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作文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其他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作文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作文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文案

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作文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文案: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z+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b)  (oh)2?8h2o与nh4cl反应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化学能与电能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应: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作文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文案:

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们往往记得感谢身边的人,亲戚、朋友和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但你们是否还记得曾经在烽火岁月里,为了抗战胜利、奋勇杀敌、解放中国而牺牲自己生命的革命者。正是由于他们英勇奋战,换来了今天的大好河山,正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有这样一支队伍,在我的脑海里反复的出现。日本侵华战争时,他们打日军、毙特务、除叛徒,频频出击,撼敌心魄。他们坚持数年的斗争,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写下了中华儿女战争史上的传奇。他们的传奇故事,至今还在神州大地上广为流传。这支队伍名字叫做——铁道游击队。
勇打票车。为了解决当时鲁南军区生活上的困难。铁道游击队经过周密的安排,掌握日伪军票车的情况后,队长刘洪和副队长王强亲自带领下,巧加布局,速战速决,全歼了押车的敌人,取得现款八万多元,并缴获不少武器。整个战斗下来,全队无一人伤亡,光荣的完成的任务,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智毙岗村。岗村是日本军队的高级军官,非常狡猾,诡计多端。他的出现对铁道游击队抗战带来了不少麻烦。深谙“擒贼先擒王”道理的铁道游击队们乔装之后,潜入临城车站,击毙了恶贯满盈而又老奸巨猾的岗村,在撤退时,故意丢下了伪军的军帽,成功地嫁祸于伪军。造成当地伪军全部押解到东北做苦力。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又成功嫁祸于他人,从而引起日伪互斗,真令人不禁感叹他们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机智绝顶啊!
他们的英勇事例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奇袭阎团、周密护送、主动出击等等。我被他们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仿佛生灵其境。十大元帅中的一位将军曾经为他们的安全护送赋了一首诗: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难怪时任一一五十政委罗荣桓在给铁道游击队的嘉奖信中这样写道:“你们就像一把钢刀插入了敌人的胸膛。”这句话是多么的钢强有力啊!
如今我们已经远离了战火硝烟,远离了那段艰苦岁月,但是我们却不能忘记历史上我们曾经遭遇的异族入侵,不能忘记那些为了给我们幸福生活而舍生杀敌的英雄们,不能忘记中华儿女的英勇不屈与浩然正气。《铁道游击队》所记录的那段侵透了血与火的烽火岁月,已经凝固成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永远不能被忘记。打开那本经历了岁月磨砺的优秀作品,看半个世纪以来那些改编的各种形式的作品,那奔涌的激情和不屈的精神便一泻而出,带给我们永远的感动和震撼。
让信念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让思想的烛光点亮我们的灵魂。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们的这支队伍——铁道游击队。

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作文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文案:

不看白不看,一看不得了,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贾里在作者活灵活现的描写下,居然体现出了男生的心声,你看了这本书,你无聊的时候看一伙,你的心就已经被吸进去了,你看了一点,看到好看的你就不会再想玩,只会想继续看下去。
在男生贾里的书里,里面有很多的人物,都很有趣。有贾里、贾梅、鲁智胜、林晓梅等等。林晓梅是非常非常的爱打扮,林晓梅的头发、衣服变来变去。王晓明喜欢来流眼泪,作文都只写几十个字,老师给她打低分,她就哭;贾里很爱面子,尤其是在妹妹贾梅面前更要显得威风。
在男生贾里这本书中有很多好玩的故事,现在我就来讲其中的两个。
贾里的妹妹喜欢一个歌星。恰巧这个歌星要开演唱会。贾梅为了得到买门票的钱又是去打工又是帮父亲抄稿子。使得父亲终于亲自给贾梅买了一张门票。贾里非常希望父亲也送给自己一份礼物。可是父亲却给了贾里一张钢笔字培训班的报名表。对她说你明天开始要去练习钢笔字。你难道希望自己写的字不如妹妹吗?贾里非常嫉妒。心想父母凭什么这么偏心。就和自己的好朋友鲁志胜在演唱会哪天悄悄溜进剧场。结果因为没有买票被人发现而被罚刷厕所。而弄的得狼狈不堪。
生日派对的前一天,传来个可怕的消息:三月六日上午学校要统一进行数学测验——这测验就像是在跟踪他们的生日派对!贾里有些紧张,肯定部分客人将把自己关在家里猛做习题,那陈应达铁杆是那拔“复习大军”的。
这就像是给贾里放了一个手榴弹一样,简直把他要弄得热热闹闹的生日派对给炸成稀巴烂。谁都来不了。可是,你知道怎样了吗?简直没有一个人不来!就连贾里认为他是“复习大军”的陈应达也来了!而且,贾里、鲁智胜、陈应达他们终于把那失落的两剑客变成了三剑客!在生日派对上,大家热闹极了,而且洪裳的打扮都让贾里认不出她是洪裳了!给你看看贾里的惊讶:
天哪!洪裳,她如今哪像什么“肥儿灵”、“卡门”呢!她如果非有外号不可,应该拥有一个“白雪公主”之类的。贾里想起她是他邀请的两个女孩中的一个。
这两个故事好看吗?好看的话就去买这本书吧,我希望大家喜欢看这本书。

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作文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文案:

1、羟基就是氢氧根  看上去都是oh组成的一个整体,其实,羟基是一个基团,它只是物质结构的一部分,不会电离出来。而氢氧根是一个原子团,是一个阴离子,它或强或弱都能电离出来。所以,羟基不等于氢氧根。  例如:c2h5oh中的oh是羟基,不会电离出来;硫酸中有两个oh也是羟基,众所周知,硫酸不可能电离出oh-的。而在naoh、mg(oh)2、fe(oh)3、cu2(oh)2co3中的oh就是离子,能电离出来,因此这里叫氢氧根。  2、fe3+离子是黄色的  众所周知,fecl3溶液是黄色的,但是不是意味着fe3+就是黄色的呢?不是。fe3+对应的碱fe(oh)3是弱碱,它和强酸根离子结合成的盐类将会水解产生红棕色的fe(oh)3。因此浓的fecl3溶液是红棕色的,一般浓度就显黄色,归根结底就是水解生成的fe(oh)3导致的。真正fe3+离子是淡紫色的而不是黄色的。将fe3+溶液加入过量的酸来抑制水解,黄色将褪去。  3、agoh遇水分解  我发现不少人都这么说,其实看溶解性表中agoh一格为“-”就认为是遇水分解,其实不是的。而是agoh的热稳定性极差,室温就能分解,所以在复分解时得到agoh后就马上分解,因而agoh常温下不存在。和水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在低温下进行这个操作,是可以得到agoh这个白色沉淀的。  4、多元含氧酸具体是几元酸看酸中h的个数。  多元酸究竟能电离多少个h+,是要看它结构中有多少个羟基,非羟基的氢是不能电离出来的。如亚磷酸(h3po3),看上去它有三个h,好像是三元酸,但是它的结构中,是有一个h和一个o分别和中心原子直接相连的,而不构成羟基。构成羟基的o和h只有两个。因此h3po3是二元酸。当然,有的还要考虑别的因素,如路易斯酸h3bo3就不能由此来解释。  5、酸式盐溶液呈酸性  表面上看,“酸”式盐溶液当然呈酸性啦,其实不然。到底酸式盐呈什么性,要分情况讨论。如果这是强酸的酸式盐,因为它电离出了大量的h+,而且阴离子不水解,所以强酸的酸式盐溶液一定呈酸性。而弱酸的酸式盐,则要比较它电离出h+的能力和阴离子水解的程度了。如果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较大(如nahco3),则溶液呈碱性;反过来,如果阴离子电离出h+的能力较强(如nah2po4),则溶液呈酸性。  6、h2so4有强氧化性  就这么说就不对,只要在前边加一个“浓”字就对了。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它的氧化性体现在整体的分子上,h2so4中的s6+易得到电子,所以它有强氧化性。而稀h2so4(或so42-)的氧化性几乎没有(连h2s也氧化不了),比h2so3(或so32-)的氧化性还弱得多。这也体现了低价态非金属的含氧酸根的氧化性比高价态的强,和hclo与hclo4的酸性强弱比较一样。所以说h2so4有强氧化性时必须严谨,前面加上“浓”字。  7、盐酸是氯化氢的俗称  看上去,两者的化学式都相同,可能会产生误会,盐酸就是氯化氢的俗称。其实盐酸是混合物,是氯化氢和水的混合物;而氯化氢是纯净物,两者根本不同的。氯化氢溶于水叫做氢氯酸,氢氯酸的俗称就是盐酸了。  8、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  从常见的强碱naoh、koh、ca(oh)2和常见的弱碱fe(oh)3、cu(oh)2来看,似乎易溶于水的碱都是强碱,难溶于水的碱都是弱碱。其实碱的碱性强弱和溶解度无关,其中,易溶于水的碱可别忘了氨水,氨水也是一弱碱。难溶于水的也不一定是弱碱,学过高一元素周期率这一节的都知道,镁和热水反应后滴酚酞变红的,证明mg(oh)2不是弱碱,而是中强碱,但mg(oh)2是难溶的。还有agoh,看ag的金属活动性这么弱,想必agoh一定为很弱的碱。其实不然,通过测定agno3溶液的ph值近中性,也可得知agoh也是一中强碱。  9、写离子方程式时,强电解质一定拆,弱电解质一定不拆  在水溶液中,的确,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肯定拆;而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因此不拆。但是在非水溶液中进行时,或反应体系中水很少时,那就要看情况了。在固相反应时,无论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论这反应的实质是否离子交换实现的,都不能拆。如: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这条方程式全部都不能拆,因此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有的方程式要看具体的反应实质,如浓h2so4和cu反应,尽管浓h2so4的浓度为98%,还有少量水,有部分分子还可以完全电离成h+和so42-,但是这条反应主要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能体现强氧化性的是h2so4分子,所以实质上参加反应的是h2so4分子,所以这条反应中h2so4不能拆。同样,生成的cuso4因水很少,也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所以也不能拆。弱电解质也有拆的时候,因为弱电解质只是相对于水是弱而以,在其他某些溶剂中,也许它就变成了强电解质。如ch3cooh在水中为弱电解质,但在液氨中却为强电解质。在液氨做溶剂时,ch3cooh参加的离子反应,ch3cooh就可以拆。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化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