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作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二文案

2019-03-12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作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二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作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二文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作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二文案:

一、科举教育
1、科举制度概说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高压渣油泵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
【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齿轮式渣油泵、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GZYB高精度齿轮泵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ZYB渣油齿轮泵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高压齿轮油泵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二十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ě)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2CY系列齿轮油泵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2CY系列齿轮泵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2CY型齿轮泵外形及安装尺寸、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2CY系列不锈钢齿轮泵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2CY输油泵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KCB齿轮油泵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KCB铜齿轮泵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KCB不锈钢齿轮泵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4、古代学校KCB齿轮油泵安装尺寸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xiáng】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ZYB齿轮油泵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齿轮油泵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齿轮泵KCB-200
【国子监】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ZYB-B高压渣油泵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ZYB可调式渣油泵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5、古代学官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ZYB-33.3A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ZYB齿轮渣油泵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ZYB-B型可调式渣油泵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ZYB系列渣油泵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二、风俗礼仪
1、古代节日习俗
ZYB可调压渣油泵
【元旦】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ZYB型增压渣油泵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宋朱淑真《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TYB可调压式齿轮泵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搅拌站渣油泵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可调式渣油齿轮泵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ZYB重油煤焦油专用泵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ZYB煤焦油泵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ZYB煤焦油泵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ZYB重油泵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2、古代礼仪
【伯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煤焦油泵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ZYB煤焦油泵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ZYB煤焦油泵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ZYB燃烧器煤焦油泵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沥青拌合站重油泵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BRY风冷离心导热油泵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高温导热油泵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高温导热油泵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立式导热油泵不敬。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RCB系列高温热油泵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BRY型风冷式热油泵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离心式热油泵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作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二文案:

一、年龄称谓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另:喜寿:七十七岁;米寿:八十八岁;白寿:九十九岁;茶寿:108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有一副对联涉及科举考试: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三、古代主要节日
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2.劓刑:割鼻子
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5.宫刑:又叫“腐刑”,(司马迁)
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7.大辟:砍头
8.炮烙:将人烧烤死
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1.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①授官:除、拜
②升官:迁、擢
③降官:谪、左迁
④免官:罢、黜
⑤招聘:征、辟
⑥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
⑦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①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②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③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④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⑤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⑥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作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二文案:

(完整word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推荐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常识大全
(一)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各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二)
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
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姑六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22.三教九流
三教:儒、道、释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3.三山五岳
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
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9.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
三国:魏、蜀、吴
31.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绿、蓝
34.三坟五典
三坟:伏羲、神农、黄帝
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35.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三)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棋、书、画
14.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15.书四库:经、史、子、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仲、叔、季
17.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8.五花
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作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二文案:

普通知识,即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古代文学常识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龄称谓
1。孩提:指2—3岁的儿童。
2。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3。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4。黄口:十岁以下。
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7。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8。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
9。而立:男子三十岁。(立,即“立身、立志”)
10。不惑:男子四十岁。(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
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
12。花甲:六十岁。
13。古稀:七十岁。
14。耄耋:八十岁。
15。鲐背之年:九十岁。
16。期颐:一百岁。
地理常识
1。九州,中国的代称。一般指冀州、徐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2。中原,广义上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3。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4。四海,指天下、全国。
5。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6。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7。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
8。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等。
10。扬州,又称广陵、维扬。
11。杭州,又称临安、武林等。
12。苏州,又称姑苏、平江等。
官职变化
1。关于任职授官的:
①任:担当,担任。“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②授:授官,任命。“遣使者持黄金印、赤韨縌,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③除:任命,授职。“除臣洗马。”
④拜;授给官职。“拜亮为丞相。”
⑤征:征召(特指君召臣)。“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
⑥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⑦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荀)彧荐嘉。”
⑧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⑨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不如召甘茂于魏,召公孙显于韩,起樗里子于国。三人者,皆张仪之雠也。”
⑩提:提拔。“然(魏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步夫人卒,追赠皇后。”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2。关于提升职务的:
①擢、升、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擢为后将军。”
②进:用于较高职务。“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③起复:恢复原职务。“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
④超迁、超擢:越级破格提升。“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3。关于调动职务的:
①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调为陇西都尉。”“徙齐王信为楚王。”
②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方进转为博士。数年,迁朔方刺史。”
③出:指出京受任。“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④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⑤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以望之为平原太守。”
4。关于兼职的:
①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范晔)服终,领新蔡太守。”
②摄: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羊舌鲋摄司马。”
③权:临时代职。“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
④假:暂时代理。“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⑤行:代理官职。“太祖行备武将军。“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⑥署:有“代理,暂任”的意思,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⑦护:原官员短期离职,临时守护印信,“护”有“统辖,统率”之意。“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
5。关于降级免职的:
①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免官削爵。”
②放:委任委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③贬、谪:因过失而降级。“贬连州刺史。”“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④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
⑤左迁:降级使用,贬官。“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⑥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⑦致仕:带职退休。


结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