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卖油翁阅读及答案作文 卖油翁阅读答案作者如何刻画卖油翁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2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卖油翁阅读及答案作文 卖油翁阅读答案作者如何刻画卖油翁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卖油翁阅读及答案作文  卖油翁阅读答案作者如何刻画卖油翁文案

卖油翁阅读及答案作文 卖油翁阅读答案作者如何刻画卖油翁文案:

卖油翁阅读答案
1.陈尧咨向老翁发问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卖油翁的熟能生巧?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
3.“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最后陈尧咨为什么又笑了?谈谈你的理解
他quot;笑quot;,因为老油翁点破他只是熟能生巧罢了,他既是有所领悟,也是自我解嘲,自是神之笔quot;。
quot;传

卖油翁阅读及答案作文 卖油翁阅读答案作者如何刻画卖油翁文案:

卖油翁阅读题
(一)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i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尔安敢轻吾射安
以钱覆其口覆
康肃笑而遣之遣
公亦以此自矜矜
睨之久而不去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以我酌油知之
B.尝射于家圃于我如浮云
C.睨之久而不去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而钱不湿俄而雪骤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你分别谈谈应该如何
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尝射于家圃尝
(2)汝亦知射乎知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置
(4)惟手熟尔惟
2、下列选项与例句中“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例句: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A.睨之久而不去
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康肃笑而遣之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4用三个字揭示陈尧咨的心理变化:
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2分)
(1)睨之久而不去睨
(2)但微颔之颔
6.课文为何对陈尧咨的善射写得简略,而对卖油翁的酌油情况却记叙得较详细?(2分)
(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②睨之久而不去去
③但微颔之颔
④以钱覆其口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译文: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译文:
3、本文通过陈康肃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的道理。(填一成语)(1分)
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2分)
(四)【乙】常羊学射刘基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①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梦,使虞人起⑤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失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①若:你。②田:打猎。③云梦:泽名。④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田猎的官。⑤起:赶起。⑥麋:兽名。麋鹿,即四不像。⑦鹄(hu):天鹅。⑧旃(zhan):赤色曲柄旗。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陈康肃公善射善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无他,但手熟尔。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3.这两篇短文都提到了射箭,但两篇短文所讲的道理不同。你觉得这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2分)
(五)
(甲)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无他,但.手熟尔但:②尔安敢轻.吾射轻:③老翁手.一短柄斧手:④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则:
2.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3分)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
(六)
【乙】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2。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③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楚①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箨射,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选自《纪昌学射》,有删改)
注】①不瞬:不眨眼。②牵挺:织布机的踏板。③眦:眼眶,眼角。④mao):长毛。⑤牖(y0u):窗户。⑥浸:渐渐,逐渐。⑦粹(gan):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尔安敢轻吾射轻
(2)康肃笑而遣之遣
(3)南面而望之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甲文中的陈康肃公、乙文中的纪昌都是善射者,他们在文中表现的性格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3分)
卖油翁答案
(一)答案:
1.(1)放下(2)怎么(3)盖(4)打发5、夸赞6、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2、A
3、(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我也没有别的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4、我把自己的长处看作是一种战胜困难的优势,而不是到处张扬;对于别人的长处,我要学为己用,不能嫉妒。
(二)答案:
1、(1)曾经(2)懂得(3)放置(4)只
2.(2分)A【解析】A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都作为连词,表顺接;B项“而”作为连词,表转折,译为“然而、但是”;C项“而”为连词,表修饰;D项“而”为连词,表转折。故选A项。
3、看见陈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4、矜忿笑
5、(1)“睨”是斜着眼睛看的意思,表现了卖油翁的不在意。
(2)“颔”是点头的意思,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称许。
6、因为本文主要是为了突出卖油翁身手不凡、气定神闲这一智者形象以及通过该故事所要说明的“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告诉我们做人要内敛含蓄、低调不张扬。
(三)答案
1、①放下②离开③点头④盖
2、(1)陈康肃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
(2)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
3、熟能生巧
4、陈康肃因“善射”而“自矜”,知错就改。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四)答案
1、擅长放下
2、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但如果把十片树叶放在那里,能不能射中就不是我能确定的了。
3、甲文: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练习而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乙文:做事要有一个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五)答案:
1、①只②轻视③手持,手拿④竟然,原来
2.答案:示例一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或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示例二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
示例三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含蓄内敛。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
3.答案:示例一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示例二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娴熟技艺和自若神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
示例三擅设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示例四运用映衬(衬托)。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映衬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与老翁深厚的功夫互相映衬,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
(六)答案:
1、轻视打发向南
2、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不离去。
3、不一样:从甲文中的自矜忿然等词,可知陈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乙文中的纪昌向飞卫讨教射箭之法,数十年如一日,毫无怨言,由此可见其具有虚心好学、持之以恒的性格特点。

卖油翁阅读及答案作文 卖油翁阅读答案作者如何刻画卖油翁文案:

《卖油翁》比较阅读
(一)阅读《卖油翁》和《两小儿辩日》,完成7-10题(12分)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zhì乎?选自《列子?汤问》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但微颔之:②康肃笑而遣之:
③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④及日中则如盘盂:
8.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9.两篇文章主要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乙]文“”一句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3分)
10.[甲][乙]两文各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任选一篇)?(3分)
答案:
7.点头\/打发\/距离\/到,等到
9.语言(对话)\/“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孔子不能决也。
10.[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应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不可自傲的道理。(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或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乙]: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同结论。考虑问题不应片面,而应该全面客观。或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诚实谦虚、实事求是。)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公亦以此自矜()②睨之,久而不去()
③先自度其足()④反归取之()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徐以杓酌油沥之。译文:
②何不试之以足?译文:
11.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的道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的人。(3分)
答案:
9.①凭②斜着眼睛看③量④同“返”,回家,回去
10.①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
②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来试一试鞋呢?
11.熟能生巧固守教条,脱离实际,头脑僵化,不知变通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17—16题。(共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见往事耳()(2)即更刮目相待()
(3)但微颔之()(4)徐以杓酌油沥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尔安敢轻吾射!
19.请你分别写出源于这两个故事中的成语:
【甲】:【乙】:(2分)
20.【甲】【乙】两文中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读完后你有什么启发?(2分)
答案:
17.(1)历史(2)重新(3)点头(4)慢慢的
18.译文:略(2分)
19.略(2分)
20.略(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熟能生巧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2分)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
注释:(1)钱氏:指五代时吴越国君钱氏。钱镠于公元895年建国,至其孙钱弘归降宋朝。吴越国境包括今江苏、浙江、福建部分地区。两浙:即两浙路,治所在今杭州,包括今上海、浙江全部及江苏东南部地区。(2)据:统治,割据。(3)级:层。(4)患:嫌,担心。(5)布:铺排。(6)贻(yí):赠给。(7)讫(qì):完毕。(8)弥束: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约束。弥:紧密。(9)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面。(10)胠箧:打开的箱子。胠箧,音qūqiè。胠:从旁边打开,打开。(11)履:走,踩踏。(12)伏:通假字,通“服”,佩服。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匠师如其言()(2)人皆伏其精练()
(3)尝射于家圃()(4)惟手熟尔()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10.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1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
12.《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答案:
8.(1)遵照,按照(2)都(3)曾经(4)同“耳”,相当于“罢了”。
9.(1)(卖油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再用铜钱盖在葫芦的口上。
(2)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10.熟能生巧。
11.放下;爱不释手,手不释卷等。
12.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来正面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反衬人物形象。
《梵天寺木塔》参考译文
钱氏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塔晃动,工匠师傅说:“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于是就用瓦片铺盖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实在没有办法,工匠师傅就暗中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赠送给她金钗,向喻皓请教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简单,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做,塔于是就稳定了。原来是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像只打开的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自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技艺精熟。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6.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7.[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都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8.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其中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
答案:
16.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关键词“矢、但、颔、日、道”等词漏译、错译一个扣1分。句子通顺得1分。)
17.(3分,每空1分)
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或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或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或不学而务求其道)
18.从陈康肃和卖油翁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告诉我们人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从北方勇者学没“不学而务求其道”而“未有不溺者”的故事中,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未结合扣1分)
【译文】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尝射于家圃()(2)尔安敢轻吾射()
(3)子乃曰可教射()(4)而不以善息()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岂汝先人志邪?
28.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4分)
29.结合两篇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25.(1)曾经(2)轻视(3)你(4)休息(或调养气息)(每个1分,共4分)
27.(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2分)
(2)您为什么不替代我射一射呢?(2分)
28.(1)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2分)
(2)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2分)
29.要点:射技纯熟;傲慢无礼;贪图享乐。(每点1分,共3分)

卖油翁阅读及答案作文 卖油翁阅读答案作者如何刻画卖油翁文案:

12卖油翁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理清故事脉络,抓住关键词复述课文。
3.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4.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今天我们就来走近这样一位老人,在欧阳修笔下,他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他到底是谁呢?
二、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一:介绍作者,积累字词
1.作者作品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唐宋八大家”中有六大家出自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卖油翁》仅133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节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2.检查预习。
咨(zī)矜(jīn)圃(pǔ)睨(nì)矢(shǐ)
颔(hàn)忿(fèn)酌(zhuó)沥(lì)杓(sháo)
3.重点实词。
善射:擅长射箭。善,擅长,善于。自矜:自夸。矜,夸耀。
圃:园子。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
颔:点头。忿然:气愤的样子。
精:高明,高超。覆:盖。
徐:慢慢地。沥:下滴。
惟:只。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4.一词多义。
之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徐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油)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代词,代陈尧咨)
以钱覆其口(代词,代葫芦)
以以我酌油知之(介词,凭、靠)
以钱覆其口(介词,用)
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箭的技艺)
尔但手熟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尔安敢轻吾射(代词,你)
而释担而立(连词,表顺承)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连词,表转折)
康肃笑而遣之(连词,表修饰)
目标导学二:诵读文章,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明确:地点:陈尧咨家的园子。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3.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什么反应?他对陈尧咨射箭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明确:放下担子站着,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看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凭多年倒油的经验知道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4.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①尧咨善射②尧咨自衿③卖油翁微颔④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⑤卖油翁酌油⑥陈尧咨笑而遣之
复述课文内容的思路:①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②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课堂小结:
1.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应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等。本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个句子,只有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意义,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根据上节课的板书,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析方法,感受特色
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这样的叙事方法有什么特色?
明确:先介绍人物,在熟悉人物基础上叙述,宾主分明,繁简得当。
特色:(1)剪裁合理。把生活中的素材做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的善射,只是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尧咨射技之精只做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该略之处,惜墨如金;该详之处,泼墨如水。细节清晰。动作、神态均写得精确。一段略,一段详,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这是由于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现象烂熟于心)
(2)对比鲜明。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陈尧咨卖油翁
技艺:善射(十中八九)————善酌(绝技)
见地:自矜—————————大巧若拙
态度:浮躁—————————从容、沉着
目标导学二: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朗读课文,说说陈尧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自矜——忿然——笑遣。
通过卖油翁酌油,陈尧咨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态度有了这样的变化。
2.思考:文中哪些词语最能表现人物的神情和态度?
明确:“矜”表现了陈尧咨扬扬自得、喜欢自我炫耀。
“睨”展示卖油翁满不在乎的神态。
“微颔”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技艺只略微赞赏,并不觉得厉害。
“笑”说明陈尧咨幡然醒悟。
3.根据上面的分析,让学生总结文中两位人物形象。
明确:陈尧咨:善射而“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安敢轻吾射”“笑而遣之”。——骄傲、不可一世、知错能改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睨”“微颔”。——超然不自傲
目标导学三: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归纳中心。
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联系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变化,你觉得陈尧咨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个故事对我们学好文化知识有什么启示?
明确:前问学生讨论后回答,即“熟能生巧”,后问自由回答。
2.链接生活。
说说生活学习中“熟能生巧”的例子,并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教师小结:我们反对有点儿成绩就骄傲自满,卖油翁是在职业技巧上熟能生巧,我们也要在真正需要熟能生巧的地方苦练基本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做有为的年轻一代,肯于吃苦,终究会取得成绩的。
三、板书设计
卖油翁
陈尧咨自矜

忿然
笑而遣之卖油翁睨
微颔
但手熟尔
惟手熟尔
骄傲自大不可一世
自鸣得意踌躇满志不卑不亢胸有成竹
从容不迫心平气和熟



可取之处1.在课堂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步骤。2.紧扣古文的文体特征进行教学,以明晓语言意义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足之处1.教学过程中,因为古文能力差的同学很难跟得上,所以课堂学习效果不太好。2.在课堂分析人物形象时,老师没有及时点评,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卖油翁阅读及答案》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卖油翁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卖油翁阅读及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