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作文 吕氏春秋著名故事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素材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作文 吕氏春秋著名故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作文  吕氏春秋著名故事文案

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作文 吕氏春秋著名故事文案:

《吕氏春秋》10个经典小故事
1.颜回抓饭吃
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好不容易弄到一点米让颜回煮了一起吃。快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假装没看见。饭熟后,颜回叫孔子吃饭。孔子说,刚刚做梦祭祀祖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祖先吃。颜回立马明白了孔子的意思,解释说,不是这样的,刚刚碳灰飘进锅里,弄脏了一点米饭,丢掉又不好,所以我自己抓来吃了。
备注:眼见不一定为实,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是事实的一个方面,而不一定是事实的全部。因此,我们要多一点耐心,认真思考和调查,这样才能发现事实真相,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2.割肉相啖
齐国有两个好逞勇武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相约一起去喝酒。酒过数巡后,城东的人提议弄点肉来吃,城西的人表示你我身上都有肉,哪里还用去弄肉。于是两人便拔出刀来,你割我身上的肉吃,我割你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
备注:可以要强,但千万别逞强。逞强很容易害人害己!
3.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需要到河边打水。因此,家里必须有个人经常出去挑水。家里打了一口井以后,他告诉别人说:“家里打了一口井,就等于多了一个人啊。”有人听说了就传开了:“老丁家打井挖出一个人来。”宋国人都在传扬这件事,后来连国君也听说了。国君派人问这户人家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解释说:“我们的意思是,凿了井以后,家里省出人手,便多了一个劳动力,并不是打井的时候挖出了一个人。”
备注: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可靠。
4.举贤不避亲仇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
备注:举贤不避亲仇,才是真正的唯才是举!
5.孙叔敖的智慧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我死后,楚王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处有个地方叫寝之丘,土壤贫瘠,名字难听,皇亲贵族都不想要,让楚王把这个地方封给你吧,这样才能长久享有。\"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用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推辞了,请求楚王把寝之丘封给自己,后来延续了十几代子孙,一直没有失掉这块封地。
备注: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目光长远,懂得舍弃眼前利益,获得长远利益。
6.循表涉河
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河里做标记,澭河的水面突然涨起,楚国人不知道这件事,沿着原来做的标记在夜间涉水,结果淹死了一千多人。以前他们在澭河做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如今,水位已经改变了,河水暴涨了很多,怎么可以还用原来的方法渡河呢?
备注: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切不可用老一套来应对新形势,要不然,就是刻舟求剑,会造成重大损失。
7.乌获拉牛
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备注:做事情要讲方法,不能一味蛮干!
8.孔子逸马
孔子路上休息,马跑了,吃了地里的庄稼,农民就把马牵走了。能言善辩的子贡主动去找那个农民,什么道理都说了,那农民就是不听他的。有个刚跟孔子学习的当地乡下人,说:“让我试试。”于是这个当地乡下人就去和农民说:“我们都在同一个地方,我的马跑了,不吃你的庄稼吃谁的?”这话一般人听了会觉得莫名其妙,但那农民听了反而很开心,认为接地气,有道理,听完就把马还给了他。
备注:常言道,入乡随俗。人们因为文化不同、地方不同、职业不同等等吧,会形成不同的思维定式。有的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是可笑的,但我们还是要尽量学会尊重。
9.赵简子爱士
赵简子特像喜爱白骡,家里养了两匹。有一天,一个人前来求见,表示自己得了重病,只有吃白骡肝才可以治好。赵简子手下人听了非常生气,想要杀掉这个人。赵简子却说,为了两头骡杀人是不对的,正确做法是杀掉两头骡救人。说完,马上派人把骡杀了,取出肝脏送给来人。后来,赵简子跟人打仗,战场一度非常焦灼,这时,吃过赵简子骡肝的那个人带人前来助战,勇猛冲锋,帮赵简子击败了强敌。
备注:孔子说,仁者无敌。赵简子以人为本,真正爱惜人才,因此得到了士人的拥护和帮助,最终也帮到了自己。
10.桐叶封弟
一天,周成王和弟弟玩游戏,成王把一片桐叶送给弟弟,说:“给你分封一块土地。”周公知道后让成王兑现承诺。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周公说:“天子无戏言,说话要算数。”于是成王真的把一片土地分封给了弟弟。
备注:常言道,言必信,行必果。既然做出了承诺,就要兑现。这是真正的诚信之道,也是真正的君子之行。

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作文 吕氏春秋著名故事文案:

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作文 吕氏春秋著名故事文案:

鞭长不及
春秋时期,楚庄王仗着势力强大不征得宋国同意派大夫申舟经宋国出使齐国,宋国杀了申舟。楚庄王派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大夫伯宗向晋景公建议不要出兵,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没有理由为了宋国而得罪楚国。
四字成语“鞭长莫及”描述的哲理是什么:很多事情并非你的能力强就能办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非常多

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作文 吕氏春秋著名故事文案:

吕不韦《吕氏春秋》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里没有井,只得派一个劳动力,每天到村外去挑水。后来,他们在家里打了一口井,逢人便说:“我家凿了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人。\"这话三传两传便走了样,说成:\"丁家凿井挖出一个活人来了。\"
越传越奇,越奇越传,最后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君就派官吏到丁家调查,姓丁的说:\"我说的是凿了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活人来呀。\"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要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要以讹传讹,间接途径获得的信息可能会不可靠。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素材-10个《吕氏春秋》经典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