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杜甫的月夜作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古诗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杜甫的月夜作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古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杜甫的月夜作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古诗文案

杜甫的月夜作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古诗文案:

杜甫的月夜范文
《月夜》由杜甫创作,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解】
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看,读平声。
3.怜:想。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鬓发。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云,形容鬟的稠密蓬松。因为云鬟在夜雾笼罩之下,所以把雾说成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清辉:指月光。
6.虚幌:透明的窗帷。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注评】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今夜:今天晚上。鄜州:妻子和儿女暂住之地。月:月亮。全句意思是:此时此刻在鄜州的月光之下。闺中:指妻子。“闺中人”的省称。只:副词,用于谓语或全句之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可译为“只有”。独看:一个人看。全句意思是只有妻子一个人望月怀人。○对面写起: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设想成妻子对月怀念自己。“独”字为下二旬张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遥:远。从长安至廊州相去甚远。怜:怜悯。小儿女:小孩子。未解:不懂得。忆长安:怀念长安。意思是怀念身在长安的父亲(诗人自己)。这里以“长安”代指身在长安的人。○设想儿女不解母亲忆念之情,体贴入微。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香雾:带有脂粉香的雾气。云鬟:乌黑如云的头发。湿,打湿。设想夜深雾起,妻子的鬟发被水气沾湿了。清辉:指月光。玉臂;洁白如玉的臂膀。寒:感到凉意袭来。○设想妻子夜深不寐情景,深情无限。
何时倚虚幌(huǎng),双照泪痕干?何时:什么时候。期盼之词。倚:相倚。虚幌:薄而轻的帷幔。“倚虚幌”是团聚的具体形象。双照:“双”承“独”,“照”承“月”,月光同照两人,反衬此刻“独看”。泪痕干:眼泪不再流淌。反衬此刻妻子涫流不止。○末二句表示对团聚的期望。以设想团圆的情景结,仍扣月夜。
【韵译】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
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
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翻译】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悄悄,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滴在了妻子的心中!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明白如话,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后世诗人常常学此法度。
【评析】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寞,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可是,杜甫又怎能不念呢?!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内容仅供参考

杜甫的月夜作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古诗文案:

关于中秋节月亮诗句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官至礼部员外郎。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夜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
分红柿,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娥和吴刚。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娶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够多吧

杜甫的月夜作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古诗文案: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昌龄《南斋玩月》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齐已《中秋月》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朴《中秋》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李峤《中秋月》二首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戎昱《中秋夜登楼望月寄人》
西楼见月似江城,脉脉悠悠倚槛情。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初惊桂子从天落,稍误芦花带雪平。知称玉人临水见,可怜光彩有馀清。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对月有怀》曹雪芹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中秋月》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中秋月》马戴
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冷搜俪颔重,寒彻蚌胎深。
皓气笼诸夏,清光射万岑。悠然天地内,皎洁一般心。《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木兰花慢》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中秋夜临镜湖望月》陈羽
镜里秋宵望,湖平月彩深。圆光珠入浦,浮照鹊惊林。
澹动光还碎,婵娟影不沉。远时生岸曲,空处落波心。
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桂枝如可折,何惜夜登临。《中秋夜君山台望月》李涉
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
不料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中秋月》张祜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中秋夜杭州玩月》张祜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历历华星远,霏霏薄晕萦。影流江不尽,轮曳谷无声。
似镜当楼晓,如珠出浦盈。岸沙全借白,山木半含清。
小槛循环看,长堤蹋阵行。殷勤未归客,烟水夜来情。《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二首裴夷直
清洛半秋悬璧月,彩船当夕泛银河。
苍龙颔底珠皆没,白帝心边镜乍磨。
海上几时霜雪积,人间此夜管弦多。
须知天地为炉意,尽取黄金铸作波。
不热不寒三五夕,晴川明月正相临。
千珠竞没苍龙颔,一镜高悬白帝心。
几处凄凉缘地远,有时惆怅值云阴。
如何清洛如清昼,共见初升又见沈。《中秋月》朱庆馀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鹤林寺中秋夜玩月》许浑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莫辞达曙殷勤望,一堕西岩又隔年。《中秋宿邓逸人居》刘得仁
偶与山僧宿,吟诗坐到明。夜凉耽月色,秋渴漱泉声。
涧木如竿耸,窗云作片生。白衣闲自贵,不揖汉公卿。《中秋夜怀》项斯
趋驰早晚休,一岁又残秋。若只如今日,何难至白头。
沧波归处远,旅食尚边愁。赖见前贤说,穷通不自由。《中秋月直禁苑》郑畋
禁署方怀忝,纶闱已再加。暂来西掖路,还整上清槎。
恍惚归丹地,深严宿绛霞。幽襟聊自适,闲弄紫薇花。《中秋夜寄李溟》薛能
满魄断埃氛,牵吟并舍闻。一年唯此夜,到晚愿无云。
待赏从初出,看行过二分。严城亦已闭,悔不预期君。《中秋维舟君山看月二首》李群玉
汗漫铺澄碧,朦胧吐玉盘。雨师清滓秽,川后扫波澜。
气射繁星灭,光笼八表寒。来从云涨迥,路上碧霄宽。
熠耀游何处,蟾蜍食渐残。棹翻银浪急,林映白虹攒。
练彩连河晓,冰晖压树干。夜深高不动,天下仰头看。《中秋广江驿示韦益》李群玉
莫惜三更坐,难消万里情。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
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中秋越台看月》李群玉
海雨洗尘埃,月从空碧来。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
皓曜迷鲸目,晶荧失蚌胎。宵分凭槛望,应合见蓬莱。《中秋夜戏酬顾道流》孙蜀
不那此身偏爱月,等闲看月即更深。
仙翁每被嫦娥使,一度逢圆一度吟。《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轮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澹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未似初圆欲午时。《中秋》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中秋月》方干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
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中秋夜不见月》罗隐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据宋朱翌《曲消旧闻》说:’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时?考古人赋诗,则始于杜子美。”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王建有诗云:“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的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万里无云境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杜甫的月夜作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古诗文案: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3、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4、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杜甫《夏夜叹》
5、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6、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7、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8、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杜甫《宿府》
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10、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11、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杜甫《野老》
1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1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14、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15、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16、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杜甫《禹庙》
17、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悲陈陶》
18、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杜甫《野人送朱樱》
19、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0、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杜甫《花鸭》
21、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2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3、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杜甫《梅雨》
24、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杜甫《狂夫》
25、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杜甫《曲江对雨》
26、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八阵图》
27、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28、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杜甫《赠卫八处士》
29、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杜甫《赠李白》
3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31、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
32、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杜甫《曲江二首》
33、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杜甫《赠卫八处士》
3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5、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6、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杜甫《禹庙》
37、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38、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9、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40、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41、焉得附书与我军,忍待明年莫仓卒。——杜甫《悲青坂》
42、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43、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5、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
46、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47、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50、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51、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杜甫《春远》
52、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杜甫《悲青坂》
53、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5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55、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杜甫《悲青坂》
56、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杜甫《九日寄岑参》
57、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杜甫《宿江边阁》
5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59、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杜甫《雨不绝》
60、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6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62、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63、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杜甫《对雪》
64、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65、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杜甫《曲江二首》
66、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67、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杜甫《又呈吴郎》
68、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杜甫《狂夫》
69、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杜甫《九日寄岑参》
70、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71、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72、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73、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74、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75、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杜甫《野人送朱樱》
76、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杜甫《别房太尉墓》
77、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78、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杜甫《九日寄岑参》
79、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杜甫《客夜》
80、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
81、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杜甫《别房太尉墓》
82、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83、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杜甫的月夜》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的月夜》,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杜甫的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