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论语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作文 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翻译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论语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作文 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翻译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论语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作文  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翻译文案

论语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作文 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翻译文案:

【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1)就:靠近、看齐。
(2)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3)正:匡正、端正。
【解释翻译】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能够说是好学了。”
这个章是夫子为我们讲什么是好学。君子是好学之人,好学从哪里能看到?它是什么样的一种表现?这里给我们讲到四个方面:第一,『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第二是『敏于事』;第三是『慎于言』;第四,『就有道而正焉』。这四个方面才称为好学。
朱子解释说:「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人为什么会不求安饱?一般人哪个不求这个?都想着吃好一点,吃饱一点,生活起居安稳一点,舒服一点,凡人都希望这个。为什么君子不求安饱?原因就在于他有志向,他志向高远,他志向不在衣食饱暖,而在于求圣求贤、他求道,志于道,所以他没那个功夫去想自己能不能安饱。「不暇及也」就是没有这个时间,没有这个精力去想。为什么?全副精力都在求学求道。所以君子所求的,比那个饮食、起居、饱暖物质的生活要重要,所以能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能专心求学。
「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这是朱子说的,「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君子做事要敏捷。当然事先要审虑周详,不是说做事就贪快。一味的求快,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那叫鲁莽,不是这里讲的「敏于事」。君子这里讲的敏捷,他是做事在审虑周详的基础上,做得又快又好。这是他力行,补充自己不足之处。所以君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到认真圆满。为什么?因为他有求道的心。求道在于什么?日常生活中行仁,所谓修道以仁。道在哪?落实到生活中,表现就是仁。仁者爱人,因为他爱别人,所以为别人服务一定是做得又好又快,绝不会马虎,绝不会应付了事。他会认认真真做好他本职的工作,无论事情大小、巨细,统统要做到认真圆满。
「慎于言」,这是君子讲话谨慎,不会乱说话,「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讲话,他没有废话,没有闲话,非要讲的时候才讲,平时守默,他沉默。一个人老讲话,他心往外跑,反而他心不定,不定就没有智慧,所以他做事也就不能够做得很周详,往往会出一些漏子。所以想要敏于事,这慎于言也是很重要。所说的话,一定是守信,而且是合乎道义。
朱子底下又说:「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则可谓好学矣。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君子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够了没有?还是不够。如果只满足到这个层,那就是自满了。君子求道,不敢自满,不敢自以为是。他还要去有道之人那里去学习,也就是亲近仁者,亲近善知识。「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仅仅做到前面几条,他不去学习,不去亲近善知识,那只能说他力行做得好。但是《弟子规》上也讲,「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他任由自己的意思去做,那难免也会做出一些错误来,而且他的境界没有办法提升,因为他满足在那里。所以君子,真正好学的,必定是到有道之人那里去学习,「以正其是非」,知道什么是是,什么是非。这个是,是该做的,非是不该做的。这里头就无限的深广,乃至一举念,一动心,我们都要懂得里面的是非善恶。所以,随着我们境界持续提升,我们是非善恶的标准也在持续提升。
如果不是真正有道之人,他怎么能为我们这样开解得很细致?甚至说古圣先贤的教诲,也是随着我们持续的提升境界,又有新的理解。就譬如说《论语》,我们小学的时候读,跟中学的时候读,跟在大学的时候读,那个境界不一样,理解不一样。同样是孔老夫子讲的话,不过我们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到现在我们的理解又不一样。我现在是跟着我们恩师净老学习十几年,有这样的一种水平去理解《论语》,比我在小学的时候读到这个《论语》,那要高得很多了。所以,是非的标准也是随着我们修学的功夫提升、境界提升,它又有新的意思。所以不能够自满。《大学》里面讲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天要进步,这是真的好学,叫学而不厌。厌是满足,学没有满足的。
我们去请教有道之人,这个道讲的是什么?「事物当然之理」,这叫道。当然是自不过然,不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种理,人所共同遵守,共同认同的。为什么?因为人人本性中都具足了道,道非从外来,本性本来具足,所以人们都会认同它。真正有道之人,必定是他见得本性,他跟道合一,所以所说的、所行的,无不符合道,这叫有修有证的人。真正找有修有证的人太难了,现在你上哪找?真正有修有证的人他也不会做广告告诉你,所以找不到。怎么办?我们找有修有学的人,他真正这么学习圣贤之道,也真正在落实,这种人就已经很难得了。我们向他去请教,我们的疑问去请问他,请求他指正,这叫「就有道而正焉」。那我们必定是「德日进,过日少」,持续在提升自己。
朱子还引尹氏,尹氏是尹彦明,程颐的弟子,尹氏的话讲到:「君子之学,能是四者,可谓笃志力行者矣。然不取正于有道,未免有差。」他讲到君子的学问,能够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这四方面,也可谓笃志力行者,他真正是在用功的做,努力的在力行圣贤之道。但是如果不去有道之人那里去求学,那也是「有差」,还是不足。所以什么叫好学?要这章里面所说的全部做到,才叫做好学。
蕅益大师在解释这章里面,他有点睛之笔。他说:「敏事,如颜子之请事斯语。惟此一事,更非余事也。」这话讲得真叫直截了当。君子敏于事,在什么事上敏捷?蕅益大师举出颜回「请事斯语」。这「请事斯语」出在哪一章?是「颜渊问仁」那章。颜回有一天向孔老夫子请教什么是仁,夫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为仁就是行仁,如何行仁?你能克己复礼就是行仁。夫子告诉他,「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你能够克己复礼,就在当下克己复礼,天下就归仁。归仁,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和谐世界。
怎么样构建和谐世界?自己克己复礼,你就能修身,就能齐家,就治国平天下,这叫「天下归仁」。然后告诉他,「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桩事情是自己的事,分内的事,跟外面无关。颜回听懂了,颜回去请教,「请问其目」,那我如何去落实,你给我具体的方法。夫子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你看,处处都符合礼,真叫克己复礼。我们一言、一动、一瞻视、一耳闻,全都要跟礼相对应,全都要符合圣贤的教导。颜回听到夫子跟他这么一说,马上讲:「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说我虽然不聪敏,但是我一定按照您老人家所说的去做,「请事斯语」。斯语就是您说的这个话,我一定去做,一定落实,依教奉行。所以颜回他自己是自谦了,说「回虽不敏」,他其实真正是敏,「敏于事」。
所以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这「敏于事」就是一件事,什么事?「请事斯语」,也就是依教奉行。所以好学,具体的来讲,就是完全依照圣贤人讲的话去做,就这桩事情,这就是好学。除了这桩事情以外,「更非余事」,没有别的事。整个圣贤之道,不就是这件事吗?圣贤人说的,应该做的,我们就做,不应该做的,我们绝对不做,这就是好学。
下面又讲慎言,蕅益大师继续给我们讲,「慎言,即所谓仁者其言也讱。从敏事处得来,不是两橛。」这个慎言跟敏事不是两个方面,是同一个事情。慎言具体来讲,就是孔老夫子讲的「仁者其言也讱」。讱是讲话好像很笨拙,很缓慢,这就是慎言。语言尽量的少,心是定的。怎么样得到这样的一个慎言的这种功夫?「从敏事处得来」,敏事就是真正落实圣贤教诲。他的心都是收得住,他的眼睛不是往外看,而是往内收,他只看自己。他不去衡量外面、别人的得失,仅仅衡量自己的善恶。善就保留,恶必定改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样的人哪有这么多话说?他一定是沉默寡言。为什么?他心是静的。话说多了,他一定是心不安,心浮气躁。所以慎言跟敏事不是两橛,就是它不是两个事情,它是一个事情,是一不是二。敏事者必定慎言,慎言者也一定敏事。
下面蕅益大师说,「就正有道,是慕道集义。不求安饱,是箪瓢陋巷家风。非颜子不足以当此,故惟颜子好学。」这讲的话都是直指人心,痛快淋漓。什么叫「就有道而正焉」?就是「慕道集义」。慕道是讲他的心志,志于道,志在圣贤,他所仰慕,所向往的,是成圣成贤,这叫慕道。有道之人未必是在眼前,未必是在世,像孟子他私淑孔子,他跟孔子没有见过面,不过他慕道,真正以孔子为师,他是孔子的私淑弟子,那就是「就有道而正焉」。他学习孔子的书,有不懂的问题,向孔子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请教。他很努力的学习,学得跟孔子很像,所以后人将孔子称为至圣,将孟子称为亚圣,他排第二。也就是说,孟子的成就超过孔子其它的弟子。所以我们称为孔孟孔孟,没有讲孔曾,或者是跟其它弟子连在一起,把孔孟讲在一起。这证明什么?孟子他的成就超过孔子其它弟子。所以,拜老师不一定要在一起。就正如朱子,他私淑程子,也是跟程子没见过面,仅仅跟程子的再传弟子,甚至三传弟子来学习,学习程子的著作,所以后人把他跟程子合在一起,叫程朱理学。这都是什么?真正好学。
所以,「就有道」这个就,是当靠近来讲,这个靠近不一定是他的人,是讲他的学说。那「慕道集义」,集义这个词出自于《孟子·公孙丑篇》,集义就是集合道义。我们天天所做的,都要跟道义相近,相对应。天天集聚起来的就是道义,这就是我们天天都在向圣贤的境界靠拢,这叫「慕道集义」的意思。
「不求安饱」,是君子食不求饱,居不求安,这是颜回的箪瓢陋巷家风。这也是出自于《论语》,颜回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个箪就是用竹子做的小篓,颜回盛饭没有碗,穷,就拿这个小竹篓来做碗。喝水连杯子都没有,用葫芦瓢,居在简陋的巷子里,穷巷子里。你看,过这样清苦的生活,他慕道。能够真正有这样的风范,孔子弟子里面,除颜回以外,其它人真的数不上。所以说「非颜子不足以当此」,孔子心目中哪个弟子学?只有颜回。
这在《论语》里面有讲,鲁哀公有一天问孔子,说你弟子里头哪个学?孔子回答说颜回学,他「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而死,现在就没有了,没有听说过谁还好学了你看看,孔子他心目中好学的标准多么高!所有的弟子里面,就数颜回了。真正做到夫子这个句「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只有颜子能够担当这样的名誉,好学的名誉。
我们现在走上学习圣贤之道,有这样的志向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儒释道都发扬光大,真正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有这样的一种志向,最关键是好学,就是以孔老夫子这个章做我们的标准。我们恩师反复的说,希望真正有传人。说果然有十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就是以担当圣贤弘法家业为己任,发心净修,十年不下山,在儒释道三个根上去落实,三年扎根。把《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都能够落实,还要以《沙弥律仪》这第四个根做我们扎根的第四个条件。然后十年闭门不出,做什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选择一部经,就在这个部经上用功。也就是什么?落实「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真正传承颜子箪瓢陋巷家风。人在清苦的环境里能够立志,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敏于事,我们只做一件事,就是深入经教,认真落实,转自己的观点,把凡夫的观点转成圣贤人的观点。我们闭门不出,斩断一切外缘,这慎言了,不跟外面人接触,不跟外面人讲话。

论语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作文 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翻译文案:

1、\"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2、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
3、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4、苛政猛于虎《论语》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孔子《论语》
6、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论语》
7、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论语》
8、“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论语》
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论语》
10、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孔子《论语》
1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12、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
13、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论语》
1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论语》
15、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论语》
16、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孔子《论语》
17、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论语》
1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9、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
20、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孔子《论语》
21、“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孔子《论语》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23、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论语》
2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论语》
2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孔子《论语》
26、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格高尚的人吗?——孔子《论语》
27、“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孔子《论语》
28、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2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
30、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论语》
31、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32、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
33、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子《论语》
3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5、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36、信者,人君之大宝也《论语》
3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38、\"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论语》\"
3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0、吾日三省吾身——曾子《论语》
41、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
42、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4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44、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
45、不知生,焉知死《论语》
46、“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论语》
47、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孔子《论语》
48、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论语》
4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论语》
50、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
51、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
52、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论语》
53、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论语》
54、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55、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论语》
56、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论语》
57、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孔子《论语》
58、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孔子《论语》
59、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
6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
61、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子《论语》
62、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
63、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64、仁以为己任。《论语》
6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66、仁者寿《论语》
67、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论语》
68、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浴吾所了好《论语》
69、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7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论语》
71、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论语》
72、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论语》
73、\"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论语》\"
74、诗三百,思无邪。《论语》
75、\"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论语》\"
76、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其取。——孔子《论语》
77、君子担心三件事,没有知识,能不担心吗?没有知识却又不去学习,能不担心吗?学习到了知识了,却不落实到行动上能不担心吗?——孔子《论语》
78、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论语》
79、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论语》
80、见贤思齐,见不肖而内自省焉。——孔子《论语》

论语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作文 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翻译文案:

宽则得众。
诗三百,思无邪。
不学礼,无以立
仁以为己任。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其取。
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学而知不足,思而得远虑。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命里没的,强要不得。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色难:(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
子曰:“道听而涂(通“途”)说,德之弃也。”
子曰与人为善取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担心三件事,没有知识,能不担心吗?没有知识却又不去学习,能不担心吗?学习到了知识了,却不落实到行动上能不担心吗?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也。”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主忠信,毋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浴吾所了好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富且贵焉,耻也。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暴虎冯(通“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yù)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这里是时间之海,清风徐来,水落石出,银色的月光下,世界亮如白昼,群山与大海在这澄澈的月光下彼此共鸣,一种潮湿而深沉的气氛,无数的星辰从大海的涛涛白浪中升起,星空显得非常遥远,而我就站立在这海岸边,立在无涯的时间之海尽头,消泯前尘,湮灭往事,我不是我,我不再是我,肉身腐朽,沉鱼已自行落入无涯深渊,只有超物质的精神的我,站在这里,而这里不过是时间的缝隙既没有来路也没有去处,但是奇怪的是我并不绝望
这里的“道”其实也可以说成道德.人类对道德的信仰其实一般有三种境界.第一种,也是最低的境界就是不相信道德会给人带来好处,所以也就不守道德。不相信做好事有好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好人,所以干脆就不做好人。第二种,也是觉大多数人的境界.有淳朴的道德信仰。相信好人有好报。所以谨守道德.第三种境界,也是最高的境界,不相信道德会有预期的好结果,但是即使如此,他仍然还要做个好人,仍然谨守道德,做好事,不求回报。能达到第三种境界人,可谓少之又少.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他才会真正知道,道德就是一个人的天命。是一个人不可回避的义务。做道德的人就是做自己。跟别人无关,跟成功无关,跟功力目的无关.实行道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成全自己.

论语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作文 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翻译文案:

《论语》名言126句(分类整理)
学习之道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有教无类。
8.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君子之道
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君子下达,小人下达。
17.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8.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20.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21.君子思不出其位。
2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7.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8.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9.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0.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
修身之道
3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3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35.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6.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刚隐。
37.(宁武予)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0.听其言而观其行
4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4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3.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44.言必信,行必果。
4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4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7.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4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9.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5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5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2.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53.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54.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5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6.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5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8.(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5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无惧。
60.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61.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3.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中庸之道
64.敬鬼神而远之。
65.过犹不及
66.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69.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忠信、仁德、孝礼…
7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7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7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7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5.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76.礼之用,和为贵
7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78.见危授命,见利思义。
7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0.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81.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82.未见好德如好色
社会、伦理、情感…
83.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
8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85.八佾舞于庭,是可忍,熟不可娇忍也。
8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7.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8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89.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90.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9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9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3.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94.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95.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9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97.未知生,焉知死。
9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99.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00.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10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0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0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0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06.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107.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08.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109.近者悦,远者来。
11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1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13.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1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6.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17.(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死。
118.(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119.(孟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2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12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1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23.割鸡焉用牛刀。
124.小人之过也必文
125.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26.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部分释义参考:
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做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下,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否真正理解、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东西;听到什么的时候,要考虑一下,偏听了没有,轻信了没有;说话处事时,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不论贵贱,自己的态度都得恭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惑惑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一下你自己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要想一下是否取之有道、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得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种种错就错了,追悔已来不及,但将来的一切还是可以预料,还可以努力使事情往好方向发展。
小人之过也必文
一个小人对于自己的过错,总想办法说出一套理由,把过错掩盖起来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君子可以由一句话表现他的智能,也可以由一句话表现出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语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论语名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