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古诗赏析练习题答案作文 古诗鉴赏题加答案文案

2019-03-12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古诗赏析练习题答案作文 古诗鉴赏题加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诗赏析练习题答案作文  古诗鉴赏题加答案文案

古诗赏析练习题答案作文 古诗鉴赏题加答案文案:

一、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
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荣,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
八、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仅写出了枫叶之繁茂,而且表现了思妇望君的急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
九、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解】雪:指梨花。
1、除了以“雪”比喻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绘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的?
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回答),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洁白以及繁盛。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
十、
(一)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2、想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美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为什么?
1、答: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2、答:“落”字更有表现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答:柳条、藤蔓、黄莺。
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1、答:淡白、深青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1、答:院内院外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
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的复杂心情。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夜雪的?
1、答:触觉、视觉、听觉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答:孤寂凄冷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1、答:表现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寄托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现水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答:高直、陡险
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要做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古诗赏析练习题答案作文 古诗鉴赏题加答案文案:

(完整版)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1.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
2.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社日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5.宿甘露寺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的描写,作用有二,它们是
2.“银山”是比喻的说法,它是指
3.全诗写景有什么特色?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怀?
6.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7.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的是春天晚暮之景,由于天色阴沉,所以这一景的特点是的,孤舟夜泊,反映出诗人的心情是的,这就是景情相生的道理。
8.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1.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
2.全诗将、、、四种自然景色及沁人心脾的芰荷香味与作者所在的南楼一起化成优美无比的清凉意境。可见其时作者的心情是。
9.过分水岭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爰一夜声。
1.全诗描写的对象是而“”一词总领全诗,堪为“诗眼”。
2.试说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自己真切感受的?
10.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11.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2.次北固山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1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14.题君山唐·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麻姑即仙姑
本诗是怎样表现君山神奇和灵秀的?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附录两首同题材诗
望洞庭湖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浑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5.溪居即事唐·崔道融
篙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村有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即事”是个饶有情趣的小故事,试简述之。“去却关”又写出了什么呢?
16.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怎样的意趣?
17.水槛遣心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最传神的是哪一联?联系全诗试作评说。
18.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请分项说出这幅画的特色。
19.山中留客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几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0.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名句,试描绘出它所写的景色。
21.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如果把首句中的“铺”改成“照”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2.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秋天江畔日暮时分的绚丽画卷和初夜宁静安详的柔美景色外,还有一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那是什么?它反映出什么?
22.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样的世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
二.赠友别离诗
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习见的事。这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离别时人物的言语、行为和神情,创造一种情境,表现深厚情感。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还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朋友关切的。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感人至深。
23.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颈联中的“语”指的是,“暮天钟”的意思是
反映了。
3.从全诗内容看,每一联可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它们依次是、、
、。
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2.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何特点?
25.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指表亲,卢纶是司空曙的表弟。
这首诗写“喜”,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人评论也认为,悲喜之情,正反相生。请结合全诗就此作简要赏析。
26.和练秀才杨柳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曲尘丝,指象酒曲那样微黄的柳枝长条。
1.这一首送别诗,第二句是谁对谁说的?意思是
2.第三、四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诗人喻己的本体是。喻友(送者)的本体是。
3.以上两句化无情物为有情物,生动地表现了感情。
27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
28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29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门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清佩: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器。走路时会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30武昌阻风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着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由“无穷归思”写到“忘却愁”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手法叫什么?试分析诗人这样写的目的和意义。
3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二句写景,它与送客有何联系?
三.思乡怀人诗
亲情、爱情、友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代男青年因求学、干名,或戍边、经商而羁旅他乡是常事,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思亲怀人的作品。其艺术手法大体和离别诗相近。
32.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最后一句描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细节,联系全诗,简述诗人为何“又开封”?
2.宋人王安石评此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奇崛”指的是“艰辛”又是指。
3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
2.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
34.夜雪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
2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35..乡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人言诗人的乡思之情尽在一“望”字中。请谈谈你的理解。
36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为何“泪不干”?联系全诗试作解说。
37.旅次朔方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又是为三、四句抒情作品铺垫的。
1.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
2.从“却望并州是故乡”看,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38.月夜唐·杜甫
夜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
李诗“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与杜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简要评析它们在艺术手法和表达感情方面的共同点。
四、咏物感怀诗
咏物诗,是指把大自然的某一事物作为诗的描写对象,但诗人的本意并非只歌咏事物,而是借被歌咏的对象,寄托自己的志向、人格和情趣,或由景物引发理性思考,揭示某种生活的哲理。托物言志或寄情于物,便是这类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的思想情感又往往与被歌咏的对象有关,因为许多事物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内涵,这一点在前文已述。
39.早梅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第一句写梅花用“白玉条”作比,意在表现什么?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会有“疑”呢?简说其中的原因。
3.分条说出此诗中作者意在表现“早梅”什么样的品格?
40.北陂杏花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①②。
2.第三句“纵被”一词表明,下面都是诗人由眼前景引发的联想,其作用是
3.简要说说后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寄托着作者怎样感情?
41.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用桃杏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蒸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第一句写白梅生长的环境,意在表现梅花。
2.第二句运用手法,进一步写梅花。
3.三、四句是写的想象之景,诗人借梅写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42.题竹石画(其二)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运用了的手法,名是写竹,却是形象的化身。
2.全诗表现竹的品质主要有:①②③。
43.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一、二两句里“未有”“初惊”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三、四句写春雪是新奇之笔。试简述其在抒发感情和结构全诗上的奇妙之处。。
44.牡丹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1此诗作于1136年,距徽、钦二帝被虏已10年。
2伊、洛皆为水名,是黄河支流。借指诗人故乡。
联系上述注释,试评说诗人“看牡丹”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45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是诗为作者客住洛阳撰《通鉴》时所作。
1.联系作者经历,解说三、四两句隐含的诗人的心志。
2.试简说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46春日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古诗赏析练习题答案作文 古诗鉴赏题加答案文案:

登飞来峰对比阅读
1、对两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甲文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文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A、《登飞来峰》后两句通过用典直抒胸臆,浮云用来借指奸邪小人。
B、《宿甘露寺僧舍》中的“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
C、“千寻”极言塔之高,“万壑”极言山谷之多,两首诗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D、甲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远大的理想抱负,乙诗后两句想象奇特意境柔美
2.甲文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文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对两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B、《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进而得出人生启示:观察问题需客观全面。
C、两首诗都是写景七绝,在立意、谋篇、炼句上不仅相通,而且巧合。
D、在表达技巧上,《登飞来峰》借写景畅言事理,字字入微;《题西林壁》借写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
《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
1、甲文、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文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江雪》中的千山、万径言空间之广,《登幽州台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道尽历史,一段未来。
B、两首诗都是先小后大,前者先写千山万径,然后将镜头拉回到江心的蓑笠翁,后者先写前后历史u,
C、《江雪》前三句未提雪字,但崇山峻岭无飞鸟,众多道路无人迹,结尾寒江雪三字映射出处处是血,厚重寒冷,寂静无比。
D、《登幽州台歌》传达出一种天地之大却无人赏识自己的无奈-----今生壮志难酬,怎能不怆然涕下?
《己亥杂诗》比较阅读
1、甲诗: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诗: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天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释:(1)那:即“哪”(2)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3)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4)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5)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6)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兴建五年诸葛亮出兵罚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
(7)堪:能够。(8)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比相上下,难分伯仲高低。
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用浩荡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用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脱离官场,仍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志向。
B:乙诗颔联将叙事、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概括了25年前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而复得的事。
C:乙诗用典明志,借古讽今,借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讽喻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行为。
D:甲诗和乙诗表达的共同感情是忧,此外,甲诗表达了喜的感情,乙诗表达了愤的感情。
2、甲诗: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诗:新雷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落红是诗人自比,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
B:造物无言却有情一句,诗人将人的情感和思想赋予在大自然上。
C:千红万紫描绘了诗人眼前百花开放的美好春光,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
D:《新雷》以自然喻人事,寄托诗人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
《游山西村》比较阅读
1、甲文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文过山农家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1)此诗是六言绝句(2)嗔:嫌怨(3)焙用微火烘。
2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游山西村》的尾联中,诗人表达了渴望乘着月色随时到古风犹存的农家串门的愿望。
B、《过山农家》首句未出现“山”字而是用与山景相关的“板桥”、“泉水”烘托出山行的环境。
C、陆游对箫鼓追随和顾诗对“焙茶”“晒谷”的描写,都再现了农民们劳动的热闹场景。
D、陆诗描绘生动逼真,对仗工整,语言明白晓畅;顾诗具有格调明朗、节奏轻快的艺术风格。
登飞来峰比较阅读答案:1、D意境柔美是错误的2、D应该是《题西林壁》借写景畅言事理,字字入微;《登飞来峰》借写景抒发壮怀,句句入扣。
《登幽州台歌》比较阅读答案:1、B、、两首诗都是先大后小。
己亥杂诗比较阅读答案:1、B,没有议论2、C、还没有百花开放,只是安排着。
《游山西村》比较阅读答案:C、箫鼓追随不是劳动的场面。

古诗赏析练习题答案作文 古诗鉴赏题加答案文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240题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诗中蕴涵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揭示了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且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诗中“,。”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
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的哲理。(即含义)
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诗中含典故的诗句是:,。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遭遇?
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作简要品析。
10、第一联作者通过“”和“”这些富有色彩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之情。
11、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其哲理是什么?
12、诗的颔联中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对该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惆怅之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14、诗中表现哲理性思考的名句是:,。
15、古诗中的一些诗句被后人赋予了新意,本诗中被赋予“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新意的千古名句是,。
16、这首诗中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其中表达的感情。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义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18、从这首诗的题目看,本诗是作者为酬答的赠诗而作,说说依据。诗中哪一句能够说明这一点?
19、结合全诗,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说表达的意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1、本诗形式是言诗。题目中“酬”的意思是,是作此诗答谢白居易在扬州酒宴上写的一首《》的。
二、《赤壁》
1、诗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
2、诗中表达作者对赤壁之战胜负的看法的句子是:,。
3、诗中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到句子是,。
4、诗中用,。两句别出心裁地把孙刘联军的胜利形象化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
5、诗中蕴涵机遇造人,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
7、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8、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9、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这首诗属于哪一类?它突出特点是什么?
10、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深刻含义的理解。
11、这首诗与三国故事有关,“东风”指
12、结尾两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13、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了解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14、本诗中“折戟”“二乔不曾被捉”这样的“小物”“小事”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5、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16、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
17、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过零丁洋》
1、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2、诗中表达自己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
3、表明作者以死明志决心的千古名句是:,。
4、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文天祥的,.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笔下的,的奉献精神.
5、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诗人的,。
我们看到了仁人志士对“生死”说作出的最简单而又最精辟的诠释。
6、从语言形象性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诗: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常常被人引用、赞赏。请选一角度,谈谈其中的原因。
8、诗中第二联,在写作上运用对偶、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以“雨打萍”比喻。
9、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别云间(夏完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零丁洋》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云间》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10、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11、诗中巧妙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溶入两处地名,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险的句子是:,。
12、“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雨打萍”比喻:。
1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14、品读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题目“过零丁洋”,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B.颔联运用比喻和对偶,写国势的危急和诗人身世的坎坷。
C.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D.这首诗融叙事、说明、描写于一体,纵论古今,慷慨激昂,表现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
15、用你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18、诗的颔联通过和两个自然景物,以形象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颈联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了诗人的心情。
19、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怎样的生死观?
20、分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以联的巧妙之处。
21、请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3、一二句是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和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余。
24、文天祥拒绝降元,在生死关头,他唱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歌,请对这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作点赏析。
25、诗中的“辛苦”“浮沉”写出了诗人的身世,“寥落”写出了诗人复兴之路上的之情。
26、“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诗句表达的情感和形式上加以赏析。
2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句中,前后两个“惶恐”与“零丁”的意思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28、中国历史上像文天祥这样“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请举一位并简述其事迹。
29、本诗与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比较,在抒情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各不相同,本诗侧重,《己亥杂诗》侧重。(每处只填2字)
30、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大丈夫呢?当他面对死亡威胁时,要有诗人那样的英雄气概。当他面对个人得失时,要有范仲淹所推崇的,的开阔胸襟。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词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2、词中表达出普天下离别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3、这首诗的小序使我们了解到什么?
4、词的下阙,从的自然变化,联系的世事迁移,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慨
5、表现作者希求远离现实而终究舍不得,热爱人间生活的语是
6、“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简要赏析)
7、词中表达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美句是:,
,。
8、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9、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有关“酒”的古诗句也很常见。苏轼中秋夜举杯邀月,浅唱:,;可谓万般惆怅;弃疾酒酣梦忆,高歌:,真是雄豪壮美;范仲淹思家忧国,低吟:,感慨发白泪垂。
10、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11、谈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名句的理解。
1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思想感情)?
13、本词中一共有几问?问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写出句子)
14、有人说这首中秋怀人之作,终篇浸透着离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15、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的意义。
16、词的上阙抒写了词人的迷茫和矛盾。“我欲乘风归去”抒写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达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句富有哲理,请谈谈你的认识。
1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19、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出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21、有人就此词上阕内容写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下联:
22、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
23、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了思念亲人思想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4、词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是:,。
25、词的上片意写,下片写。词中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26、全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7、简要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8、月常常入诗。诗人词中,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结语:《古诗赏析练习题答案》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古诗赏析练习题答案》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古诗赏析练习题答案》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