,这些在J中都有。
吃惊的时候下颚会下垂,像照片K中一样,而恐惧的时候双唇会向双耳的方向缩回,像照片L中这样。
在恐惧的表情中抬起的上眼睑多么重要,即便下眼睑没有紧张起来,而眉毛和嘴的动作也和表示吃惊的K没什么两样,上眼睑抬高到了极限,也足以让人感受到她的恐惧。
P表示惊讶,O表示恐惧。
4.厌恶与蔑视
鼻子皱纹(厌恶的标志)
眉毛下沉
上眼睑没有抬高,所以眉毛没有完全下沉
脸颊有所提升(关键)
抬高下眼睑
眼部皮肤几乎是松弛的
上唇抬起(如果只是半边脸抬高,不对称,可能是厌恶,可能是蔑视)
嘴角绷得更紧,而且稍上扬(蔑视)
5.愉悦
真笑脸颊抬得更高,轮廓也发生变化,眉毛微微下沉
笑意很浓的情况,照片C中,脸颊抬起,眼下皮肤紧皱,瞳孔变小,甚至出现了眼角皱纹——这些都与眼周肌肉无关。
相比较而言,照片D中的眉毛和眼部褶皱(眼睑和眉毛之间的皮肤)由于眼周肌肉的活动而下垂,照片D显示的是真正的开怀大笑。
关键在于对方眉毛下方,眼睛上方的皮肤就知道了,怎笑往往还有“闪光”效果。
本文由西西原创
写于20年炎热的南方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作文 心理学简述和论述是什么文案:

北大普通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过程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的动力性。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1)、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和表现出来的。(2)、先有心理过程,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心理特征。(3)、个性心理形成后,对心理过程有制约作用。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产生的自然历程;(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对这些信号刺激建立起暂时联系,形成条件反射。心理学家认为动物的演化只有到了能对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刺激作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的产生。)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没有心理现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有心理现象。2、动物心理的发展历程;(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2)、知觉阶段。(3)、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4、心理是同脑密切联系着的。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实践不仅是人的心理产生的基础,而且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动力。2、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能动: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能改造客观事实)3、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判断:大脑产生思想就象胆囊分泌胆汁一样。(×)第三节科学心理学的孕育和诞生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有一个很短达到发展历程。一、理学的由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达到思想。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三、心理学的分支:(简单了解)第四节心理学的性质与作用一、学科性质:1、是一门基础学科。2、是一门边缘学科。二、心理学的作用第五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与脑第一节神经系统一、基本单位1、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和营养单位,是脑的建筑材料。(1)、结构:是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浆和细胞膜组成。突起由轴突和树突构成。(2)、神经元的机能: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神经元的基本机能是: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的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神经元。2、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及突触传递。(不讲)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1、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白质是轴突集中的地方灰质是细胞体集中的地方(2)、脑:脑干:延脑重要的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桥脑:联系小脑左右半球的这样,大脑和小脑的联系通路。中脑:瞳孔反射的中枢脑干呈网状结构,人的觉醒状态由脑网来控制的。间脑:丘脑: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下中枢层。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协调的姿势大脑半球:大脑灰质较薄,含6层神经细胞。第二节大脑皮层的机能系统一、感觉机能系统:感觉中枢----中央后回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听觉中枢----颞叶视觉中枢----枕叶枕极三、大脑的联合机能系统4、言语机能联合区(1)、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中枢)(2)、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3)、视觉性言语中枢----失读症(4)、书写性言语中枢---运动性失写症四、大脑两半球机能的非对称性论述: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对称?吗左右半球的功能是怎样分工的?有什么试验?P44-45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巴浦洛夫学说—高级神经活动学说1、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2、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回答。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学派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斯金纳条件反射---操作(工具性)条件反射4、两种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为人所独有。5、动力定型(亦称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简答:巴甫洛夫提出动力定型的学说结论第五章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各感受齐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受性与阈限之间的关系:成反比关系。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1840年,德国:韦伯重量差别阈限:K=△I\/I差别阈限:j.n.d韦伯定率:不同感觉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的韦伯分数。另一位:费希纳经验公式S=KlogR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此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第二节视觉一、产生的必要因素:1、视觉的适宜刺激:波长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2、视杆细胞:呈柱状,密集在视网膜的边缘。视锥细胞:密集在黄斑的中央凹附近,呈锥状。专门感受强光和颜色,能分辨物体的细节。简答:简要说明视觉(器官)和暗视觉(器官)。P95二、视觉现象及规律2、颜色视觉规律及色觉缺陷(1)、心理学上的颜色定义(2)、颜色的基本特性(3)、颜色的混合规律①色光混合②染料的混合1854年,H.格拉斯归纳出三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代替律。色觉的缺陷:色弱、局部色盲、全色盲。简答:色盲产生的原因。P100第三节听觉一、1、适宜刺激:16HZ----20000HZ2、听觉的传声和感声机制3、听觉的传导和中枢机制(1)、空气传导(2)、骨传导二、听觉现象及规律1、听觉的感受性:对1000—4000HZ特别敏感,耐受性也较高。2、等响度曲线3、声音的遮掩现象4、声音的混合第四节其他感觉一、嗅觉与味觉四、机体觉(内脏感觉)五、痛觉:是有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反应。特点:①②③④⑤第五节感觉的基本规律一、同一类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适应现象(1)、适应: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①暗适应:视觉感受器在暗环境下,岁弱光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②光适应。2、后象和闪光融合现象(1)、后象(2)、分类:正后象、负后象(3)、闪光融合现象3、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1)、同时对比(2)、相继性对比(3)、色调对比二、不同感觉中的相互作用1、2没有讲3、联觉:是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第六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简答:感觉、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122-124第二节一、知觉的基本特性:简答、论述1、知觉的整体性(定义)2、知觉的恒常性3、知觉的选择性(理解记忆)4、知觉的理解性二、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1、不讲2、定势(名词或简答)第三节一、空间知觉4、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分析人的深度知觉是怎样形成的。(1)、单眼线索①对象的重叠②线条透视③空气透视④阴暗与阴影⑤运动视差⑥物体的结构级差⑦眼睛的调节(2)、双眼线索①双眼视轴的辅合②双眼视差(定义)P146-147简答:双眼视差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机制,能否加以证明?因为实体镜和立体电影都是利用双眼视差的原理制作的,可以产生非常鲜明的立体知觉感。二、时间知觉(不太容易出题)三、运动知觉1、真动知觉2、似动知觉:物体四、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第三章心理与行为的动力系统--------------需要与动机第一节需要一、概念及作用1、需要的概念二、需要的种类(简答)1、自然需要与社会性需要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三、需要的层次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论述)加入理论观点第二节动机一、1、动机的概念2、诱因的概念3、动机的来源二、动机的种类1、好奇与寻求刺激2、好奇心引发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①感官探索②动作操作③口头诘问第四章第一节一般概述一、注意的定义:简答、名词1、指向性2、集中二、注意的心理功能简答1、选择功能(解释)2、保持功能(解释)3、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解释)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三、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节注意的特征(大题)一、注意的广度(小题)每条是一个小题二、注意的稳定性(概念)注意的起伏现象三、注意的转移四、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两个条件第七章记忆第一节概述一、记忆的定义简答:记忆的过程包括几个环节,它们之间的联系?二、记忆的作用: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是心理发展的基石。三、记忆的分类(了解)第二节表象一、表象的定义二、表象的特征:1、直观形象性2、片断、不稳定性3、概括性4、可操作性:定义三、表象的作用:①②③第三节记忆的三个系统保持时间编码方式容量如何转入下一级系统意识遗忘原因瞬时记忆1分以内鲜明想象9个以上的项目注意×自然衰退干扰短时记忆1分以内语音形象7±2复述√长时记忆1分以上语义形象无限×一、瞬时记忆1、定义:指外界刺激的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定瞬时的记忆。2、种类:①②3、特点:①②③④简答二、短时记忆简答:短时记忆的特点:①②③④⑤三、长时记忆简答:特点:①②③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简答:三个记忆系统的信息是否都意识到?三个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有什么不同,相互联系的方式是什么?论述:试述三个记忆系统。遗忘:定义学说名词:前摄干扰(抑制)和倒摄干扰(抑制)联想: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的种类:第八章思维与想象一、思维及其特征1、思维2、间接性表现:①②③3、概括性:①是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性抽取出来,对其本质属性加以概括。②是从部分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求同思维、求异思维3、根据思维是否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进行分类:再生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二节、三节看第四节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问题解决(定义)。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特点1、问题解决的思维是指向性思维。2、必须有一系列的运算系列3、必有认知成分的参与。三、解决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作用2、不相干多余信息干扰3、原型启发的作用4、功能固定性作用5、动机和情绪6、定势的作用第五节想象一、什么是想象?简答:形象与表象的区别和联系?三、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第九章言语第一节语言和言语的一般概述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①②③二、言语活动的形式1、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书面言语2、内部言语(解释)内部言语的特点:①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②内部言语具有片断性和简缩性③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有较快的速度第二、三节不讲第十章情绪与情感第一节情绪、情感的一般概述一、情绪、情感的定义(和认识过程进行比较)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P260-261三、情绪、情感的两极性两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五个方面)什么是两极性?第二节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二、坎农—博德丘脑情绪理论三、情绪的三因素理论四、五不讲第三节情绪、情感的外显行为------表情一、表情的定义二、表情的性质:1、生物性2、社会性三、表情的种类:面部表情、言语表情、身段表情。第四节情绪、情感的类别和功能一、基本情绪: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基本情绪。二、复合情绪三、情绪状态:按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等。四、高级情感: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或社会意义的事物所产生的复合情感。1、道德感2、美感3、理智感五、功能与作用1、情绪的动机功能2、情绪的信号功能3、情绪、情感的易感性功能4、情绪是意识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具有意识性功能。第十一章意志一、意志的定义三、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了解)第三节意志行动的分析一、采取决定阶段二、执行决定阶段第四节意志品质一、意志的自觉性二、意志的果断性三、意志的坚韧性:又叫顽强性或毅力,是指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品质。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顽固、执拗、动摇。四、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管理自己的能力。与自制力相反的品质是任性和怯懦。第十二章能力第一节概述一、能力含义:指顺利而有效的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他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现象。各种能力的结合就叫才能。二、能力的分类(不讲)第二节智力、智力结构和智力测验一、什么是智力?名词或简答二、智力测试1、比奈---西蒙量表2、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商: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3、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三节能力的个别差异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心理学简述和论述》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学简述和论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心理学简述和论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