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思修复习提纲作文 文案

2019-03-07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思修复习提纲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思修复习提纲作文  文案

思修复习提纲作文 文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重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2)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3)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原则予以确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国家强制力保障;
第二,社会主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能够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传播和践行;
第三,社会主义法律对违法犯罪的制裁,有助于惩罚和遏制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引导和促进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重点:
1.什么是理想和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2.我们为什么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4)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重点:
1.如何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1)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基础。
(2)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前提。
(3)积极投身实践是增强改革创新能力本领的关键。
2.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3.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3)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表现为重视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重点:
1.如何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是什么?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3.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
重点: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4.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5.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重点:
1.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1)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择业观是: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2)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创业观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3.简述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2)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重点:
1.法律是什么?它有哪些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有哪些?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3)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4)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5)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重点:
1.什么是法治思维?如何理解?
(1)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
(2)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蕴含着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人权等人类社会的美好价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
重点:
1.什么是法律权利?它有哪些特征?
(1)法律权利是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2)法律权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a.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b.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c.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职责和依法服兵役、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5)依法纳税的义务。
还听说这道论述题考这个的可能性很大呢……
(这只是老师说的一个可能,大家还是要看看其他的哦)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94年出生的小闫是郑州一所职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放暑假在家时发现村外的树林里有鸟窝,和朋友架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售卖,后来又掏了4只。然而因为这16只鸟,小闫和他的朋友小王分别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2015年12月2日《人民网》)
用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青春,为自己卖出的16只小鸟进行赎罪。法院的判决在网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刑罚未免过重,大学生是将来的国之栋梁,为了16只鸟断送了大学生的锦绣前程实在太过残忍,虽然这16只鸟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也应该考虑到给这几名二十一二岁的大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还有人认为,这样的判决是严格依据我国法律作出的,合情合理,不能因为是大学生就要求法外开恩。
我国的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情节特别严重,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我国公民满18周岁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刑事责任。1994年出生的小闫已经完全符合这一条件,既然他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法律,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回答问题:
(1)此案体现的我国刑法的原则是什么?
(2)法院判决体现了什么样的思维?我们应如何培养这种思维?
.答案要点:
(1)此案体现了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我国的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情节特别严重,应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我国公民满18周岁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的刑事责任。1994年出生的小闫已经完全符合这一条件,既然他的行为触犯了我国的法律,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样的判决是严格依据我国法律作出的,不能因为是大学生就要求法外开恩。
(2)法院判决体现了法律至上的法治思维。法律至上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定职权与权利,承担和履行法定职责与义务。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是指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种社会规范的调整而多种社会规范又相互矛盾时,要优先考虑法律规范的适用。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是指法律必须遵守,违反法律要受到惩罚。任何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
(3)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很多,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机会和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养成依法办事习惯等,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养成科学的法治思维方式。

思修复习提纲作文 文案:

绪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教育和人民
3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
4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5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积极努力,为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做出贡献
四、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二者的区别: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应当如何做;法律规范人们行为必须如何做
2两者的密切联系: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密不可分、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道德是维护法律的基础,法律为道德提供法律保障。
第一章
一、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它们的关系
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或“合金”。
3(1)联系:理想和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2)区别:人们对世界和自身及其关系的把握相信,就是信念。而他们对自身未来发展设想和想象,就是理想。
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方面重要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三、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有哪些特点?
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4健全性
四、理想信念是哪些基本特征?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类型?
1特征:(1)是相信和实践性
(2)时代性和阶级性
(3)多样性与共同性
2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2)职业利于的理想信念
(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六、为什么说追求理想必须艰苦奋斗?
1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
2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的过程
3艰苦奋斗不是一种孤立的自我奋斗,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奋斗的过程
七、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对矛盾,既对立的统一
1对立: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等等。
2统一:现实中孕育着理想,形成着理想,包含着理想实现的条件和因素。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的因素,并且将会变成新的现实。
第二章
第二章
一、怎样全面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简述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1对祖国的忠诚于热爱是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
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三、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领导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四、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3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4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五、简述爱国主义的历史作用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六、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1培育爱国感情,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
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本领
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第三章
第三章
一、人生目标在人生观众的核心地位
核心地位: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对人生道路,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具有决定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二、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遵循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
(2)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1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2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3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3)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三、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达到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理的方向
四、实现人生价值观的条件和根本途径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义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五、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理解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1)1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的社会价值存在的必要条件
3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2)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
1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2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原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3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四章
第四章
一、道德的来源及其本质是什么?
(1)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二、道德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是什么?
(1)1调节功能(最主要)2认识功能(主要)
(2)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加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作用?
1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的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五、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
2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六、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1)科学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2)意义: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
3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七、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2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
3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要求,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八、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社会主义的质和社会主义法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互相衔接,互相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五章
第五章
一、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二、多选题
公民生活的特点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1文明礼貌2助人为乐3爱护公物4保护环境5遵纪守法6文明上网
职业道德的特点及基本要求
1特点:(1)规范性和专业性(2)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3)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
2基本要求:(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爱情特征
1平等互爱性2专一排他性3强烈持久性4纯洁严肃性
男女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1真诚负责2平等互尊3文明相爱
家庭美德内容
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
四、公共秩序队公共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1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生活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特征。
4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五、怎样努力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1要努力学习,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2努力塑造优良的职业品质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六、形成个人品德的意义
1良好的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夯实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
3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七、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八、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加强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六章
第六章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四、依法治国与人治的区别
1“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人治因为强调“具有高尚道德人的统治”因此在有的场合也与“德治”相通用。“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而“人治”则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
2法治与人治的分歧并把在于是否承认法律运行中人的因素,而在于当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从主体上看,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人治是一个(或几个)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
3为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必须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五、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内涵
1依法治国2执法为民3公平正义(价值追求)4服务大局(重要使命)5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六、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念的本质要求
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从中国国情出发
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七、重证据的特征:1客观性2关联性3合法性
八、树立全新国家安全观的必要性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传统的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没有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就根本不可能有国家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技竞争的加剧,多元价值观、多元文化的出现及其对抗,贫富分化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突发性自然灾害,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除了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外,还应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等内容。第七章
法的作用:社会作用、规范作用、指导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制裁作用
二、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分为:规范(主要部分)、原则、概念和技术。
三、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假定、处理和制裁组成。
四、法律规范的种类
1根据法律规范的内容不同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2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的限定程度和范围,分为:强行性规范、任意性规范
法律关系由主体、客观和内容构成
1主体包括:自然人、各种组织和机构、国家
2客观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
五、法律实际分为事件和行为
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七、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1实体性:宪法和其他与宪法相关的法律。行政法、经济法、民商法
2程序法
八、法律制裁
1民事制裁
2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行政吃法和劳动教养
3刑罚制裁: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第九章
第九章
一、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民主集中制原则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5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各族人民依法实行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权利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体质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协调运转。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全民所有制经济2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3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4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
四、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关系主体
1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程序正当原则
2关系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五、行政行为的内容:设定权利和义务,撤销权利和义务,赋予能力和剥夺能力,变更法律地位。确认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或行为合法,赋予特定物以法律性质等
六、行政行为的效力:1确定性2拘束力3执行力
七、经济法主体
1国家2国家机构3社会组织4经济组织的内部组织
5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济户和自然人
八、犯罪构成的条件
1犯罪客体2犯罪客观方面3犯罪主体4犯罪主观方面
九、民事诉讼主体包括:法院、当事人、诉讼代理人
十、民事诉讼程序包括:审判程序、执行程序
十一、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包括:立案管辖、审判管辖
十二、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
十三、刑事诉讼程度分为: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刑事审判、刑事诉讼的执行程序
十四、调解的种类分为:诉讼上的调解、诉讼外的调解
十五、我国的调解制度包括: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思修复习提纲作文 文案:

亲爱的同学们
这学期马上就结束了,还记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都讲了什么内容吗?这里帮大家简单梳理下本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
“本学期我们共学习了四部分内容: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2、作为时代新人的要求是什么?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人生需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3、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
评价: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需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实现条件:
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4、如何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要求我们辩证的看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和生死观;同时,还要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1、理想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的内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特征:理想具有超越性(离开理想的指引,人们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的努力,理想同样不能实现。)
理想具有实践性(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以实践为桥梁,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具有时代性(既受时代条件的制约,又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信念的内涵: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的特性:执着性(坚定的信念使得人们具有强大的精神定力,不为利益所动,不为诱惑所扰,不畏困难所惧。)
多样性(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3、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4、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二者的是对立统一的。用理想否定现实,或是用现实否定理想,两种认识偏向都不可取。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6、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个人理想: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者关系: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7、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
2、民族精神的含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3、时代精神的含义
时代精神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4、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5、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本质体现: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着力点和落脚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重要条件: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突出特征: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6、如何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

思修复习提纲作文 文案: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
(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
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
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1.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一、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时代精神体现为突破城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4.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5.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既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心不应有差别。作为中华儿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经济全球化消除了众多障碍和阻隔,为报效祖国开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间;
2.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密切的关系;科学知识无国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却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
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既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坚持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把维护祖国统一放在突出位置,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做忠诚的爱国者:1.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合作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突破陈规陋习的自觉意识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和勇气以创新创造为目标的志向;
2.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3.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创新型思维方式-前提积极投身实践-关键。
一、大学生应该确立怎样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前进。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二、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关系: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制约着它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影响。
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有积极人生态度的人,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反之则没有正确的人生观。
端正:1.人生须认真。要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要严肃思考人生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3.人生应乐观。要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形成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4.人生要进取。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在贡献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三、怎样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3.二者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4.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制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5.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社会价值。
一、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1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功能: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形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和能力。此外,道德还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等。
3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哪里?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三、谈谈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意味着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得到增强。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到的、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有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引领,协调好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引导人们理性合理表达改革诉求,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氛围。
3.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同时,健全的法律体系的建设和落实,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的工作者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4.全面从严治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加强道德建设来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锤炼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
四、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自律他律统一,坚持知荣与明耻的统一,时处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参加志愿活动和学雷锋活动。大学生应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多关注特殊群体、偏远地区,广泛参与帮扶行动,志愿服务,为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作出贡献,努力传播文明、引领风尚、营造和谐的时代先锋。
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大学生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原则,自觉。
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大学生要积极参与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大力倡导节约行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节俭的理念渗透到日常行为和人际交往中。
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激励自己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时时处处以他们为榜样,多做举手之劳的好事,多办惠及他人的实事,在不同的场合做到遵德守礼、遵规守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一、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质,对宣传、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2.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在正确道德良知的基础上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养成履行社会公德行为习惯
3.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德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他人。
二、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职业活动不仅是人们陌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2.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择业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3.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尽早确定就业目标,自觉地把大学学习通未来择业紧密联系,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以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红粉,就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学生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1.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2.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四、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高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一、如何理解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
1.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2.法律权利是指权利主体依法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资格。
3.法律权利和人权的关系密切。人权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人权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人权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才能得到有效的确认和保障。
二、如何认识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时,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必须也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依据。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同样,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
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平等的。
三、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有何特点?
1.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
2.法律权利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4.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的行使法律权利。
四、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
选举权;被选举权;政治表达的自由;民主管理权;监督权等。
五、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依法维权?(书上没有具体答案,自己网上找)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讨回公道。
一、如何认识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调整社会关系的;
2.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二是由国家保证实施;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规定人们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违反法律的后果。
二、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确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秩序以及推动社会改革与进步。
1.指引作用,法律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主要是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实现的;
2.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的肯定胡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遇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地实施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行为;
3.评价作用,法律具有评价行为法律意义的作用,法律的评价作用能够向社会昭示法律崇尚什么,贬斥什么,鼓励什么,禁止什么,从而影响法律主体的行为。
4.教育作用,一是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三是通过表彰法制建设先进人物;5.强制作用,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法律的强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共公民等法律主体必须实施某种行为或不实施某种行为以及公民等法律主体实施违法行为后应当受到的惩罚。
三、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2.人民主权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人权保障原则,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
4.法治原则,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哪些法律部门?实体法律部门:
1.宪法相关法,宪法相关法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调整国家政治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原则方面的法律;
2.民法商法,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商法遵循民法的基本原则,同时秉承保障商事交易交流,等价有偿,便捷安全等原则;
3.行政法,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的授予,行政权的行使以及对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调整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因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关系,遵循职权法定,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有效监督等原则,既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注重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4.经济法,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和宏观的调控的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旨在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遵循公平和谐与国家适度干预原则,通过国家和社会积极履行责任,对劳动者,失业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以及其他需要扶助的特殊人群的权益提供必要的保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6.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是公民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程序法律部门:
1.诉讼法,规范国家司法机关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2.非诉讼程序法,规范仲裁机构或调解组织解决社会纠纷的法律规范。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一、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社会实践。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思修复习提纲》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修复习提纲》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思修复习提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