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考作文 > 正文

读金庸《天龙八部》有感: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作文 天龙八部讲述了什么道理文案

2019-03-10 高考作文 类别:读后感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金庸《天龙八部》有感: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作文 天龙八部讲述了什么道理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金庸《天龙八部》有感: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作文  天龙八部讲述了什么道理文案

读金庸《天龙八部》有感: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作文 天龙八部讲述了什么道理文案:

作为小说,它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塑造了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小说作者们通过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绘所处时代,诠释生活。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而小说的情节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是虚构性的,而情节的构架是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的,是为人物服务的。
《天龙八部》是查先生一部以我国北宋年间,宋、辽、金等国的对抗斗争为背景,塑造了较多艺术形象的鸿篇巨著。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查先生所有的情节设置皆服务于所塑造的人物。虽洋洋百万余字,却不是流俗的胡编乱造。
萧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第一好汉。从萧峰的身世来讲,他本是辽人,但却为宋人养育,从其襁褓中的仇杀开始,萧峰已被天命的成为一个宋辽矛盾的解决者。所以,萧峰不可能只代表宋辽一方利益,他的身世必然会被揭开,使其陷入两难的境地,从而完成小说所赋予这个人物的使命。萧峰未知身世时多次袭击辽人,这是与辽人所结的仇怨,又为耶律洪基平乱,这是与辽人的恩义;他受宋人教化习武成为中原豪杰,这是与宋人的恩义,之后为宋人围杀,聚贤庄一役结成与宋人的仇怨。作者总是将萧峰置于复杂的矛盾之中,这是萧峰个人的矛盾,所反映的是宋辽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解决者是作者钦定的萧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者正是以这些情节来塑造萧峰第一好汉形象的。这是大环境,大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的情节必定蕴出伟大的人物。那么,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萧峰不可能是一个回避者,他不能像《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那样选择归隐山林,《笑傲江湖》通过对岳不群,左冷禅,甚至任我行的阴谋密计的描写刻画出险恶的江湖环境,无论是辟邪剑法,还是葵花宝典,甚至是吸星大法都是极阴邪的武功,这武功的设置也与所描绘的险恶环境相一致,对令狐冲来说,能解脱也就够了。而萧峰呢,他天生是无法逃避的,可是说,萧峰塞外牧马放羊的梦想很快被作者以情节否定了,作者就是要萧峰让入世。并且塞外牧马放羊梦想的破灭也告诉我们萧峰永远无法逃避,因为这里有作者赋予他的使命等待他完成。梦想破灭后,作者很快将萧峰置于为辽国平乱的历史重任之中。萧峰的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塑造这个人物所必须的。我们已经分析了萧峰不可能归隐,那么当这个英雄以大智大勇解决了宋辽矛盾之后,他又该干什么呢?所以他只有死。萧峰的生是一段宋辽矛盾的开始,萧峰的死是一段宋辽矛盾的结束,这是情节的内在绝妙之处。而且萧峰为宋辽人民而死更能表现他的英雄形象。另外,萧峰的死也是解决其感情问题的最好方法。阿珠死后,他与阿紫相依为命,如果他不死而接受阿紫,这是对阿珠感情的背叛;如果不接受阿紫,萧峰又过于残忍了,这都会损害萧峰的完美形象。萧峰的形象是完美的,所以作者在情节设置上,虽然萧峰武功未必天下第一,但从未战败,作者是如此爱惜这个人物,又怎会让他在最后功亏一篑。
对慕容复的描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思想。慕容复是一个不太令人喜欢的人物,所以为他所设置的情节必定是高开低走。高开是因为慕容复的心计与抱负,地走也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人物命运。慕容复名气所大,却多次战败,成功总是在最后时刻消失。收买各洞主岛主是这样,少林寺比武是这样,最后投靠段言庆也是这样。如此看来慕容复的失败也是情节的必然。与慕容复相对的是段誉,段誉是一个善良的人物,好人有好报,所以段誉有很多奇遇,总能化险为夷。在最危机的时刻,作者总设置情节打救段誉。如段誉学武,岳老三本要追杀段誉,但突然间要收他为徒,在常人看来已是天大的好事,但这还不够,段誉还可在无意中学到更上乘的武功。再如,在被所擒慕容复,段言庆的必死时刻,又道出其身世的天大机密,使之得救。与王语焉的爱情故事是段誉与其对立的形象慕容复的直接正面冲突,最后谁拥得美人归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慕容复复国失败,段誉却做了皇帝。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是段正淳。查先生的爱情观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这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塑造了无数对生死相依的恋人:杨过与小龙女,郭靖与黄蓉。这其实都是查先生对其爱情观的诠释,但对多情郎又该如何处理呢?查先生的作品中著名的多情郎有韦小宝和段正淳。韦小宝娶了很多老婆,但韦小宝自己也说他不懂爱情的,这使韦小宝从未涉及到爱情从而保证了爱情的纯洁。但段正淳与韦小宝不同,段正淳是懂得爱情的,他爱他的每一个情人,用现在的话说段正淳是忠于了自己的爱情却没有忠于自己的爱人。段正淳多情的人物形象决定了他应遭受种种折磨,与情人的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这是对这类人的惩罚。在小说的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惩罚集中表现在两个故事:一个是马夫人康敏对段正淳的报复,他杀死了自己与段正淳的孩子,设计谋杀段正淳,在马家对段正淳的种种折磨是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最直接惩罚。另一个报复来自王妃刁百风,她与段言庆的故事用意就是报复段正淳的多情,段誉是报复的产物,这使段正淳一生无法照顾自己的女儿们,所教养的儿子又非己出。但段正淳并不是一个坏人,他的形象没那么简单。段正淳是好人,但他与众多情人必须有一个了结,这个了结只能是死亡。如果段正淳与情人们不死的话,段正淳如何继续处理与情人们的关系呢?情节的发展使段正淳已不能回到以前与情人们的那种状态,但是让一个懂得爱情的人选择不忠是不可取的。所以段正淳与其情人们的死和杀人者慕容复到没有多大干系,而是完成人物塑造的情节需要。而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段正淳的爱情被人理解了,是对段正淳人物形象塑造的最重要一笔,它使人物生动丰富起来。
其实,读一部小说就是这样,不能只图热闹,我们要对作品有一个思考,我们要知道故事情节设置的原因。我们常为小说中的人物而感动,那些不朽的人物形象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要知道作者是如何以情节的构架完成人物塑造的。查先生是一代宗师,他在小说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上的造诣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的。

读金庸《天龙八部》有感: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作文 天龙八部讲述了什么道理文案:

段誉好像是善良的化身,不喜欢杀戮,所以不喜欢学武。自小是娇生惯养的小王爷,所以不知世事险恶,做起事来还有些呆头呆脑的固执,好管闲事,爱凑热闹,却是习惯性地不考虑自己的实力和安危。这样的一个白衣翩翩的公子,似乎不属于江湖,却与那江湖有他所不能决定的纠葛。大理段家武林世家的作风依然体现在了他身上,他重情重义,对个人的生死总是表现的不那么在乎,为钟灵取药,为木婉清报信,假扮灵鹫宫圣使,直到最后还是想着救出钟灵,全然不顾自己所中的断肠草之毒。所以木婉清在与段誉的几天相处之中,同历生死,便情根深种,只可惜是一段错乱的因缘。
然而我对段誉印象最深的地方还是要算他的痴情,说的直接一点,就是死乞白赖地追着王语嫣一遍一遍地喊着“王姑娘”,可惜那个王姑娘心中只有自己那个整天做着皇帝梦的表哥慕容复,于是这对段誉来说注定是一场苦恋。应当说慕容复对王语嫣也是感情匪浅,只是在他心目中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兴复大燕,登基为帝。有梦想是对的,不对的是慕容复这个梦想太大,太空,太难以实现,更关键的是,实现这个梦想的代价太大,大到整个天下有良知的人都会反对。但王语嫣支持他,为他读遍武学典籍,为他背叛母亲离家出走,为他赞成他的一切决定,依旧可惜的是慕容复对于儿女之事看的太浅,对她的关怀太少,于是这对王语嫣来说,也注定是一场苦恋。
段誉和王语嫣都是幸运的,也都是幸福的。段誉的执着,慕容复的凉薄,让王语嫣终于拨乱反正,拾获了一段属于他和段誉的情缘。
客观上说,我觉得虚竹和段誉的性格有些像。都是崇信佛法的,都是慈悲为怀的,都是固执执念的,都是不顾生死的,也都是有些傻里傻气的。段誉的幸运是因为它真的为“神仙姐姐”叩首千遍,心诚所至,才能发现逍遥派武学最精要的秘籍;虚竹也是因为救人心切,才胡乱落子,开启了一盘自己的“珍珑”棋局,无意于生死的一招,却是柳暗花明的一招,倒也让他的师伯祖玄难了悟:
玄难喃喃自语:“这局棋本来纠缠于得失胜败之中,以致无可破解,虚竹这一着不着意于生死,更不着意于胜败,反而勘破了生死,得到解脱……”他隐隐似有所悟,却又捉摸不定,自知一生耽于武学,于禅定功夫大有欠缺,忽想:“聋哑先生与函谷八友专鹜杂学,以致武功不如丁春秋,我先前还笑他们走入了歧路。可是我毕生专练武功,不勤参禅,不急了生死,岂不是更加走上了歧路?”想到此节,霎时之间全身大汗淋漓。
因善施恩,因施恩导致了之后的一系列因缘际遇,正像无崖子说的那样,他也不知道把毕生的功力和逍遥派的复仇重任交给虚竹对他来说是福是祸,但可以肯定的是,虚竹绝不会把从无崖子那里得来的力量用来危害武林,这就够了。
相比于段誉和虚竹,萧峰才是真的英雄。段誉的内力是通过北冥神功从别人体内吸过来的,虚竹的功力是逍遥派三位前辈合一的,只有萧峰的勇力和一身武功是自己扎扎实实的勤练得来的。如果说段誉和虚竹都是善良的孩子的话,萧峰绝对是一个精明强干的:“大人”,他不同于段誉的不谙世事,不同于虚竹的世外礼佛,他是在丐帮和兄弟们一起成长的一个不折不扣的江湖儿女,他有勇有谋,领导丐帮走向鼎盛。他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在英雄眼中,义比天高。看武侠小说有时会看惯了小说里的杀戮和死亡,然而那些人并不是不珍惜生命,而是在他们眼中,有着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或是仁义,或是家国,抑或是像萧峰一样,是整个苍生。
身世的困惑、故友的误会对于那个昔日的“乔峰”来说是痛苦的。有理由相信,即使是英雄,也一定有过迷茫,有过消沉。但只为了一个“神交”的朋友的丫鬟(注意,那时候还没有产生多大的感情),只身前往聚贤庄,这份胆气与大义便非同寻常。但是萧峰的人生确实是一个十足的悲剧,阿朱的死,便注定了他幸福的流逝。无处循迹的仇恨最终还是得以化解,兄弟的分重义和理解下他本可就此安于大辽,度此余生,可身世的复杂却决定了他难以单一选择自己的立场,过多的杀戮让他无比的看重生命,于是在萧峰眼中和天下苍生比起来,大辽和大宋之间的征战便显得毫无意义可言。
家国仇恨,这些过去看重的东西都太过狭窄,真正需要侠者保护的,是普天之下的苍苍烝民啊!战场上,萧峰可以是神,但他更愿意做的是避免战争的人。于是,为了两国不必开启战端,为了宋辽不致生灵涂炭,他第一次违背了他所看重的“大义”,要挟了他的义兄耶律洪基。当大义和苍生放在眼前的时候,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萧峰终于不会再有痛苦,大义和苍生都留在了他的身后。

读金庸《天龙八部》有感: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作文 天龙八部讲述了什么道理文案:

最近不知怎么的,迷上了武侠,喜欢上刀光剑影下的那份侠情此间,与大家分享我读《天龙八部》的点点感悟。
《天龙八部》是香港作家金庸的一部经典武侠小说,写于1963年至1967年。金庸先生以佛家“天龙八部”中的八种神灵隐喻书中人物。天龙八部是佛教术语,“非人”的意思,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其中“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如书中万劫谷谷主钟万仇,即为天龙八部之一“阿修罗”。
开场时不入世事的段誉,满腹诗书却不知“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刚出场就被了刮了一耳光。之后,段誉便陷入了麻烦,连续不断。段誉有男子最真实的本性,看到美丽的姑娘就情不自禁的喜欢,哪怕抛之性命。见到钟灵,聊得很开心,差点身亡,最后还得舍命闯万劫谷。结识了木婉清,萍水相逢,居然要跟人家共患难同生死,结果被折磨得鼻青脸肿,呼喝打骂,他也无所谓。跟阿朱、阿碧也颇投缘,大有“贾宝玉”风格。及至王语嫣出现,他才把奔放浪漫的情感收敛起来,专心致志,心碎只为红颜,受尽王语嫣的冷落和拒绝也不以为忤。当然这其中出演了些荒唐的东西,忽而木婉清是他亲妹子,忽而钟灵是他亲妹子,再一会儿,连王语嫣都是他亲妹子。当然,最终真相大白,改变了这种荒唐,心里一下就畅快了。
刚开始觉得段誉多情,遇谁都喜欢,其实不然,钟灵也好,木婉清也罢,段誉心中始终只有王语嫣。或者这么说,钟灵和木婉清是为王语嫣的出现作铺垫。天真浪漫的钟灵跟段誉在一起,以为他俩是一对。及至木婉清出现,发现木婉清和他更般配。等到王语嫣出现,又觉得木婉清的个性未免太泼辣了些。现在回想起那些看了半本的书,我往往轻率的断定,误解作者的原意。此时,心里有些歉意。下次,若书没看完,便没有发言权。
接着,乔峰出现,“身材甚是魁梧,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耳,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极,极有威势。”不得不说,乔峰的长相很大气。按说,这样的人物应该早已经过磨难,不曾料到更大的灾难在待着他。首先丐帮内乱,接着引出乔峰的身世之谜,指责他叛国,背弃信义,将他推下帮主之位,乱的一塌糊涂。无奈,乔峰离去,试图去解开层层迷雾。然而,越来越乱,养父母被杀,授业恩师被杀,曾经在乔峰心底最美好的两样东西相继离去。之后更糟,在全雄误解逼迫之下,乔峰聚贤庄大开杀戒。就在乔峰快要崩溃时,有个灵动的女子——阿朱愿意一生一世陪着他,算是苍凉中的一丝慰藉吧。乔峰的身世,金庸先生一直在兜圈,明明有线索,却要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失去,令人好生失望,只能期待。终于,智光和尚告诉乔峰,乔峰原本姓萧,契丹王姓。乔峰更名为萧峰。
身世揭开,萧峰再次陷入血仇之中。放不下有些东西,注定就要失去另一些东西。复仇的信念让萧峰有些疯狂,得到单方面的依据后便付诸实践。这种无意识的错误让萧峰与阿朱最终塞上牛羊空许约,阴阳两相隔。阿朱临死前将妹妹阿紫交付萧峰,之后,萧峰带着阿紫游荡于塞外。
对于阿紫,我直言讨厌。明明是个女子,却如此蛇蝎心肠,明明是很致命的伤害,在她看来却是如此的理所当然,真的很讨厌阿紫。看着书,我很想这么说,红颜祸水不过如你这般。自己要作践便算了,还要连累他人。
有时候觉得萧峰不是为自己而活,对阿朱的深情,对丐帮手足的义气,对宋辽之间的忠,对萧远山和乔三槐夫妇的孝。每一件都缠得他透不过气来。有时候我甚至这么狭隘的认为,前半部分他为阿朱而活,父母皆死,师父也离去,世间仅余阿朱一人牵挂他,与他一同抵受患难屈辱;后半部分他为阿紫而活,阿朱的死让萧峰万分歉意,他想完成她的遗愿,照顾好阿紫。所以当阿紫身陷中原的时候,萧峰毅然来寻,在少室山掀起一片风云。
“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来。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马如龙,人既矫捷,马亦雄俊,每一匹马都是高头长腿,通体黑毛,奔到近处,群雄眼前一亮,金光闪闪,却见每匹马的蹄铁竟然是黄金打就。来者一共是一十九骑,人数虽不甚多,气势之壮,却似犹如千军万马一般,前面一十八骑奔到近处,拉马向两旁一分,最后一骑从中驰出。”这一段描写的是萧峰在少室山的出场,气势庞大。此时萧峰身为金国南院王,这一气势的确与之相配。
有时我就是想不明白,为何这样的一个人会不得善终,命丧两截断箭?
不得不说,萧峰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英雄。“顶天立地,光明磊落,却受命运捉弄,做不得主”。他比平常人更勇敢、更忠诚、更深情,所遭受的磨练也不是平常人能够承受的,但是,萧峰始终逃脱不了命运。命运有意折磨萧峰,但天底下除了他自己取去自己性命之外,无人可以杀得了他,所以,他只能有这样的结局。
《天龙八部》中没有很完美的人物形象,此时侠肝义胆,彼时限于私情;这一刻伟岸英勇,下一刻便萎缩不堪。让我看得有些神智疯狂,究竟该爱谁恨谁?但后来,仔细一想,现实便是如此,不可能存在完美,美玉无瑕永远只是理想状态,有些东西或许我们应该客观看待。

读金庸《天龙八部》有感: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作文 天龙八部讲述了什么道理文案:

耕读书院的乔老师向我们推荐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买回来一看就五册哩!阅读的兴趣失去了大半,我随手翻翻就搁一边儿了。后来在爸爸催促下,我又开始硬着头皮开始读,谁知这一读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太精彩了!
小说有三个主人公,三个人拥有三种迥异的性格,三种不同的人生。机智多情、书生气浓重的翩翩公子——段誉;充满英雄气概和悲剧色彩的大英雄——萧峰;善良迟钝却又好运不断的小和尚——虚竹。无数英雄好汉、美女佳人、恶霸小人粉墨登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江湖。
我最佩服而又同情的人是萧峰。我佩服他武功高强,侠肝义胆,但是他总在养育自己的宋国和血缘所属的契丹中不断徘徊,内心挣扎。他逃避不了又不能做到两全,还误杀了自己喜欢的阿朱。他一生重情重义,最后却选择自杀,来了结让他痛苦矛盾的一切。
书中我最喜欢的人是段誉。比起萧峰的沉重,他轻狂了许多,但我羡慕他的逍遥自由,不为外世所累。他喜欢文雅的诗词歌赋,不喜欢粗蛮的武功。然而潇洒的他,却亲眼目睹了母亲和养父之死,家庭的变故让他变得成熟了。本来无意从政的他,最后当上皇帝。从一个贪玩的贵公子到一国之君,他经历了痛苦的成长过程。
虚竹是一个让人羡慕、嫉妒的人,他的运气简直太好了!在少林寺里诵经礼佛,相貌丑陋,性格木讷老实,不善言辞的小和尚,竟意外得到了十分深厚的内力。在李秋水和天山童姥打斗之时,他左帮右帮,无意间又获二人内力。获得逍遥派武功后,又阴差阳错的做了灵鹫宫的宫主,最后竟然还取了漂亮美丽的西夏公主。因为他的善良、单纯、朴实,总是有贵人相助,因祸得福。
我很讨厌书中的慕容复。他表面上谦逊有礼,但实际极为虚伪、冷酷,本性暴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为了复兴燕国,杀死了姑妈及得力手下包不同,为当西夏驸马,逼得妹妹跳井自杀,他的罪行使我恨的牙痒痒,但恶人终有恶报,最终落得发疯的结果。
爸爸说:“武侠世界的江湖便是现实中的社会。”书中出现的各种人物都代表着现实生活的人。现实社会不会成为“武侠世界”,但仁义、道义和爱国精神是相通的!我课间读、饭后读、路上读、睡前读,终于在三个星期内读完了五本《天龙八部》。书里的故事太精彩了,希望更多的人走进这本书!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读金庸《天龙八部》有感: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金庸《天龙八部》有感: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读金庸《天龙八部》有感: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