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作文 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文案

2019-03-11 高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作文 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作文  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文案

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作文 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文案:

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第一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
手到拈来shǒudàoniānlái
解释: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举例:那个人便是浪里白条张顺,水里拿人,浑如瓮中捉鳖,~。★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回
手急眼快shǒujíyǎnkuài
解释:急: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举例:张爷~,斜刺里就是一腿。★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回
手高手低shǒugāoshǒudī
解释: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东西,难免多少有出入。
手释卷shǒubùshìjuàn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释卷。”
举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手应心shǒubùyīngxīn
解释:犹言力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上。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来,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
举例:可惜才逮意,~,于是急切中连“简明”、“清晰”、“条理”等一切散文底基本条件都置诸脑后了。★沈从文《艺术教育·滥用名词的商榷》
手忙脚乱shǒumángjiǎoluàn
解释:形容遇事慌张,知如何是好。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举例:諕的我~紧收拾。★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手停毫shǒubùtíngháo
解释:手停顿地书写。形容停地写作。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举例:亭亭铺下笺纸,~,草草写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手下留情shǒuxiàliúqíng
解释:下手的时候留点情面。比喻处理事情要太苛刻。
出处:《庚子风云》:“在这几个当口,赵三多明明可以乘虚而入,将王成德击倒,他却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让过了。”
手足之情shǒuzúzhīqíng
解释: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宋·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胜手足之情。”
手胼足胝shǒupiánzúzhī
解释: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荀子·子道》:“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举例:我等虽肝脑涂地,~,亦所甘心。★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手足重茧shǒuzúchóngjiǎn
解释: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何处。”
举例:~,堪其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劳山道士》
手疾眼快shǒujíyǎnkuài
解释:疾: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手足无措shǒuzúwúcuò
解释:措:安放。手脚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处:《论语·子路》:“刑罚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举例:正忧疑定,忽报宋兵到了,惊得~。★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手舞足蹈shǒuwǔzúdǎo
解释: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足,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手挥目送shǒuhuīmùsòng
解释: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出处:三国魏·稽康《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手到拿来shǒudàonálái
解释:指费力气就能将必须擒拿的人捉到。
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第四折:“将这厮吃剑乔材,任逃走向天涯外,我也少得手到拿来。”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举例: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三回
手足胼胝shǒuzúpiánzhī
解释: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荀子·子道》:“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手足胼胝shǒuzúpiánzhī
解释:胼、胝:手掌、足底的老茧。手掌足底生满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劳有功者也。”《荀子·子道》:“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手到擒来shǒudàoqínlái
解释:擒:捉。原指作战一下子就能把敌人捉拿过来,后比喻做事有把握,费力就做好了。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举例:行者道:“这个容易,老孙去~。”★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手释卷shǒubùshìjuàn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释卷。”
举例: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手足异处shǒuzúyìchǔ
解释:指被杀。
手到病除shǒudàobìngchú
解释: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二折:“嬷嬷,你放心,小人三代行医,医书脉诀,无通晓,包的你手到病险除。”
手高眼低shǒugāoyǎndī
解释:指做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贪得而识货。
出处: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第一卷:“余尝谓北宋人手高眼低。”
举例:过劫收的人是~,有好些很可贵的东西,他们却没有要。★郭沫若《洪波曲》第12章
手泽之遗shǒuzézhīyí
解释:手泽:为手汗所沾润。指先人遗物。
出处:《礼记·玉藻》:“父没而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手眼通天shǒuyǎntōngtiān
解释:比喻善于钻营,手腕寻常。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这并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手脚无措shǒujiǎowúcuò
解释: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同“手足无措”。
手停挥shǒubùtínghuī
解释:手停顿地挥写。形容停地写作。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手释书shǒubùshìshū
解释:犹手释卷。书本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北史·序传·李义雄》:“义雄有识悟,勤学,手释书。”
举例: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
手脚干净shǒujiǎogànjìng
解释:比喻廉洁奉公。
手无缚鸡之力shǒuwúfùjīzhīlì
解释: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
出处:元·《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
手足失措shǒuzúshīcuò
解释: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手无寸刃shǒuwúcùnrèn
解释:指手里一点武器都没有。
手挥目送shǒuhuīmùsòng
解释:手挥:挥动手指弹琴;目送:眼睛追视归鸿。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意在言外。
出处:三国魏·稽康《赠兄秀才公穆入军》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手零脚碎shǒulíngjiǎosuì
解释:手脚干净。比喻小偷小摸。
手无寸铁shǒuwúcùntiě
解释: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九回:“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

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作文 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文案:

高考必备成语大全(附解释)
高考必备成语大全(附解释)
一、夫妻类成语白头偕老:夫妻和睦生活一直到老(偕:共同)。恩断义绝:恩爱、情义断绝。多指夫妻间感情破裂,而致离异。夫倡妇随:丈夫说什么,妻子都附和。形容夫妻和睦。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收回来。比喻事成定局,无法挽回。后来也用此表示夫妻关系已经断绝。举案齐眉:多形容夫妻相敬相爱,感情深厚。男耕女织:男的耕种,女的纺织。形容夫妻辛勤劳动。牛郎织女:喻指夫妻分离。
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二、成语之最1胆子最大——(胆大包天)2.看得最远——(高瞻远瞩)3.身体最胖——(心宽体胖肥头大耳)4.力气最大——(力大如牛)5.行走最快——(健步如飞一日千里)6.才学最高——(才高八斗)7.能力最强——(气吞山河)8.胸怀最宽——(虚怀若谷)9.学识最广——(学富五车)不亦乐乎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10.挥霍最多——(穷奢极欲)11.考虑最密——(谨小慎微精打细算)12.文章最雅——(阳春白雪)13.根据最足——(铁证如山)14.时间最快——(白驹过隙)15.份量最重——(重如泰山)16.材料最长——(长篇累牍长篇大论)17.说话最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18.写作最快——(一挥而就一气呵成)19.事最稳妥——(稳如泰山)20.性最刚直——(宁折不弯刚直不阿)21.胆子最小——(胆小如鼠)22.看得最近——(鼠目寸光)23.身体最瘦——(骨瘦如柴)24.漏洞最多——(千创百孔)三、易混淆的成语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2、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四、生活中易错的成语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8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1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12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13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14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15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16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17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20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23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24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25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26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27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28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29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30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31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32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33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34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35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36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37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38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39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40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五、近义成语辨析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2如虎添翼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3养痈遗患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4无所不能无所不为: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5无微不至无所不至:前者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后者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6迫不及待刻不容缓: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但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7因势利导顺水推舟: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8披肝沥胆肝胆相照:二者都有“坦诚”意。但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9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二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后者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10另眼相看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11望梅止渴画饼充饥: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12色厉内茬外强中干:二者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但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后者常用于口语,指力量。13滥竽充数鱼目混珠: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后者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14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15涣然冰释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化为泡影: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具体事物或念头”、“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等。16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两词均指“看见就像没有看到一样”。但前者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后者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并有“经常看见”之意,程度较深。17参差不齐良莠不齐:二者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18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二者都有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能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19步履维艰寸步难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难”。便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困难。20饱经沧桑饱经风霜:二者都可指阅历深。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21耳闻目睹耳濡目染:二者都有“耳听眼看”的意思。但前者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后者则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22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23不堪设想不可思议: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24信口雌黄信口开河:二者都指随口乱说。但前者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
25大海捞针海底捞月:二者都指白花力气。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六、高考常考成语200个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2.安步当车: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4.嗷嗷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5.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10.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12.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莺歌燕舞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15.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16.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19.不稂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21.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喙,嘴。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34.沧海一粟: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35.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36.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37.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38.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39.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40.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4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4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43.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44.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45.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46.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47.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48.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49.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50.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51.繁文缛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52.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53.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54.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55.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56.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57.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58.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59.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60.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61.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62.功亏一篑: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63.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64.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65.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66.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67.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68.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69.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70.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71.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72.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73.怙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依仗;悛,悔改。74.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75.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76.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77.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78.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79.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80.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81.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82.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83.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84.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85.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86.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8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8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89.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90.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91.林林总总:形容繁多。92.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93.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9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95.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96.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97.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98.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99.蓬荜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100.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作文 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文案:

求字开头的成语(qiu),第一个字是qiu求的成语
求知若渴qiúzhīruòkě
解释:知:知识。探求知识像口渴想喝水一样迫切。形容求知愿望十分迫切。
求贤如渴qiúxiánrúkě
解释: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求亲靠友qiúqīnkàoyǒu
解释:向亲友乞求帮助。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或者做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
求过于供qiúguòyúgòng
解释: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举例:印刷用纸若是~,便会影响出版品的及时问世。
求人不如求己qiúrénbùrúqiújǐ
解释:仰求别人,不如自己努力。
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求浆得酒qiújiāngdéjiǔ
解释:浆:饮料。比喻所得过于所求。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岁在申酉,求浆得酒。”
求益反损qiúyìfǎnsǔn
解释:了得到好处,反而招来祸害。
求马于唐市qiúmǎyútángshì
解释: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求马于唐肆qiúmǎyútángsì
解释: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出处:庄周《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举例:(达吐,)西域术语,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书,不啻~。★苏曼殊《与刘半农书》
求马唐肆qiúmǎtángsì
解释: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
出处:《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有,是求马于唐肆也。”
求全之毁qiúquánzhīhuǐ
解释: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
出处:《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举例: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求田问舍qiútiánwènshě
解释: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人私利。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举例:如今这些贪人,拥着娇妻美妾,~,损人肥己,搬斤播两,何等肚肠。★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求道于盲qiúdàoyúmáng
解释: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求生害仁qiúshēnghàirén
解释: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求之不得qiúzhībùdé
解释:想找都找不到。原指急切企求,但不能得到。后多形容迫切希望得到。
出处:《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举例:岂有此理!你老弟台肯栽培,那是~的,那里有甚委屈的话。★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
求贤下士qiúxiánxiàshì
解释:访求贤士且礼遇之。
求同存异qiútóngcúnyì
解释: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举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求同存异吧。
求亲告友qiúqīngàoyǒu
解释:请求亲友救济。
出处:李纳《姑母》:“姑母不爱求亲告友,不爱向人诉苦。”
举例:我一时周转不灵就只好~,东挪西借。
求志达道qiúzhìdádào
解释: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出处: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求全责备qiúquánzébèi
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出处:《论语·微子》:“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举例: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鲁迅《华盖集·这个与那个》
求贤若渴qiúxiánruòkě
解释: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举例:~,从柬如流。★《宋史·窦贞固传》
求神问卜qiúshénwènbǔ
解释: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人事不省,十分危笃。吃的药犹如泼在石上,一毫没用。求神问卜,俱说无效。”
举例:我与你~,且自宽心,将息守己。(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南西厢记·莺莺探病》)
求仁得仁qiúréndérén
解释: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出处:《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举例:君所谓~,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求福禳灾qiúfúrángzāi
解释:禳:祈祷。祈求福运降临,消除灾害。
求忠出孝qiúzhōngchūxiào
解释:指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出处: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务,贤以孝行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求名夺利qiúmíngduólì
解释:指追求名誉,争夺财利。
求大同,存小异qiúdàtóng,cúnxiǎoyì
解释: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举例:海峡两岸要统一必须要坚持~的原则。

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作文 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文案:

声字开头的成语(sheng),第一个字是sheng声的成语
声气相求shēngqìxiāngqiú
解释: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声情并茂shēngqíngbìngmào
解释: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举例:她的演唱声情并茂,极富艺术感染力。
声价十倍shēngjiàshíbèi
解释:声价:声望和社会地位。比喻名誉地位大大增高。
出处: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
举例:古人说,“一经品题,~”,原是看品题人是甚么?★章炳麟《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声希味淡shēngxīwèidàn
解释: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出处:清·蒋士铨《空谷香·哄笺》:“人间声希味淡半世间,分明唤我返白雪。”
举例:此十一年间,表面上之克林威尔,其~也若此,而后此轰天裂地之克林威尔又何以称焉。★梁启超《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
声音笑貌shēngyīnxiàomào
解释: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出处:《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举例:局中诸公,性情心术,~,一一如绘。★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
声泪俱下shēnglèijùxià
解释: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出处:《晋书·王彬传》:“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
举例:讲到激昂时,~。★邹韬奋《经历·高等法院》
声气相通shēngqìxiāngtōng
解释: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知知音。”
声名狼藉shēngmínglángjí
解释: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出处:《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举例:因汪太史平日~,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声东击西shēngdōngjīxī
解释: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唐·杜佑《通典·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举例:蜀人或~,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声如洪钟shēngrúhóngzhōng
解释: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声色俱厉shēngsèjùlì
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出处:《晋书·明帝纪》:“(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日:‘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举例:达夫更决绝地说了一句,“不停办我是不寄稿的!”说得有点~的程度。★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声气相投shēngqìxiāngtóu
解释: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一:“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知知音。”
举例:兄今因许公而识张公,自然~,定行见用于世,各著功名,可胜欣贺。(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八十九回)
声色货利shēngsèhuòlì
解释:货:指钱财;利:指私利。贪恋歌舞、女色、钱财、私利。泛指寻欢作乐和要钱等行径。
出处:《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举例:长官有所不知,那“宝玉”原是灵的,只因为~所迷,故此不灵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声色犬马shēngsèquǎnmǎ
解释: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声嘶力竭shēngsīlìjié
解释:嘶:哑;竭:尽。嗓子喊哑,气力用尽。形容竭力呼喊。
出处:闻一多《贾岛》:“眼看见前进也是枉然,不要说们早已声嘶力竭。”
声应气求shēngyìngqìqiú
解释: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声振林木shēngzhènlínmù
解释: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出处:《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声色狗马shēngsègǒumǎ
解释:声:歌舞;色:女色;狗: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举例:于是童贯朱勔辈复导以~宫室苑囿之乐。★鲁迅《唐宋传奇集·李师师外传》
声势浩大shēngshìhàodà
解释: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举例:~的游行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走来。
声闻过情shēngwénguòqíng
解释:名声超过实际。
出处:《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声振屋瓦shēngzhènwūwǎ
解释:声音把房子上的瓦都振动了。形容呼喊的声音很宏大猛烈。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譟勒兵,武安屋瓦尽振。”
举例:先生尺布裹头,伏地而号,官吏士民和者数万,~。★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下》
声威大震shēngwēidàzhèn
解释: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声威大震。”
声求气应shēngqiúqìyìng
解释: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出而万物睹。”
举例:~,何以教我。★宋·陈亮《送叔祖筠州高安簿序》
声动梁尘shēngdòngliángchén
解释:形容歌声嘹亮动人。
声罪致讨shēngzuìzhìtǎo
解释:宣布罪状,并加讨伐。
出处:《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声振寰宇shēngzhènhuányǔ
解释:寰宇:天下。形容声威极盛。
出处:《南史·梁本纪论》:“介胄仁义,折冲尊俎,声振寰宇,泽流遐裔。”
声誉鹊起shēngyùquèqǐ
解释:比喻声名迅速增高。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手字开头的成语(shou),个字是shou手的成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