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2010年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实践与认识作文 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素材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0年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实践与认识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0年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实践与认识作文  文案

2010年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实践与认识作文 文案:

实践与认识
思想l: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在认识中形成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理论义不能脱离实际。
阐释:实践出真知。真知是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总结。没有下过水,却得出一套科学的游泳理论,这显然不现实。反过来,实践中总结的理论对实践又有指导作用。科学的游泳理论就能够高效地指导游泳实践。军事上,在无数的战争实践中,孙子总结出了《孙子兵法》,而总结出来的《孙子兵法》又卓有成效地指导新的战争。当然,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并不是不讲条件的。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将理论无限推广,那便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王明路线就是这样的,不考虑中国革命的实际,照搬苏联的那一套,结果导致失败。
思想2: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和从认识到实践这两个飞跃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阐释:在实践中,我们获得认识,然后我们用获得的认识指导实践,而在新的实践中,我们可能发现以前的认识有不妥之处,于是根据新的实践的经验总结出更好的认识.就这样,人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刻。在整个活动中,我们要坚持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
思想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源泉.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发展和深入。
阐释:凭借感官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只是初级的认识,只有在初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思维理性地分析,我们才可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有位读者在谈读《阿Q正传》的感受时说:“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点不起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合而为一……又一次化为你的亲戚故旧……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扩大至全国甚至洋人的国土;第十三遍,你觉得他是一面镜子;第十四遍,也许是报警器……”一遍不同于一遍,这便是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
思想4:在认识的过程中,情感、经验、他人的认识往往要参与其中,利弊共存,关键是要实事求是。
阐释:在认识过程中,干预认识方向的因素很多,情感、经验、他人的认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我们的思想。这些干预因素是双刃剑,利弊共存。诸葛亮错用马谡就是因为情感左右了理智,曹操听了蒋干一番话后就杀了蔡瑁、张允就是因为他人认识的干预。这是干预因素所带来的弊。利的一面也有,德国小说家海泽说:“爱情能创造奇迹,填平鸿沟,摧毁藩篱。”仇恨,这是人类最难消解的情绪,所以“复仇”成为戏剧、小说永恒的主题,但是,爱情却可以融化仇恨,改变人们的认识。

2010年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实践与认识作文 文案:

原因和结果
思想l: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关系,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
阐释:毛泽东形象地将这个思想表述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黑格尔说.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想,这个“理”就是凡事存在了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原因。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那佛教就不可能不给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带来影响。同样,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也不可能没有其历史原因。流星从太空划过,只是偶然的一瞬,但这一瞬的偶然背后却有必然的原因。
思想2:因果地位相互转换,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时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另外因果本身也可相互转换,相互作用。
阐释:“风生”是“树动”的原因,而“树动”这一“风生”的结果又是“花落”的原因。可以这样说,世界就是在无限的因果联系中。而教育和经济就是互为因果的: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材,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了,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战后的日本“勒紧裤带办教育”,最后换来日本经济的腾飞;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也应该加大对教育的经济投入。
思想3: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形式。
阐释:一个原因可以导致许多结果。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就导致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家长制、领导终身制等多种结果。一场“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造成的灾难哪里仅仅是经济的滞后呢?民族的文化,国民的灵魂……许多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影响是长期的、深重的。有时,一种原因还会同时带来正负两面的结果。同是核裂变,一方面可以造成巨大威力的核爆炸,一方面又可造成核辐射。同样,一种结果也可能是多种原因所致。李白丰富多彩的诗篇,既是其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的反映,更是儒家、道家、佛家、纵横家、名家等多种思想影响的结果。2003年SARS的产生的原因就是复杂的、多样的,环境污染,领导渎职,民众陋习,等等。同样,造成的结果也是复杂的、多样的,经济的,教育的,心灵的,民族的,国际的,等等。因果关系的复杂多样,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谨慎周密。

2010年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实践与认识作文 文案:

一、过程与结果
思想l: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俗话中“心急吃不得热豆腐”“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禾苗快快长高”的结果,而人为地改变禾苗生长的周期和过程,结果事与愿违,禾苗全枯死了。
思想2:事物个体存在的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阐释:人生就是一个由若干小过程联结而成的大过程,每一个小过程都有相应的结果,比如小学有个结果,中学也有个结果,这些结果只是人生大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驿站,“长亭更短亭”,驿站后还有驿站。个体人生这个大过程又从属于人类历史这个更大的过程,而人类历史也只是宇宙时间上的一小段。为此,诗人总感叹人生过程的渺小、短暂。李青莲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这一过程,相对天地、长江来说,当然太渺小,太短暂,但我们大可不必悲伤,为客观规律而悲伤,这不是上帝的意思。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们当更加珍惜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些。什么样的内容才算充实呢?自古迄今,界定甚多,我们应当选择积极的界定,而积极的界定体现在三点:一是爱,一是快乐,一是奉献。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得充实,快乐得充实,奉献得充实。
思想3:一个过程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发展中前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的中介点,一是最终消亡。
阐释:人生过程中有许多结果.一年有一年的结果,一天也有一天的结果,一天中的每件事也有一个结果。但这些都只是人生中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之间的一个点。而不是人生过程的归宿。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其中某一点上的成功而停止奋斗。错把一个驿站当作人生这列火车的终点站,那只能有一个结果.我们人生的意义到此结束。北宋“三苏”之一苏辙,后半生“筑室于许”,“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中国文艺词辞典》)这样的生命有何意义可谈?其实,死——这生命的最后一个站台,也不应该成为我们人生意义的终点,因为死只是更大过程中的一个普通的驿站而已。生命停止了,有了一个结果,但人生的意义却可以永恒,是的,人生的意义正是永恒!看苏格拉底、看鲁迅,他们就是这样。
思想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的过程,前进中也有波折。
阐释: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曰战争研究会上讲演了《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一论断引导国人正确地认识到抗战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历史证明,伟人的论断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超前的。当时抗战十月,国内有两种观点:一是中国必亡论,一是中国速胜论。这两种对抗战的过程和结果的认识无疑是错误的。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抗战发展过程中的波折和复杂,或夸大或缩小了抗战的波折和复杂。
思想5: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的变化的过程,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
阐释:有一本畅销书,纸张不多,价格却不菲,书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凭什么征服得读者?其实就是凭“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么一个哲学思想。我们现在拥有了奶酪。并不等于明天你也还能拥有这些奶酪,因为世界每天都在运动变化中。我们要想持久地拥有新鲜的奶酪。我们就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世界的变化。“刻舟求剑”中那个“可爱”的古人想以“不变应万变”,结果眼睁睁地丢了自己的剑。《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谁要做守常者,谁就是失败者。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以此为哲学根据的。
思想6:有什么样的过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过程的内容充实,结果也充实。形式和时间意义上的过程带来消极的结果。
阐释:事物发展过程本身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谁违背,谁将受到惩罚。种瓜固然可以得瓜,种豆也固然可以得豆,但张三与李四的瓜豆收成却有差别。为何?原来二人种瓜种豆的过程并不完全一样。张三勤施肥,勤锄草,瓜豆的收成自然好些;李四“无为而治”,结果当然也有些“无为”了。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任何投机的过程都没有好结果。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达到一个结果的过程只有一个,没有捷径。捷径其实就是一种内容最符合规律的过程。

2010年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实践与认识作文 文案:

2010年高考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现象与本质
现象与本质
思想l:现象富于变化,而本质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阐释:苹果落地是自有苹果树以来就有的现象,其现象背后也始终包含着万有引力的本质。但只有牛顿最先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需要背景知识的储备,更需要积极的持恒的思维状态。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生产现象背后的剩余价值的本质与他在图书馆地板上踩出的那条小槽是不无关系的。
思想2:现象有真相和假相,假相具有迷惑性,只有认清真相,事物的本质才容易被揭示出来。
阐释:口蜜是假相,腹剑才是本质。 聊斋 中的恶妖往往都是长着桃花面的。 伪君子 中的达尔杜弗也有一副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面孔。黑格尔在 小逻辑 中说:汝须从行为的果实去认识人。是的,言行都有假相的一面,但结果却是真的。由于现象的错综复杂性,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一个不断反复、深化的复杂过程。我们需要客观,需要理性,需要时间。
思想3:现象有主流现象和支流现象,支流现象不代表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只有抓住主流现象。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阐释:我们看报,见这儿是凶杀,那儿是诈骗,便以为这社会黑暗得伸手不见五指了。报刊所载固然是客观的现象,但这只是社会现象的支流,报刊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集中了一些负面现象而已。事实上,当你走在大街上,却是朗朗乾坤,一派祥和。这才是主流现象。春天也有落叶的现象,但如果我们仅仅看见落叶,就说秋天已经来临,这便是荒唐。一种现象究竟是主流还是支流,这需要我们站到更高的位置上,要有整体的观念。 庄子·秋水 中,河伯见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间不辨牛马,便欣然自喜,后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方才望洋兴叹。河伯欣然自喜,是因为只见支流现象,便以为是天下之至美,殊不知还有北海,主流现象更是浩瀚,所以后来望洋兴叹。只见支流,以小为大,及见到主流,知晓全局,方知天下有更大者,自己不过井底一蛙罢了。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2010年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实践与认识》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0年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实践与认识》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2010年作文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实践与认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