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作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观后感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作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作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文案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作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文案:

人生,不外乎两种选择,忙着生,或忙着死。——题记
二十年,一个无辜的银行家因被指控杀了妻子与情夫判了无期徒刑,没有杀人的他在监狱用了整整二十年,挖通了监狱的墙,在黑暗中匍匐前进,终于重获了自由。同伴、学生的死令他沉沦,未来的美好,好友瑞得的陪伴,令他欢欣。他,就是安迪杜佛伦。
信念
谁能想象,压根没有罪的一个人,在最严厉监狱—肖申克监狱,即将度过余生,这是多么悲催,我坐在电视前,看着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杜佛伦被戴上手铐,走进监狱,打抱不平的同时,却又会有些惋惜,如果是我,不如自行了解,死个痛快。但安迪没有,他坚毅的性格让他没有消沉,我知道,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持着他,让他用坚强来面对这发生的一切,他用坚强的心寻找着一切可能求生的机会,他结识了朋友,凭借自己职业的特殊帮着监狱的警卫做着逃税的工作,这样,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在狱中谋得求生之道,现在想来,若不是自己的渴望,他又怎得以求生,若不是信念的支持,他又怎得以与警卫结成良好关系?安迪选择了勇敢的活下去,我却办不到,高高的围墙,冰冷的闸门,没有自由,没有心灵,况且自己还是无辜的,有谁能承受这具大的忧愁,这深邃的冤屈,努力存活呢?
安迪他凭着自己建立起的关系,在狱中宿舍张贴海报,谁曾料想,在那张美女海报下有一个洞呢?安迪就这么白天工作,晚上彻底不眠地挖着洞,我无法理解,一个小小的鋘锤,不足手掌大小,又怎能成功挖出逃路的洞,现在看来,是信念让他一分一秒地工作,一夜一页地努力,点滴积累,便铺出救赎之道,他用信念救赎着自己,可谁曾料想,这被瑞得戏称百年挖完的路竟花了二十年。
生死
瑞得,老布,尽管这电影中穿插了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配角,却同样激发了我对生死的解读。
“忙着生,或忙着死。”
电影中的这句台词至今印象深刻,人生的确不外乎两道路,忙着生,或忙着死,救赎的道路也只有两条,生、死。安迪选择了生,他用生的力量,救赎着自己,而老布,他在监狱呆了50年,才假释离开,却因无法再监狱外生存而最后上吊自杀。影片中老布将养了二十年的鸟放出监狱的镜头令我深有感触,自由之鸟飞离苦海,而人却只能停留不动,老布的死,我不认为是消极,他失去了他的所有,正如影片中瑞得所说,老布已经体制化了,他离不开这个监狱,老布的年龄已经无法挽回,当他哆嗦的手将头挂上吊绳,我被震撼了,这是死之救赎,他用死,救赎了自己。而瑞得,当他逃离了监狱,住着老布住过的房,做着老布干过的工作,当他看到老布自杀时所刻下的“老布来过”,当他感到自己一无所有,安迪呼唤了他,他与安迪的诺言——离开监狱后去找一样东西,还未实现,瑞得离开了,他离开了他的住处,在他临走时,刻在那四字旁的“瑞得也来过”令我一笑,却又放佛懂了许多,生与死,就这么摆在了一起,两个人的命运,生与死的交错间,放佛看到了人生的叉路口。
老布选择了死,瑞得与安迪选择了勇敢地活,抱着信念的活,其实,生与死的救赎,就这么摆在你的面前。“忙着生,或忙着死”,命运的交错,生死的岔路,安迪他选择了生,他用信念坚持挖了整整二十年的地道,不曾想过放弃。而老布,他选择用死来摆脱这禁锢,生,死都是一种方式,一种救赎的方式。
希望
我不清楚那首歌唱的什么,我也不必清楚,那歌声就是那么美,透彻心扉的美,放佛高墙不再,所有的囚犯都获得自由之心,远离了这痛苦,这凄冷,忘却记忆,感受到的只有希望,只有那无尽的希望,音乐,就是这么纯粹,尤其是对于囚犯,没有知道含义的必要,只是欣赏就好,他可以给人信念,给人希望,给人自由,给人以活下去的动力。
当安迪将一片唱片通过广播播到了全监狱,音乐给了囚徒们自由的心,没有一个人继续工作,他们感受到了希望,尽管安迪受到处分,但这更刺激了安迪求生的希望和活下去的信念,正如他自己所说,“希望是个好东西,永远不会流逝。”他深切体会了为监狱长洗钱的愧疚,而自己的学生却因知道杀害安迪妻子真正凶手而被监狱长残忍谋杀,监狱长只是不想让安迪走,而安迪内心的求生欲更加强烈,于是不久后,他逃离了监狱,揭发了监狱长,自由地生活下去了。
希望,造就了安迪内心的自由之心,它让安迪用了二十年,不屈地挖着洞,它让一个本想放弃的小伙儿,成长为一个百折不挠的成年人。不能没有希望,希望带给人生,带给人动力,正如影片最后瑞得和安迪相见的那片海,纯洁,清澈,比梦中还蓝,给人自由,给人动力,给人以忘却记忆的温暖,这便是本质的希望,这是令人神往的希望。
也许,安迪只是一个幻想出的人物,但至少他令我了解,生、死,两种的救赎,把握权在我们手里,命运的成败,在于我们是否有信念,有希望。有了他们,生与死的抉择,命运的转向,将走上不同的道路。忙着生,或忙着死,只要有了信念,有了希望,二十年凿通自己的通道,独自爬过五百米长的烂臭下水道,又岂为难事,只要有心救赎,自由就在前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作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文案:

无意中观看了一部电影,竟就在我的脑中留下了深深的渊。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安迪受冤入狱后,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和向往的自由,靠自己过人的才识成功越狱。
在这一整个过程中,安迪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瑞德、汤米、典狱长……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安迪的老友——瑞德。
整部影片都是以瑞德第一人称叙述的。这个黑黑的,一笑起来就会露出一口大白牙的监狱老大哥,在没有遇见安迪之前就已经在这牢中生活了将近二十年。可以说安迪这个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因为安迪的到来,他竟也开始有了些许希望。瑞德在叙述中说过:“我喜欢他。”这也是他和安迪成为朋友的契机。他在狱中总共待了四十年,四十年,这该是有多么漫长啊?足以让一个幼稚、不懂世事的孩童成长为成熟稳重的中年人,更足以让一个中年人变得老眼昏花。可就是这四十年,他习惯了狱中的一切,甚至到后来假释审查时,也直接地告诉审查人员:“我无所谓。”
他已经被“制度化”,脱离了整个社会,最后出狱时已经是个老人了。时间多么无情,带走了瑞德的一切。四十年习惯的“世界”,自己一手建立的“王国”,就在打开大门的那一个瞬间烟消云散,化为一片尘土随风而去了。面对他的是陌生的世界,社会的瞬息万变让他猝不及防,措手不及。万般无奈,他已经不属于狱外那个全新的社会了,能做的,只有退出。不知瑞德是否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如果是我,我会选择隐退,消失。安迪又救了他,安迪的一封信,使瑞德打消了任何关于自杀的念头,果断地去找曾在牢房中形影不离的老友安迪共同生活。
如今的社会是日新月异,一天天都在不断进步,一直向上,没有封顶,永远不会达到峰顶。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拥有坚定的目标和顽强的毅力还有对生活的希望,才不会被生活、被社会淘汰。四十年的漫长岁月,若没有被耽误,悟出了这样的道理,也算没有浪费。
影片中的瑞德很普通,很平凡,但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茫茫人海中的一个。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作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文案:

肖申客,一个散发着罪恶之气的监狱,没有自由,没有光明,没有人性。
该片以一名无期狱徒阿瑞的口吻讲述了另一名无期狱徒安迪追寻自由的感人故事。安迪本是银行的经理,却因一起杀人案成了替罪羊,被毫不讲理的送入了肖申克(之后叙述出安迪遭遇杀人案的事实)。与别人不同的是,安迪性格怪癖,刚强,在过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中还有着自己的越狱计谋。他逐渐与阿瑞成了死党,得到了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小锤子。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故事最后安迪成功越狱,阿瑞服刑40年后奇迹释放,以监狱长的贪污自杀和安迪与阿瑞的重逢为结局。
生命中毅力诚可贵。安迪入狱的第一天起就定下了坚定的信念——用锤子凿石墙!这个被阿瑞看做120年的工程,安迪用了20年就完成了。可谓是滴水石穿,两三米场的钢筋水泥在一把小锤子和20年的毅力前,就如那张海报一般一捅就破。当然,另一位主人公阿瑞也有着不屈的毅力。40年的等待,等白了一头黝黑的头发,等皱了朝气蓬勃的面庞,但等不掉的是乐观,镇定的心态。最终他的豁达、信念,使一个无期罪犯40年就出狱了。
生命中智力诚可贵。看完本片,我们无不赞扬安迪那睿智的头脑。安迪在短短20年间完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为人不知的凿开水泥墙;帮监狱长“洗钱”使其无法自拔;借监狱长之手做出一个有名无实的“人物”;开办属于自己的图书馆——真是一个传奇人物。如此说来,不可能的越狱又何谈“不可能”
生命中希望诚可贵。影片中安迪与阿瑞的对话实称为经典。影片前半截阿瑞说,希望是危险的,它会把你越拉越深。安迪成功后,他说,希望是美好的,有了它才有动力。没错,希望是一切的动力。安迪心怀希望,他才会在逆境中爬向自由,尽管他的安全只能寄托于一张海报,尽管8000天如一日地担心,劳累,尽管要在下水道爬行几英里。
生命的种种可贵在”肖申克的救赎“中都体现了出来。有了感悟,才有阿瑞每隔10年的人生态度变化;有了勇气,才有最恐怖的监狱头头请安迪喝酒;有了乐观,才有这一对死党乏味而有趣的监狱生活——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作文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00字文案:

寒假中,我观看了一部名叫《肖申克的救赎》的电影。看完以后,内心只有震撼。本片讲述了一位名叫安迪的银行家,遭遇冤案被指控杀人,判处终生监禁,被关入肖申克监狱,最终凭借一把小锤越狱成功,重获新生的故事。故事看似简单,却反映出许多种主题:救赎、希望、自由、解脱、同化、友情、人性、社会、生命的态度、勇气、代价、审判、时代、尊严、坚持……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中,电影十分完美地诠释了这些主题,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所有的主题中,更为突出的应该是:救赎、希望、自由、审判和同化。那么,电影中的救赎是谁?是苦苦挖墙18年才等来公平结果的安迪?还是放弃假释,却被假释与安迪相遇的瑞德?自由又是什么?是被放出监狱却上吊自杀的老布,还是在监狱中畅饮得来不易的啤酒的囚徒?希望是什么?是安迪得知自己的案件有重申的机会,还是证人被杀后的绝望?审判是什么?是身陷囹圄,含恨而终的狱友们,还是罪行败露,以死谢罪的典狱长;同化又是什么?是老布被监狱同化后回归社会却因无法融入而自杀,还是安迪身陷监狱19年,重获新生后依旧潇洒?这些问题揭示的都是最直接的社会问题。影片凭借经常的情节串联使得主题不断变化:从救赎到审判,从审判到同化,同化到希望,希望到自由,最终又回到了救赎。1995年的奥斯卡,《肖申克的救赎》惜败《阿甘正传》,却在此后的24年中在IDBM以及各大媒体上获得9.6的高分,成为电影史上口碑最好的电影。提名12次,获奖0次。真正的无冕之王,必看的神作!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