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作文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大全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作文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大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作文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大全文案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作文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大全文案:

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孟子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下 )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是今天成为我们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无愧天地,快乐之枕
每一个不曾快乐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坦坦荡荡,清清明明,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心里汩汩而出。
无愧天地人,就是拥有了快乐之枕。
康德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间道德法则。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君子勇于慎独严己,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
东汉名臣杨震,有人夜半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曰不知?
杨震,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
抵御诱惑,不趋炎热,守住灵魂,砥砺品格;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以良心为人生之塔,以良心为处世之基,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所以在宦官专权吏治混乱的东汉,杨震犹如一脉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掷地有声,永著史册,警戒后人。
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的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善待天地,坚守良知,快乐就永远在。如果每个人躬身自问:怎样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或许那就是我们内心真正要寻找的温柔快乐的人生之枕?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作文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大全文案:

2011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正是沿着“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成长”的命题趋向而设置。“第一乐”,应该说是亲情之乐,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处。可以提炼出观点,健康是福,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生命。与人相处,和谐社会。而此观点正好可以反思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子女结婚后不少都不愿与父母一起住,子女不懂得感恩,人情淡薄了许多。“第二乐”,可以说是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诣在告诉人们要凭良心做事,要诚信做事,要正直做事,做事要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如果人人行事都能诚信正直,那整个世间就充满了温馨和谐。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些制假售假商贩们正是愧对于天,愧对于人。“第三乐”,是说的是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极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孔子说过:“中人以上者,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者,不可以语上也;生而知之者为上,熏染而学者次之,困而学者又次之,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也。”孔子所表达的意思相近于孟子的观点,说明教育者关注教育对象素质的高低,希望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来教育。这也正好与近年许多高校自主招生,争抢优秀生源的事件不谋而合。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教育公平原则也正合广大群众的共同要求和高等教育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迫切希望。我想对于教育的话题,学生应该有话可说的。无愧天地,快乐之枕每一个不曾快乐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坦坦荡荡,清清明明,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心里汩汩而出。无愧天地人,就是拥有了快乐之枕。康德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间道德法则。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君子勇于慎独严己,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东汉名臣杨震,有人夜半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曰不知?杨震,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抵御诱惑,不趋炎热,守住灵魂,砥砺品格;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以良心为人生之塔,以良心为处世之基,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所以在宦官专权吏治混乱的东汉,杨震犹如一脉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掷地有声,永著史册,警戒后人。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的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善待天地,坚守良知,快乐就永远在。如果每个人躬身自问:怎样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或许那就是我们内心真正要寻找的温柔快乐的人生之枕?!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作文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大全文案:

2011年江西卷高考作文考题解读及阅卷发现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下 )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江西卷2011年的作文题,在某些方面延续了2010年的命题思路,依然是材料作文,依然限制文体,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所供材料来自选修教材 先秦诸子选读 中 有教无类 一课的课后讨论题 孟子?尽心下 中的一段引文,删去了一前一后两处,保留了其中三句。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又是人教版教材写作版块“表达交流”的训练重点。以上两点体现了江西卷更彻底地回归教材的命题倾向。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民性物欲狂欢的时代,从东部到西部,从有产到无产,人们无限追求物欲,又身不由己地陷入极度的精神贫困中。一些人罔顾亲情,欺世盗名;一些人没有了道德底线,没有了信仰。当生活失去了它的本真意义时,作为自然和社会的人,也就难有真正的快乐。在现实的挤压下,我们是呵护心灵保有快乐,还是张扬物欲失去本真?于是,“顺应心灵的需求,回归到一种简单快乐、至明至静的澄澈生命状态”已经成为一种集体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命题者意在关注社会缺失,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以上是高考作文立足现实、贴近生活的体现。
所选材料有三句话,涵盖了人生之乐的三个不同方面。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指向的是亲情之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指向的是正直为人之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指向的是教育之乐。
材料的三个句子,每句都包含因果关系。“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就意味着父母、兄弟等亲人平安健康,意味着我们的人生不缺亲情;因为不缺亲情,所以我们快乐。“二乐”无愧无怍意味着我们正直坦荡为人;因为正直坦荡为人,所以我们不算计、不焦虑、不忧戚,活得心安理得,活得快乐。但是,一个人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正直坦荡,却不一定能做到慎独,只有慎独的人才是无愧无怍的。因此光写不愧于人是不对的,还得无愧于天地。“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因为我们可以与其叙志,与其互学,为其传道授业解惑,故而感觉到快乐。这里的“英才”不能片面理解为精英教育、英才教育。在老师眼中,只要是求学上进的人,都是英才。这就要求写作一定要完成由亲情、无愧无怍、教育这个因到“乐”这个果的转换。只有完成了这样一个论证过程,落到了“乐”这个点上,文章才算扣紧了题意。阅卷老师看到最后,就是看你“乐”了没有。所以,脱离了“乐”来空谈问心无愧、正直孝道、教育体制就是偏题了。
材料后的话“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的一乐作文”,并非写作要求,只是用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情怀。
这是一道三选一的作文题,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足以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要求只能写记叙文和议论文,又有一定的限制性。
近几年,江西命题者可谓煞费苦心,坚持限制性原则,以纠正文体意识不清、模式化作文之风,纠正套作、宿构之风。此次阅卷,发现这种苦心终于有所收获,纠偏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成效。学生的文体意识逐渐加强;开始在材料的选取和内容的充实上下工夫,在夯实写作功底上下工夫;作文逐渐走向抒写真性情的良好方向。
1学生的文体意识在增强
针对高中生无文体意识或文体意识不强的弊病,江西省近几年一直在纠偏,2009年要求就兽首拍卖一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必须写议论文。2010年要求以“找回童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今年则要求围绕孟子“三乐”中的“某一乐”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为较好地落实命题者意图,近几年,阅卷组在制定评分细则时都对文体提出了相应的评分要求。
命题和阅卷的合力,终于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警示作用,中学对文体意识的强调做得越来越好了。阅卷中,我们发现,学生能较好地根据文体确定文章结构,之前的“四不像”作文基本没有,文体特征不强的作文也很少。
2作文模式化的现象在减少
早些年,缺乏限制的话题作文盛行全国,学生投机取巧,弄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获取高分。比如开头来几个排比句、写个题记以显得自己有文化,弄个小标题以求新颖,模式化现象严重。当然并非有这些就不好,但往往是为形式而形式,没有在内容的充实上下工夫,形式和内容严重不符,舍本逐末。
近几年,江西省高考命题往往只给一个极小的切入点进去,让宿构、花哨者无从下手。高考阅卷组秉承命题者意图,对作文模式化的现象予以纠偏。
今年阅卷,我们发现学生习作中题记、小标题、三两个排比段等模式化明显减少。
3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在增多
今年高考作文的文体要求是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我们发现,学生所用的素材虽然还有一些老旧的嫌疑,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明显增多了,作文鲜活起来了。下面是一篇写亲情之乐的作文片段。
药家鑫不尊重别人的平常幸福,将一个年轻的生命毁于自己的利刃之下,酿成别人家庭的悲剧,他自己不仅失去那看似寻常却极其宝贵的天伦之乐,他的灵魂也必在地狱因为他人斥骂而哭泣。而香港义工黄福荣,为了众多孩子的平常之乐,在玉树灾区援救过程中死于余震的废墟。他敬重生命的平常之乐,虽离我们而去,却赢得了被尊敬的精神之乐,他的灵魂将在天堂微笑。
天伦之乐虽是平常,但一旦失去将是无可挽回。而一些企业竟然无视国家法律,不顾消费者对平常天伦的基本追求,对他人的平凡之乐毫无敬畏,于是“毒奶粉”、“瘦肉精”、“健美猪”、“塑化剂”等事件频频出现,这样的企业又何能长久发展,这些经营者又良心何在?
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药家鑫、黄福荣、毒奶粉、瘦肉精、健美猪、塑化剂等社会热点人物和事件,反映学生在高考作文命题立足现实、贴近生活的方向指引下,开始关注现实生活,走向理性思维的趋向。
4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强化审题训练。教会学生全面审读材料,不漏掉任何信息,用逐字逐词分析法来明确作文题目中所规定的写作要求,一定要读透材料再下笔。要知道,材料中的每个字都是审题立意的信息,每个要求都是阅卷评分的依据。审题时切忌寻章摘句、从材料的碎片出发造成断章取义、片面理解,从而偏离题意。
(2)不要忽略标题传递信息的功能。考场作文不同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讲究立意含蓄、语言含蓄。考场作文则“文贵明”。而标题是文眼,标题一定要用点明主旨的词句。如,今年高考作文,凡是标题中出现了“乐”字的,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这个学生审题立意正确。
(3)首段不要说那么多的废话。如:我天生不是叙述的胚子,所以文笔也比较乱。我对材料虽不全懂,但也略知一二。对那二“乐”我不是很懂,我只知道教育。爸爸(或妈妈或爷爷)说过什么什么(总把他们的话奉为经典)。
(4)不要堆砌诗句,让人找不到主旨,不是使用优美的语句就能得高分。
(5)不要去虚构故事,因为多数人的写作水平不够高,且主旨太含蓄不易被发现。
(6)不要目中无命题老师提出相反的观点:多灾多患是好事。
(7)首尾不滥用排比句凑字数,认为只要有七百字就是合格的作文。这些和主旨无多大关联的排比句基本会被作为无效文字剔除。
(8)不能无限拉升主旨:由亲情想到国家之情或民族之情或人类之情或宇宙之情。
(9)景物描写不能用于议论文。
(10)不能照抄大小现代文阅读材料。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作文 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大全文案:

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评析
一、试题展现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尽心下 )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二、三种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阅卷所碰到的作文中,基本上不存在无话可说的情况,但三种偏题或跑题的作文很多:
一是大谈父母如何关爱自己。有的甚至罗列几件感人的事就结束,不适当地议论抒情,一般在35分左右。
二是没有突出“乐”的主题。即单纯地罗列一些“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事例,如屈原投江、陶潜退隐、李白远游、苏轼被贬、苏武不屈节、文天祥抗降、林则徐禁烟等,不去分析他们的举动为什么就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他们的举动带来哪些(或为什么有)乐。这类作文给的分一般在45分以下。
三是教育之乐的概念不清,导致写作方向出错。很多考生把教育之乐(教师的乐)错误地理解为学生求学或学习知识的乐趣,把英才当作天才或精英。有的考生写教育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或对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的考生回忆自己求学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乐趣,有的考生甚至怀念自己的小学或初中老师如何关心自己,这些都属于跑题的作文,都在及格分(30分)以下。
三、评阅标准与评改切入点
江西的大作文由以往的60分改为今年的50分。与往年一样在电脑上阅卷,实行“二评三仲裁制”,即每份试卷都随机由两个老师改,超过5分(含5分)的差值,则由第三个老师仲裁。要求“一把尺子量到底”。在具体的评阅操作中,有五个切入点,然后根据语法、结构等方面上下浮动:
① 25分切入点:其中没有“三乐选一乐”而另起炉灶的,或“三乐”全部收入文中的,或少于500字的皆在25分之下;500至700字而结构完整的在25至30分之间。
② 30分切入点:写“三乐”中的“一乐”,未突出“乐”,主题、结构、语言具备记叙文或议论文的基本形式与要求的。
③ 35分切入点:写“三乐”中的“一乐”,未突出“乐”,具备明显的文体特点,且主题比较集中或明确,事例基本恰当,或有恰当事例而没有分析,结构与语言尚可的。
④ 40分切入点:写“三乐”中的“一乐”,点出“乐”的旨向,但没有突出“乐”的主题,具备明显的文体特点,且主题集中,观点明确,事例恰当;或有恰当事例而没有分析,结构与语言比较优美的。
⑤ 45分切入点:围绕“乐”来写,并突出“乐”的主旨;主旨集中,观点鲜明,结构精致,语言优美的。
客观地讲,这些评分细则应该是非常公正公平的,并非是传说中的“屠宰场”。同时,具体操作中,要求拉开差距,对于不合要求的作文,严格在标准线下;对于优秀的作文,勇于打高分,甚至满分,从而真正起到选拔性的作用。
四、满分作文片断欣赏
满分作文并非“十全十美”的作文,对于在短短一小时左右写出考场作文,要求完美无瑕也是不科学的,只要是立意深刻或新颖、结构完整或精致、语言优美或文采斐然的作文一般都会给满分(高分),下面是满分标杆作文 乐在无愧于天地 的片段:
“至圣先师”孔子曾为我们留下一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确,富贵无法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快乐,一个人要想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唯有无愧于天地,坦荡一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被孟子视为“三乐”之一。当你的心胸能坦然地向天地敞开时,笑看云卷云舒,不亦乐哉。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用不义的手段来牟取物质上的肤浅的快乐,而内心时时在谴责中度日,是无法快乐的,这样的人生简直是一种煎熬。谨记孔老夫子的告诫,顶天立地生活,每日坦然地仰天俯地,即使清贫会折磨你的肉体,也无法驱逐你精神的快乐。因此,乐在无愧于天地。
无愧于天地,在快乐中坚持自我。“人在做,天在看。”中国首善陈光标如是说。高调捐款使他遭受了一系列劈头而来的“箭镞”,他却依然坚持善行。他表明自己的高调是为了呼吁更多的爱心。因此,他坚持自我,在无愧于天地的快乐之中依然忍受着诟骂与误解。坚持自我的勇气,亦源于无愧于天地的快乐。
点评:本文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文章首先从孔子名言开篇,明确提出唯有坦荡一生才能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接着对“乐在无愧于天地”的内涵作具体的诠释,然后进一步分别从“迎来成功的信念”、“坚持自我”和“追名逐利”三方面论证其必要性。事例贴切,正反说理,逐层分析,非常雄辩地论证了“乐在无愧于天地”。
五、满分的理由与体会
满分作文并不是十全十美、毫无瑕疵的作文。作为评卷老师,笔者随机挑了20来篇满分作文进行研究,发现要想作文得高分,一般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 优美的书写与洁净的卷面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要么工整,要么遒劲有力,要么老练有型,要令人爱不释手。满分作文的阅卷时间均在120秒以上,而那些书写潦草零乱的常常以30分左右被“秒杀”,可惜!② 正确的立意与新颖的标题让阅卷老师眼前一动。如“扯上快乐的衣角”、“无愧天地,自得其乐”等。③ 优美的语言与严谨思辨的分析让阅卷老师高分切入。④ 完整的结构与响亮的结尾让阅卷老师坚定“加码”。
大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为一个评卷老师,我想说的是:“汝欲得高分,工夫在课内外。”在课堂内,认真领会并掌握老师所讲的审题、立意、构思等基本方法;在课堂外,多读书,多思考,多积累,多关注时事新闻等。课堂内的工夫让你的作文很规范,文体性强,审题立意时不跑题、偏题;课堂外的功夫,让你的作文立意更加新颖高远,材料更加鲜活与典雅,语言更加灵动与优美。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2011年江西作文题目》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